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神采銅:怎樣學習省時又高效,在海量信息中構建知識體系?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來源|饅頭商學院 ID:mantousxy
互聯網時代,如何更好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構建專家級知識體系呢?相信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有所了解。
內容摘要:
一、知識和專家的概念及框架是怎樣的?
二、怎么樣建立差異化競爭力?
三、怎么樣更好地篩選信息?
四、怎樣對篩選過的信息進行加工?
一、知識和專家的概念及框架是怎樣的?
評估知識的兩個維度:
這件事情對我的價值的高低;
這個價值隨著時間變化的衰減程度
我們熱衷于做的很多事情其實是屬于價值半衰期比較短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在做的時候可能很享受,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沒什么價值。
這樣的話,我們經常會覺得像手里捧著沙子,撿到一些東西又漏走了,沒有一個長期的積累。
什么是半衰期:
半衰期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核物理學中,用于表示一個同位素衰減的速度,比如說碳14的半衰期是幾千年,但是有一些元素的半衰期非常短,只有幾秒,或者更短。
半衰期的概念遷移到醫學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醫學領域,醫生或者研究者需要去評估藥物進入體內以后,在血液中的濃度變化。藥物進入循環系統后會達到一個峰值,之后會逐漸衰減。
衰減的速率跟同位素的函數有一點類似,都是一種指數函數,正好可以用半衰期這樣的概念表示。所以,半衰期的概念在醫學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從物理學到醫學是一個知識的大范圍跨越和遷移。一個原本舊的知識,因為到了一個新的領域就變成了一種新的一種知識。
知識兩分法:一階知識vs二階知識
一階知識:比如說你是在學校學的某一個專業,或者你是在工作崗位上的某一個職業身份,在這個專業設定下,你可能會選很多直接相關的知識,這些知識就是一階知識;
二階知識:就是看上去跟現在所學的事情不相關,但如果把這些知識進行了恰當的遷移,遷移到了現在所從事的領中,這個知識可能會變得非常有用。
很多一階的知識也會有一個衰減的過程,就像有些研究知識其實也有半衰期。比如說有學者,在國際一些著名的醫學刊物上發的論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論文的結論有些就是被發現其實是錯的或者是過時的。
過了幾年以后,有50%的醫學的知識會被認為是錯的或者淘汰的。醫學知識的半衰期是4—5年。
還有一個學者研究了物理學知識,在國際一流的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大概過了十年以后,在這個期刊上的論文有50%的結論是錯誤的。
這也就意味著物理學知識的半衰期是10年。有研究就發現,工程學的知識的半衰期是兩年,甚至兩年不到。像互聯網這個領域,它的半衰期可能更短,這就是提示我們要持續學習,不能懈怠。
啟示:
第一、終身學習,持續學習。大學里學的這些東西僅僅是個開始,畢業以后,如果學習停滯了,過了一年兩年,就發現你已經落后了。所以你必須持續學習你所在領域,新出現的東西和有價值的變化,跟上變化的步伐。
第二,廣泛關注各類知識。如果你僅僅盯著一階知識,盯著你自己所在領域的東西,你會發現很多知識會被淘汰掉,你并沒有建立起你的差異化的競爭力。
二、怎么樣建立差異化競爭力?
你需要從其他領域的知識去著手。善于把其他領域的知識遷移到你所鉆研的領域,讓一階知識轉變為二階知識變成一種新的知識,這樣的話,你就可以通過二階知識,積累跟別人不同的競爭力。
與兩種知識概念相關的兩個專家概念
一種叫常規型專家,還有一種叫適應型專家。
常規型專家比較善于解決常規的情形下的常規的任務和挑戰,重復之前出現過的挑戰,他能夠比較高效地去解決,但是對于新的問題和情況,可能會有點束手無策。
而適應型專家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創造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兩種專家中,適應型專家是一種更厲害的,更高階的專家。
依據這兩種專家的,將職場人劃分為3類
第一個層次是新手,掌握少量的一階知識,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僅僅是通過模仿或者嚴格遵照一些指令,去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
第二個層次是常規性專家,他對一階知識的掌握比較完備,但他只能夠解決比較常規的問題。
第三個層次是適應型專家,他除了能夠掌握完備的一階知識之外,還能夠掌握相當數量的二階知識,在這兩類知識同時掌握的情況下,既能夠解決常規的問題,而且還善于運用知識的遷移,去創造性的去解決新的問題。
三、怎么樣更好地篩選信息?
