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專題|最全應用號分析,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丨合輯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fymUFr.gif

          來源|姑婆那些事兒(整理)  ID:gupo520


          關于今天刷屏的微信應用號,你所在意的、想知道的、有疑慮的,都在這里了。本篇包含內容:應用號介紹及前后端展示對于創業、推廣、運營三方面的解讀,未來應用號的發展以及我們如何應對。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整理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可能吧、36氪、虎嗅網、鈦媒體、內容運營那些事、三節課、楊家俊等公眾號。旨在為大家提供最全的應用號分析。


          昨天晚上(9月21日)微信公眾號『小道消息』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簡短而震撼——微信應用號來了。這篇全文才638個字符的文章瞬間10W+,傳遞了這三點信息:


          1.   " 微信公眾平臺 · 小程序 "今天定向發放了內測邀請;

          2.   小程序以組件和 API 的形式向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服務和功能;

          3.   這是一個微信版的 App Store,微信將成為一個操作系統。


          今天凌晨00:29的時候,『微信公開課』發布了官方的通告——這次我們邀請你來做一個小程序;并對微信小程序的命名、功能、開放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回答。而今天,距離張小龍提出 "應用號" 這個概念才254天;該來的還是來了,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



          今天,姑婆整理了網上所能搜索到的高質量解讀,力求為大家帶來一個更為全面的解讀和分析,不喜勿噴。

          本文分為介紹篇、分析篇及發展篇.


          一、介紹篇:誕生、前后端


          1、“小程序”是如何誕生的?


          在今年1月11日舉行的微信公開課PRO版上,張小龍在演講中提到:微信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個只是傳播內容的平臺,而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臺所以微信團隊專門拆出了服務號,但服務號以提供服務為主,基于一個訴求,“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現在我們將開發一個新的形態,叫做應用號。”


          接著,昨天應用號內測發布,張小龍在朋友圈里這樣解釋道: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于是,姑婆就去搜索信息了,想弄清楚這個小程序的后臺展現于用戶前端體驗。


          所幸為大家扒到,以下就是微信官方公布的小程序內測邀請函截圖:



          一些已經接受到邀請的帳號唐三藏等透露了一些更詳細的信息。


          2、開發者后臺





          圖片來源:鈦媒體(taimeiti)


          3、用戶前端展示


          那么在用戶端是如何顯示的呢?入口在哪?怎么排列?


          看下面的圖:



          目測游戲下面加了應用號的入口,這也跟大家猜測差不多


          應用列表:

          可以看到你關注的應用號都會在這里,跟現在訂閱號列表一樣;


          進入應用:



          進入后就跟app內部類似了,點擊左上角后就是關閉該應用號;那么右上角點擊后會有什么呢?是查看賬號主體信息的入口、分享應用號、還是折疊該號或者別的功能?那就需要各位繼續猜測了。


          二、分析篇:三方面“創業者、推廣、運營”


          以上姑婆為大家羅列了應用號的基本概況,下面姑婆來具體分析一下應用號的發布代表著什么:


          1、對于創業者來說——


          過去兩年在資本的推動和互聯網+概念的熱炒之下,出現了罕見的創業熱潮,各種各樣的創業項目出現,應用市場內APP的數量也井噴式增長。


          行業里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互聯網創業=做個網站

          移動互聯網創業=做個APP


          很顯著的現象就是很多傳統企業在還沒搞清什么是互聯網+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做APP了,做出來了有沒有人用,當然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APP現在面臨的困難是什么?


          ① APP流量成本的急劇攀升


          做渠道運營的同學可能會清楚,過去兩年里,APP推廣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長的。有些垂類APP的CPA單價高達500元以上,對于創業者來說沒有太多錢可以去砸在流量上,但流量往往是控制產品生死的命脈,每年有50%的新APP死在流量問題上。


          ② 用戶主要需求場景已被巨頭把持


          移動互聯網格局基本已定,用戶主要需求場景已被巨頭把持.


