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廣運營經驗:APP推廣的幾大誤區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9年前

          本文寫的是APP推廣運營經驗,你知道APP推廣有哪些雷區么?了解他們,你才能更好地避開他們。

           

          文章來源:知名app合作群(微信號:xianfaba),歡迎大家關注。

           

          主流應用市場的應用數以萬計,一個新的APP想要脫穎而出,絕非易事。作為廣告代理公司,接觸很多CP,在幫他們推APP時,遇到過很多問題。現把推廣過程中,幾大誤區羅列出來,希望能為大家產品推廣獻一些微薄之力。

           

          誤區一:新品投放渠道過于狹隘

          新品前期推廣有兩大主流渠道,一是通過自主參加應用市場免費活動提高曝光,另外一種則是通過付費渠道推廣,付費推廣主要以CPA、應用市場形式獲取用戶。雖然現在CPA的量主要來自網盟、各SDK平臺的banner插屏、push、積分墻等量,但是作為手機用戶,通常對這種廣告形式很容易產生反感,自然CPA的投放質量也會受到客戶質疑,用戶留存、使用時長等往往很難達到CP滿意度。

          我在溝通中發現,很多新產品在推廣時不會嘗試360手機助手點睛、百度手機助手、小米、華為等用戶質量高的應用市場,甚至連像機鋒、木螞蟻、豌豆莢等二線應用市場都鮮少涉及,而這些市場恰恰對于控制預算,降低激活成本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很多CP容易在CPA里蒙頭摸爬滾打,很容易犯上選擇困難癥,患得患失,這種情況對于推廣尤為不利。推廣渠道首先就講究的是全面,然后才是精準,只有以點帶面,串聯起來,才能實現好的效果。

           

          誤區二:推廣前期,應用市場嚴苛考核新增用戶

          坦率的說,有些CP生來就不喜歡CPA,而是更愿意嘗試主流市場的CPD、CPT、CPC等形式,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優質的用戶。這種選擇雖然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對于新品來說,很多CP嘗試這些形式時,往往通過考核該渠道的短期內的新增用戶和留存來看是否達標,一旦短期成本過高,就武斷放棄該形式。這種做法在我看來是不可取的。

          我之前曾經接過一個教育類產品客戶,通過投放可可商店來推廣,第一天花了5000元,帶來600個新增用戶。但客戶覺得成本高,之后再沒投放。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投放之前,該APP每天只有50個新增用戶。以性價比而言,5000元的投資換來新增用戶的翻倍上漲,這無疑是值得的。如果堅持下去,效果也許會更好。后來該客戶要求又投放百度手助CPD,但是一段時間后發信啊用戶留存為30%左右,又再次放棄了百度。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不斷更新的新品,本來就需要一個市場逐漸接受適應的過程,各渠道市場提高產品的曝光也需要循序漸進,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未來的前景,單純在短期內考核留存等無疑是短視的行為。

           

          誤區三:無法正確評估效果類平臺

          像今日頭條、新浪扶翼、廣點通等精準效果類平臺,后臺遵循的計算方法為eCPM=CPC*CTR*N,廣告質量度取決于素材的點擊率以及歷史投放過程中累積的質量度,因此,點擊率越高的素材或歷史投放質量度越高的訂單,獲取曝光的機會越多,且在相同曝光前提下,點擊成本越低。
          令人遺憾的是,很多CP往往不能把握這類平臺的節奏。

          第一次測試性投放后,沒什么效果就斷定該平臺效果差,不再投放。**拼車軟件是我現在服務的客戶,從4月初至現在,每月他們在今日頭條的投放不低于50萬。像眾多產品一樣,該產品剛開始投放今日頭條時,消費上不去,且激活成本有時會達到三四十元。當時客戶基本快要放棄了,但是客戶覺得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然后我們優化素材、文案、提高出價,使廣告盡量有更高的展現機會。這時消費上去了,且激活成本在降低。后期調低出價,激活量、激活成本使客戶非常滿意。所以類似精準化平臺,切勿急躁,接受前期效果差的結果,遵循規則,分析原因,會有好的結果。

           

          一般來說,有兩種常見類的錯誤評估預期。一個是聽說其他應用投放某渠道效果差,自己也不敢輕易嘗試。這也是筆者聽過很多產品不敢輕易嘗試新渠道的最多的理由。比如粉絲通,目前投放幾款大學生的產品效果非常好,且一直在續費投放。

           

          但當筆者給另一大學生產品推薦粉絲通時,CP說某某家(某某家產品和這個產品不是同一類型)投放的效果就不好,我們不做。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不同行業不同種類商家的產品投放效果完全不可以一概而論。同行業的產品在投該渠道,競品也在投,如果他們效果不好,干嘛要做呢。所以一些渠道的用戶符合自己產品用戶特性,不妨做一些嘗試,畢竟現在產品上量不容易,該把握的要把握。

           

          第二是到處詢價,拼返點。到處詢價,這應該是CP投放媒體時,一定要做的事。結果代理公司為了得到客戶,無節操的拼返點,拼的你死我活。但是現在根據經驗來說,現在穩定服務的客戶,真心不是靠拼返點得到的,更多取決于專業素質。因為代理公司只能從媒體那得到微薄的利潤,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代理公司需要聘請優化師、媒介策劃、素材設計等人員,這都是公司成本。

           

          如果微薄的利潤都給客戶,那么這些人員服務客戶往往就會消極,因為干的不爽呀,掙不到錢干嘛賣力。之前有個客戶投放廣點通,要高返點,所以放棄了這個客戶。客戶從另一家給高返點的公司開通了廣點通。結果后期效果不好,該代理公司也拿不出好的優化策略,客戶想轉其他公司,但是轉戶流程較繁瑣,結果現在廣點通就放棄了。

           

          所以,什么樣的價格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與服務。在考核價格的同時,CP更多的應該考核代理公司優化能力,不能糾結于區區的返點,畢竟做出效果才是硬道理。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發布,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并附帶本文鏈接,違者必究。

           

          00000.png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