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析了10萬+,發現你們最愛“撿垃圾”丨深度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來源|經緯創投  ID:matrixpartnerschina


                 為什么“撿垃圾”也能成為社交媒體爆款?今天這篇文帶你探究那些10W+背后的秘密。


          最近我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只要話題中包含了某一個短語,那么這篇文章似乎就能從一眾社交媒體文章中脫穎而出,打動萬千讀者并獲贊無數。而這個清純不做作的短語其實就是——撿垃圾。


          我們搜集了一些100000+的文章,有關“撿垃圾”這個話題的文章非常受大家喜歡和推崇。比如說:


          這個英國人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娶了中國姑娘火遍BBC……


          90后美女的零垃圾生活讓無數人喊好變態;


          大理90后文藝男,撿垃圾為生,順便畫畫…結果刷爆朋友圈!


          為了干掉全球垃圾,他發明能吃的勺子;


          他輟學花10年清理半個太平洋,賺到32億;


          一群65+老人,堅持13年零垃圾,各個年入千萬;


          大海太臟了,這兩個澳大利亞人給它做了個“垃圾場”火遍全球……


          仔細回想一下,在生活中,垃圾并不是一個惹人喜愛的詞語,而遇到垃圾的時候大家普遍的態度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少有人會在小學作文里把自己的理想寫成“清潔工”,并且許多中國父母至今教育孩子都是用那句“看見沒有,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去掃大街”,更別提前段時間引爆話題的小說《北京折疊》里第三空間那并不令人舒服的印象。



          然而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卻對相關的文章如此青睞,喜愛程度可具體劃分為閱讀、點贊、評論、轉發幾個等級,這個變成文字和配圖的話題似乎脫去了它們丑陋的外形和刺鼻的氣味,變得賞心悅目甚至感人至深。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1、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環境心理學中的行為局限理論認為,人們內心希望去做的事通常會被環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干擾,當人感到自身無力突破現實中的束縛時,就會訴諸精神上的解脫,即想象和抒情,對另一種生活形態產生幻想和向往。


          如果我們拋開“撿垃圾”這個噱頭,去仔細閱讀每一篇文章的內容,我們很容易發現,它們絕不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撿了一輩子垃圾的普通故事。相反,這些故事大多包含夢想、信念、創新、成功等等正能量的內核,它們的主人公為了內心的堅持違背了社會普遍認知中正常的上升通道,以另一種姿態獲得了成功,這是許多人無比渴望卻無法實現的愿景。



          少年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設想過自己的未來,但只有少數的幸運兒真正做成了自己喜歡的事。因為各種原因,我們最終會放棄理想向現實屈服,把曾經夢到過無數次的冒險深埋在心底,轉身走進人海找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熱愛文學的人學了經濟、要當歌手的人成了上班族、想環游世界的終老在辦公室喝茶看報紙……最終我們都成為蕓蕓眾生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員,并且這個過程被很多人冠以一個無比正義的名號——成長。


          可是這些靠“撿垃圾”走上人生巔峰的人恰恰放棄了曾經讓我們屈服的安穩,毅然輟學、辭職甚至離開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真正的興趣變成了一生的事業,于是我們在屏幕前讀著別人酷炫的故事,默默緬懷自己已經逝去的青春與沖動。


          2、安慰與動力的共鳴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巴納姆效應”,是說人總會傾向于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都仍會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這些有關“撿垃圾”的文章在結構上十分類似于勵志雞湯,主人公原本平平無奇可能還生活坎坷,某日靈光一現決心“撿垃圾”之后終于實現了非凡的人生價值,要么收獲名利,要么影響周遭。而文章中突出的標簽:平凡、90后、文藝、執著、有夢想……雖然這些描述都很模糊,但每一個都讓人產生共鳴,仿佛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而且他們依靠一份看上去比我們還low的職業完成了人生的逆轉,其中展現出的過程與結果的強烈反差給處于現實壓抑的人恰到好處的心理暗示,讓人相信自己也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在終日的疲憊里獲得短暫的安慰和動力。


