99%的運營不知道如何快速系統地構建知識體系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t0141b29f4d71505b78.jpg

          來源|秦路  ID:tracykanc


          今天談一談運營應該怎么學習,去構建自己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為什么需要系統化的體系呢?因為運營是一門多領域交叉的職業,從市場營銷、用戶心理到內容文案、數據分析。無所不包。因為復雜,所以繁雜。


          不得不承認,運營新人需要做【雜事】,諸如客服接待,文案整理,報表計算,上述的工作我也都日復一日地做過。很多人的成長也止步在這一段時間。


          網上相關的運營知識、思維導圖,書單推薦已經很多了,可我不覺得它很有效。新人很難高屋建甄的理解體系化的內容,你對內容運營講解留存、促活,他們會懂個概念,具體的應用仍舊一知半解的。你對活動運營講解渠道,它還是不熟悉CP、CTR、CPC的等。


          看了很多運營書仍舊不懂就是這么一個道理,何況書本的知識也會過期。我今天強調的是如何由點及面構建自己的體系,這是一套個人的方法論,你們可以當成我的術。不敢說是靈丹妙藥,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有一天在群里我們討論商品活動。活動有瑕疵,主要是沒有明確的講解活動的流程和細則,在活動發布后有同事反饋了才發覺,是非產品運營的同事反饋。


          640.webp (27).jpg

          (圖是群里的截圖)


          這句話很簡單,我把它記了下來:第一步沒搞懂就不會繼續,就不會付錢。

          我以這個例子引申講一下運營知識體系的構建。


          主要是三大技巧:抽象、關聯、演繹。


          抽象

          什么叫抽象呢?我自己是這么定義的:就是通過分析和總結多個實例,體現出對象的本質或者規律。蘋果之于水果;葡萄之于水果;衣服之于穿著;帽子之于穿著。短句的后者都是前者抽象出來的概念,是對前者高度的質的概括。

          回到開始的例子:第一步沒搞懂就不會繼續,就不會付錢。

          如果用戶反饋相關的問題,都是怎么描述的?


          640.webp (28).jpg


          活動沒有說明清楚,大家都會遇到這一系列疑問,對吧?看似問題互不相關。但一句話就能總結概括出來了:第一步沒搞懂就不會繼續,就不會付錢。

          抽象的文字再專業一些,比如你要出本書騙錢,那么優化一下:用戶的心智對疑惑事物永遠報以謹慎態度。能騙不少轉發和點贊呢。

          在這一套學習方法中,抽象=概括。

          為什么掌握抽象呢?因為人擅長自上而下的思考,而不是自下而上。抽象更容易從高層的概念構建體系。


          640.webp (29).jpg


          如何抽象?就是將事物無關的表征都剝離出來。商品條款,確認收貨,咋付錢,有沒有陷阱?這些用戶亂七八糟的疑問,就用一句話通通概括:搞懂沒?

          職場新人不太會抽象,不說經驗和工作方法、不深入思考不是一個好習慣。如果你真的從事過客服工作,你就會知道,反饋問題的工作每天都做,但很少有人能概括問題。今天反饋四五個問題,明天反饋七八個問題,有多少人能總結出:活動頁面讓用戶沒搞懂?

          回到活動最開始的策劃,策劃頁面,考慮條款細節,考慮說明文檔,考慮按鈕頁面的擺放。不論怎么設計怎么策劃,核心的流程思想都是一句:如果我是用戶,我能搞懂不?

          將[我是否能搞懂]代入用戶角度移情思考,然后再拆分出各個細節去策劃,這是好運營與普通運營的分水嶺。

          能不能往高一層抽象?

          能!

          有用戶第一步沒搞懂,就會有用戶搞懂,有用戶不會繼續,也有用戶堅持繼續。更高一層的抽象是概括更多的用戶類型。

          于是引出更高一級的抽象:用戶購買一樣商品,20%會下定決心購買,20%不拖泥帶水的關閉頁面離開,60%處在猶豫的中間態。

          這句話說明了三種情況。第一步沒搞懂就不會繼續,就不會付錢,對應的是60%的用戶,也就是猶豫用戶。20%的沖動用戶,是價格不敏感或者硬核用戶,俗稱的買買買用戶。20%的非購買用戶,既可以是理性用戶,也可以是非需求用戶。


          640.webp (30).jpg


          第一步的抽象,我們概括了用戶行為上的疑慮,將其統一為沒搞懂。第二步的抽象,我們概括了用戶行為的類型,沒搞懂就變成了類型中的一種。在此知識體系有三層結構,一層比一層細節。

          還能不能更高一層的概括?其實是可以的,我們還能概括目的,把購買商品提升到用戶的行為,或者將操作步驟更細分等等。靠譜的知識體系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結構。

          抽象是很典型的經驗主義導向,講究的是利用、復習和總結,目的是構建出一個完整知識體系。運營新手說自己搞不懂運營體系,一是運營本來就很復雜,二就是不會抽象,知識點是獨立的碎片,而不是結構。

          接下來講關聯,它和抽象是好基友。


          關聯


          用一個好玩的例子開頭。

          蘋果、橘子、襪子、香蕉、白菜、西紅柿、圍巾、雞蛋、葡萄、西瓜、檸檬。

          你能在十秒鐘內記憶它們,然后準確復述嗎?挺難的,不是么?

          那我們換一種方式,看一下下面:


          640.webp (31).jpg


          再嘗試記憶一下,是不是發現簡單了不少?


