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兩年吸粉近百萬,只因接到一個電話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1.jpg

          來源|阿嘿家  ID:ahey1314

          作者|范子龍

           

          “一個電話引發的寫案!”


          周二在靜安寺旁的灣里書香見了位朋友,她做了一個情感類自媒體公號,所以席間我們的話題一直圍繞著內容和技巧上展開。


          在“道”和“術”之間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


          這一期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可以說在這方面做到了一個很好的融合。


          大學畢業的時候她無所事事間接到了一個電話,然后意外的進入了一家報社做新媒體。起初她以為自己是百里挑一,最后發現錄取她的原因是因為,在所有接到電話的人里面,只有她樂呵呵的接受了這份工作。


          那個時候新媒體并不被人看好,而她也不是因為多么有眼光,只是抱著一份找工作的心態,意外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從一份意外開始的,刻意的開始往往收場都不太好。我們把時間回到最初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出名的大號,他們的故事都是以隨興而起的。


          當然這個“隨興”的背后,是很多年的專業積累出來的。


          比如我們今天講的這位妹子,她以實習生的身份進了21系下的某報社,然后看身邊的朋友都開了公眾號,于是自己也開了一個公眾號。


          半年時間內就迅速聚集了兩萬粉絲,兩年之后粉絲迅速接近百萬,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大號,之所以能夠有這樣一個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對內容的堅持和專業追求。


          徐妍(終于扯到正題了)的名字也許很多人比較陌生,但是“徐老師”的名字卻是如雷貫耳,雖然公眾號的名字非常難念,但是這并不防礙“深夜發媸”成長為了一個知名公號。


          2.jpg

          “深夜發媸”自媒體創始人徐妍


          對于一個自媒體運營的人來說,無論是運營公眾號還是微博,或者其它的平臺,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可以說自己是這個“號”的“創始人”,而不是說自己是這個“號”的小編。


          從“小編”到“創始人”徐研用了兩年,很多人依然遙遙無期。


          很“污”是深夜發媸對外的一個標簽,這也是徐妍人格化的一個重要標志,要做到“污而不黃”很不容易,很多人只做到了“黃”。


          徐妍的“污”里帶著一點活潑和俏皮,從最早的時候濃濃的文藝和時尚氣息,到最后一切的“污化”,這個過程也是徐妍釋放自己個人天性的過程,總之“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啊”!


          3.jpg

          圖片來自深夜發媸公眾號


          有一種“污”是天生的,別人還真學不來。


          如果有人看過徐妍早期的文章會發現,她從一開始就已經“污”了,但是那個時候這種“污”還比較保守,因為擔心會讓別人覺得不正式,后來發現讀者(我更愿意把用戶叫讀者)其實很開放的,于是就徹底放開了。


          徐妍的這種“污”讓我想到了公司的一個同事,她也是一個超級大“污”王,但是所有人都很喜歡她,因為她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在社交網絡上有一種聲音,那就是對“白蓮花”的討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真實的人。隨著社交越多,我們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多,慢慢了解一個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在公開場合在“真實”往往比“套路”更受大家歡迎,太端著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


          4.jpg

          做公眾號和做人本質沒有什么不同,讓大家感受到你的真誠,感覺到你在內容上的努力和付出,自然會有人去幫你傳播。


          拿我自己來舉例子來說,雖然我這個號的讀者并不太多,過去也經常十天半個月不更新,但是依然有一批忠實的讀者不離不棄,經常會有朋友把我和我的公眾號介紹給他們的朋友。


          周四中午有一位讀者來上海出差,一起吃飯的時候聊到這個,她說關注這個號是因為我寫的東西真的在提供一些價值。


          有沒有價值這個事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我是希望能夠提供一點觀點給別人的,這種觀點的提供背后就是充分的人格化。


          很多企業公眾號之所以沒有人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讀者感覺不到這種誠意,誰也沒興趣看一個冠著公司或產品名的公眾號天天給自己推廣告,告訴自己他們公司有多牛逼,哪位“領導”參觀了他們公司,他們舉辦了什么“盛況空前”的活動,“參與者”多么的滿意。


          滾粗吧!


