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讓我如夢初醒: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原創(chuàng) | 劉爽
          編輯 | 姑婆小俊哥
           
           
          昨天下午,和從湖畔大學講課回來的梁寧暢談了三個小時,受益良多,還做了不少有用的筆記。今天上午就看到她公眾號的新文章《主觀世界的破碎與重建--湖畔大學的失敗課外課》,于是決定把暢談時她給我的幾點啟發(fā)總結一篇。
           
          關于領導力
           
          梁寧給我講,她理解的領導力其實是三個東西:選擇喜歡的事,選擇喜歡的人,以及認知現(xiàn)實的現(xiàn)力。
           
          選擇喜歡的事很簡單,如果你做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歡不認可的,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很痛苦受盡煎熬,尤其是當處于逆境挫折面對外力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堅持不下去,打退堂鼓逃兵。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去追風口,并不是選擇自己喜歡認可的方向,而是選擇看起來成功幾率高的方向。
           
          而這樣的人,首先很難沉下來真正理解一個領域,那自然是贏不了的;其次他沒有“信”,沒有辦法樹立價值感(什么是價值感后面會講),沒有辦法承受行業(yè)的起伏波折,自然無法與時間做朋友。
           
          選擇喜歡的人,是指要具備接納別人的能力,接納面越寬,接納的人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寬,也就越容易獲得大家的幫助。
           
          我相信只要具備基本的智商和常識商的人,其實都知道如何去經(jīng)營一段令對方感到舒適愉悅安全的關系,只是因為我們喜歡的人少,認為很多人不值得投資,而這種態(tài)度又是對方能夠感覺到的,所以自然經(jīng)營不好關系。
           
          為什么要喜歡那么多人?因為我們要喜歡老板,才能剩者為王;我們要喜歡同級,才能獲得支持;我們要喜歡下屬,才能凝聚人心。
           
          柳傳志創(chuàng)業(yè)時曾跟下面的同事說: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yè),我要和你交朋友交心。所以聯(lián)想能有奔騰如虎風煙舉的燕云十八飛騎,所以聯(lián)想能有身先士卒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所以聯(lián)想能在那個時代殺出重圍脫穎而出,所以柳傳志無愧為一代商業(yè)領袖。
           
          認知現(xiàn)實的能力,就是根據(jù)客觀現(xiàn)實,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客觀現(xiàn)實是什么?敲敲黑板,就是也許對你不利你難以接受,而現(xiàn)在的你又確實無力改變的事實。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之前家庭成長和職業(yè)訓練的路徑依賴,那么到了新的環(huán)境面對新的對象,我們之前的習慣無助于解決新的問題,無益于自己的前進步伐,這就是客觀。那這個時候我們能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敲碎自己,像變色龍一樣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吸收重建自己。
           
          我拿自己舉個栗子:我以前一直是一個特別注重邏輯在意規(guī)則厭惡折騰的人,堅持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只要做的比別人好,犯的錯比別人少,那就能贏。而對于瞎貓碰上死耗子歪打正著的事,我向來是不屑一顧不當回事的,這就是典型的治世精英邏輯。
           
          但問題是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個商業(yè)亂世,充斥著重構規(guī)則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現(xiàn)象。經(jīng)過幾番挫折后,我突然開悟了:要是沒有歪打,怎么會有正著?歪打的過程和正著的結果沒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但它們兩者之間顯然是符合因果律的。在這件事上,本能地不斷行動比邏輯的死胡同重要。
           
          昨晚越獄第五季第一集里,假死的男主角墓碑上有一句墓志銘:欲變世界,先變自己。是啊,改造世界的前提是先改造自己,作為職場人要能夠與時俱進,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要能夠審時度勢。所以,現(xiàn)在我選擇主動碎掉自己然后重建,擴大延展自己的邊界。
           
          關于組織行為學
           
          梁寧說:好的組織是個具備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樣的組織的特征是具備三個能力:把人同化的能力;主動碎石的能力;分配養(yǎng)分的能力。
           
