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獸】沒有大量預算,如何做消費者調(diào)查?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t01c1a2bb267ccf5c6b.jpg

          來源|李叫獸  ID:Professor-Li

          作者|李靖


          關(guān)于消費者調(diào)查,這些年最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消費者調(diào)查沒有用,因為消費者根本不會告訴你他想要什么。”

           

          這句話缺乏最基本的邏輯,這就相當于是說:“戰(zhàn)場調(diào)查沒有用,因為敵人不會告訴你他真實的作戰(zhàn)意圖是什么。”

           

          說這句話的人,完全是在用“調(diào)查沒有用”,來掩蓋自己診斷能力的缺失。實際上,大部分時候,并不是調(diào)查本身沒有用,而是大部分人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就像軍隊情報機構(gòu)的人收集了垃圾情報,并不是因為情報工作沒    價值,而是因為收集情報的方法有問題)

           

          最近正好在“14天改變計劃”訓練營中,有學員問我:“缺乏技術(shù)和資金的項目,如何做消費者調(diào)查”,那么這篇文章就重新思考“消費者調(diào)查”這個問題。


          既然說了“消費者調(diào)查非常重要”,可為什么大多數(shù)調(diào)查總是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呢?

           

          打開很多調(diào)查報告,你看到的內(nèi)容是:


          你的用戶中77%是女性;

          你的品牌美譽度53%;

          品牌知名度76%;

          61%的消費者表示自己很看重性價比……

           

          這些到底哪里不對?


          先解釋這兩個概念:

           

          640.webp (10).jpg

           

          說到調(diào)查,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數(shù)據(jù)”。

           

          許多營銷專業(yè)人士都很認同這種觀念——他們認為營銷調(diào)研尋求的就是一些準確的、被證實的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結(jié)論,這是關(guān)于營銷調(diào)研的傳統(tǒng)觀念。

           

          所以大部分時候,當我們想要調(diào)查時,我們的工作就是在預算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廣泛收集數(shù)據(jù),獲取大量樣本,使用最新的統(tǒng)計方法,提供大量的分析報告。

           

          這種包含大量數(shù)據(jù)的報告,你打開封面的那一秒會非常期待(瞧瞧我們這幾個月收獲了什么),接著就會愁云滿布,搞不懂到底有什么意義,然后想著改天再看。數(shù)據(jù)報告最終變成辦公室的文件夾,成為無人問津的擺設。

           

          640.webp (11).jpg


          這就是很多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調(diào)查——以廣泛地收集數(shù)據(jù)為方式,目的就是證實一個觀點,或者就是更加盲目地看看“我們有多少北上廣消費者”、“我們有多少女性消費者”,最終得不到想要的洞察。

           

          但不能因為一種方法非常通用和常見,就認為它是正確的。實際上這種調(diào)查對目前快速變化的市場上的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參考意義非常有限。

           

          而我想推薦的,是另一種消費者調(diào)查思路——解釋驅(qū)動的消費者調(diào)查。

           

          它并不是廣泛收集數(shù)據(jù),而是想辦法獲取并解釋消費者的行為。

           

          拿戰(zhàn)場收集情報舉例,數(shù)據(jù)驅(qū)動就是“此次戰(zhàn)役,敵人傷亡率31%,撤退速度每秒1.1米”,而解釋驅(qū)動就是“觀測發(fā)現(xiàn),敵人撤退時旌旗并不亂,大概率是詐降”。


          640.webp (12).jpg


          如果說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消費者調(diào)查是為了證實觀點,那么解釋驅(qū)動的調(diào)查則是為了尋求新方案。

           

          說起來很復雜,我講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你就明白了。

           

          (PS.為了提高可操作性,這篇文章不講任何需要耗費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大量資金、長時間或者需要學習數(shù)學模型才會的方法,下面這些方法都是僅僅需要常規(guī)智力而已。)

            

          常用的解釋驅(qū)動的消費者調(diào)查方法:


          1、獨特行為觀察

          2、“臨界點”訪談

          3、尋找“鏡像內(nèi)容”

          4、相似行為分析

           

          1. 獨特行為觀察


          你要研究的消費者,在你假定的場景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什么其他人不太會做,或者不合理的行為?

