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都是喝著星巴克拿著蘋果手機的“白骨精”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來源 | 公眾號 ID:wenbin-pr)

          作者 | 一碗梁粉 (ID: wenbin-ar)


          這事得從吳伯凡在喜馬拉雅的某期音頻節目說起。

          這期節目提到某次手機市場調查顯示,蘋果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占有率并不是他想像中的第一位,"竟然"是小米華為Vivo Oppo。

          在他的印象里,周邊的大多數人都是用的蘋果手機,無論是Iphone 5,還是 Iphone 6,總而言之都是蘋果。

          所以,這個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如果你是一位手拿星巴克咖啡用蘋果電腦手機每天聽"羅輯思維"的白骨精,你吃驚嗎?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全世界

          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交什么樣的朋友,你的圈子里就是什么樣的人,你能觸及到的所有信息,價值觀人生觀都是構建在這些人這些朋友之上。

          但是,這是你真正想看到的全部世界嗎?

          你朋友圈只有新榜、36氪的融資創業故事,還是咪蒙、新世相那樣的心靈雞湯?

          沒有黃段子,養生知識和偽裝傳銷,或是偏激的民族主義言論“不轉不是中國人”?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朋友圈從來都不是什么新事物,所謂圈子,現在叫社群。

          “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沒有圈層的這個背景,聽起來更像是個笑話。

          但是,哪里有社交,哪里就有“偽裝”。

          你看到的真的是你看到的嗎?

          朋友圈即全世界,而這個世界還是一個偽裝的世界。

          你所看到的只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

          你所展示的只是你最好的,或者你希望特定對象看到的部分。

          人生一出戲,每個人都在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信息繭房與監獄圍墻

          艾瑞的數據顯示,80%的用戶選擇從朋友圈里閱讀內容,這意味著朋友的分享決定了大多數用戶的閱讀和獲得知識的覆蓋面。

          有個詞叫“信息繭房”,看下百度詞條是怎么解釋的:

          信息繭房--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如果信息繭房這個詞充滿了學術的酸氣,那來看看尼采他老人家說的: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而目光所及之處就是監獄的圍墻

          你訂閱的公眾號是這所監獄的圍墻。

          你的朋友圈是這所監獄的圍墻。

          你關注的微博是這所監獄的圍墻。

          你看到的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只在你的圈子里刷屏。

          你看不到這世界還有很多在看《快手》,這傻x內容也算新媒體?這玩意也能火?幾百萬次播放?



          你看到希拉里受到媒體娛樂界精英歡迎,卻看不到特朗普受到更多草根大眾的歡迎?

          你看到所謂價值投資者在媒體大雅之堂呼風喚雨,卻看不到各類股評家們在微博上操縱韭菜風生水起悶聲發大財?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你只看到《權力的游戲》和《紙牌屋》,卻看不到城郊結合部荒誕而離奇,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生活?

          充滿傲慢與偏見的小世界。

          互聯網不是精英的互聯網,是普羅大眾販夫走卒的互聯網,看看微博是如何從精英們的發聲平臺,到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打造網紅經濟,煥發第二春的?

          那些無比聰明的新聞類app

          再來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每天憑借著先進的機器算法,不斷投食(內容)給嗷嗷待脯的受眾。

          算法的基本邏輯就是,依靠過去你讀過什么文章,點贊評論過什么文章,來推測你的興趣,從而達到越來越精準的推薦。

          讀的文章越多,算法越精準,越來越了解你,甚至比你爸你媽你老婆你自己還了解你。。。

          某天你在一個知名的算法型新聞類APP上,出于好奇點擊了一條平臺推送的強奸類犯罪新聞,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個平臺會每天不斷地向你推送各種不同的強奸類新聞資訊,算法越來越聰明。。

          自己的親身例子,多年以前曾經代表公司為同事父親過世定了個花圈,從此我的某寶里便經常出現花圈的影子,好長一段時間后通過在某寶上購買其他的東西不斷刷新,這才消停。

          馬老師您點過嗎?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人生幾大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點拗口,連鍵盤都自己扭曲了) ,對于普通人來說,能做的恐怕是把最后兩項盡量減小,尤其是最后一項。

          捫心仔細盤算一下:你有多久沒有接觸到新鮮的信息,處于邊界之外的信息了。

          怎么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事:

          • 利用搜索引擎主動搜索答案,而非機器算法給你喂食,百度也會作惡,但是還有谷歌

          • 結交三教九流社會各階層的朋友,加個朋友圈,看到一個完整的世界,理發的Tony,送快遞的小王,做貸款的老王,看看各路營生,滿滿的好處

          • 新生事物,別急著否定,讓子彈再飛一會,共享單車會像滴滴一樣火嗎?別著急,讓時間去驗證。

          做新媒體的,自我感覺會火的文章,拿給大街上的路人看看會不會被點贊。

          創業的,看看自己所謂的需求是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偽需求。

          做社群的,看看別的人社群怎么玩,“原來還可以這樣!”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