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在創業:我看到了他的孤獨(上篇)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640.webp (11).jpg

          來源|36氪  ID:wow36kr

          作者|希凌

           

          很久以后,有人對X先生說,“你當初不是想拉著Y小姐創業嗎?怎么創著創著變成了女朋友?這撩妹技能,寫個經驗分享分享!”

           

          我就是那個Y小姐,摩羯座。而X先生是我的男朋友,白羊座。

           

          X先生從去年開始創業,經歷了2個項目和2種身份,一個項目死了,另一個還活著。而他從一個CEO變成了CTO。

           

          互聯網創業熱潮中,X先生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創業者,犯了很多錯,經歷著痛苦與成長。

           

          我想和你分享他的創業故事,這可能是眾多互聯網創業者生活狀態的縮影。

           

           

          一、開始太順利,以為很容易

           

          復盤第一次失敗的創業時,X先生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開始一切太順利了,很快找到了合伙人,我就以為創業很容易。”

           

          時間退回1.5年前,X先生在工作之余,萌生了一個產品的念頭,他把想法告訴幾個朋友,朋友們也表示看好,愿意一起做。

           

          他們懷著“先做一個產品demo,拿到投資大家再出來”的想法,從開始就挖了“兼職創業”這個坑。

           

          兼職創業是很多人的選擇,裸辭風險太大,很多人還沒有這個決心和資本。兼職創業看似能以較低的成本驗證項目可能性,實際暴露了一個問題——選擇兼職創業的人很可能還不具備創業的能力。

           

          一個現實是,絕大部分創業項目都會死。創業成功的一定是一批既優秀又幸運的人,而這些人即使沒有創業,在工作崗位上也應該是獨當一面的,這直接反映到經濟收入上。

           

          換個角度,就是你過往的經濟積累是否能支撐你3個月或半年以上時間全身心投入喜歡的事業中,期間沒有收入。

           

          合伙創業蜜月期總是短暫,X先生很快就發現,技術合伙人沒有太多精力投入項目中,直接影響項目進度,以及其他合伙人的狀態。

           

          畢竟大家兼職創業,X先生對技術合伙人很難有太多的約束,只能自己默默填坑。那段時間,X先生總是長時間面對著密密麻麻的代碼,不斷敲打,修改,測試。

           

          而技術合伙人變本加厲,一次又一次跳票。

           

          最后,他們“和平分手”了,這件事讓X先生第一次重新思考了合伙創業這件事,以前以為找到朋友一起創業就萬事大吉,卻發現有些人不適合創業,他們根本沒有做好all in的準備。與其勉強合作,不如早聚早散。

           

          找人不難,找合適的人很難。

           

          透過BP,重新審視創業項目

           

          因為技術合伙人的離開,X先生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寫程序,模糊了CEO這個身份的職責。

           

          那時創業有一段時間,產品demo還沒做出來,團隊變得焦慮和自我質疑。這個過程特別消耗士氣。

           

          X先生突然意識到,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很難讓大家堅持。與其埋頭開發產品,不如先與資本市場接觸,看看反饋。

           

          640.webp (12).jpg

           

          于是X先生著手寫BP,起初他想著BP就是給投資人看的,重點是要把項目和團隊包裝漂亮,講一個好故事!

           

          寫BP的過程中,漸漸發現——這對梳理項目,看清市場、把握方向,對產品競爭力認知等有很大的幫助。BP把他從關注產品的層面,拉到了市場格局,如何解決用戶需求上,對項目進行更全面,深入的思考。

           

          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意識到這點,只是把BP當成和投資人打交道的工具,甚至當成負擔,找第三方幫忙寫寫應付。

           

          還有一種相反的例子,創業者把BP看得太重,眼里只有BP,于是什么都想在BP中展示,洋洋灑灑幾十頁,根本不換位思考,不懂投資人的關注點在哪。

           

          在我看來,項目在進行早期融資的理想狀態是,創始人一定要參與BP框架的搭建,邏輯梳理,亮點提煉,具體到BP的展示形式,文案組織可以交給更擅長的人做。

           

          X先生第一次寫BP,前前后后折騰了2周多。他拿著BP找了一些熟悉創業投資的朋友聊。大家說話都比較客氣,并沒有直接給出太多建議。

           

          這時就需要創業者有很強的判斷力。

           

          沒錯!很多投資人就是不靠譜

           

          準備好BP,X先生終于要開始找投資。

           

          程序員背景的他對投資圈缺乏了解,也沒有什么人脈。一方面托朋友介紹投資人,另一方面在媒體上尋找路演等機會。

           

          我呢,雖是一個在創業投資圈里工作的人,但對找投資這件事并沒有什么實操,能給的幫助有限。

           