基本原則:專心為主,博覽為輔
怎樣做到專心為主?
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樹立一到若干個主旨問題,這些主旨問題應該是你特別感興趣,特別想解決,并且跟你所從事的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這些問題需要你在一個比較長期的時間范疇內持續思考,獲取相關的信息,然后不斷探索和發現,逐步接近問題的答案。
當你用主旨問題篩選信息的時候,你并不一定需要在某一單個學科的邊界內去,因為你要解答一個復雜的問題往往需要多個學科的知識。
一旦有了主旨問題,就可以在篩選信息的時候既能夠保持信息的專注,同時又不會自己劃定邊界。
所以,主旨問題既是信息的篩選器,也是思考中樞。
我們每天遇到很多信息,這些信息,接受還是不接受,你就可以考慮這個信息是不是跟主旨問題相關。如果不相關,你就可以過濾掉。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必須要做到專注。這個專注需要你用主旨問題牽引著你獲取信息。
每天攝入的這些信息就像一盤珠子,可能是有價值的,如果沒有辦法整合起來,它們仍就是一盤散沙。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你的目標。如果長期用這種某個特定的主旨問題去篩選信息,有可能導致視野過于狹窄,思維模式固化了。
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我們需要通過第二種的機制,我稱為一個隨機漫步法去彌補。這個隨機漫步法就是我們可以很隨意地采集信息,無意發現一些很有價值的東西。
四、怎樣對篩選過的信息進行加工?
我以看書為例。看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看書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看書的方法。我們可以很快地讀,也可以很慢地讀。這些都取決于這本書跟你的所關心的內容有關。
我們本身的認知能力是很明顯的,不可能同時關注一本書的不同維度。所以,看書的時候,不善于選擇特定的角度,維度和視角去看書,結果就是走馬觀花,這本書更深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可能就會忽略掉。
蘇東坡提出過一種叫八面受敵的讀書法。
“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讀之。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讀,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學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愚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讀書就像到海里面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人的精力沒法全都讀遍,只能去求得你所關心的這些東西,你每讀一遍,就按照你的某一個方面去讀。如果你再看一遍,你可以換一個視角。所以這就跟我的閱讀思路是一樣的。要深刻讀懂一本書首先要確定用什么樣的視角去讀。
我舉一個自己看書的例子,我看的一本書叫《創造力》,這本書里有一頁講的是一個天文學家做出重大發現的一個故事。
一般人看到這個故事可能覺得沒什么,但我會特別關注這個科學發現背后有什么樣的方法,然后我就標注了一下順序。這個順序就體現了科學發現的典型結構。
在這個結構里面,我發現,一開始分析的時候有海量的數據,并且是雜亂無章的,怎樣從這些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首先要去關注很多細節,然后深入比較這些數據,通過比較,發現某一些數據特別重要的,然后再進一步分析。
信息分析模型
首先,要找到一個分析視角進行信息的提取,接著進行深入的分析,盡可能找到一些底層結構。
有哪些底層的結構呢?比如說一個東西的構成,流程,優先級,因果關系,類比關系,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深層結構。這些深層結構就潛藏在我們接觸的一些信息表面。
比如說,樂高的積木風靡全球,它為什么這么厲害,因為它找到了一種基本的模式,用一種最基本的單元進行大量的組合,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東西。
我們的知識體系也是類似的。把它們作為一個知識單元,把有價值的單元收集起來加以組合。碎片本身是有價值的,直接去把別人既有的知識體系照搬過來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把別人的知識體系分解,篩選,提煉,再組織成一個體系。
成為一個專家要經歷很多臺階,每一級臺階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大多數人走得僅僅是第一個臺階,就是存檔,比如說把一個東西記下來放在筆記軟件邊。這種存檔僅是物理層面上的存檔,相當于從一個服務器轉移到了另一個服務器。
要進入你的頭腦,其實需要第二步的提取工作,提煉出一些知識碎片,然后去洞察一些深層次的結構。在此基礎上,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知識單元,建構一些更大的組塊,變成有創造性的成果,這就是一些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專家。
【相關推薦】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次分享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