           

          發(fā)現(xiàn)這些行為,然后進行歸因,就是獨特行為觀察法。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路上開車,本來的雙行線突然因為事故變成了單行線,很快兩邊有五六輛車相遇——兩邊排頭的分別是一輛出租車和一輛私家車,任何一方都不想退讓,導致后面的車也走不了。

           

          你下車想要說服出租車司機倒車,應該怎么說?

           

          大部分人會說“麻煩讓一下路”、“你不走我們也走不了啊”、“給我個面子”之類的,這當然不靠譜,因為說服的關(guān)鍵是發(fā)現(xiàn)別人想要什么,而不是說自己想要什么,這一點我們都知道。

           

          所以你的任務很明確:你需要讓“倒車”這件事,和面前這個出租車司機本身想要的某個東西建立關(guān)聯(lián),才能說服。

           

          好了,這就到了消費者調(diào)查階段——如何知道出租車司機想要什么?

           

          當然不能走上去直接問:“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什么能打動你?如何讓你倒車?”(這種行為就像很多公司自己選不出slogan,想要讓消費者幫忙選一樣無用)

           

          沒有人能夠真正告訴你他想要什么(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那怎么辦呢?

           

          這時我們推薦的方法——獨特行為觀察法,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現(xiàn)在請你回憶一下(如果想不到,你就去觀察一下),出租車司機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什么“獨特行為”與私家車司機不同?

           

          640.webp (13).jpg


          比如我想到了:拒載、超車、找非主流路線抄近路、抱怨別人開車不專業(yè)、不喜歡開導航(比起滴滴快車司機)……

           

          然后下一個問題:表現(xiàn)出這些行為,是因為他想要什么?

           

          很明顯,“拒載”、“超車”、“抄近路”等,意味著他們認為自己時間寶貴,每一分鐘都是錢,所以要提高時間效率。

           

          “不開導航”、“抱怨別人不專業(yè)”等行為,意味著他們想追求尊嚴,體現(xiàn)自己開車技術(shù)好,是“專業(yè)司機”(我遇到過幾個死活不開導航的出租車司機,這種行為類似于牛逼的演講者不打草稿一樣),除此之外,“超車”、“找非主流路線”可能也存在體現(xiàn)“專業(yè)性”的動機。

           

          接著說服策略就明確了,他們最想要時間效率和專業(yè)性,那么就需要把“倒車”的行為和兩者之一連接起來。

           

          這個策略還真成功了,這是哈佛商學院談判學教授親自遇到的事,當時他嘗試百般說服都不行,最終說了這句話讓出租車司機倒車了:


          “兩輛車中,只有你是專業(yè)司機。”

           

          上面說的就是“獨特行為觀察法”的基本思路——我們很難通過詢問來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在意什么,但是我們假設他們的行為,尤其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行為(比如出租車司機抱怨別人),會反應一個人的真正偏好。

           

          而你要做的,就是在想不出消費者想要什么的時候,先去想辦法觀察他們的獨特行為(必須是獨特行為啊,比如所有人所有時候都會喘氣,你去做推測沒有意義),然后推測出這種行為表現(xiàn),一般意味著他們想要什么、喜歡什么、支持什么。

           

          比如你是做女性化妝品的,你就需要問自己:女人在變美方面、買化妝品、用化妝品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行為?

           

          比如你是針對健身人群的,就需要問自己:健身愛好者除了健身以外,還表現(xiàn)了什么行為,跟很多其他人不一樣?(類似于分析出租車司機和普通司機的區(qū)別)

           

          再比如去年我遇到一個做電腦護目鏡的企業(yè)(防電腦藍光)。當時我在淘寶一搜,發(fā)現(xiàn)這類護目鏡一般都主打“防藍光,讓眼睛面對屏幕不再刺痛流淚”等。

           

          這當然不太可能轉(zhuǎn)化太多新用戶——因為當一個人感覺到眼睛有點刺痛的時候,大部分選擇是直接滴眼藥水或者停下來揉揉眼睛,很難為了這么短期的不爽專門下單買個幾百塊的護目鏡。

           

          640.webp (14).jpg


          這就意味著:產(chǎn)品功能和消費者想要完成的任務沒有建立關(guān)聯(lián)。

           

          這時候可以用“獨特行為觀察法”發(fā)現(xiàn)消費者想要的。

           

          首先,這類產(chǎn)品什么人群用的最多呢?一搜就發(fā)現(xiàn)是游戲人群。

           

          然后就問:玩游戲的人,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什么獨特行為?