          那段日子X先生特別盲目,有活動就去參加,有投資人約見就赴約。

           

          一次經歷很狗血,一家投資機構在路演上看到X先生的項目,希望約聊,X先生在中關村,對方在北京東五環。東!五!環!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靠,那么偏遠不會是騙子吧?后來我查了查機構背景,有過一些投資案例。

           

          X先生覺得不能錯過任何機會,滿懷期待過去了。

           

          當X先生頂著烈日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到達約定地點后,對方劈頭蓋臉問X先生是不是在做某某方向項目,X先生一臉懵逼說自己在做的其實是另一個方向,對方說那自己理解錯了。

           

          我不知道X先生當時是種什么樣的心情。

           

          我真的呵呵了。

           

          640.webp (13).jpg

           

          BP第一頁就寫得清清楚楚,后面更是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你BP都不看就約人來?你的時間不值錢,不代表別人的時間不值錢啊。

           

          創業者真的真的真的要擦亮眼睛,不要一聽對方是個投資人就興奮,即使有過投資案例,也不見得靠譜?。∮行┧^的投資人,完全不值得你花時間!

           

          不要因為前置的懶惰——不去了解投資機構背景和偏好,造成見面的不愉快。更不要抱著僥幸的期待,覺得既然有人約那見見面也不吃虧,沒準對方感興趣就投資了呢。

           

          too young too native!

           

          拋開幣種,不同的基金在投資階段,領域有不同偏好,你在尋求種子/天使輪融資時,就不要去找中后期的基金。即使對方約你,很可能也只是感興趣想聊聊而已,一定不會投!你!的!領域也是,有些基金專注某一細分領域,比如新媒體,那如果你是做企業服務的,就別去找做新媒體的基金了好嘛。

           

          找投資是件精耕細作的事,而不是廣撒網。

           

          了解基金的基本情況后,如果你想聯系基金,你需要找到基金中關注你項目領域的那個投資人。如果對方聯系你,你可以先在微信/電話里聊聊,再決定是否見面。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了解一家機構的信息?怎么找到適合自己項目的投資人?方法有千千萬,查找網絡資料,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找朋友介紹,找專業FA(Financial Advisor 財務顧問)...

           

          創業維艱,這點小事,聰明的你難道搞不定?那也許你暫時不應該出來創業。

           

          融資重在節奏感

           

          X先生的項目融資陸陸續續進行,逮到一個投資人聊一個。往往聊完了對方就沒音,造成他情緒波動很大。

           

          也有一些投資人反映,項目挺有意思,但還需要再看看。

           

          其實就是委婉的拒絕。

           

          640.webp (14).jpg

           

          這讓X先生很難過。那種感覺就像你拿著自己特別珍視,看好的東西出來,遭到了別人的冷漠。

           

          復盤融資經歷時,我們才意識到——融資的節奏感至關重要。所謂節奏感,既是融資這件事在整個公司發展中的節奏把握,也是對每次融資進度的節奏把握。

           

          前者是你在什么時候/階段需要融資,后者是如何在預計時間達成融資目標。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用在這里也適合,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如果沒有節奏感,你和團隊在很長一段時間會處于很被動,忙碌的狀態,不斷去找去見投資人,看起來已經盡力了,而最終沒有收獲。

           

          約見第一個投資人前,你就需要明確,準備在多久時間內(比如1-3個月)拿到一筆多大的(比如100-300萬元)投資。然后看如何分配這些時間,制定融資策略。

           

          一般而言,先對市場上關注該項目領域的投資人進行摸底,確定能夠聯系的投資人,再進行分類,做出試推list,第一次群推list,第二次群推list...

           

          試推是先推一小部分投資人練手,可以挑那些不是你最想拿到投資的機構。然后根據投資人的反饋,優化BP,提升和投資人溝通的技巧。

           

          如果你在這方面很小白,沒任何資源,團隊中也沒有對此了解的成員,那么建議你找有經驗的FA(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

           

          為什么說沒有節奏感的融資就是作死?

           

          很簡單——比如半年了,你還在偶爾見個投資人聊一聊的狀態中,團隊很可能會質疑項目而離開,投資人很可能覺得你大半年還沒拿到錢,項目一定不行。

           

          可惜當時我們不懂這些,X先生也沒有拿到投資。

           

          那時,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態陷入持續低迷,X先生很清楚,再不做出點什么,這個項目就要黃了。

           

          辭職創業也許一切會好起來

           

          合伙創業的朋友中途被離開,兼職創業影響產品開發進度,團隊士氣低下,找投資頻頻受挫...