          5.jpg

          在深夜發媸的運營過程中,這種充分的人格化是一開始就在堅持的。


          在2014年玩公眾號的人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時候,徐妍已經在用語音來豐富自己的“網絡人格”了,用聲音拉近自己與讀者的距離。通過制作自已的漫畫形象來豐滿自己的形象和增加趣味性。


          最初的半年里她只發了十二篇文章,在第二篇文章里面就已經以“徐老師”的形象出現了,并把時尚和文藝的東西用“略污”的形式發達出來。


          很多公眾號在運營的最初階段,都喜歡發段子的合集,徐妍當初也是這么做的,但是她對這些合集進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原創。


          雖然早期的時候徐妍發的東西很散,今天發個段子明天發首詩再后天弄個雞湯什么的都有,但是原創的嘗試一直在做。這種原創和徐老師的形象充分綁定,是深夜發媸能夠快速爆發的關鍵因素。


          最初的一年多時間里深夜發媸沒有固定的風格,如果說要有的話,也就是“污”的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狂野,越來越有一種讓人想躲起來偷偷看的沖動,生怕被媽媽看到了給我上思想政治課。


          雖然一開始沒有固定的正式風格,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徐妍不斷的對內容在做嘗試和調整,單是這一點能夠堅持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調整風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需要分析過去內容的數據,了解讀者在看自己內容時的偏好,哪個風格發了漲粉哪個風格發了跌粉,讀者越多調整起來越困難。


          這就跟上市公司的股價一樣,體量越大,一個小的變化,引發的損失也越大。優化自己的內容和風格,是對自己讀者行為的一個長期偏好觀察的過程。


          如果做公眾號如我一般隨意那就罷了,但是如果是想要當成一個產品去做的話,就需要有產品經理的思維,有市場營銷的思維,對用戶行為進行長期觀察,所有做的好的大號都有這么做。


          比如醉鵝娘,從最早的時候混人人網,到后來以“紐約留學女”出道,再到后來做紅酒,文字視頻微博微信嘗試了個遍,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風格。


          如她自己所講,她一直在屏幕后面觀察著用戶的行為。


          除了觀察用戶的行為還有和用戶形成互動,這一點徐妍一直做的不錯,在剛有了一點粉絲的時候就已經做了Q&A合集進行深度互動。正是這種深度互動讓讀者充分的感覺到了“徐老師”的人格存在,并容忍甚至是期待徐妍后來的廣告。


          6.jpg

          此圖為深夜發媸合Q&A合集截圖


          深夜發媸能夠形成現在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從廣告開始的。


          努力的把廣告寫的好看是用戶對深夜發媸的另一個標簽化印像,是前期長久的深度互動背后產生的結果,是用戶對“徐老師”努力的認同。


          用戶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當你堅持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的時候,用戶往往會路人轉粉,或黑轉粉,大家看看鳳姐的例子就知道了。如今已經成功轉型為勵志偶像了。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早上在“廣場”上用話筒唱歌,一天兩天你會煩,一年365天天天這樣,你就會覺得他是真不容易啊,比如羅胖就是這么干的。


          廣告這個東西你偶爾發一發,用戶可能會煩,但是如果你堅持天天發,而且越寫越好看,很多人就會出來鼓勵你。


          “把廣告寫的好看”這個點,如果有人能堅持幾年,一樣可以有機會火起來,就怕你只做一兩天,要相信厚積薄發的力量。


          最近幾個月徐妍發的視頻越來越多的, 一開始有模仿PAPI醬的,后來慢慢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風格,有人說徐妍抄襲,這么想實在有點太天真了。


          做互聯網產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敢于給自己打臉,不要鉆牛角尖一條道走到黑。視頻是未來自媒體一個必然的趨勢,在這個趨勢的開始,誰能先占領一席之地,誰就有可能獲得先機。


          我們看到徐妍的視頻并不是每一天都有的,只是隔三差五來一期,這和當初她隔三差五來幾個語音一樣,不過是繼續豐滿深化自己的人格化罷了。


          7.jpg

          圖片來自徐妍微博


          極據用戶習慣調整內容、隔三差五的語音和視頻以及用來做互動的Q&A合集等是“術”的部分,而徐妍的“術”是建立在優質內容的“道”上的。


          很多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新媒體,過份追求“干貨”、“深度”、“漲粉”以及“熱點”等“術”的部分,但是他們的“道”卻被忘記了。脫離產品的營銷只會給市場添亂,脫離內容的技巧也不足以支撐新媒體的發展。


          深夜發媸有一個其它公眾號沒有的特點,那就是充分的游戲化,徐妍可以“任性”的在這個公眾號里展現自己的多面性,用戶對她有著極強的容忍性,這是因為從一開始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展現了出來。


          比如為了賺錢就發廣告,大大方方不藏著掖著,很多傳統企業在自己的公眾號里發廣告,就太藏著掖著了,過度吹虛美化自己,而且用戶只看到企業吹牛,看不到企業付出的努力,所以早死早超生吧。


          “訂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不要真的以為關注自己的是“粉絲”,把關注者當成自己的用戶,去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去和用戶交朋友吧。


          在陽光下沒有什么是可以藏的住的,不要和用戶去耍小聰明,每一個公眾號在用戶面前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時間久了早晚會知道你的本性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失敗的企業公眾號,也展現了一種人格,那就是機關領導和鄉鎮企業家的“人格”,永遠都是一副讓人看了想睡覺的樣子。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