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如何挑到好公司?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q.jpg

           

          來源 | 運營控

           

          作者 | 飛魚船長

           

          這篇文章是關于如何「挑」到好公司,而不是如何「跳」到好公司,重點分享的是如何在眾多公司中找到對自己長遠發展有利的公司。

           

          選擇比努力重要的故事

           

          在我之前參與合伙創業的公司里,聯合創始人曾是在騰訊待過10年的技術總監,有一天在他開車捎我回家的路上,講了一個他朋友的故事。

          為了后面敘事方便,這位朋友稱為A先生,我的同事稱為F先生。

          十六七年前,他們倆同在一家公司當程序員,兩人的技術水平都不錯,A先生水平還更高一些,后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們都離開了那家公司,又一起去了IBM面試。

          當時像IBM這種在國際上知名的計算機公司,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外企,對于程序員來說,更是一個大家擠破頭都想進的好公司。

           

          在那場面試中,A先生過五關斬六將順利通過了面試獲得了令人羨慕的Offer,而F先生則慘遭淘汰,后來去了一家成立時間不算太長的深圳創業公司。

          IBM在那之后的十年里,依然算是個國際巨頭,但很多穩定的業務卻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沒有抓住機遇,有些技術也沒有緊跟發展的前沿。


          大概10年后,A先生從IBM出來創業,也許是創業本身成功率低,也許遠離互聯網一線太長時間了,第一次的創業以失敗告終,現在還在第二次創業過程中。


          F先生去的那家深圳創業公司,就是后來廣為人知的騰訊,由于公司初始規模不大且發展迅速,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當上了技術總監,在后來的10年時間里,經歷了騰訊多個部門的多個重點項目,除了豐厚的薪資股票回報外,也積累了豐富的互聯網技術、產品、運營經驗。


          從騰訊出來后,去了一家棋牌游戲公司當游戲制作人,公司發展不錯去香港上市了,他作為參與敲鐘人之一,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財務自由,現在能夠帶著理想參與創業。


          回看2個人這十多年的發展經歷,會發現技術水平略勝一籌的A先生遠遠沒有F先生發展得好,為什么呢?


          把握的機遇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選擇所帶來的差異,甚至比努力、起點更重要。


          并不是能力強、努力就能收獲最多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啊!

          w.jpg

           

          好公司是怎樣的

           

          毫無疑問,我們都希望能夠進入一家好公司,不過對于具體什么樣的是好公司,很難給出一個非常具體的標準。

           

          因為不同的需求和階段不同,對好公司的定義不同,就像對于不同人理想伴侶的標準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能從公司得到的有:收入、能力成長、經歷背書、視野、人脈、福利等,有的人會認為收入和福利好的就是好公司,有的人認為能幫助能力成長快的公司才是最佳選擇,有的人會認為打開視野和拓展人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種不同的標準下,好公司的標準也肯定完全不同。

           

          這篇文章所理解的好公司標準是,你進入這家公司的職業經歷,能夠讓你在未來10年內的職業發展收獲最大化。

           

          也就是不只看短期的物理利益和標準,而是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追求回報的最大化。

           

          影響收入回報高低的因素很多,簡單來說會有兩方面,能力高低與發揮空間。

          ▎能力高低:  

           

          雖然具體公司和崗位會有不同,但對于一個人來說,在一段時間里不同公司給的薪酬平均值基本是穩定的,能力越高的人能得到平均薪酬就會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能力高低是決定能否擁有高薪的一個主要核心因素。

          ▎發揮空間:

           

          不是具有能力或者潛質,就能有機會發揮出來的,這和企業業務、團隊協作、競爭環境等因素就可以的。

           

          比如有的人之前是在4A公司給大品牌做策劃的,那些大品牌光拍廣告就會花幾十萬,投放廣告更是千萬級別,而他到了一些不太有錢做廣告的創業公司來說,基本沒有多少發揮空間,相應地也貢獻不了多少價值,這也必然使得這樣經驗的人進入創業公司的發揮空間有限。

           

          如果能力高低與發揮空間是影響收入回報高低的2個主要因素的話,想在一個較長時間里的回報高,主要考慮選擇能夠讓自己能力持續快速增長以及發揮空間合適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也就是選擇的標準,不再僅僅是從表面上去分析,更多思考自己能力的成長與發揮。

           

          我有位朋友快30歲了,是2個孩子的媽媽,過往幾年有非常不錯的工作經歷,特別喜歡教育類工作,申請了個香港大學的教育博士讀,令周圍人非常羨慕的是,她學習做事效率很高,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在香港的課業和研究,其他時間回深圳帶娃的同時,還兼職在一家大公司里做事,40萬年薪的工作每周就上幾天班還隨時能請假。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完美的好工作,讓她挺焦慮的,因為在這份工作中,每天所做的事情不是很有挑戰,她已經感覺不到多少進步和發揮的空間,不過這份工作不多的收入,也讓她很難放下。

           

          我和她一起吃飯的時候,建議她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想想五年十年后的自己再看這段工作經歷是否值得,一旦停止了進步,就是在摧毀自己的未來的漲薪,這是一個看不見的更大損失。

