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極致的創業公司是如何運營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9年前



          當今的互聯網亂象叢生,一面人人鼓吹“這里風好大”,一面人人唱衰“ABC輪死”,無數欲望和盲目隨著熱錢涌入創投圈??傆羞@么一群人,和大環境形成反差,用實實在在的勤奮和努力,穩扎穩打的態度,去制衡浮躁的風氣,去化解和緩和著人們對這個圈子的誤解,并讓大家的關注點多多少少地從“壟斷者”轉向“發明者”,從“1到100的紅?!鞭D向到“從0到1的藍?!?,去發現正能量和初生般的勇氣。


          他們可能是千萬創業者的縮影,像“德國戰車”一樣強行推進,從不放棄,他們的親身經歷折射了這個“最好的時代”里掘金的故事,也折射了創業者們尋求尊重和價值認同的故事。


          相信每個人讀完,都有所得。

          1
          朱大衛:團隊的從零到一




          前兩年,我一直在思考下一個社交創業方向。去年夏天,我在查爾斯河旁邊跟Yanfeng同學跑步的時候有了一個靈感,想做一個基于聲音的可穿戴。

          圖片1.jpg

          這是一個沒有被人提出來過的問題,用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案去解決一個垂直場景下社交化溝通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可穿戴,完全沒有參考系,完全需要從本質開始思考和執行的問題。我社交網絡創業10年,非常知道挑戰一個完全“Think different”的產品起步面臨的團隊、融資和執行的困難。當然,也因為此,我居然著了迷,很快就休了學飛了回來。


          回來的第一周,我就約了以前創業認識的小米的KK。我們倆繞著五彩城外面的馬路走了一下午,只記得當時小米墻上掛的“Always believe that good things will happen” 和KK說的,正是因為雷軍在小米最開始的就找到他,他才會為了小米all in。我不能同意更多。是的,我要從一開始就搭建一個頂尖的團隊。


          盡管我自己的中美人脈網絡并不弱,但初期找人還是挺讓人抓狂的。首先,我并沒有任何硬件方面的人脈,根本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其次,我自己也沒有硬件經驗,如何跟牛人探討問題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當時我孤身一人,帶著個瘋狂的乍一聽覺得“這孩子傻了”的想法,怎么能讓人覺得靠譜呢?抓狂。抓狂。抓狂。


          開始快速試試吧,大概就是那幾種方法。我先挑了4000多微信好友里面幾百個稍微有點可能有硬件人脈的人群發了一下下,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和創業的朋友。50%左右的回復率,10%的人認識硬件圈的人。但因為人數太少,約起來效率也非常低下。


          我開始嘗試新的方法,譬如參加一些線下活動,然后進入一些行業的微信群。我用了一周時間,去傳說中的各個咖啡走了一圈,也加入了幾十個硬創微信群,認識了一丟丟的人。麻煩還是在于Pool太小,效率太低,也非常難以知道對面這個人的水平。


          我是做社交出身,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了一下。之前的方法一:靠朋友來推薦估計是不怎么靠譜了,二度人脈太過于集中在同一個行業。 方法二:微信群人才質量不符合,線下活動的效率非常低,招聘網站和獵頭公司也更走不通。 我需要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可以精準定位,迅速擴大Pool,然后完成邀約??疾炝艘蝗?,試過了大大小小十幾個職業社交網站。也就只有Linkedin最符合,效率應該會最高??孔约毫?。


          首先,我把自己Linkedin頁面上的每句話都好好斟酌著寫清楚。

          圖片2.jpg

          其次,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靠譜,我給比較熟悉的朋友們發了邀請,讓他們幫我endorse。差不多一天就有幾百個人給我點了贊,我的個人頁面終于看起來比較棒棒的了。

          圖片3.jpg

          然后就是整理篩選詞組,根據不同的詞組組合去找人。 首先我根據硬件公司,個人背景,相關職位詞,和地點整理了相當多的關鍵詞列表。當然,為了增加效率,我研究了Linkedin手機版和PC版的交互的不同,發現手機版可以更快的加人,因為它不會跳轉到新的頁面。這樣在坐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我都可以用手機版更好的加人。后來發現,那短短一兩周,我居然加了4704個好友,這其中應該涵蓋了聯想,華為,索尼,諾基亞,摩托的大部分中高層。

