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滴滴和它的千億美金估值窘境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40.webp (1).jpg

          來源|虎嗅網 ID:huxiu_com

          |真的不二


          合并優步之后,滴滴就可以壟斷出行市場、放心漲價、安心數錢了?

           

          現實的景象是,市場空間縮水嚴重,短途出行替代品頻出,技術沒有帶來顯著成本優勢的情況下,滴滴真的可以實現千億美金美夢,真的可以壟斷么?出行市場的機會真的沒有了么?未必!(寫下此文,坐等被打臉)

           

          一、快車出行市場空間遠低于預期

           

          最近市場上出現滴滴投資方轉讓股份的文件顯示:公司預計2018-2019年上市,上市時以核心業務的盈利支撐估值,管理層目標為“千億估值”。

           

          640.webp (1).jpg


           文中提到,上市時以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支撐估值,這個千億美金的估值需要經營流水(GMV)達到5400億人民幣,要填上這個坑,估計滴滴差得還挺多。

           

          先看一下快車市場的情況,這是目前滴滴單量和GMV的大頭: 

           

          • 按照2015年CICC(中金)給出的樂觀估計,出行市場的預估專車/快車市場份額的天花板在4000億,說他們樂觀是因為,他們預估每次出行的金額在30元,這比北京出租車客單價還高。

           

          • 目前滴滴對外公布的快車日單量在1000w上下,客單價20元,年度GMV在700多億,以他們市占率70%估算(滴滴的盆友別傷心,這樣算市場規模大),整個線上專車市場大概在1000億。線上叫車市場在全行業的滲透情況應該已經快到頂部了,經過兩年的瘋狂燒錢,需求已得到空前過剩的釋放,先前花幾塊錢就可以享受20多塊錢的專車,可謂全民上車,可惜留存不高。

           

          • 根據財新網8月份的報道,北京2015年12月的快車日均單量在50w,與之對應的是北京有2000萬常駐人口。滴滴目前覆蓋的400個城市為三線以上城市,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在3.3億,不考慮消費能力的差異,總的日均單量規模應該在825萬,年度GMV在600億,市場規模在800億左右。不過,一線城市的用車量占比低于20%,這個著實讓我吃驚。

           

          而實際上,兩年后的情況應該比這個數據要少,因為成本剛性難以通過效率優化提升,要賺錢只能靠漲價。目前隨手查看了20多個三線城市,在個人沒有得到該城優惠券的情況下,約有一半的城市存在3-5元左右的補貼,如果停止補貼,單量應該會減少很多。但考慮到這類城市的客單價低,低補貼就可以帶來不錯的單量,來支撐估值。

           

          除了吃下這不足1000億的快車,滴滴還需要從其他業務線尋找4000多億GMV,傭金在20%的業務。

           

          粗看滴滴手里的牌,替他們捏把汗:出租車,體量很少,而且收不到錢;順風車,撮合效率低且容易被切單;代駕,有e代駕,有可能收購;大巴,業務也并出去了;自行車,剛剛投了ofo,剛需但客單價低,GMV貢獻有限;當然還有金融、保險、租賃等業務。 

           

          二、5公里內出行市場面臨有力替代品

           

          滴滴北京12月份的數據顯示(財新網報道),快車5公里以內的訂單占50%左右,考慮到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比別的城市長,全國5公里內的快車訂單應該超過50%,這也是人群的總體規律。

           

          1.webp.jpg


          而在分時租賃自行車出現后,近距離乘車出行的需求怕是要被革命了。分時租賃自行車,就是按分鐘計費的自行車租賃服務。目前的兩個主要玩家,解決了之前用戶在辦卡、支付、還車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筆者用了幾次之后發現,從A到B騎車花的時間跟叫車差不多,但價格只要1塊錢,不是10塊錢,相當于原來的1/10。

           

          市場上的成功經驗告訴創業者,如果新服務相對于老的有一個數量級(10倍)的優勢,那就是殺手級的。這種服務的流行,使得出行市場規模縮小很多,比例就不估算了,大家可以自己來。而滴滴對此十分重視,據說今年校招的題目就是設計一輛滴滴自行車。再補充一句,現在下班回家騎行8公里,40分鐘,當做健身還不錯。

           

          三、C2C的成本劣勢明顯

           

          評價模式的好壞,可以觀察一下每個最小單元的經營成本。出行行業的經營成本是指,每公里服務客人的成本,主要有空駛率、司機、車、油等四部分。

           

          每公里經營成本 = [司機的工資 + 車輛成本(折舊&保險&保養&維修) + 油] / 行駛公里數 / (1 - 空駛率)

           

          空駛率根據公開數據,出租車有20-30%,網約車能在這個基礎上優化5-10%,之后再優化1%都難度巨大,因為人群是在特定時空下出行,這個改不了。目前,北京出租車空駛率約30%,網約車約20%,下次坐車問一下司機的油耗和營收一算便知。

