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找種子用戶那么費勁? 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來源|運營控  ID:yunyingkong

          作者|飛魚船長


          產品上線以后,需要有人來用,于是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要找一批種子用戶過來,不少人完全對此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去哪里找,找到了不知道怎么拉來。


          也有另外一群人,拉種子用戶做得有模有樣,看起來很不錯,效果卻總是不太好,出了什么問題呢?


          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一、常見的種子用戶運營困局


          很常見的一種拉種子用戶的情景是這樣的:


          公司團隊里的人,每個人分配了一定拉人指標,每個人負責必須拉夠指標數量的人,拉進種子用戶群。


          身邊朋友只要關系好一點的,可能都邀請了。想著不管怎么樣,先拉進來讓群看起來人氣旺一點,以后不合適可以再換人的嘛。


          于是很快幾百人就被拉進了群里,群主發了一個產品鏈接,丟了個紅包,讓大家下載體驗、談談看法,大部分人領了紅包,只有一小部分人下載了產品,這些人提了一些意見。


          由于都是朋友,礙于面子被拉進來,大部分人并不是都有這方面需求亟待被解決的用戶。所以基本上沒什么動力去下載,進群的第一個動作也都是馬上就把群先屏蔽了,偶爾有時間再來看看。


          群里的人看了一段時間,發現群里的內容, 和自己沒什么關系,為了避免過多信息干擾,就選擇退出了。


          還留在群里沒退的那群人,要么就是那種群消息非常多,多到完全不看群消息的人,要么就是留著群以后想等著用,等哪一天需要的時候,可以在群里發下自己的廣告。


          由于這個群里并沒有多少有價值的產出,運營者也很苦惱,每次讓大家提意見,發現有反饋的人越來越少,反而是時不時會有人冒出來發廣告,因為不少是熟人朋友,有些還補發了紅包,把人請出群也抹不開面子。


          「從眾效應」和「破窗效應」在這時候開始發揮作用了,有人看到別人也可以發廣告,于是自己也開始大膽地發廣告,就這樣,關于產品的討論,就被徹底淹沒在一群雜七雜八的消息中。


          團隊運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個群不僅不活躍,活躍的時候還基本都是廣告或者八卦熱點,用戶能給產品提意見的并不多。


          于是就很犯難:怎么種子用戶的管理,咋就這么難呢?


          于是他們覺得可能是「這屆種子用戶不行」,又找來一批新的種子用戶,不過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悲劇又在重復上演,最后又變成一個發廣告的死群。


          看起來很正確的種子用戶運營方法,為什么就運營不起來呢?到底在什么環節出了問題?


          二、種子用戶的理解偏差


          我認為出現上面困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運營者,犯了2個重大的錯誤:


          1.理解錯了什么是種子用戶,錯把第一批用戶、初期用戶當成了種子用戶。


          2. 把種子期的運營放在的數量上,而不是種子用戶的運營質量上。


          那到底什么樣的是種子用戶呢?


          我覺得種子用戶需要滿足3個條件:


          ① 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痛點甚至比一般用戶更強烈

          ② 敢于嘗鮮,知道產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

          ③ 愿意為產品提供反饋和建議



          三、產品發展的種子期


          為什么具備這3個條件,才能叫種子用戶呢?


          這就和產品的第一階段種子期息息相關了。



          有人會說,第一階段的運營目標,難道不是拉來第一批用戶,開始建立和競爭對手的壁壘嗎?


          錯了!就是這種典型的理解錯誤,導致了文章開篇所提到出現的問題。


          第一階段的運營目標,不在于拉了多少用戶數,最關鍵的目標在于:


          驗證產品模式!


          注意看,上面所說的目標中,沒有提到數量,而要實現驗證產品模式的目標,這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用戶質量,而不是用戶數量。


          相反的,如果可以驗證產品模式的情況下,越少用戶其實越好。


          是的,你沒有看錯,和產品初期很多老板就開始制定的用戶數目標不同,這個階段能夠實現用戶驗證的話,用戶數其實越少越好,為什么呢?


          因為同樣實現驗證目的,用戶數少意味著成本更低,要做重大修改調整也更容易,用戶過多反而是有害的。


          但為什么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希望這個階段用戶數越多越好呢?


          因為他們認為在驗證項目成功的過程中,多積累點用戶更好啊,一旦驗證成功,有更多的用戶基礎也更容易下一步發力。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



          99%的產品都會失敗,失敗的大部分原因就在于,產品本身并沒有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換句話說,就是產品模式不行。


          創業的產品idea大多來自于創始人,他們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在某個時間點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idea。


          感覺這個想法沒幾個人能夠想到,想到這個產品一定會有很多人使用, 未來非常有前景,于是就開始創業了。


          然而創始人的idea肯定自己會覺得很棒,不然也不會出來創業,然而事實證明,真的只有非常少的項目是真正靠譜的,最終能夠被用戶認可、發展繁榮。


          包括在國內公認最擅長做產品的騰訊,每天都有新項目誕生,但也是大多數項目會在2年內停止投入。


          所以,互聯網創業初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那1%,能夠通過產品模式驗證的成功企業。


          那批最終活下來的1%項目,產品方向也有很多和最開始設想的方向完全不同。


          四、怎樣提高自己產品的成功概率?