          移動互聯網發展已有五年時間,在這幾年時間里,從PC時代遷移過來的連接人與信息、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商品、連接人與服務四個大類已經基本完成了格局重塑。用戶的主要需求場景,尤其是同時具備剛需和高頻兩個特點的場景,基礎工具、生活服務、娛樂等都已經有PC時代的老巨頭繼續把持,或者移動互聯網新生的小巨頭們占據山頭。


          ③ 面向所有產品對用戶時間的競爭


          在之前的文章里,白崎反復講過一個觀點就是:現在的競爭不僅僅是同類競品的競爭,其實是你在和所有產品競爭用戶的時間。顯然微信是目前的翹楚,平均每天長達4小時以上的停留時長。很多APP面臨的問題便是用戶即便下載安裝了,但也想不起打開,或者打開了很快就被關閉。


          在以上三個背景的情況下,對創業者而言環境真的很糟糕,用戶獲取難、使用率不高是普遍的痛點。在年初的「應用號」概念發布時,便贏得很多創業者的期待,原因就在于大家希望從微信這棵大樹上獲取一些紅利。


          回到創業這件事上,還是得回歸商業的本質:商業是提供顧客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務的一種行為。所以不管是網站,還是APP,或者很多創業者已經在嘗試的微信公眾號,甚至是QQ群、微信群,這都是連接用戶的一種載體。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應用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那應用號適合什么類型的創業服務使用?


          應該說,不是所有的服務都適用小程序,但大部分的服務和幾乎所有的初創業務都是可以接入小程序的。


          哪些服務是可以接入,哪些又是不可以接入的呢?先看一個模型。按照重要/不重要,高頻/低頻,我們將互聯網產品分別放入四個象限。


          來源:三節課(sanjieke)


          然后,分別看這4個象限的擁抱策略,應該說,如果你的服務是很高頻的,而且對于交互和界面體驗的要求很高的話,還是要用APP來做。但如果你是低頻/中頻且重要的服務的話,你應該毫不猶豫地加入微信小程序的申請隊伍.



          ① 象限1:大玩家、高頻應用不應該接入和擁抱小程序。


          這個象限基本上都是大玩家,比如,3BA(360、百度、阿里巴巴)。


          A、 阿里和百度顯然不會接入。


          B、高頻且重要的應用不會接入。因為用戶經常打開,而且交互頻次很高,對應用的體驗要求很高,比如直播、游戲、視頻等。


          C、對數據安全度比較高的不應該接入。雖然微信只是讀取了接口,不會直接讓服務者提交數據,但因為小程序一定會提供緩存功能,開發者的服務雖然基于H5,但你是跑在微信這個原型框架內的。


          ② 象限2:應該毫不猶豫擁抱小程序。


          這個象限包含了大量的服務類產品。


          A、教育、醫療、家政、求職招聘、二手買賣、旅游、票務、金融理財、汽車后市場,當然理論上還有12306!


          B、總之,但凡用戶一年用個一兩次之后就再也想不起來的,是不應該用一個原生引用的方式讓用戶下載,而應該是通過微信小程序來解決。


          C、初創型企業也應該通過小程序來試探MVP產品,因為微信擁有天然的傳播能力和獲客能力,而原生應用除了開發比較復雜外,推廣成本極高,獲客成本極高,這些都阻礙了MVP的產品探索。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程序能讓中國初創的互聯網公司減少試錯成本,提升成功概率。


          ③ 象限3:應該慎重接入,利用微信的開放能力,引入用戶到自有產品中。


          A、MVP后,盡快引導到自由產品,因為自有產品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并且能留下用戶,比如知乎、網易云音樂。 


          B、內容型的產品,通過微信獲得新用戶,然后轉移到自有平臺,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④ 象限4:視乎情況接入,主要看開發能力。


          基本上很多都是個人興趣產品、工具產品,可以從MVP的角度來做,或者以興趣的角度來做,不考慮太多的商業產出,只考慮情懷,但這些開發者有個明顯的問題,就是產品設計能力和開發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的人是做APP的,那就還是APP吧,如果是H5的,那就微信小程序唄。


          2、對于推廣——


          推廣之利:


          ①基于用戶群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他們(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微信里,比如我,過去 7 天里,有37 個小時左右微信都在前臺工作(iPhone 自帶統計),這意味著我每天有超過 5小時在微信里度過。

          所以,對于絕大多數產品來說,我們的目標用戶同時也是微信用戶,那么,為什么不在微信里開發產品,以讓我們的產品更容易觸及用戶?