          把人同化的能力,就是梁寧文中舉的那個阿里HR的例子。當帶著之前不同職業(yè)訓練和價值觀的新人們進入組織,首先組織要能甄別其與組織的MATCH程度;然后能篩選排斥掉那些自我保護過強過于自我,不愿敲碎自己又對組織無益的新人;最后是鼓勵進來的新人自碎之前的職業(yè)訓練和價值觀,讓其在思想上”輕裝上陣“,帶著之前積累的能力和經(jīng)驗融入系統(tǒng)。
           
          主動碎石的能力,就是組織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化,不斷自我調整的能力。而其中與組織行為相關的,就是阿里倡導的擁抱變化,也就是輪崗文化。它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組織內部隨著時間發(fā)展逐漸形成崗位和職能固化,老人們的思路方法和風格也因之前的職業(yè)訓練形成新的路徑依賴,這就變成了組織體內的結石。所以組織需要不斷蠕動腸胃,主動把結石不斷碎掉,以防堵塞脈絡。
           
          分配養(yǎng)分的能力,是指組織的價值觀是唯一的鐵律,但具備的業(yè)務能力要多元要升級。那么就要面對,如何對待具備組織需要的獨到能力和經(jīng)驗,而態(tài)度意愿卻不MATCH亦不愿改變的員工。
           
          在組織的眼里,這樣的人其實就是階段性工具的角色。對于這樣的人,組織選擇各取所需,在一個階段中付出足夠酬勞,把對方的能力和經(jīng)驗這些營養(yǎng)成分,吸取入系統(tǒng)分配給骨干,而之后就不再需要這些系統(tǒng)的肥料了。
           
          梁寧給我分享的這一套組織行為學,我聽了實在感同身受。我的過往經(jīng)歷告訴我:企業(yè)作為一個組織,可以請外面的和尚進來念經(jīng),然后選擇性聽取,但前提是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
           
          最害怕的是:組織并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底氣,把企業(yè)的命運完全交到外來和尚的手里的。而更可怕的是,組織不光沒有主見和底氣,還請了一堆外來和尚進來同時念不同的經(jīng)。
           
          而且我深知,帶著之前路徑依賴進來又不愿自碎的人,對組織的傷害有多大。在我之前任職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就曾發(fā)生過引入毫不顧及企業(yè)現(xiàn)狀和差異,近乎偏執(zhí)的帶著原公司路徑依賴的O級高管,自說自話而無法真正融入組織,最后浪費了企業(yè)的寶貴時間和資源,給企業(yè)造成了事實損失弄的結果很不愉快的事情。
           
          最后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前一陣有些離職員工吐槽華為的事件,其實我是不太認可的。
          首先如梁寧所說,沒有五年時間,誰也沒資格說自己理解組織;其次就算加入時間超過五年,也未必能理解組織行為學。
           
          任何行為的背后都是動機和目的,哪怕行為看似光怪陸離。很多時候為組織好不等于為個人好,確實存在對個體不利的情況。那在這種時候你作為利益受損者,就事論事去講私人恩怨倒沒啥大問題,但說的好像把你優(yōu)化了組織就有滅頂之災似的,那就太搞笑了,尤其是在組織還在代表大部分人利益的情況下。
           
          關于價值感
           
          在昨天下午的暢談中,梁寧提到一個詞:價值感。這個詞她一說出來,我就拍案叫絕。我們都知道講價值觀,但價值觀的源頭是什么?絕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思考的。
           
          我曾經(jīng)思考了一半,所以在《科學的管理》系列中提出了價值觀是服務業(yè)務發(fā)展維護價值用的,引申出了有前后排序的四點價值觀:尊重市場,尊重事實,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要懲惡揚善和知行合一,前提是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而尊重市場和尊重事實,前提是要先明確價值標準。
           
          而梁寧講的這個“價值感”,就是價值標準。她拿她任職過的騰訊給我舉了個例子:馬化騰的價值感就是用戶體驗,而創(chuàng)始人的這個價值感清晰且不搖擺的傳遞到整個組織,就形成了上下無爭議的企業(yè)價值觀。所以在判斷一件事情(比如微信是否應該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時候,團隊是不會爭執(zhí)分裂的。
           
          她舉的這個例子讓我自然而然的想到JD,我進JD的時候,外面所有人還在把電商當作模式討論,而劉強東親自給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電商=成本效率。
           