          3、個人價值與群體利益的統一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整個人類社會是由無數層次的集體構成的。集體為個人的安全和發展提供了支持,而為了維護集體的穩定,個人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讓渡自身的利益,并且會因為這種行為得到集體的認可和鼓勵。


          因此,無論個人意識多么強烈的集體,都會宣揚和贊美奉獻精神,加強個人對集體的認同感。



          站在這一角度上看,撿垃圾之所以受人歡迎,是因為這也是一項有利于群體利益的個人行為,它雖然使個人的雙手變臟,卻能讓集體的環境更干凈。因此,與完全依靠個人的聰明才智甚至玩弄游戲規則獲得名利的人相比,我們更容易對這些在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同時服務社會的人產生好感,因為潛意識中你也把自己當成了這種行為的受益人之一。


          對于他們的成功,我們不僅喜聞樂見,還會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甚至是豐厚的物質獎勵和回報。


          4、標題黨與好奇心的合謀


          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好的話題是爆款的一半。凡有此類人物故事要想吸引讀者,戲劇張力必不可少,力求在標題中就扔出所有爆點抓住讀者眼球,即使夾在一排標題之間也能立即脫穎而出。


          從上文中我們舉出的例子來看,文章標題往往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用“撿了…年垃圾”啟蒙你的興趣,讓你懷疑一個慣常有趣的公號為什么要推送這么無聊的內容,然后立刻轉折以“賺到32億”或“火爆BBC”展示結局的成功,兩個部分毫無邏輯關系,卻因此讓人們對背后可能發生的神展開產生強烈的好奇,想要一窺這個極為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方式究竟如何讓人獲得巨大的成功。


          我們甚至可以猜想,有人在點開文章的時候腦中甚至會劃過“也許我也可以試試”的想法,在潛意識中把它當成了一個不太難模仿的成功套路。


          所以愛看別人撿垃圾這件事真不奇怪,誰讓人人都有一顆好奇心呢?


          此外,《紐約時報》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作者諾亞·卡根分析了1億篇文章之后,總結出了要讓社交媒體上的文章成為爆款的10條定律:


          • 長文章比短文章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被分享,尤其是3000-10000字之間


          • 插入圖片增強視覺效果十分重要,或者采用視頻


          • 注意排版,要讓人賞心悅目


          • 文章能勾起讀者的敬畏、大笑或樂趣


          • 清單類文章備受青睞


          • 標題中要有數字,比如說“10”來激起數字敏感者


          • 作者的段位越高越好,文風越有趣越贊


          • 大V轉發的文章會帶來乘數效應


          • 適時“炒冷飯”,在合適的時間點舊文新推是不錯的選擇


          • 星期二是黃道吉日


          如果將7中的作者替換成平臺,那么“撿垃圾”一類文章至少占了10條中的6條,有著剽悍的閱讀量也不足為奇。


          今天的結尾是一顆彩蛋:我們根據這些成功的案例總結出了《撿垃圾的正確姿勢》,希望能給尚在迷茫中徘徊并渴望成功的人以指引。以下:


          • 首先,要有高尚的動因,比如拯救受環境污染,生存條件惡劣的動物或植物;


          • 其次,要有堅韌的毅力,十年為最低門檻,可考慮作為終生事業投入;


          • 再次,要有創新的技術,依靠科技的力量實現垃圾處理的規模化造福人類;


          • 最后,我們永遠敬佩為世界美好貢獻力量并為文章閱讀貢獻流量的每一個人。


          【相關推薦】

          從未寫過10w+,我很失敗嗎?

          連續做出10W+爆文后,他總結出這3條經驗(超級實操)

          我不告訴你怎么做10W+,我只分享如何提高內容生產水平! 

          達到10w+閱讀量之前,必須做到的6件事!寫給從零起步的公眾號小編們 

          一篇文章漲粉20萬,自媒體江湖里“拜咪蒙教”呼之欲出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