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網站的內容審核管理是怎么做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1、內容的重點程度,決定了審核的側重點如何分配。
以知乎為例,知乎的審核應該以機審為主,在發現一些問題之后(如機審異常、有人舉報等),再介入人工干預。但一個新聞發布系統,則新文章需要經過相對嚴格的人審,對于評論則通過機審即可。再以淘寶為例,淘寶也可以假擬為一個UGC網站,商品上架偏重于機審、人審為輔。
一般而言,機審和人審都需要具備,海量數據以機審為主,人審為輔;少量數據則可投入更多的人審。機審側重于一些可衡量的因子,如違禁詞、內容長度、spam。
2、審核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需要通過額外的體系,刺激用戶發布不違規的內容,以體現其在站內的價值最大化。如網站的ranking、首頁曝光、用戶社區虛擬價值等
最后說一下,機審系統在技術層面不復雜,它的核心是需要建立一套怎樣的審核規則(可能多個審核環節組合),以及詞庫的不斷累積運營。
核心:用戶自身是關鍵,要放權給用戶,別想著軟文什么的都站方去監督,你只要培養出用戶舉報的習慣就好了。另外通過培養“真實分享”氛圍,鼓勵發布上身圖實物秀購買記錄什么的這些手段很有用,基本可以杜絕軟文。
移動互聯網UGC中,如何讓用戶發布的內容不淹沒在海量內容之中?如何排序這些內容?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一些應用可以查看所有用戶發布的內容,比如墨跡實景可以查看全城用戶發布的實景圖片,查看附近的微博可以看到附近的海量微博內容。
那么如何讓一個用戶發布的內容不會瞬間淹沒在timeline海量的內容之中?
如何排序這些內容以篩選優質內容產生在用戶面前?
web時代,類似于論壇你發的帖子可能瞬間被時間排序淹沒,web可以使用版主、管理員可以推薦、置頂內容,但現在移動時代用這種純人力的方式好像不太實際。
在理想的情況下,當參與排序的評價體系足夠多元化,個性化的時候,合適的內容就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人的面前。
比如一條微博,用戶可以按發布時間排序(關注新進展/事件源頭),點擊量排序(瀏覽熱度),可以按評論數排序(討論熱度),可以按評論的被回復數排序(更精準的討論熱度),可以按參與討論的人數排序(問題覆蓋面),可以按參與討論的人和我之前參與討論的問題的交集大小來排序,這就產生了很多評價的參數。目前的推薦/展示,大部分是前幾種的單獨運用。
其實還有一種更復雜的運用,復雜到我現在也沒有做出一套原型,現在僅能把思路跟大家討論下:為這些參數設置不同的權重,并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調整修正。例如一條微博發布后有1000的基礎分,每隔1小時減100,每次瀏覽+1(閱讀全文),每次評論+5,每次對評論的評論+8,每次引用+10,有后續報道的話雙方按20%的權重共享分數……最后按總分對N小時之內的內容進行排序(N取決于用戶之前的瀏覽習慣)。
這套體系參數很多,更麻煩的在于為各個參數合理分配權重是需要大量用戶數據支持的,也許我忙完手頭的項目后,會有時間(!!)把這個算法細化下做個測試,暫時這還只是個想法罷了。
傳統的推薦手段已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原因如下:
1、可推薦的位置總是有限的,而用戶渴望獲得“存在感”的需求卻是無限的。
2、傳統推薦手段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推薦給用戶的內容,用戶不感興趣,而那些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卻沒能推薦給用戶。
目前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個性化推薦!
根據用戶的地區、年齡、性別、職業、語言、學歷、標簽,甚至是其瀏覽記錄,來判斷哪些用戶喜歡哪些內容,用戶之間誰可以成為朋友。然后通過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常見有內容推薦與好友推薦兩種手段),讓用戶找到那些與他志同道合的人,建立關系,討論話題。
技術與產品驅動的運營,非傳統人力運營。題主應該要的就是這種吧。
如今許多社區產品都會引導用戶填寫個人資料,個人標簽等之類的信息,就是如此。因為這對產品運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后期的廣告精準投放,都要依賴這個。
最近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擾,目前仍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無法做回答,就說說我的一些想法吧。
先冒昧的精簡下題主的問題:
問題:移動互聯網UGC中,如何讓用戶發布的內容不淹沒在海量內容之中?如何排序這些內容?
補充描述:那么如何讓一個用戶發布的內容不會瞬間淹沒在timeline海量的內容之中?如何排序這些內容以篩選優質內容產生在用戶面前?
姑且理解為:
在一個App里,如何顧及到每一個內容生產者(用戶),讓他們產生的內容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關注?怎么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排序?
的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在一個群體里,我們希望獲得認同感,成為大群體的一分子。發布內容的用戶也是一樣,如果TA的內容在發布出去后如石沉大海毫無回應,難免會有“為什么我這么用心發布的內容沒人關注”的失落感,所以努力“讓用戶發布的內容不淹沒在海量內容之中”的出發點沒有錯。
但話說回來,只有有價值的內容才需要被創造,而內容是否有價值的評委不再是傳統的編輯人員,是用戶。以最常見的帖子形態為例,剛剛發布時在信息流里按發布時間排序,然后按最后回復時間進行再次排序(有回復的帖會被排到前面,即使是很早之前發布的),信息流里新老交替;再看看微博,為了講求時效性只按發布時間排序(有段時間好像上線了個“智能排序”,不知何時又下線了),但其實也并不僅僅如此,微博的“轉發”功能也可以讓舊內容重新排到前面,比如你在2015/6/25轉發了一條某人發布于2012/3/18的微博,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新老交替呢?
UGC產品的基本脈絡為:產生內容——分發內容——圍繞內容互動,而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中間的“分發內容”的環節,常見的解決方案上面已經很多朋友說過了,就不一一贅述了。信息數量大、更新快,用戶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從信息海洋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對用戶Timeline 的梳理,把優質內容呈現給用戶,是個快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一個好辦法。但到底到底什么樣的信息才算是優質內容?才是用戶想要的?從各種維度根據算法來做智能推薦?個人覺得這個誰說了都不算,只有用戶自己說了算,也就是說排序規則的制定權到底該給誰,產品運營方制定規則,你按我的來就行;還是交給用戶自己做決定,我想優先查看哪些內容,這才是最大的爭議。
我們終究是生活在現實世界的,而網絡世界的行為準則與現實世界逐漸趨于一致。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看病,我們萬萬不可因幾篇介紹某種新治療手段(算法)的文章就對該療法心生向往,以為有了它,就有了解脫/治愈的希望。對于采用何種治療方式,還是要由醫生(產品團隊)根據自身(產品)的具體情況來做診治。
弱化時間線。優質內容會自動浮出水面。太多的產品都重視新聞,新的內容,而忽視那些陳舊有價值的東西。搜索引擎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需要用戶自己去挖掘。很多時候用戶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時候推薦引擎出現了。
垂直化的UGC推薦更好做一些,除了時間線以外UGC產生的內容應該由用戶決定到底是不是值得推薦,用戶注冊之初便進行一次信息搜集和組織,引導用戶更多的去與內容互動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發布,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并附帶本文鏈接,違者必究。
次分享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