          ②基于成本


          試想這樣的場景:你的產品要進行地推,你在路邊發傳單,是掃碼下載一個 100MB 的APP路人更可能下載,還是關注一個公眾號?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這年頭推廣下載一個APP或公眾號,成本都很高,但在即將到達用戶的那一瞬間,公眾號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無需下載」無論從何種角度,都讓人減少心理負擔, 反正關注一下不會虧,關注了不喜歡可以立即取關,而下載了一個 app 不喜歡,你會后悔耗費流量和下載時間。


          ③ 基于傳播


          因為朋友圈的存在,用戶使用產品和參與傳播在同一個地方發生,這意味著,使用同樣的營銷方式,用戶參與傳播的轉化率更高,因為傳播的路徑變短了。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微信APP,你除了能給用戶提供功能,還能推送內容,如果你用的是服務號,用戶的微信上還會多出一個未讀標記。這是一種到達率比APP更高的推送方式 — 因為用戶極有可能關閉 app 的推送,但一般不會關掉微信的推送。


          但是姑婆在這里需要提醒你幾點:


          ① 當應用號泛濫、大環境變成和訂閱號生態一樣時,你的拉新成本一樣會變高,并且入口就一個,你如何脫穎而出保證用戶活躍?紅利期很重要(甚至不排除通過這個入口產生競價排名廣告)。而紅利由誰決定?姑婆在后文給你解答。


          ② 注意微信規則,你要知道,誘導關注/分享是個好東西,可是我不建議你碰,公號說沒就沒,我想你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3、對于運營——


          新環境的5大挑戰等著你去解決


          ①挑戰1:用戶,社群將爆發


          談到社群,難免涉及 "微信群",那么微信群就真的是社群嗎?顯然不是。廣義上來講,社群是指一定邊界內的社會關系,且社群成員具有相近的價值觀和認同感。


          微信群和 QQ 群一樣,只是社群的一個載體或者平臺,其邊界就是微信的生態圈;出了這個圈,社群成員之間的連接就很可能斷線。這不難理解,兩個人是微信群好友,但是線下見面可能都不認識;你混跡于某企業交流群中,但你在微信上可能無法消費它的產品或者服務。


          一句話:社群與產品是之間是斷裂的


          微信應用號應該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將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開發成應用號,置于微信體系內,可以直接打通微信社群。


          微信群成員或者公眾號粉絲有付費或者購買意向,可以直接在應用號內完成轉化,效率將大大提升。同時,靠"閱讀原文"鏈接或者長按二維碼跳轉到自家 APP 或者網站的現象也將大大減少。


          鑒于此,社群成員的留存度和活躍度將大幅提升,而如何運營好這些社群將會是全新的挑戰。


          ② 挑戰2:技術,運營產品化的背后


          自從微信提供第三方開發接口后,HTML 5、JavaScript 等前端開發技術的需求就不斷升溫,搞得很多微信小編云里霧里。對于大部分非技術出身的運營人員,如何在做好微信運營的同時理清應用號的來龍去脈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要搞懂應用號的框架思路,在這個基礎上規劃運營方向和流程。其次是將日常的運營規范、制度轉化成合理的開發需求,讓開發人員以應用號內置功能的形式產品化。同時,后期的應用號運營數據分析也是一項技術活:是用微信的,還是自建,或者調用第三方 SDK,這都是需要通盤考慮的。


          如此看來,運營該好好準備一下前端開發的基礎知識。


          ③ 挑戰3:規則,你要理解的微信生態


          如果說公眾號被封殺很悲劇,那么應用號被封殺的話將是毀滅性的,它比你的應用被 App Store下架還可怕!很難想象,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家應用號搜索不到、原來的微信用戶也無法登錄;這個時候你可能就卷鋪蓋走人或者關門大吉了吧。


          面對全新的應用號,互聯網運營者必須吃透微信生態規則;如果你還沒有通過微信公眾號運營四六級考試的話,建議你補考一次吧!