          成本效率就是老劉的價值感,就是JD生存發(fā)展的價值觀,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于成本效率的不斷優(yōu)化,今天老劉提出的技術的JD,仍然是在以技術的手段來繼續(xù)優(yōu)化成本效率。
           
          而且這個價值感,是老劉和JD一直堅守的,哪怕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盈利,哪怕長期面對友商潑的臟水,媒體和自媒體的起哄甚至一二級市場的疑慮,JD成本效率的價值感從沒妥協(xié)過。這就是老劉的成功之處,JD的偉大之處。
           
          而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過山車的手機行業(yè)。像OV那樣從一開始就走溢價路線的廠商其實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反而是那些今天性價比明天要溢價的廠商,因為它們的價值感是搖擺的。
           
          戒定慧,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先明確做什么不做什么,再把做什么堅持到底,在堅持的過程中找到做的智慧,而中間搖擺的人是找不到智慧和出路的。
           
          關于管理能力
           
          在閑聊中,梁寧跟我說了讓我如夢初醒的話:領導力不是管理能力。
           
          之前我在做COO的時候,非常在意且一直鍛煉自己的其實是管理能力,滿足于在整個大系統(tǒng)下,我的小系統(tǒng)執(zhí)行效率是不是最高,結果是不是最好,員工離職率是不是最低。因為這些全是結果數(shù)字,是客觀的不會騙人的,但是其實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數(shù)字背后的方法,是否是可復用可適用不同環(huán)境的?
           
          在這十年之間,我曾經(jīng)有過兩次非常失望的職場經(jīng)歷,都是之前培養(yǎng)出來的相對出色且有潛力的骨干團隊,本來磨合的也很好,結果到了新的環(huán)境,面對重新開局和新的壓力徹底崩掉,能力發(fā)揮不出來,意愿也很糟糕,而且直到最后他們也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怪罪于新環(huán)境和新團隊的不配合。
           
          我有個聰明的前下屬曾對我有個評價:你訓練的是突擊隊(尖兵),而不是敢死隊(死士)。我對這個評價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我自己受的就是尖兵式的訓練,所以在培養(yǎng)人的過程中也潛意識地形成路徑依賴了。
           
          但是這也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在發(fā)展的順境期中尖兵無疑是能力最強最出色的,但到了生死的逆境期下尖兵就對扭轉危局無能為力了,反而不如不要命不怕犧牲的死士。
           
          由于我見過企業(yè)生死且至今帶著揮之不去的幻痛,所以我之前的思維一直是盡量避免進入生死期,而我的《科學的管理》系列也是在講如何避免進入生死期。
           
          至于在生死期中如何突圍,我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到了那個時候管理其實是失效的。但是,雖然沒有人想身處生死逆境,但真的到了面對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xiàn)實的時候,就不是想不想而是如何突圍了。所以,如何認知生死逆境這個客觀現(xiàn)實,其實也一直是我的心障。
           
          梁寧告訴我,這次她從湖畔大學講課回來,在研究失敗中領悟的領導力心得就是:在生死期,最需要領導者能夠找出關鍵任務,然后帶領團隊破釜沉舟地完成任務殺出重圍。
           
          于是我問了她一個問題: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她的回答是:生死期體現(xiàn)領導力,生死期過后會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期,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能力來建立系統(tǒng),制定規(guī)則,培養(yǎng)尖兵和強化價值感。
           
          聽君一言,了然清晰。其實想想歷史就是如此,三國后期蜀漢偏居四川,諸葛武侯就是看明白了這樣下去沒有出路,才堅持不斷北伐中原,最后出師未捷病故于北伐途中。
           
          而我黨當年創(chuàng)業(yè)時也是如此,就算當時把延安建設成上海也沒啥意義,真正能夠和國民黨爭奪天下的突破口是拿下東北,拿下東北才是那個關鍵任務。而順著說下去,長征時期的中央紅軍和三大戰(zhàn)役時的解放軍,那完全是兩種能力不同承擔不同作用的不同角色,前者是領導力下不怕犧牲的死士,后者是管理能力下戰(zhàn)斗力強的尖兵。
           
          梁寧今天的文章里說:我們身邊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導師,在一旁觀察你,在你疼痛破碎的時候,告訴你疼痛因為碰撞不同,破碎是在重建自己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fā)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