          圖片4.jpg

          圖片6.jpg


          這封信的回復率高的超出我的想象。80%以上的人居然都回復了我這封信件,我這個新的微信號的聯系人列表上面從幾十個人在短短兩、三周漲到了上千個人。我大概給每個人都加上了標簽,項目,產品,技術的各種分類聯系人都在上百人左右。當時感覺真的棒棒的。


          以學習的心態邀約,是邀約過程中最好的總結了。加上微信之后,我一般直接開始約,每天安排四-五場,早上一場,中午一場,下午晚上三場,把自己的Calender排的滿滿的。


          更重要的,我把這個過程看成學習的過程,我很看重也很享受跟每個人的每次聊天。我會提前準備自己要問的問題Notes,事后我又會準備這次會議的總結。

          圖片7.jpg

          這個夏天,我在一個月內聊了接近100個硬件中高層,這中間有相當多包括諾基亞,摩托,華為,聯想在內的非常資深的伙伴。我不單單選定了我們最初的豪華硬件班底,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肯定了我的想法和方向的可行性,很多人也成了我們的長期顧問和伙伴。最重要的是,最開始的那一個月,我從每個見面的人身上學習到很多很多,也是我自己硬件和供應鏈生產知識突飛猛進的一個月。我們的從零到一終于也邁出了第一步。6月24號,我們即將在京東做股權眾籌,如果你感興趣,不妨來看看,為我們點贊。

          圖片8.jpg

          2
          馬克斯:海龜技術博士到深圳供應鏈“跑男”


          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0多年后,我毅然決定回國硬件創業。


          我以前一直做技術相關,硬件方案和研發很快就走上正軌。我要面對的問題是,硬件的供應鏈怎么搞?我雖然在Intel也管理過供應鏈,但是沒有了Intel的品牌,沒有了可能的大的生產量的許諾,供應商們會鳥我們么?


          另外,作為典型的技術男,在美國工作這么久之后,對于跟深圳本地的供應商的溝通和配合方式能不能適應也是有挑戰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期待年底前完成第一版工程樣機,當時是10月份。大部分看過我們的產品定義的“專家”,看法不一,只有一點是一致的——三個月時間出樣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還要保證質量。


          全球的制造中心在中國,而中國的制造中心在深圳。十一假期,我和David飛到了深圳。我們此前咨詢了手頭上所有可能的網絡關系,列出了將近60家供應商,這中間包括深圳主要的手機代工廠和耳機代工廠,以及主要原器件的供應商。我們計劃花兩周的時間,跑遍這些工廠。


          在去之前,我把每一家供應商的規模,負責人,以前的產品質量,還有溝通要則做成了Execl表格,然后挨家打電話約好見面的時間。

          圖片9.jpg


          我們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排滿了會議和工廠參觀,以平均3小時見一個供應商的速度,從東莞到寶安,南山到福田,從龍崗到惠州,晚上還要召集深圳的小伙伴們坐談。短短一周,我們在深圳見了至少30家供應商。


          很明顯,會議開始并不那么愉悅。在Intel的時候,我們報的量幾乎都是以M(百萬)級開始,而現在,當我們小心翼翼的說出我們的預估量在100K(千)級的時候,竟然有供應商當場笑出來,場面極其冰冷,也有供應商非??蜌夂臀覀兞耐辏驮僖矝]有然后。


          我們當然不信這個邪。


          我們迅速總結整個一周的會談,詳細分析了供應商的各種訴求。我們終于想通一個問題——匹配度決定效率,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理解我們的長遠伙伴,而不應該死磕更看重短期生意客戶的大供應商,應該由長遠伙伴來推動其他的供應商。只有有強烈進取心的供應商,才愿意跟我們風雨無阻。


          我們開始重點攻克“略懂”我們并且技術導向的供應商。每天都安排兩次技術會議,并且還要跟小伙伴吃飯開會,你懂的。終于在軟磨硬泡之后簽好了意向合同。當然,不容易的事情才剛開始。


          第一個手板在一個月內就出來了。一陣激動之后我們發現第一版手板問題太多了?!邦^梁太硬”,“耳套不舒服”,“頭梁硅膠不夠軟”,“屏看著不舒服”,“顏色不對啊”。我立即意識到,這其中所有的細節,從圖紙到產品到調試,我們都必須親自參與,從零到一的路上, 細節決定一切!