           

          接著我就發(fā)現(xiàn),一個人玩游戲的時候被打斷,經(jīng)常很生氣(相比于他工作或吃飯時被打斷)。

           

          這就意味著:玩游戲的人應該不喜歡被某種外部因素停止游戲。

           

          而眼睛干澀就是停止他們玩游戲的一種因素——所以再拓寬到其他人群,人們用護目鏡真正的痛點應該不是治療眼睛干澀,而是可以讓他們長時間專注于某件事(比如玩游戲),而不用被眼睛干澀的負罪感打斷。

           

          所以“讓眼睛不刺痛流淚”,就不如說:“連玩12小時LOL眼睛不干澀”(意味著不用被打斷)。

           

          總之,不論是通過實際消費者觀察、還是通過自己回憶、小組頭腦風暴等,你都可以問自己:我的消費者表現(xiàn)出了什么獨特行為?然后通過這個行為去發(fā)現(xiàn)他們想要的——這就是獨特行為觀察法。

           

          說到這里,就有人問“到底什么是獨特行為”?很簡單,“獨特行為”就是:很合理但是他們卻不做的事情。發(fā)現(xiàn)獨特行為,就是發(fā)現(xiàn)“不合理行為”。

           

          比如一個人玩游戲時比其他時候更不喜歡被打斷。比如出租車司機比其他司機更不愿意用導航等。

           

          這種思路除了用來尋找消費者洞察,還可以用來開發(fā)和優(yōu)化產(chǎn)品。

           

          比如專門制造高爾夫球具的卡拉威公司,當年在美國市場份額很小,很多大公司為現(xiàn)有的消費者市場搶的頭破血流。這個時候它不能硬拼,所以派出了一些調(diào)查人員去進行市場調(diào)研,尋找取勝之道。


          調(diào)研的時候,這樣一個“很合理”但是高爾夫愛好者們就是不做的事情:

           

          很多人喜愛高爾夫,也很羨慕那些打高爾夫的人,也不缺錢,但就是不自己去打高爾夫。

           

          這很奇怪。他們針對這些現(xiàn)象繼續(xù)訪談和觀察,發(fā)現(xiàn)這部分消費者抱怨過去的球桿經(jīng)常讓自己打不著球,而自己練習又很困難。于是卡拉威公司抓住這個機會,對這些高爾夫羨慕者們推出了大頭球桿,讓他們不經(jīng)過大量訓練也能打到球,迅速火爆。

           

          640.webp (15).jpg


          這就是我推薦大部分沒時間、沒大量調(diào)研預算的營銷人,經(jīng)常要采用的第一種方法:獨特行為觀察法。去尋找(通過觀察、回憶、小組討論等)你的目標群體在完成某個任務時,有哪些很合理但不去做的行為,并通過這些行為來推斷他們到底想要什么。

           

          (ps.很多人自稱閱人無數(shù),那你只需要把這種閱人的本領(lǐng)用到閱群體上面就行了)

            

          2. “臨界點”訪談

           

          直接從對方的話中獲得情報,是愚蠢的行為


          大部分訪談直接問消費者“你覺得會喜歡什么?”、“你為什么購買?”、“你會買嗎?” 


          這些基本都是無效的,因為消費者無法預測自己的行為。

           

          在07年iPhone上市的時候,優(yōu)勢麥肯(UniversalMcCann)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大范圍的消費者調(diào)查,并以此預測:iPhone只會在墨西哥、非洲等不發(fā)達市場能夠成功,在歐美發(fā)達市場不可能成功。

           

          比如有個問題是“你是否愿意用一臺便捷性設備來滿足所有需求(比如既能打電話、上網(wǎng)又能拍照)?”

           

          發(fā)現(xiàn)墨西哥有79%覺得愿意,美國直郵31%,美國人對整合相機和音樂播放器的手機本身沒什么興趣。

           

          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調(diào)查,卻基本上符合了大部分人做訪談的方式。我們想直接通過詢問消費者得到答案(最好消費者直接告訴我們什么能打動他們),但卻忽略這個事實:任何的調(diào)查都不能直接告訴你答案,你只能用過用戶在調(diào)查中的反應,推測出答案。(比如用戶講了某個故事,反映了某種偏好)。

           

          那應該怎么做呢?