           

          以北京為例,規模化的司機月入5000元,每天跑300公里,每個月26天,用的是一臺批發價7萬元的車,每公里油耗0.5元,車牌每個月的機會成本是1000元,保險修車保養1000元,車輛成本1000元(按6年計算),每公里經營成本1.9元。滴滴給北京司機的價格是,每公里1.44元,每分鐘0.4,每公里2分多鐘,所以經營成本約2.3元,比規模化的司機高20%。為了盈利又在此基礎上加價20%,單公里價格達到2.9元,加上高峰加價這個價格跟出租車價格幾乎相差無幾,其他城市的情況類似。

           

          大家起初相信出租車公司是暴利,相信滴滴干掉他們會讓乘車價格更便宜。但在C2C模式里,車輛不是集中采購的,車貴,油耗也高,人的預期收入也高不少,成本劣勢和盈利壓力,使得低價換取單量的邏輯蕩然無存。之前是由租賃公司拿的部分,現在是讓沒有成本優勢的司機和滴滴拿走了。

           

          四、高比例傭金的C2C模式難長久

           

          市場上還健在的C2C平臺,沒有一家的傭金很高,OTA、團購、順風車、河貍家、淘寶、鏈家等,原因很簡單,服務本身的毛利就不高,你要敢一直收,分分鐘切掉你。對于日常規律的出行,身邊的朋友都自覺用微信轉賬替代滴滴順風車了。

           

          同時,高傭金比例也給神州、易到這類對手留下空間。易到有樂視,而且是典型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打法,應該會拖住滴滴盈利的步伐。神州最近推出的加盟司機零傭金策略也是在專車領域的一件大殺器。

           

          當然,即便是C2C再難,滴滴也斷然不會大搞B2C,用很少的車提供全部服務,會讓汽車后市場入口的概念落空。可實際上,高檔A級及以上的車在平臺的活躍度很低,大家可以查一下用車記錄就知道了。如果看的再仔細一點,可以發現提供運力的主要就是那么幾種省油的車。

           

          五、滴滴帶給社會的不是技術紅利

           

          看一項技術對社會的影響,還是要觀察它對效率帶來了多大的提升,或對成本帶來多大的節省。只帶來百分之幾提升的技術,顯然不是紅利。那滴滴真正的價值是什么?而經常見諸報端網約車帶來的這幾點價值,是需要被質疑:

           

          • 鼓吹增加就業的,下次坐車的時候可以問一下司機之前是做什么的;

           

          • 鼓吹增加收入的,可以去觀察一下身邊那些不再開專車的朋友,看看他們現在做什么;

           

          • 鼓吹減少擁堵的,可以去看一下滴滴出行報告里主要人群是有車的還是沒車的。

           

          本質上,滴滴是規范了一類非授權車輛,為本地出行增加了供給。手機叫車不是剛需,技術帶來的是改善不是紅利。這個市場空缺是政府發展私家車拉動經濟帶來的,而作為替代品的出租車一直被政府嚴格控制,加上大量人口涌入一二線城市,加速了這種矛盾。

           

          就像城市堵車問題一樣,我國公路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而汽車的增速保持在年均15%,典型的供需不匹配。所以,只要政府增加供給,市場就會自己達到供需平衡。網上叫車不是本質,增加供給是,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是。如果供給充分,我也沒必要教老媽用手機叫車了。

           

          總體來看,滴滴能賺錢的機會非常多,流量變現、公交、試駕、代駕、車后市場的種種。但真正能賺到大錢、為滴滴提供估值的顯然不是這些。無人駕駛算一個,去掉司機每公里成本降低60%,這個已經足夠有誘惑力了。這事兒,滴滴可以做,主機廠有這項技術也可以自己做,服務C端直接掙錢。只是這項技術的商業化要等到滴滴上市后了。

           

          六、出行市場的創業機會

           

          對于那些堅信滴滴會壟斷出行行業的人,我無話可說。而對于那些還在細致地觀察這個市場的同僚們(當然我也曾在其中),機會也許在下面兩個問題里:

           

          1. 在一個供給和需求都發生在本地的市場里,技術帶來的優勢并不明顯的情況下,到底是什么力量讓這種中心化的壟斷關系存在?

           

          2. 為什么發明互聯網的人,發明移動互聯網的人,沒有壟斷整個網絡呢? 


          【相關閱讀】

          為什么那些偉大的品牌不再增長? 

          從年融資7億到裁員過冬,我所經歷的一家生鮮O2O創業公司 

          談談物聯網的那些事,智能生活的實現是可能的嗎?  

          騰訊副總裁王波:VR現在是資本的冬天,產業的春天,炒作的冬天,實干的春天 

          互聯網下半場巨頭開打,短視頻大戰成最新絞肉機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