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瘋狂涌向共享充電寶的邏輯與底線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作者 | 曲凱】
          【編輯 | 姑婆小俊哥】

          聽說小電估值 10 億了。

          雖然我是第一個公開「鼓吹」充電寶這個事情的,但也沒想到市場真的就這么起來了。

          在過去的幾周里,42章經和數十個投資人或從業者討論了關于充電寶及其他類似業態的產品。這些人包括:來電創始人,參與了來電本輪投資的紅點中國周韜略,剛投了小電的元璟資本陳洪亮,投資了河馬充電的 Vertex 趙楠,剛拿到了險峰投資的小寶充電創始人韓迪,看了很多家卻還未出手的 XVC 胡博予等等。

          聊到最后,發現這個事情其實說簡單也簡單。總結起來就是 24 字投資法則:

          三種業態、兩種邏輯、一條底線、渠道為王、多家共存、新的分眾。

          (一)三種業態

          1、以小電為首的桌面派
          2、以街電為首的小機柜派
          3、以來電為首的大機柜派

          現在市面上數十家充電寶公司,都逃不過這三派。

          其中,小機柜派比較勢弱,因為小機柜從場景來看會直接被桌面派侵蝕,從機型來看會直接被大機柜派侵蝕,本身的業務邏輯比較中庸,且腹背受敵。

          而桌面派在資本市場中最強勢,口碑較好;大機柜派則次之。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要說的第二點,兩種邏輯。

          (二)兩種邏輯

          投資大機柜派的邏輯是:

          1)大型場景有壁壘,可以簽約獨家渠道協議;
          2)大機柜有技術壁壘和各種專利;
          3)大機柜在大流量下的單點是效率最高的;
          4)大機柜的屏幕想象空間更大;
          5)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機柜是可移動的共享充電寶場景,隨之而來是押金/信用體系和網絡效應。這是和共享單車類似的故事和場景。

          相應的桌面派充電寶其實根本不是租賃或共享了,而是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了。

          投資桌面派的邏輯是:

          1)桌面的可布置數量更大,天花板更高。假設北京 10 萬家餐飲商鋪,每家布置 10 臺,最終滲透率 10% 的話,就是 10 萬臺;

          2)桌面派的單個布置成本更低(一臺 100 左右,對比大機柜的一臺 10000 左右),更容易形成規模;

          3)桌面的充電線能主動激發人的充電需求,而不是被動的被尋找的使用場景,轉化率更高、使用頻次也更高;

          4)可供廣告展現的數量更多,要比大機柜多一個甚至幾個數量級,對廣告主更有吸引力;

          5)作為餐飲桌面上的餐牌有可能直接切入點餐系統、會員系統等。

          (三)一條底線

          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提到了一條投資的底線,就是這一定是個回本周期快、且賺錢的事情。目前不論哪派,據說幾乎都可以在一到六個月之內回本,且現金流都是正的。

          的確是個好生意,這就是投資這類業態的那條底線。

          (四)渠道為王

          據說,早年某個自動販賣機業態的公司進駐天津的時候,機場一個機位要 2000 元/月,后來因為越來越多的類似產品要進駐,同樣位置的價格漲到了 5000元 、8000 元甚至更多。

          這一方面說明了惡性競爭的惡果,另一方面說明了渠道才是最重要也是最賺錢的。

          誰能以更快的速度談下來更多的渠道,誰就能發展得更快。

          所以,其實要我說,早年電商起來,最該投的就是各種快遞;后來 O2O 起來,最該投的就是各種物流(從達達到閃送到各種同城物流等等),而現在如果哪家創業公司能夠整合線下渠道,那我首先自己就想出錢投資了。

          (五)多家共存

          充電寶這個事情,尤其是桌面派,像前文中提到的,從目前來看其實就是個基礎設施提供方,這就代表了其沒有互聯網慣有的特性。

          沒有技術壁壘、沒有品牌優勢、沒有網絡效應、罕有規模效應,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法壟斷,多家共存。

          如果一個桌面終端的成本是 100 元(實際甚至更低),那么任何一家融資達到千萬規模的公司,都能夠鋪出去 10 萬臺,都很可能做到日單上萬這個門檻。

          所以,除非是要大打補貼和渠道戰爭,把市場搞渾,弄到兩敗俱傷,不然最后很可能是有多家各安一隅的局面。

          哪怕真的發生渠道戰爭,畢竟這個市場夠大,全國可鋪的點數以百萬計。所以,這個市場和單車市場不同,最終可能真的是相對分散的幾家。

          想必這也是險峰敢于布局小寶充電,Vertex 和梅花敢于布局河馬充電的原因。只要能從第二梯隊跑出來,未來也仍然有機會。

          (六)新的分眾

          線上流量越來越貴,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創業者開始把目光聚焦在線下流量上。

          共享單車是一種,充電寶是另一種,這些都是低成本的獲取線下流量的方式。

          無論任何一家充電寶鋪設到足夠多量以后,都很可能成為新時代的分眾,所以這個模式下,我一直關心著另外四家公司的應對,這四家公司分別是:

          分眾、美團、友寶和二維火。

          尤其對于二維火來說,我覺得這簡直就是飛來橫禍了。但反正,從美團開始嘗試打車業務以來,我就更敬畏互聯網和更心疼“程維” 了。

          最后,我想再說一點就是:

          如果把任何一次互聯網發展分成三個階段,會分別是建構,應用,及運營。

          建構的是 infrastructure,是技術的活;尋找應用場景,是產品的活;各種運營,自然是運營的活。

          我最早入行互聯網是看了一本書,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是 2010 年出版的,但沒想到過去了七年,好像這個概念已經不流行了。

          我最近聽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要孵化項目,就是因為創造性的東西少了,而通過資本和運營推動的項目多了。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趨勢。這也代表,充電寶類的這種項目,只是一個時代的分水嶺,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