           

          我推薦大部分訪談應該是:“臨界點”訪談——想辦法推動用戶主動進入回憶故事的臨界點。

           

          假設下面這張圖是訪談者和用戶的對話(綠色是用戶),一開始都是一些短句,用戶有一搭沒一搭地回答(“沒買過”、“還不錯”),直到某些問題激發(fā)了用戶的回憶,讓用戶開始主動回憶具體的經(jīng)歷和場景——這就是臨界點訪談。

            

          640.webp (18).jpg


          幾個月前,我曾遇到一個智能兒童機器人項目,要在產(chǎn)品上市前選擇官網(wǎng)文案的主打方向(比如默認的是“主打上班時打開手機,遠程看孩子”,利用兒童機器人的遠程視頻功能),為此,需要實施一個消費者調(diào)查。

           

          一開始的默認方法是:把頭腦風暴想出來的文案,優(yōu)選出5個,然后找一群年輕媽媽來訪談,問她們喜歡什么文案、什么文案能打動她們。

           

          這當然是沒有用的,消費者怎么可能知道哪個文案有效呢?(如果讓消費者選的話,“珍惜你身邊最愛的人”這句話肯定比“怕上火喝加多寶”要喜歡,但后者卻是更有效的。)

           

          而且這樣問用戶永遠不可能進入訪談的“臨界點”,主動開始回憶真實的經(jīng)歷和講故事。

           

          于是我們開始詢問回憶類的問題,例如: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最美妙的記憶是什么?”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最糟糕的一次經(jīng)歷是什么?”


          “你肯定為了更方便帶孩子,買過什么產(chǎn)品,能講講有什么嗎?當時是怎么聽說的?為啥突然想買這個?”

          …… 


          640.webp (19).jpg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很多媽媽的故事竟然或多或少都包含了這些關(guān)鍵細節(jié):


          “帶孩子真是累啊,有時候感覺上班反而是一種解脫。”


          “有時候反而懷念過去的單獨生活,現(xiàn)在旅行的時候也不安生”

           

          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可能根本不想上班時隨時遠程看孩子——主打“遠程看孩子”,應該是一個偽需求。

           

          再深入問,就發(fā)現(xiàn)果然,大部分真正想孩子的父母,更想早點下班回家。

           

          那么對于這種“臨界點訪談”來說,應該問什么問題?

           

          按照營銷需求,應該問這些方面的問題:

           

          (1)相關(guān)經(jīng)歷回憶問題——幫助你找到共鳴點

           

          比如越野車,就需要問和越野車相關(guān)的獨特經(jīng)歷:

           

          開越野車的印象深刻的經(jīng)歷(用于尋找品牌故事相關(guān)的洞察)——當時去哪里啦?為什么突然想要要開越野車?當時發(fā)生了什么?

           

          (比如“當時被上司罵了,但是也不想辭職,所以周末開越野車跑到城郊。”這往往說明在追求自由和解脫的時候,可能會想到越野)

           

          開越野車和社交相關(guān)的經(jīng)歷(用于尋找關(guān)系、形象方面的洞察)——有和別人一起坐越野車的經(jīng)歷嗎?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開越野車時,你覺得在你朋友眼中,你是什么人?你周圍的朋友,很多人會買車,你覺得誰最有可能買越野車,為什么?這個人之前做過什么事,以至于你覺得他像買越野車的人?

           

          開越野車和實用相關(guān)的經(jīng)歷(用于尋找越野車的實用需求)——什么時候,你突然覺得“要是有一輛越野車就好了”?有時候你想起來“幸好我買的是越野車”,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什么時候,你覺得“要是我買的是商務車等非越野車就好了”?

           

          開越野車的相似經(jīng)歷(用于尋找用戶對越野車的歸類)——有人說第一次開奔馳商務車的時候,跟他第一次上臺領(lǐng)獎的感覺類似,那么你開越野車的時候,感覺和什么類似?買越野車的時候,和你買什么產(chǎn)品的沖動類似?

           

          當年JEEP銷量下滑的時候,就曾經(jīng)用過類似的方法找洞察,他們沒有問消費者想要什么越野車,而是問消費者關(guān)于越野車的經(jīng)歷。

           

          比如很多人提到了“去戶外的開拓地,去別人不能去的地方”、談到了“美國西部廣闊的草原”、談到了開越野車的經(jīng)歷和騎馬的經(jīng)歷類似等等。

           

          于是JEEP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在當時的美國人眼中,越野車意味著自由,并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和騎馬的感覺類似。

           

          于是他們把方形車燈改成圓形(更加像馬),并且名字也叫“牧馬人”,結(jié)果大獲成功。


           

          640.webp (20).jpg


          (2)行為歸因問題——發(fā)現(xiàn)產(chǎn)品主打訴求和痛點

           

          比如兒童機器人訪談,給用戶一些樣機把玩,然后問她們:“覺得這個產(chǎn)品和什么比較像?買了這個可能就不買什么了?”