          47.jpg


          時間不多了,我當天就飛到了深圳。為了確保年底前拿到樣機,我迅速從一級供應商拓展到二級供應商建立直接聯系。為了拓展供應商,我把阿里巴巴上面幾乎大部分的供應商都直接打了cold call。我又用兩三周跑遍了幾十個屏廠,喇叭廠,耳套廠,硅膠廠,油漆廠,手板廠,五金加工廠,包裝盒廠。我們硬件團隊卯足了勁兒,幾乎所有人都扎在了深圳,與供應商,方案商,緊密溝通,協同作業,修改原理圖,畫PCB layout。

          圖片10.jpg


          為了盡快拿到最終的PCB,我們找了三家PCB壘板廠。在Intel,8層板的交期通常在2個月,即便在深圳,通常的交期也在3周。我成功的說服了一家工廠答應12天內完成8層板的制作,3天完成FPC的制作,這也算是深圳速度,不對,應該是地球速度的極致了吧。

          圖片11.jpg


          PCB拿到之后,趕到貼片廠,趕緊上物料,誰知貼片廠卻把我們刷錫膏用的鋼板搞錯了,無奈只好重做鋼板。第二次貼片廠還是弄錯了。直到第三次,鋼板終于對了,已經是晚上9點半,沒辦法,連夜貼片吧。


          只有在深圳,才能體會到深圳的特點。

          圖片12.jpg


          10年不在國內工作的我開始體會海龜落地的轉變,具有ALDH2(酒精代謝的關鍵酶)缺陷的我,幾乎從不沾酒,沾酒必臉紅。為了能讓供應商權利配合,和對方老板首先來一杯總不能拒絕吧,一杯下去,對方的項目經理PM來敬酒了,PM配合也是很關鍵的,好的,來一杯。這下好了,對方結構工程師也來敬酒了,總不能搞歧視吧,況且工程師才是干活兒的誒,還有電子工程師,品質工程師……不一會兒,乙醛在體內的積累終于爆發,還沒走出飯店,電梯里我就完全吐出來了。

          圖片13.jpg


          中國特色,我懂的。


          終于,所有物料齊了,開始裝第一臺測試樣機(中間省略10萬字,David說中間的辛酸等成功了再寫, T___T)。裝機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片14.jpg


          僅僅用了四個月時間,三次迭代,我們成功交出了功能樣機!


          無畏,高效,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這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總結的。當然也從深圳的務實中學習到很多,我們合作的供應商們,哪一個不是當初都是扛著幾桿搶到深圳開始的呢?


          雖然我們今天已經在深圳有了完整的供應鏈隊伍,但我依然在深圳“跑男”的路上激情向前。

          3
          陳鑫日志——頻響曲線的從零到一


          0. Intro


          Day0,投資人會議前夕,CEO同學的出現另我的這個周末變的如此充實


          - “最近的樣機聲音怎么怪怪的?”

          - “有么?上次我聽的時候還可以的呀?”

          - “你聽聽”

          - “哦”

          - $%^*&@#*

          - “我們的聲音什么時候變成這樣了?你就拿這樣的聲音去展示的?”

          - “是??!趕緊去深圳,聲音問題沒解決就不要回來了!”

          - “就不要回來了?”

          - “就不要回來了?。?!”


          于是,急行軍打包,2個小時后,我已身在機場,奔赴硬件調試主戰場-深圳 -.-!!!