           

          她本身在教育領域有非常深的積累,應該繼續做一些能夠持續加強在此領域競爭力的事情。

           

          那次聊完天后不久,她發微信告訴我,她辭職了,并把這個作為自己30歲的禮物,放下過往包袱,開啟自己30歲新的篇章。

           

          確實,短期的收入高低遠沒有長遠的發展重要。

           

          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在公司的選擇上,最常見的一個糾結是——

           

          到底應該去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e.jpg

          我先把去大公司和去小公司的利弊詳細列一下:

          ▎大公司的利:

          • 大公司的方法論、格局、視野,會對你有益處。

          • 有大公司品牌的加成,所做的事放在大平臺上,成果會被放大,能被更多人使用和看到。

          • 大公司做業務,合作談判的時候也更有余地,預算也更豐富。

          • 大公司背景可以給職業經歷鍍金,比如BAT。

          • 薪酬福利體系較好。

          ▎大公司的弊:

          • 決策周期長,創新項目推進較慢。

          • 分工過細,掌握的能力較少,缺少全局把控能力。

          • 人員體系龐大,職業升遷較慢。

          • 整體體系相對完善穩定,創新解決挑戰的機會較少。

             

          ▎小公司的利:

           

          • 工作挑戰大、負責范圍廣,能力鍛煉提升更快。

          • 經歷項目從0到1的過程,對操盤整體項目理解更深。

          • 項目做大后,管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被動升職的可能性很大。

          • 發展迅速的公司,作為早期參與員工,能夠收獲大量財富,想想阿里的早期員工就明白了。

             

          ▎小公司的弊:

          • 項目失敗的概率極高

          • 沒有成熟規范的培訓、成長體系

          • 薪酬福利體系較弱

          • 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

          • 存在很多不靠譜公司,如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做事混亂

             

          到底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去創業公司確實是有風險的,尤其是對于缺乏選擇能力和自學能力的人,去小公司容易出現「領導水平低、項目進展慢、茫然沒方向、水平沒提高」的問題。

           

          對于大部人來說,去業務發展勢頭好的大公司比較好,有更成熟的人能夠帶著你,有較為成熟的體系、上級的經驗也較為豐富、更小的項目失敗概率。先在大公司積累能力和視野,然后再跳到創業公司施展和鍛煉,綜合收益會更高一些。

           

          不過,對于自主意識很強、渴望快速成長的人來說,去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其實能夠進步更快。

           

          如果公司發展趨勢很好,也能享受到公司發展的紅利,像王小川、李明遠也都是從搜狐百度很早期做實習生開始的。

           

          ▎給去大公司同學的建議:

           

          多選一些發展勢頭較好的大公司,看看產品的生命周期到了哪個階段,若是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是個維持運轉的螺絲釘,能興風作浪的機會少很多。

           

          比如相比于汽車之家、攜程、金山這樣的老牌公司,雖然體量也大營收不錯,但是去今日頭條、京東、滴滴、美團這樣發展迅猛的公司,可想象的發展空間會大得多。

           

          到大公司去,多去一些新興項目部門,能發展也會更快,比如6年前的微信,4年前的美團外賣,1年前的瓜子二手車(58系),半年前的一直播(新浪系),在公司業務迅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也能夠學到很多。

           

          對于有些雖然也算知名但也在走下坡路的大公司,如果有可能盡量不要去了,在產品生命周期末期進入已經很難有發揮空間,比如人人、迅雷、天涯、盛大。

           

          去一些正在衰老的大公司,不如去一些正在變大的公司,比如摩拜、ofo、Faceu、映客這樣的公司

           

          總結起來一句話,在選擇大公司的時候,「增長」是比「體量」還更重要的事。

           

          r.jpg

          ▎給去小公司同學的建議: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99%的小公司都會失敗的,所以小公司不靠譜的概率確實挺高的,我之前也有寫過一篇文章總結過不靠譜創業公司的特點。

          t.jpg

           

          靠譜創業公司,所占比例很小

           

          而大公司不管怎樣,至少是個體量大的公司,短時間里不容易倒掉。

           

          當然也不要被這樣的失敗率所嚇倒,畢竟所有大公司也都是小公司發展起來的嘛。

           

          只是在選小公司的時候,要更注意甄別,選擇一些更靠譜一些的公司。

           

          另外,有些事情小創業公司還真做不了,比如需要有很深技術和數據積累的人工智能、智能駕駛、云服務,門檻其實非常高,并不是一兩個前BAT員工搭伙就能做的;有資金和牌照壁壘的互聯網金融網行業,小公司也很難有機會涉入;手機、汽車、航天等高難度的制造業,基本都是要職業背景雄厚、資源豐富,有大額融資的,小規模的創業公司,幾乎不可能成功。

           

          創業小公司如何甄別

           

          要從數量繁多的創業公司中,找到未來有大發展的公司,還真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企業的發展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五年前怎么知道滴滴、快的哪家強?58和趕集誰勝出?美團和點評誰收購誰?

