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算老公一分錢股份都沒拿到……》刷屏的思考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來源 | 三節課

          作者 | 黃有璨

          昨晚到今天,一篇名為《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有拿到,在我心里,他仍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的熱文刷屏,你們想必都知道了。

          本來我沒想要聊這個事,但今天在三節課的各種學員群里,看到大家圍繞此事聊得不亦樂乎,加上辦公室里也有不少同事在談論之,所以還是沒忍住,來說兩句吧。

          一般來說,這種大眾級熱點事件的發展過程,往往都是這樣的——


          1)事件爆出;
          2)引來同情+輿論刷屏;
          3)各種不同解讀出現,甚至另一方當事人現身引出劇情翻轉;
          4)然后大家吵得不可開交,一地雞毛。

          我不知道,也不關心這個事情后面會不會有所謂“反轉”,我也覺得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真相”。所以我不準備聊事件本身,我聊聊一些其他有關的建議和思考吧。


          1.
          在任意一個大眾級的事件面前,有兩類人是最容易成為事件本身的消費品的,也就是說,你很容易就被事件本身或事件背后的某些人消費了,反過頭來,你自己卻基本沒從事件中獲得什么價值。

          這兩類人分別是——


          1)那些一直在表達憤怒、指責和不平的人;
          2)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以圍觀為樂的吃瓜群眾。

          對前者來說,他們往往在從來未曾接近任意的事實就試圖展現自己的憤怒和指責,但假如你的憤怒和指責后續遭遇了某些劇情反轉(恰如此前的羅一笑),你會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你的朋友們又會如何看待你的行為?

          又或者,在你此后又進一步了解到這家公司的CEO也面臨著種種無奈和辛酸的時候,你是否也又會覺得自己的憤怒和指責過于隨意和草率了?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在表明態度和立場前,最好你能確認,你能對于你所表明的態度和立場負責。

          以我來說,我看到這篇文章之后的反應是這樣兩個——


          1)打賞,因為內容的表述、經歷和那名妻子的立場足夠打動我;
          2)祝福他們一家。
          此后,我該干活干活,再未參與跟此事有關的任何討論。
          這里,我能夠對我的每一個行為動作負責。


          2.

          關于第二類人,也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家伙們,我的朋友小馬宋說過一句話——在大眾刷屏級事件面前,最好別在探究真相這樣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才是你最寶貴的資產。對聰明人來說,更關注效率,會主動放棄毫無結果的糾結。

          我深同之。
          所以,可能的話,少圍觀少摻和。有那功夫,去多看幾本書吧。


          3.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情的復雜度超過你的想象,可能更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對錯”能夠去概括的,任意一個動輒就要指責、憤怒的人,可能都是不夠成熟的。以創始人與合伙人之間的關系來說,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復雜,也特別需要經受種種考驗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復雜到如果你要是沒有真的創過業,可能是不足以去談論它的。

          還是以我為例,在我的某一次不太成功的創業經歷中,最終我與當時的合伙人因為想法理念上的差異而分道揚鑣,我離開,那個時刻,我對他的感受至少夾雜著3種復雜的情緒——

          1)我因為他沒有堅持我們最早一起談論過并一直認同,甚至感到興奮的產品方向,并且合作創業過程中他也向我隱瞞了很多事情而感到痛惜、遺憾、不甘,甚至有幾分怨氣;
          2)我對于他充滿同情——他實在太不容易了。我還記得,某次我們一起外出喝酒,席間我說了一句:其實有時候感覺你一個人背負了太多的東西,太過于沉重了,或許有時候你應該把這些你身上的壓力和痛苦更坦誠的分享出來,告訴團隊里的所有人,這樣會更好些。這句話說完片刻,小我3歲的他當即就止不住的在飯店里失聲痛哭起來;
          3)我對他也存有幾分感激——我認為,客觀的說,當時那段不成功的經歷,帶給我的價值和幫助都是非常巨大的,我為此而發自內心的感激他。

          回過頭去看,我們的合作之間,存在所謂的“對錯”,需要有誰為此而受到指責嗎?我認為沒有。



          4.

          承接著上面說的,給你分享一句話——你需要能夠理解,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時候,盡管結局很惡劣,但一切的源初仍然可能都還是善意。這話略拗口,大家自己理解吧,理解不了的,我也懶得解釋了。



          5.

          最后,正好前幾天晚上,有一位三節課團隊的成員跑來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更應該首先把對方看作朋友,再看作是領導下屬之間的關系,還是首先應該考慮領導以下屬之間的關系再來把對方看作朋友?”

          我把當時我給予她的回答分享給你,或會給你帶來些參考啟發——
          這個問題似乎想得有些復雜,很難簡單的回答你。

          不過,事情要分場景。就像我跟很多人其實彼此蠻欣賞的,也都很愿意做為很好的朋友來看待,但到了商業和生意上,仍然要在商言商。換句話講,這種在商言商的能力和立場本身可能也是我們彼此尊重和欣賞的一部分。

          這么來講的話,我覺得我肯定沒把你當一個員工來看待。但你說在工作中的一些職業場景下是否愿意和希望你能處理表現得更加職業,這個一定是有的。

          簡單來說,大家在一個企業里,最終很多東西都會以企業的發展為導向。比如以三節課來說,要是隨著企業的發展,Luke、老布和我三個人當中假如有誰跟不上了沒法持續給公司貢獻了,最后八成免不了會帶來吵架翻臉甚至散伙。

          在團隊成員層面其實也會類似。隨著往后走,如果有人跟不上節奏了,是可能會被拋在身后的。這是某種必然和無奈吧,身在商場,最終大家還是要以企業的發展和成長為第一責任。

          所以,一方面是自己職業能力的持續提升,能夠創造和提供更多價值,另一方面是始終站在朋友的立場多為對方考慮甚至互相犧牲和提供價值幫助,兩者合一的關系在職業環境下才是更長久,更深度,更可貴的。

          最后,祝每一個人都可以更理性的去看待很多事物,以及更能夠對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負責。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