           

          “該辭職創業了”,這個想法在X先生腦海中越來越強烈。

           

          我很贊同。倒不是因為我覺得,兼職創業時遇到的這些坑,全職就可以解決。兼職創業不過是一個放大鏡,放大這些坑,背后的核心是,你是否真的具備創業的能力。如果不具備,全職也沒用。

           

          最怕陷入自我欺騙——“因為我現在是兼職創業才導致很多事情不順利(融資,市場拓展,產品開發等),只要我辭職一切就會好起來?!?/p>

           

          X先生辭職了,恰好資本寒冬來了。

           

          二、大山一樣的壓力

           

          資本熱潮時,互聯網人都在談論創業,談論腦子里數不盡的創意,談論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仿佛自己馬上要成為下一個獨角獸公司的CEO。在咖啡館,在燒烤店,甚至在一個旮旯胡同,總能時不時傳來,他們在做一個幾億的市場云云。

           

          的確有幸運的人,在這股浪潮中撈得一桶金。

           

          X先生沒有趕上這波浪潮,他辭職時,北京秋意漸濃,資本市場已經入冬。

           

          大山一樣的壓力

           

          一年后我問X先生,當時辭職創業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是否和原來預想有不同,或難以適應的地方。

           

          他很平淡,說,就是壓力大,沒什么難適應。辭職后沒有經濟收入,如果項目一直沒有進展,就變得焦慮,暴躁。

           

          更多的......是責任吧。

           

          從咖啡館流竄到有了工位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創業亦如此。買域名,注冊公司,合伙協議,每月報稅,交醫保社保...處處都是花錢的事兒。

           

          阿楠是X先生的朋友,也在創業。他們境遇相似,團隊的其他成員都未辭職。

           

          在阿楠的推薦下,X先生入駐了一家不錯的孵化器,一排6個工位,白天只有他們在那里,晚上漸漸熱鬧起來,各自團隊的成員過來開會,干活。

           

          阿楠是一個海歸,此前在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負責市場,為人熱情,社交能力強。他正在做一個社交項目,社交注定是一個離錢遠,且難做的事,偏偏他就喜歡。

           

          X先生做的是一個生活記錄類工具,充斥文藝氣息,也是離錢遠,難做,他也是喜歡。

           

          他倆惺惺相惜。在一些不加班的夜里,偶爾一起喝酒,喝醉。

           

          我看到他的孤獨

           

          辭職以來,我在X先生身上看到最直接的變化是——起床更早了,睡得更晚了,陪我一起玩耍的時間全部蒸發了。寫這段文字時,22:29,他正坐在我對面的工位加班。

           

          凌晨時我們走出寫字樓,站在安靜空蕩的街道,影子被路燈拉得又瘦又長,那時我忽然覺得他多么孤獨。或者創業本身就是一種刺骨的孤獨。因為那是條少有人走的路。

           

          640.webp (15).jpg

           

          我問X先生,團隊另外幾個人是否辭職出來?

           

          X先生遲疑了一會,搖搖頭說,除非拿到投資。

           

          我說,團隊出來了不一定有人投資,但不出來一定沒人敢投。創業本身就是種冒險。不賭一把——這一切都是扯淡。

           

          X先生表情有些僵硬,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反正我出來了。

           

          我沒有再往下說。

           

          一個事實是,X先生一個人的辭職并沒有改變整個團隊的狀態。另外幾個合伙人短期沒有辭職創業意愿,可能對項目心存疑慮,也可能有房貸等經濟壓力。

           

          雖然一起創業,有時卻孤軍奮戰。

           

          挑戰:從技術宅男到CEO的身份轉變

           

          創業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很高,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可能寫一手好代碼就ok,如果你是一個技術總監,不僅要懂代碼還要管理團隊,如果你是一個CTO,必須要具備戰略的眼光和能力。

           

          而如果你是一個CEO,你要負責找人,找資源,找錢。

           

          640.webp (16).jpg

           

          X先生全職創業后,刻意抽出了一部分精力投入他并不擅長的社交。在孵化器,在租住的創業公寓,在各種創業活動場合,他主動與人交換名片,聊天,探尋是否有項目合作點。

           

          他很清楚,他需要建立起真實的社交網絡,而不是局限在微信好友層面。

           

          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找錢比以前更難了

           

          寒冬比想象中冷,找錢很難。這是阿楠在資本市場跑了一圈后的感悟。

           

          如果從0-10給項目打分,6-9分的項目最受資本寒冬沖擊,因為6分以下的本來都會死,而9分以上的從來不缺錢。

           

          X先生和阿楠的項目剛好處于6-9分之間。

           

          大環境趨冷加上春節臨近,很多投資人陸續出國度假。對X先生而言,年前拿到投資的可能性為零。這意味著他要撐過至少3個月。

           

