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層員工到運營合伙人,這三年里我都做對了些什么?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9年前

          截圖05.png

          本文作者黃有璨,目前還缺兩個運營高級經理或是總監級別的人,一個偏推廣和對外合作,另一個偏對內的體系搭建和數據優化,都需要有能力對數據負責。如果你感興趣,歡迎勾搭huangyoucan@joboto.com。


          歇了兩周,這一篇,我想稍稍寫寫自己。


          站在當下看,我雖然也還不算多么NB,但我已經做過和做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且得到了不少認可。最起碼,在某些小圈子里提起黃有璨這個名字,提起之前我們做過的第九課堂,提起在周伯通招聘我們做過的一些事,甚至是提起我們在做的公益互聯網人學習社區——三節課(sanjieke.com),是會有一部分人豎大拇指的。


          只是,很少有人能想象,僅僅在3年多以前,我的狀態,還只不過是一個執行力還湊合的互聯網公司基層員工。那時的我,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公司內部的一顆螺絲釘,勉強干過幾年運營,做過一兩個還不錯的活動,推動力執行力還算強,對內容稍有點點感覺,但也就僅此而已。


          客觀講,那時的我,對比起一個啥也不懂的純小白,其實好得很有限。


          而過去三年多一點點的時間里,我自身卻獲得了幾何級遞增式和爆炸式的成長。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這幾年里,每隔一段時間見我,他都會覺得我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同的變化,那感覺,像是我在速度飛快的自生長著。


          于是,他總會好奇——這幾年,在我身上發生了什么?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并非完全無跡可尋。站在自身的立場上,我想我至少可以給出以下三方面答案——


          第一,我在過去這幾年里,總能找對可以驅動我自己成長的環境,然后把自己放進其中。


          幾周以前,我寫了一篇被N多人和包括36氪在內的知名行業媒體大量轉載的文章——《入行幾年后,互聯網人的未來應該在哪里》,在那篇文章里,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


          “一個人的進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環境牽引的,你在合適的時候被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或事件中去,自然會獲得巨大的提升和進步。


          對我而言,過去這三年多的時間里,正是如此??陀^講,這三年多時間里我的飛速成長,與其說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NB,一個可以不斷驅動和激勵著我持續變化和成長的環境無疑更加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事,好比跑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處在一群長期訓練的跑步愛好者中間跟著他們跑,所獲得的成績和結果多半會是迥然相異的。假如你身處一個競爭激烈的大部隊中,而身邊又比比皆是各種能力強悍的高手,你自然會更容易受到他們影響和驅動,從而得到更好的成績。


          例如,做第九課堂時,因為身處一個壓力巨大、資源稀缺、還經常各種沒人愿意搭理你的環境,反而激發出了我自己內在的很多潛力,比如,我們當時就曾經純粹因為不敢花錢,也沒有資源,被逼著不得不去絞盡腦汁的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錢還能去做出一些不錯的成果出來,最好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錢的創意和策劃在早期搞來了近萬用戶。


          再比如,在我們真的需要考慮賺錢并為此而發愁的時候,我也不得不為之往返奔忙使出渾身解數,最后也還就真的找到了一條略顯曲折的道路創造了幾十萬的收入。而所有的這一切,放在做9課之前,我從沒想過我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我有一個好兄弟,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一個人要想快速成長,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承受壓力,二是背負風險,并能夠試著在高風險或大壓力的情況下去試著解決問題產出成果,除此之外無他。


          坦白說,對我而言,9課那段經歷是極度苦逼,也是留下了很多遺憾的。但它也同時是我自身發生蛻變的一個核心轉折點,因為了這一段經歷,我才會有之后的很多可能性。為此我發自內心的感謝它。


          當然,不止是9課,這三年多,我所身處的每一個環境,每一段履歷,都是那種既有壓力和風險、也有挑戰的環境,他們都在不同的維度和角度幫助我得到了極大的成長。而我在這其中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總能在合適的時候發現和找到它們,并把自己放入其中。


          第二,我讓自己結識了一群各領域內的高手,并讓自己可以持續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進行學習。這幾年來,我身邊這些各行各業的高手們給予我的幫助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其實,通過結識高手和向高手學習能讓自己獲得巨大成長,這貌似是一個人人皆知,也差不多人人都想去做的事。它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才能讓自己認識高手”,以及“如何才能讓高手樂于接受自己的討教”。


          這里可以分享的一些重要邏輯是這樣的——

          1. 當你距離高手們還非常遙遠,甚至完全不理解他們的時候,你要先試著讓自己能夠理解高手們通常都在做些什么,以及他們會更關注些什么;

          2. 當你已經差不多已經可以做到1之后,你可以多找機會聽聽高手們自己通常關于他們所關注的東西是怎么說的+怎么想的;

          3. 在對于高手們關注的領域有了一些理解之后,再多想想自己是否可以幫他們去做一些事或提供一些價值,哪怕只是提供點資訊;

          4. 慢慢試著在那些高手們比較關注的領域內總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在你自己確信這些自己的總結是有些價值的之后,把它們分享給那些高手,與他們交流探討。這個過程會幫助你與他們之間建立起信任感,而人們往往只會更愿意幫助那些自己對其有好感和信任感的人;

          5. 真正到了有問題想討教高手們的時候,請盡量確保你不會問出一個完全把所有負擔都拋給對方的爛問題。例如,試對比以下兩個問題——

          • “運營應該怎么做?”

          • “我們是一個面向大學生游戲愛好者的社區,目前已經有10萬用戶,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活躍度,我們想做一個用戶激勵體系,現在這個激勵體系我們已經考慮了ABC三方面,不知道在這個基礎上是否還有遺漏?”

          請思考,換了你是一個有能力幫人解決問題的高手,上面兩個問題,你會更喜歡回答哪一個?


          這里請記住一句話——

          一個好的問答,是兩個頭腦在同時思考和交換信息的過程。在一次好的問答中,圍繞著讓問題得到解決,兩個大腦所付出的努力應該是無限趨近于對等的。


          第三,我總是會試著找到空間,把各種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試著串聯在一起,為自己構建起一個良性循環。


          例如——

          • 我會把我自己放入到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這個環境本身會帶給我很多待解決的問題;

          • 當我面臨那些我自己存有疑惑和不確定的問題時,我會千方百計找到一些有相關經驗的高手去進行交流討教;

          • 當我在討教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或新的啟發時,我會把它們記錄下來,并盡可能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語言;

          • 我最終會把得到的啟發付諸實踐,通過實踐進行檢驗,并持續去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

          • 當實踐有所成就和產出時,我往往會把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和收獲寫出來,這些寫出來的文章我會分享給很多朋友們,同時也會分享給那些我討教過的高手們。一方面,寫作過程中我往往也會得到很多新的啟發,最終可以讓我把很多東西融會貫通,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中也往往會讓我認識更多的高手,以及會與那些之前我討教過的高手間建立起更深入的關系;

          • 當我的實踐進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些產出之后,此時新的問題往往又會出現,把我帶入一個新的循環中。


          你最終會發現,當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構建起這樣的循環時,“成長”對你而言,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再自然不過,無需刻意為之的事。


          一件事,當它成為某種自然,而又同時可以持續創造增益,便是一種神奇。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