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有時候就是一句話的事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作者 | 秦路


          很多時候,工作復雜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對支點。

          這是曾經(jīng)部門中發(fā)生的一件事,我手下對我說要策劃一項活動,從項目如何實現(xiàn)、中間過程的控制,到最后結束,洋洋灑灑大段話。我全程在聽,他說完后,我沒有直接評價活動如何,而是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你打算用多少資源,在什么時間內(nèi)達成怎樣的目標。

          他的陳述,是運營的常規(guī)思考路徑,它是正確的,但它并不有助于我理解活動,因為傾聽是一種線性思考。我的問題,才是我關心的活動的核心。

          大家不妨想一下,資源、時間和目標,它們是否是策劃一場活動的必備要素?

          活動需要多少資源:是否需要研發(fā),是否有渠道,要線上資源還是線下資源,財務投入需要多少?是否還需要其他幫助?這些沒確認,活動做不出詳細規(guī)劃。

          多久時間:你打算做一個長期的活動,還是短期的?長期的怎么安排和協(xié)調(diào),短期的怎么最大化效果?活動前期和后期的準備如何進行?項目管理也是時間管理的藝術。

          達成什么目標:這應該是最開始的出發(fā)點。活動的目的是什么,產(chǎn)品現(xiàn)階段需要什么,有什么指標要提高?目標可不可以量化,目標與資源的投入產(chǎn)出比是多少?

          「用多少資源,在什么時間內(nèi)達成怎樣的目標」,是對一個活動項目的高度概括,當我知道這三個要素,在后續(xù)的交流過程中才能更好的把控細節(jié)。換言之,好的工作交流,應該先提出概括性的論點,然后才去闡述細節(jié),而不是闡述細節(jié),然后總結出論點。

          這句話是一個活動的最簡化模型,你不能再用更簡單語言去高效地描述一個活動了。以下是一些簡單的例子:

          • 我們準備投入2億元在春節(jié)期間和微信紅包干一架,提高支付寶的市場占有率;
          • 我們預計花費10天設計一個H5頁面?zhèn)鞑?,目標是帶?0萬的曝光量;
          • 我們打算投入100萬,做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商品促銷,提高該月份GMV;

          運營活動肯定不簡單,它充滿繁瑣的細節(jié)和需要完善的各個步驟。但任何一個活動都會有共通的本質(zhì)描述,我把它稱為抽象,「用多少資源,在什么時間內(nèi)達成怎樣的目標」就是對活動的抽象概括。

          這是文章今天想談的話題,優(yōu)秀的運營應該具備抽象出問題本質(zhì)的能力。

          我聽過這么一段內(nèi)容,出處不可考: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表述清楚,那么你很可能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問題。

          仔細思考一下,它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花費很多語句去描述問題,解釋與證明問題,但這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思考的結果。

          不妨先看一下他人總結出的俞軍老師的產(chǎn)品軍規(guī):

          • PM首先是用戶;
          • 站在用戶角度看待問題;
          • 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 追求效果,不做沒用的東西;
          • 發(fā)現(xiàn)需求,而不是創(chuàng)造需求;
          • 決定不做什么,往往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
          • 用戶是很難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
          • 關注最大多數(shù)用戶,在關鍵點上超越競爭對手,快速上線,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 給用戶穩(wěn)定的體驗預期;
          • 如果不確定該怎么做,就先學別人是怎么做的;
          • 把用戶當作傻瓜,不要讓用戶思考和選擇,替用戶預先想好;
          • 不要給用戶不想要的東西,任何沒用的東西對用戶都是一種傷害;

          現(xiàn)在看來,這些都是樸實的常識,但是放在十年前,我們就知道這十二句話的份量和價值有多金貴。這是踩坑踩出來的經(jīng)驗總結。


          它們充滿簡潔的美感,即使放到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文章、感悟、經(jīng)驗和教訓圍繞這些觀點展開。它是產(chǎn)品經(jīng)驗的高度抽象。

          那么,我們再想一下,運營是否適用這種概括能力?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運營的常態(tài)是打雜,新人都是從雜事做起來,打訪談電話、做數(shù)據(jù)報表、潛伏在論壇發(fā)廣告、每天在群里活躍氣氛、偽裝成美女勾搭用戶。這種工作做久了有意思么?當然沒有。

          我總是強調(diào),運營應該從更高的角度思考。

          運營需要一套善于總結和應用的思維方式,技能要學都不難,思維方式才是最大的價值。這也是普通運營和高階運營的區(qū)別。前者關注工作內(nèi)容本身,后者會思考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

          優(yōu)秀的思考常是簡約的。

          這種思考,會幫助我們找到工作的支點,簡化工作。我把它稱為「一句話」。

          還是拿活動三要素的例子,當我們需要辦一次活動策劃時,我們能直接用三要素搭建起思考的框架。





          它會比無厘頭的狀態(tài)好太多,幫我們在活動前期理順思路?!敢痪湓挕辜词欠椒ㄕ?、也是思考方式和框架、更是運營經(jīng)驗的總結。我們工作中要多借用「一句話」的力量。