          這里用到的一個,最成功的方法論,就是「精益創業」,用最小可行化產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也就意味著,在創業期間,及時獲取來自種子用戶的反饋,盡可能縮短每個版本迭代的時間,快速完善產品,打磨出一個能夠基本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所以,可以看出來,種子期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迭代產品,達到產品留存率目標,為下一步爆發做好準備;如果留存率不夠好,就根據用戶反饋和產品判斷,迅速調整迭代,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長期一直留存活躍都很低的話,很可能就是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了,很選擇了一個錯誤的產品方向,及時放棄是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及時發現產品方向問題,還有時間、資金進行調整方向,投入新方向的嘗試中。


          所以在這個驗證產品模式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種子用戶。


          這時候你應該,能夠很清楚地理解到,為什么種子用戶需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① 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痛點甚至比一般用戶更強烈

          ②敢于嘗鮮,知道產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

          ③ 愿意為產品提供反饋和建議

          這樣的用戶才能夠為產品提供快速迭代所需要的建議,這個階段數量真的不是太重要。


          如果為了用戶數量增長,而讓精準用戶變少,反而是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五、種子用戶真的需要精準嗎?


          是不是真的種子用戶就需要那么精準呢?


          首先,精準的種子用戶有利于做出準確的決策。


          不同的用戶群體,對同類產品的需求側重是不同的,這種不同需求之間的沖突,是很難平衡調和的。



          比如,同樣是一款社交產品,商務人士看重安全、隱私,文藝青年注重氣質、氛圍,95后看重新潮,中老年看重操作簡單、可看家人照片,企業用戶看重工作協同,約炮用戶一定要有查看附近的人。這些不同的用戶群需求,很難在最開始的時候同時滿足好,尤其對于一個創業公司來說。


          而且這些不同類型的人都在一個群里的話,他們提的需求也彼此說服不了對方,爭吵和分裂不可避免。


          如果產品經理功力不深的話,很容易被用戶帶到溝里去。


          例:MIUI的種子用戶


          MIUI在推出后不久,通過快速迭代很快打磨出口碑很好的產品,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用戶,MIUI早期種子用戶是怎樣選擇的呢?


          MIUI的種子用戶是那些喜歡刷機的安卓發燒友,這個選擇非常巧妙,符合前面提到種子用戶的3個特征: 選擇的是安卓發燒友,不是蘋果死粉,不是諾基亞用戶,不是一般的安卓用戶,而是那種恨不得每天都可以刷機的發燒友,他們對于手機上的功能迭代會很迫切,不斷地給產品提各種建議,然后大家一起投票來決定,下一個版本要做什么功能,看到被提的建議能夠被采納,成就感很好,會自發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并告訴他們,哪個優化是他提出來改進的。


          在這些種子用戶的幫助下,MIUI更新迭代出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功能,可以說當時市面上最好用的安卓系統了,所以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為下一步小米手機開發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些MIUI的種子用戶是哪里來呢?是當時團隊去機鋒、安智論壇去發帖一個拉來的,第一批內測用戶也只選了100個,然后再一步步拓展開來的。


          當時他們也沒有一開始就要做到多大的種子用戶規模,而是逐步擴張開來,第一批種子用戶也只是限量選了100個。


          但是如果種子用戶換成是另外一批小白用戶可能就帶偏了,他們會說「啊!怎么又閃退了?居然還需要刷機才能裝系統?」他們提出的建議可能是就是一些非常稀疏平常的建議,MIUI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有那么優秀的變化。


          其次,人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相似的人有了一定的密度, 才容易把話匣子打開更好地交流。


          比如上面提到的MIUI發燒友,如果告訴周圍的人,他們每天會花幾小時在那里安裝手機系統,通過幾天時間實現了開機畫面的一個小變化,周圍的人肯定會認為他們是神經病。


          但在MIUI論壇里告訴大家這件事,一定會被其他人膜拜頂帖,這種完全不同的際遇,也是精準的種子用戶群要提供的。


          六、種子用戶到底是誰?


          除了錯把初期用戶當成是種子用戶的錯誤之外,很多公司找種子用戶困難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在于,并沒有清晰地定義好產品,沒有細分人群作為目標用戶,試圖一開始就做一個完美的產品,想要滿足多種人群的需求,所以產品滿足的痛點不清晰,人群不特定,在茫茫人海中去尋找用戶,當然會非常困難。


          現在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網站稀少看新聞只能上雅虎的年代了,做出一個APP的成本正在不斷降低,幾乎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大量APP存在,還試圖一開始就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然而,仍有不少團隊是這樣做的,并且簡單地認為,產品已經上線了,沒用戶使用,就是運營沒做好的責任。


          這是團隊共同的責任,而且根源就在老板身上。


          不是大而全地找泛泛地找用戶,而是給產品找到一個細分人群;不是大而全地做所有功能,差異化地解決好用戶地一個痛點。


          產品上線后,只是一個開始,產品、運營、設計、開發和種子用戶聚到一起,一起打造一個優秀的產品。


          結語


          1. 種子用戶不等于初期用戶

          2. 滿足3個條件才能稱為種子用戶

          3. 種子用戶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4. 定義好產品,才知道誰是種子用戶


          相關閱讀

          切忌過度運營,真正的優質用戶,大多需求很少

          運營新人要會啥?阿里90后運營的工作總結,異常深刻!

          重磅干貨|如何系統高效地“免費獲取流量“ 

          史上最全活動運營的完整方法(并附12個案例) 

          iPhone7發布!蘋果發布會上可以學到哪些運營知識?


          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ASM 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