          ④ 挑戰4:內容,引爆新一輪紅利


          正如第一點講到的,微信社群和產品是斷裂的;放大了講,微信用戶和商業價值之間是很難產生連接。應用號的出現可以很好地打通用戶、信息、商品服務之間的隔斷,在微信生態體系內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



          閉環后的微信生態圈,應用號的本質更像是微商,直指變現。在去掉了中間商之后,應用號將直接面對用戶;沒有了傳統的 SEM、SEO、DSP、ASO,應用號的引流又該如何做起?


          內容,有價值的內容會成為新的入口。


          內容將成為除商品外最重要的產品,它能有效地搭建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橋梁,讓用戶在身心愉悅的場景下完成消費。而這,也將考驗著所有互聯網運營從業者的內容功底!


          ⑤ 挑戰5:產品,如何提高用戶體驗?


          正如微信的 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所說的:微信的本質是要提供服務,而不是傳播內容。一個用戶體驗順暢、能給用戶產生服務價值的應用號,才能獲得微信的青睞、得到用戶的認可。


          不同于 APP,微信應用號的運營者將和用戶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很有可能用戶就關注了你們公司的公眾號、甚至加了你好友!


          同處于一個生態社群中,用戶的反饋(贊揚、抱怨、投訴等)的數量將大幅度上升、傳播的成本被無限放小,一不小心就"壞事傳遍朋友圈"。


          這也對運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行為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反饋、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用戶體驗的不斷改善,這些都將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不斷考驗我們!


          這5個問題在挑戰運營者的同時,也將是一個莫大的機遇,解決好的話將開啟應用號的新征程!


          基于創業、推廣、運營這三方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對于應用號產生的影響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姑婆再針對兩個熱議的問題作下回答:


          ① 小程序與蘋果規則不會沖突。


          這幾年,微信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成長于iOS和Android兩大平臺,已經是首屈一指的超級APP。雖然微信也是一款平臺級應用,但也必須遵守iOS、Android系統平臺對應用所要求的規則,換句話說平臺擁有對所有應用的生殺大權。微信這種用戶量巨大的產品,必然不會冒絲毫的風險去挑戰蘋果的規則。相信我,微信比任何人都清楚蘋果的規則。


          這兩年,被稱為“科技界春晚”蘋果發布會,騰訊系產品的露出極為頻繁。比如去年蘋果重量級產品Apple Watch首次發布的時候,微信就被作為重點應用在發布會上進行了演示;剛剛過去的iPhone7發布會上,騰訊安全管家也被熱捧了。因為蘋果知道,他們最大的市場在中國,而騰訊的應用擁有最大的用戶群體。iOS如果拋棄微信,大量用戶必然會涌向Android,這也是蘋果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說,騰訊和蘋果雙方的關系只會越來越好,任何一方都不會去挑戰這一關系。平臺與平臺上的應用互相促進,這種關系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典范。


          ② 微信的目的不是做應用市場。


          小程序這一產品形態,并非微信首創。幾年前,百度就曾經推出過輕應用,當時包括UC、豌豆莢等瀏覽器和應用市場,也都嘗試推出過這一功能,但基本上沒有一個能將這個事情做成的。


          這些產品用戶量級其實都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往往是平臺單方面有激情,而開發者卻沒有從中撈到多少好處。當時那個市場環境,應用市場領域尚未開始或者才剛剛開始整合,起碼還未出現明顯的頹勢,因此開發者也不會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重點還是主攻應用市場。


          微信做這件事會有所不同嗎?應該說,大環境就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應用市場已經整合,長尾APP露臉機會越來越少,流量越來越貴。這種情況下,開發者對于展示的需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從應用號推出之前就深受外界關注即可看出。