           

          別說是沒有經驗的新人了,就是經驗老道的投資人在看項目的時候,也經常有失準的時候, IDG就曾經把騰訊的股份低價賣了,也許是IDG歷史上最后悔的一筆交易了吧。

           

          不過,確實可以借由投資人看公司的一些方面,來判斷創業公司的好壞。畢竟投資人這個群體,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專業判斷公司未來的職業了,他們挑選公司的很多觀點值得參考借鑒。

          除了36氪、虎嗅這些科技媒體外,有個公眾號叫「投資人說」就是專門發表投資人觀點的,多看看類似這樣的文章會提升判斷公司的能力。

          另外,在選擇公司的時候,看一下公司的融資經歷,也可以成為輔助找好公司的一個很好的判斷標準。

          畢竟,經過專業投資公司調研、判斷、盡職調查之后投真金白銀的項目,靠譜程度會高很多;而且融到充分資金的項目也不容易馬上就掛掉。

           

          比較有名的投資基金有,紅杉、IDG、真格基金、經緯、創新工廠、順為、北極光、晨興、貝塔斯曼、峰瑞等。

           

          通過專門報道創業公司融資消息的鉛筆道、小飯桌等公眾號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新融資的公司,可以看看是否有在你城市且你有感興趣的,然后就可以準備投簡歷了。

           

          除了借鑒投資人的判斷,自己可以去搜索查看的:

          • 查詢產品的排名、下載量

          • 產品更新頻率是否正常

          • 創始團隊的背景是否強

          • 看公司公眾號內容是否很好

          • 應用商店用戶評價是否積極

          • 在拉勾網等面試評論如何

          • 媒體上的公關新聞信息

           

          學會甄別不靠譜公司的特點,從眾多公司挑出適合自己的好公司。

          慎去傳統行業背景的互聯網企業

          我建議不到走投無路,不要去傳統行業背景的互聯網企業。

           

          這也許是一種偏見,但我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傳統行業轉型或由傳統行業大額投資控股的創業公司,受制于人類強大的思維慣性、眼界、做事方法,這類型的公司基本沒有在互聯網領域很成功的。

           

          舉個例子,王建林的電商O2O企業「非凡」,可能很多人都沒用過,盡管拉上了騰訊、百度占股30%,換了3任CEO之后,產品邏輯和體驗依然很糟糕,不信你也可以去下載一個App「非凡」試試就知道了。

           

          同樣的,「萬達電影」APP也是體驗很糟糕,體驗一下就會覺得這個APP完全沒什么前途了。查看一下在Appstore的排名也不算太低,說明在優化產品和砸錢砸流量上還是沒有掌握正確的互聯網節奏。

           

          萬達是請不起好的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嗎?是沒有資源投入運營、營銷嗎?

          一定不是,確實是思維方式上有太深的包袱和牽絆。

           

          就連萬達聯手百度騰訊的公司都做得不怎么樣,更何況那些傳統行業老板,自己轉型或者投資的企業,我覺得基本上更是不太可能成功。

           

          在這樣公司最心累的事情是 ——「老板不懂互聯網,還喜歡指手畫腳」

           

          堅決不要去那些有國資背景的大公司,毛病多、發展慢,很可能會浪費你的青春年華,比如移動、電信、銀聯、中糧我買網等,想想那些如果在燒了20億元的人民搜索、反人類體驗的12306……

           

          除非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地產、新聞報道這種非互聯網因素占主導的產業,國資背景可能還有些用處,但綜合來看能不能持久發揮作用,也很難說。

           

          到底要不要跳槽?

           

          如果發現公司真的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那就抓緊時間跳槽吧。

          不要因為暫時的享樂,就不考慮自己的未來。

          我曾經有一份很輕松收入很高的工作,上班的時候居然有時間看新聞,糾結中我發現不對,后來離開了。

           

          回想那段離開的經歷,我后悔了。不是后悔離開,而是沒有早半年離開,因為那半年沒有挑戰的工作,幾乎沒有什么成長。

           

          除了當下看起來不錯的回報,更要思考一個問題——

           

          我當下所做事情,對我五年十年后的事業有什么重大意義嗎?

           

          做正確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確更重要。

           

          結語

           

          雖然文章開頭的故事有很大偶然性,回到十多年前能選對騰訊的人應該不少也是靠運氣。

           

          我們也不可能初入職場的時候,就一定能夠選到一個多好的公司,不過做到盡可能多做些研究和準備。

           

          畢竟選工作面試求職是幾周時間,而工作卻是幾年時間,尤其是在職業發展初期的重要時間段里。

           

          認真多做點準備和研究吧,雖然不一定選的公司一定很好,但可以提高找到好公司的概率,剩下的就交給命運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吧。

           

           

          —— end ——

           

           

          注: 擇業需謹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請讀者保持獨立思考

           

           

           

           

          【相關閱讀】

          關于阿里的「月餅事件」 ,不得不吐槽的幾點 

          百度員工離職后寫下一篇文章讓所有互聯網人深思 

          今天,柳甄加入了今日頭條,Uber 開始測試新 app 

          在創業團隊6個月的seoer,談一談“辭職、選擇、團隊、SEO、創業、boss” 

          萬字干貨丨從創業失敗到離職小米,論寒冬下高質女漢子的養成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