          大腦是混沌的,但對關聯性的事物非常敏感。一開始記憶這十一鐘仿佛無規律的事物很吃力,但是將其分類成水果、穿著、蔬菜。就方便很多。關聯不僅能強化記憶和學習,也能加強認知能力。

          [誒,這個怎么付錢啊,點擊哪個按鈕進去],[付了錢怎么確認收貨啊],[條款是不是有點問題?],[快遞這里能收到貨嗎,要多久?]

          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用戶的情緒都是疑惑,是未解,互相之間是有跡可循可關聯的。關聯是抽象的基礎,因為只有事物之間有關聯,才能從更高層次解釋。

          從更高一層的抽象看,20%的立即購買的用戶,情緒是沖動、非理性或狂熱等等,20%的不購買用戶,情緒是理性、冷靜或者排斥。60%的中間用戶,則是疑惑、擔憂或者猶豫。

          雖然用戶心智不相同,作出的反應不同,但在購買商品這事上,都有情緒的外在體現。這就給了我們抽象的基礎。

          關聯是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并且歸類。它和抽象的區別是,抽象是上下結構的總結,關聯是平行結構的聯系。


          640.webp (32).jpg


          將情緒分類和關聯完成,則抽象具有了邊界性。假如我們很難把一個知識點抽象,那么考慮從關聯入手,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這是一種快速抽象的方法。


          在運營體系中,用戶的行為、用戶的心理、用戶的邏輯等,都是有普適性的。可以作為抽象和關聯的基礎去思考。


          關聯也可以拓展抽象的邊界,發散思維。比如我們有沖動、理性、疑惑的情緒。那么用戶會不會有貪婪的情緒?當然可能,比如商品的優惠,商品的促銷等,都有可能將60%的一部分轉化到沖動。這是關聯的另外一種用法。


          抽象和關聯都是一體的,是好基友。簡而言之,你想掌握運營的知識理論,先看一下碎片的知識互相之間有沒有聯系、共通或者規律,然后嘗試更高一層去總結它們。


          演繹


          上面的例子,可以粗略的理解為歸納,也就是許多個例總結成原理,我們從最開始的例子,演變成了一個結構化的知識。接下來做的則是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哲學的兩個思考流派。

          麻雀會飛,大雁會飛,海鷗會飛,它們都是鳥,所以鳥都飛。這是歸納。

          鳥都會飛,因為麻雀、大雁、海鷗都是鳥,所以它們會飛,這是演繹。

          當然我沒有能力講哲學,我這里的演繹是簡化版的演繹。也就是你需要將抽象和關聯的知識體系運用到實際中。

          關鍵是用。

          你有了理論,或者學會了粗淺的理論,其實并沒有多大用處,你還不會應用,發揮不出知識的價值。老祖宗教我們舉一反三就是這個道理。

          再來重復一遍理論:用戶購買一樣商品,20%會下定決心購買,20%不拖泥帶水的關閉頁面離開,60%處在猶豫的中間態。

          現在想一下運營中有哪些場景可以用這個理論解釋?

          [我參加淘寶雙十一嗎,我是哪一類用戶?]

          [用戶下載一款APP,是不是也按照20%,60%,20%區分?]

          [用戶投資理財,是不是也按照20%,60%,20%區分?]

          多聯系工作中的場景,你就會發現體系的影子。比如用戶投資理財,20%愿意購買的肯定有貪婪、述求、期望等情緒。猶豫購買的用戶,絕對會有安全性,合理性的疑慮。不購買,要么是太保守、要么是看不上。這個和商品的購買,邏輯是共通的。那么作為運營策劃,你怎么去打消用戶的疑慮?頁面設計考慮了這些點嗎?怎么能轉化過多用戶去購買?

          隨著應用的純熟,自己的知識體系會愈發強大。好的理論都應該不斷被使用。同樣看一堆書本,學霸能考100分,普通人也就70分。是學霸發明了這些書本的知識定理?沒有,他們只是會運用。

          運營的知識也是這個道理,而且更難,因為沒有書籍能真正透徹說明白運營,所以運營才是重實戰重經驗的一個工作。好運營不是工作了多少年看了多少書,而是在某個時刻,想起來應該用什么知識。

          我強調演繹,就是將理論知識放到更廣闊更實際的場景。

          一是縱向觀察,自己歸納出的運營體系是否正確,是否還能深入挖掘或者修正。

          二是橫向觀察,去學習,看其他產品怎么應用的,其它產品怎么設計,書本上的知識我怎么消化成自己然后去用它,我能學到什么?

          我們可以將學習想成一個輸入和輸出系統,演繹就是不斷的輸入,將現實遇到的問題放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最后不斷將案例檢驗。


          640.webp (33).jpg


          經驗決定了知識體系深度的下限,上限是由應用技巧和學習決定的。

          抽象、關聯和演繹是三位一體的技巧,我不敢說它有多少強大,但對知識的學習相信還是會有幫助的。如果說還有比此更優秀的技巧,那就是不斷學習的心吧。


          【相關閱讀】

          入門必看,關于運營做事的體系和框架你知道多少? 

          活動、團隊、推廣、工具,保證是你見過最全的新媒體運營攻略!

          我見過最牛的18種運營習慣,改變一生!

          這10個失敗的運營案例,或許能讓你學到更多 

          純干貨 | 數據運營的6個步驟,從方法論到案例帶你入門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