          對于微信而言,在完成訂閱號、服務號的布局和用戶習慣培育之后,進一步往具體應用的部分功能方向推進,加上龐大且固定的活躍用戶基數,理論上還是可能成功的。


          但微信的目的不是做應用市場。目前微信已經建立了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三大體系,小程序的出現,是對自己“平臺級應用”的屬性進一步升級與完善,從而增強用戶活躍度。當然,騰訊未來也可能會因為這個功能而獲利,比如朋友圈廣告業務就又多了一大批廣告客戶——開發者。


          三、發展篇:以后怎么走


          最后做下關于應用號的總結與展望,幫助大家理解與規劃以后的路怎么走:


          功能上——保持迭代、持續完善


          這里主要講兩個層面:操作與技術


          1、操作


          是指應用號的用戶體驗跟APP沒法比,并且使用應用號的時候沒法聊天,需要退出,比較煩。對于這塊,姑婆猜測微信會解決,當應用號使用比較高頻后,應該會增加折疊功能,就像現在的語音聊天一樣:



          技術是指,HTML5網頁加載較慢,影響使用,但經過里約奧運那一次NIKE廣告的刷屏可以證明,微信是有一種方法讓加載速度比以往塊十倍的。那么,也就是說,網頁應用,也可以加載得像原生APP那么快。


          關于第一波內測紅利與開放功能的問題:


          當然是親兒子和干兒子先上,普通開發者還是比較受限的。


          我們看下圖——


          來源:三節課(sanjieke)


          普通開發者


          只開放公開信息:昵稱、頭像,其實也就是登陸ID,所有的開發者都可以接入,比如航旅縱橫。


          干兒子(騰訊參與投資)


          有條件開放:開放共同使用的好友。比如大眾點評。所以基于大眾點評,你可以看到有好友去哪。比如美團外賣,可以看到好友頭條,比如58同城旗下的轉轉,能看到好友在賣,但很抱歉,這個關系鏈的開放,目前只有騰訊投資的公司,才能享受如此特權。


          親兒子(騰訊內部)


          更大程度的開放:除了登陸和好友關系,還開放了朋友圈權限,能把一些操作直接輸送到朋友圈做動作,這個很抱歉,只有騰訊自由的產品才有,比如,QQ音樂、騰訊視頻等。


          所以基本還是騰訊說了算......大家要做的是等待并積攢好能量,公開發布時爆發。


          3、是否會改變移動互聯網行業格局?


          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動各個應用市場一部分奶酪,不然也不會有蘋果跟微信的如下約定:


          來源:36氪(wow36kr)


          ps:游戲與直播這倆傳播性異常強的分類被屏蔽,蘋果也很慌......


          但姑婆不認為會顛覆,姑婆覺得,這一波只會讓一波因推廣成本太高而半死不活的APP轉戰應用號。而未來很可能是這樣一種狀態:并不是你死我活,二十混合應用,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有不同的選擇對象。


          4、未來什么人比較吃香?


          懂H5的微信運營者:基于對H5的理解能更好的做運營策劃。


          前段/后端開發:開發是必備的,技術支撐。


          UI設計:感官刺激還是重要的,鳳凰和野雞總還是不同的,對吧?


          以上是姑婆整理全網資料所得,看完后,你現在懂應用號了嗎?


          在此致謝:


          作者:Luke、Youcan、布棉,三節課(ID:sanjieke)

          作者:楊家俊,楊家俊公眾號(ID:yangjiajun0621)

          作者:白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

          作者:阿禪,可能吧(ID:knbknb)

          作者:徐寧、杜暮雨、閆浩,36氪(ID:wow36kr)

          作者:字頭社,虎嗅網(ID:huxiu_com)

          作者:快豬手,鈦媒體(ID:taimeiti)

          作者:官世強,內容運營那些事(ID:content_operation)


          【相關閱讀】

          姑婆專題|應用號和app store之間的8點異同和6個相愛相殺層面|合輯

          姑婆專題|一篇文章讀懂微信小程序(應用號)是什么,是否值得投入進來做?

          姑婆專題|應用號來襲,運營要面對的5大挑戰!

          姑婆專題|微信應用號要革了百度的命?

          姑婆專題|微信推出小程序,要顛覆 8 億人的 App 使用習慣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