          再說一個我曾經(jīng)的一個論點:

          讓更多的用戶在更長久的時間內(nèi)以更頻繁的次數(shù)購買更昂貴的商品。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它概括了四種主流的市場營銷方式,如果通過四個分論點展開內(nèi)容,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框架。



          上圖的思維導圖就是展開的具體方法,我并不需要記住大道理,而是通過這段話引申出運營和營銷策略,然后制定出適合的細節(jié)。這對新人是不是非常友好?哪怕你沒有相關經(jīng)驗,你也比普通人前進了一步。

          大家可以把它想成一種即拿即用的方法。

          傳統(tǒng)商學院教授的各類法是其中集大成的概括,比如SWOT、4P、4C、5W2H等。

          如果你觀察過我的文章,會發(fā)現(xiàn)我有概括論點的習慣,這些都是我思考的結果,它未必正確,但一定是一種好的思考習慣。

          產(chǎn)品和運營怎么去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還原成「一句話」呢?

          最快的方式,肯定是汲取前人的經(jīng)驗,不論是書本還是文章,肯定會有那么一兩句金玉良言,我們就不客氣的拿來主義,把它消化掉,結合自己的案例去應用。

          其次是總結,指代運營如何快速構建系統(tǒng)性的知識。原理一樣,需要不斷的總結、抽象、概括。運營是需要訓練的。

          我在學習過程中,會嘗試總結和關聯(lián),拿來指導自己的工作。比如下面這一句心得:

          任何運營工作,都需要兩種思考角度,運營角度和用戶角度。

          你寫一篇文章,用了很華麗的詞藻和文采修飾,我們小學開始就不斷經(jīng)受作文的錘煉??墒前堰@能力用到文案上,你會知道自己是錯的。

          各類文案中常見的文字:「尊貴好禮」、「極致體驗」、「暢意人生」、「睿智生活」都是華麗卻空洞的詞匯,它是運營角度的自嗨文案,是我們坐在電腦端依靠自己所見所想創(chuàng)作而出。

          它真的有效么?用戶真的會喜歡么?

          好的文案營銷,販賣的從來不是產(chǎn)品。用戶購買它們,是為了解決問題,為的是獲得解決方案。「在工廠我們制造化妝品,在商店我們出售希望」。

          文案需要從用戶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造:當我是用戶的時候,我希望看到什么內(nèi)容?當我是用戶的時候,什么內(nèi)容更容易打動我;我選擇分享,內(nèi)在的動因是什么?

          好的內(nèi)容,可以給用戶希望,可以賦予用戶情緒,可以制造出用戶內(nèi)心所想唾手可得的幻想。而不僅僅是詞匯。

          你做用戶運營,什么又是用戶角度的思考?如果我是用戶,我會因為什么留下,又會因為什么而離開?我注冊這款APP因為哪個點,它的差異在哪里?我愿意持久的使用,它給予了我什么樣的期望?

          運營不止是坐在電腦端的工作,還需要代入用戶貼近用戶。我不否定運營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內(nèi)容的閱讀量分享量、文章傳播的范圍、用戶對不同內(nèi)容的偏好、新增用戶留存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做活動是否值得、文章為產(chǎn)品帶來了什么益處……這些運營角度的思考同樣是產(chǎn)品前進的動因。

          它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兩條腿走路的并行思維。很多運營會輕視用戶角度,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然而這些經(jīng)驗總結融匯成「一句話」后,幾經(jīng)訓練,已經(jīng)是下意識的思考習慣了。

          當我面對一個運營項目,我會從運營角度思考成本、數(shù)據(jù)指標、ROI等,我也會從用戶角度思考流程、痛點、體驗…當你們理解了這句話,在往后自己的運營工作中也能拿之即用了。

          這句話初看老生常談:噢,是的,其實我也有這種感覺。但是想要用好也不容易。我個人,是在參照了李叫獸的X型文案Y型文案的文章后,結合自己工作經(jīng)驗,才把它形成思考本能。

          文章到這里,你們覺得,「一句話」的價值大不大?

          它是運營的有效思考方式之一,我想要告訴大家,運營可不是一個做雜事瞎做事的職位,而是需要正確的思考。

          • 用多少資源,在什么時間內(nèi)達成怎樣的目標。
          • 讓更多的用戶在更長久的時間內(nèi)以更頻繁的次數(shù)購買更昂貴的商品。
          • 任何運營工作,都需要兩種思考角度,運營角度和用戶角度。
          消化完上面的三條內(nèi)容,比讀很多文章都有用,因為「一句話」足夠簡單,很容易掌握。

          這就是運營的思維方法論。

          另外我想要強調(diào)的是,它雖然簡單,但是背后的細節(jié)策略和執(zhí)行,那是呈幾何狀態(tài)的復雜。less is more,它能不斷展開和引申,成為一個大的結構或體系。



          「一句話」是運營工作中的支點,是經(jīng)驗的總結和概括,當我們有了越來越多屬于自己的思考,運營工作也會順利很多。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fā)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