          圖片15.jpg


          1. 腦補


          簡單來說,Vinci的音頻通路分為數字部分,模擬部分和聲學部分。這次遇到的問題很明顯低頻是缺失的。鼓點和貝斯柔弱無力,宛如快斷了氣的呻吟!關鍵是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出現過,也不像我們預期的一樣。

          圖片16.jpg


          Day1 到深圳之后背著包沖到工廠,用專業儀器一測,結果是不僅低頻掉的厲害,高頻也完全木有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頻響曲線是一個標準的麥當勞M型!可我牢牢記得,音頻版剛調通的那天,那個夜里,聲音是極好的!高中低頻來說都是完整的,怎么時隔三秋甄嬛就成容嬤嬤了呢?


          2. 可惡的小電容!


          Day1 下午果斷開始排查問題。模擬部分前段DSP補償,中段DAC還原,后段信號放大。因為DSP之前也鬧過小毛病,這樣先排除中后段吧。我立刻就抓起電話聯系了DAC芯片ESS9018的FAE,也沒顧忌對方反饋就在當天直接登門拜訪,借用他們的儀器測試,結果他們的DEMO板出來的頻響從20到20K的幾乎就沒變。這已經不能稱為頻響曲線了,叫頻響水平線還差不多!9018果然是神器!再換上我們音頻板的測量中后段器件性能:低頻雖有衰減,不過總體上曲線也是平直的。

          圖片17.jpg

          圖片18.jpg

          經過10幾個小時的不停奮戰,終于在深夜的時候找到了低頻衰減的原因:音頻板聲音放大之后的通路上接了兩個小電容,這倆貨起到了的分頻作用,導致低頻完全缺失。摘掉這兩個小電容之后,我們音頻版的中后段也能輸出一條差不多平直的曲線了。把整個耳機組裝起來再聽一下。嗯,聲音只能說有改善,總體的問題仍舊存在!什么情況?!Day1,失敗,在凌晨拖著包睡去。


          3. 無辜的DSP


          Day 2一起來,再抓起電話把DSP的FAE約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個狗血淋頭。人家脾氣倒也很好,先到歉,然后拿出他們的DEMO板,連上儀器一看,不也是水平線一條么?

          圖片19.jpg

          好吧,今天主要發揮我hacker的本事。為了從側面證明DSP有問題,我們想了另外一個方法:連上主板,把音頻板hack一下,讓信號繞過DSP,經過DAC和放大電路后接到測試儀上。咦?還是個大M!

          圖片20.jpg

          折騰到晚上八點,看著DSP FAE無辜的眼神,我趕緊找個理由心虛地把他打發走了。既然問題不是DSP造成的,DAC和放大部分也沒問題,那么問題只能是出在主板了...范圍縮小了,但是我卻犯了愁,主板的音頻通路之前一直沒有研究過,這方面的經驗幾乎為零。兩天過去了,居然還沒有進展,心里一點底也沒有。


          4. 峰回路轉


          Day 3,起床后我整理了一下,依然堅信最初的聲音方案沒有問題。我將此作為baseline,列舉了之后相關硬件的所有更改,一級一級地回退,一次一次地測量。十個小時過去了,終于我發現了兩個關鍵點: 麥克風和耳機。在操作系統判斷插入耳機,且麥克風通路處于數字麥克風模式的時候輸出的聲音數字信號是正常的!好的,至少Workaround有了!


          接下來的五個日夜可謂分秒必爭,白天每一分鐘都在和各個合作廠的工程師一起找問題;晚上他們下班了,我們挑燈夜戰改主板,飛線,調試,到凌晨四五點的時候裝樣機給北京。終于沒有耽誤北京的展示,三天居然裝了幾個可用的樣機,好像離問題解決也很近了。困啊困啊困。

          圖片21.jpg

          5. 撥云見日


          Day 9, 終于經過了110多個小時的查啊查,在Gloomy中徹底解決問題了。我從Workaround出發,再開始一個一個排除無關因素:麥克風部分找到了兩個錯誤,給數字麥克風用的TVS管影響到了模擬麥克風。又火急火燎地去弄數字麥克風,找數字麥克風樣品,改主板,編ROM,傳ROM,燒ROM...數字麥克風不Work...抓狂!


          當天下午到凌晨,又開始看了幾十頁MTK文檔,找各式各樣的人問MTK的耳機模式和揚聲器模式的區別...給MTK的FAE發Ticket...就在MTK的FAE說是不是bes-loudless的問題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找到了這個東東。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