           

          很多媽媽說,和故事機比較像,買了之后可能不會買故事機,玩具也會減少。

           

          然后就可以調(diào)用順著用戶看中的屬性往下問:

           

          “買這類東西,有哪些你后悔的,有哪些你覺得特別值的經(jīng)歷?”

           

          比如很多媽媽提到,有些故事機買了后悔,小孩玩一會就膩了。這說明,這些媽媽很在意是不是能讓小孩玩很久。

           

          然后問:“為什么你在意小孩是不是玩很久呢?”

           

          很多人會說:“這樣不用重復買新的”。

           

          這里并不是真正的洞察,還需要繼續(xù)問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為什么你在意不用重復買新的?”

           

          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人提的并不是缺錢,而是孩子用膩的東西經(jīng)常堆在家里一堆一堆的,不好處理。

           

          通過這些問題,就容易發(fā)現(xiàn):家長買這類兒童陪伴產(chǎn)品,真正的痛點應該是不想一直換一直要買新的,從而舊的堆成一堆。對他們來說,“智能”真正的意義可能并不是“操作流暢”、“像真人一樣”,而是年年升級、年年有新花樣。

           

          640.webp (21).jpg


          總之,你可以不斷通過追問的方式,尋找消費者看中一個東西的原因:

           

          “對于這個,你看重什么?”

          “為什么看重這一點,它可以幫你做什么事?”

          “為什么你在意這件事?”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而在意這件事?”

           

          (3)影響來源問題——幫你發(fā)現(xiàn)營銷渠道和方式

           

          除了上述之外,一般還需要問“影響來源問題”——消費者決策中,看了什么、聽了什么。

           

          比如:

           

          關(guān)于“看”——“上次買故事機,你從哪里看到的信息?你相信嗎?”

           

          關(guān)于“聽”——“不知道怎么選,你聽誰的?從誰那里聽說的?還告訴了誰?”

           

          這樣可以找到什么渠道(廣告、線下等)正在影響消費者。

            

          結(jié) 語 

           

          用任何的消費者調(diào)查方法,都不要期望直接從消費者口中得到答案,而應該從他們的行為中推斷出答案(不論是行為觀察還是訪談)。

           

          就像沒有醫(yī)生直接通過化驗單來得到處方單,而是通過化驗單和病人的其他行為進行推測,再得到的結(jié)論。

           

          而你需要的,就是更多進行“解釋驅(qū)動的調(diào)查”而不是盲目的“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調(diào)查”,通過消費者在場景下反應出來的行為,進行推斷。 

           

          說明:

           

          1,因為篇幅所限,本文僅涉及了兩種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比如相似性比較、“鏡像行為”推斷等),以后發(fā)現(xiàn)有讀者需求再寫。

           

          2,除了本文的方法,還有無數(shù)更加高大上的調(diào)研方法,但是操作復雜、需要大量模型、對數(shù)據(jù)要求高,連我自己大部分時候都懶得用或者沒錢沒精力用,所以沒有涉及。

           

          現(xiàn)在講的方法,更多地是利用大部分讀者已經(jīng)會的東西——比如職場上大部分人都有閱人能力,所以這些方法大部分是利用你已經(jīng)積累多年的閱人能力。但大部分人都不會探索式因子分析之類的,不能利用既有能力,寫了難以執(zhí)行,所以就不分享。


          【相關(guān)閱讀】

          【李叫獸】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說服力不夠,群體來湊 

          【李叫獸】買不起流量,但你做得起創(chuàng)新 

          【李叫獸】為什么你感覺營銷變難了? 

          【李叫獸】別人在跟風營銷的時候,你還能再思考些什么?

          獨家|小馬宋營銷課復盤:消費升級,你的品牌升級了嗎?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lián)網(wǎng)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jīng)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lián)網(wǎng)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guān)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wǎng)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lián)網(wǎng)領(lǐng)域最新動態(tài) 。歡迎關(guān)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quán)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xié)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fā)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