          他怕我擔心,反倒安慰我道,這樣也好,有時間打磨產品,跑跑數據。

           

          那個春節,X先生一個人留在北京,一邊做項目一邊做外包。大年初一,我收到他給我發來的一張照片,平日熙熙攘攘的四環空了下來。

           

          而我,并不知道他此時此刻的心情。

           

          三、融資沒那么簡單,不要被媒體報道“欺騙”

           

          2個月后,產品demo終于出來,內部用起來感覺平平,和大家預期落差很大。產品在市場推廣方面屢屢碰壁,免費的手段不好使,付費的手段拿不出錢。

           

          沒多久,X先生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融資沒那么簡單,不要被媒體報道“欺騙”

           

          我有一種超能力,就是能很用心的把項目做死了。X先生自嘲道。

           

          這讓我想起了在某本小說中看到的一句話,“我18歲就死了,只是一直沒有埋”。如同很多項目其實早就死了,留著一個殼假裝活著。

           

          我問X先生,你有想過,項目這么快就會死嗎?

           

          X先生說,起初沒有想過,后來強烈感覺到它要死了。但我除了把它繼續做完,卻不能挽回什么。那時候我缺乏對市場,用戶的了解,也缺乏對商業的思考,完全從個人的角度yy用戶的需求,然后埋頭做產品開發。

           

          應了那句話:有一種創業叫我覺得用戶需要,我覺得有市場,我覺得會成為下一個BAT。

           

          3699.tmp.png

           

          我繼續問,為什么在創業初始時,你覺得這個項目能成?或者至少能拿到投資?

           

          那時候上班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某項目拿到投資,我覺得我的項目比他好,一定也可以拿到投資。

           

          我無奈的笑笑,道,媒體報道“毒害”了很多人啊。

           

          我問過至少3個投資人朋友,他們為什么投資了某些項目(那些在我看挺一般的項目),他們回答的大意都是,創始人教育/從業背景很好,或者他們和創始人是校友/朋友...

           

          很多不明真相的圈外人,可能下載了某app,覺得很爛,自己可以做更好,就一頭扎進創業。卻不知投資人很多時候在投人,而不是只看產品。

           

          如果我們只看到媒體報道的表象,就真的會以為,隨隨便便做個app就可以融幾百,上千萬美元了。

           

          一個死去項目的“尸檢報告”

           

          X先生做的是一款生活記錄類產品,中國版的“Google photos”。

           

          用大白話說就是,讓親密好友間可以通過文字,照片,視頻等多樣化形式共同記錄生活,留住美好回憶。

           

          以下是當時的BP介紹:

           

          640.webp (18).jpg

           

          1,從大的市場環境和行業風口看:

           

          都說站在風口豬也能飛,項目融資是否順利與資本市場環境以及行業風口息息相關。

           

          X先生創業時一方面趕上資本寒冬,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消失,純線上的app類項目的風口已過。如果提早1,2年做也許還有機會。

           

          2,從市場空間看:

           

          產品切的市場太模糊,很難判斷市場空間。

           

          3,從產品看:

           

          產品解決的痛點,已有很多類似產品可以滿足,沒有太多差異性。

           

          生活記錄類產品更多是社交產品中輔助性的存在,比如微信朋友圈,QQ空間。也有部分通過云盤等工具解決儲存需求。而這兩方面都有很成熟的產品了。

           

          4,從團隊看:

           

          X先生的團隊技術背景不錯,但他在做的卻是一個重運營的項目。這個項目早期很難在技術方面形成競爭壁壘,相反,急需運營能力打開市場。

           

          5,從商業模式看:

           

          生活記錄類產品,暫時還沒有很好的變現模式。

           

          6,從進入壁壘看:

           

          前期很難構建壁壘。

           

          是啊,這些都是后話了。

           

          別被沉沒成本羈絆

           

          沉沒成本是個有意思的概念。它指過去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拿X先生的項目舉例,沉沒成本是過去他和團隊對這個項目付出的所有精力與情感,投入得越多,越難割舍。這也是為什么這個項目硬撐了小半年的時間,實際沒有實質性進展。是的,硬撐啊。

           

          X先生說,項目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但是現在,他必須親手殺掉。

           

          640.webp (19).jpg

           

          那時他已經決定和阿楠一起做一個新項目。這意味著他們要放下原來各自的團隊。因為他們不想再去碰兼職創業這個坑,對項目進度和團隊關系都是一種消耗。

           

          放棄團隊比放棄項目更難,何況是一起奮戰過,全力支持過你的夢想的團隊。

           

          但懂得放下,也是創業者很重要的一項能力。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