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璨:我做運營這8年——從門外漢到COO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40.webp (12).jpg

          來源 黃有璨

          作者 三節課


          本文為三節課(sanjieke.com)發起人黃有璨的連載。


          三節課是首家互聯網產品主題學習社區,提供最系統的產品 + 運營課程學習,定期出品有深度的產品觀察 + 評論。


          如需轉載,請聯系三節課微信公號(ID: sanjieke),并注明出處。


          特別提醒:本文為萬字深度長文,無閱讀門檻,尤其適合正在運營/創業路上迷茫的朋友。完整讀完約需30分鐘。



          我曾經是一名傳統行業的銷售,也是一名最高學歷僅為初中的屌絲。從2008年開始,我進入互聯網行業做運營至今,近幾年,因為我自己操盤做過一些還不錯的項目和運營案例,加上平常也比較喜歡分享,在運營圈子里也慢慢有了點兒知名度。由此,很多運營新人會跑來向我問一些問題。


          這當中,我被人問到過最多的問題之一,是這樣的——


          “老黃老黃,我現在還是一個小白,還啥啥也不懂,但我想要成為一個像您這樣看上去還比較牛逼的運營,我該怎么做?”


          這個問題,總是會讓我不自覺地回想起我從2008年前后進入互聯網行業開始工作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


          8年前,我從傳統行業選擇轉崗進入互聯網行業,兩眼一抹黑地往火坑里一跳,成為了一名運營。當時,不要說是“運營”,我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也基本沒多大概念。


          從那時開始,我花了3年時間讓自己在互聯網行業里可以擁有了點兒一技之長,算是基本在行業里站穩了腳跟。但即便到了這個時候,我其實還搞不懂到底什么才是“運營”。


          到了2012年,我第一次創業,跟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當時國內首家O2O技能交易平臺(可簡單視作是一個“一對多”版的在行),在團隊內我先是成了運營總監,后來又成為了這個項目的COO。因為身份的轉變,我開始思考更多此前不曾思考過的問題,也開始面對更多的困難。直到這時,我才算慢慢開始對于“什么是運營”這個問題有了點兒感覺。


          此后幾年里,我又陸續成為了幾個團隊的運營總監、COO助理以及運營合伙人,后來又跟朋友們一起發起了三節課(www.sanjieke.com)。在我經歷過的公司中,有小公司也有大公司,做的產品類型都不太一樣。隨著經歷過的項目、看過的產品越來越多,才差不多慢慢對“運營”開始得心應手起來。


          然而,在以上這整個過程的起點,也就是08年前后,我與現在這些經常跑來問我“運營是什么”、“運營該怎么做”的小朋友們是一樣困惑的。關于運營,我當時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且在我剛剛開始從事運營工作的頭2、3年時間里,我也同樣只是一個干著一堆雜事的跑腿打雜工,還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把運營做好”?


          換句話講,其實每一個運營新人現在正在經歷著的困惑和迷茫,我都曾經歷過。


          所以這一篇文章,我想與你一起來簡要回顧一下我的運營生涯。我覺得,我的經歷應該還算有些代表性。借由我這8年來在各個階段所經歷過的事情和發生過的變化,希望也能給你一些啟發。


          關于我與運營的緣分,可以分成3個階段來講。


          第一個階段基本是2008年以前。這個階段的我,還沒有進入互聯網行業開始工作,只是單純的對于這個行業好奇+感興趣而已,但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做過了一些跟運營有關的事情。


          第二個階段,是從2008年以后一直到2012年初。這個階段,我正式進入互聯網行業成為了一名運營,從對“運營”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到慢慢成為了一個有了點兒安身立命之本,基礎技能還算扎實的運營。


          而第三個階段,則從2012年我第一次創業開始一直持續至今。這個階段的我,進入了一個高速成長期,也開始能夠站到更高的層面上去審視“運營”這件事,基本上在這個階段中,我身上每一年都會發生巨大飛躍式的蛻變。


          接下來,我會分別告訴你,在這三個階段中,我都經歷了些什么,以及這當中我的一些思考。



          一、我的前互聯網時代

          (1999-2008)


          回顧我在2008年前后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的經歷,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的是,當時我確實稀里糊涂,既搞不懂互聯網是個啥,更講不清楚什么是“運營”,甚至連自己到底是因為什么面試過的都不知道。


          而必然的則是,我雖然講不清楚什么是“運營”,但其實早已做過了很多與運營密切相關的事情,先天已經具備了一些運營的“基因”。


          站在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在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前的,至少有幾件事是至關重要的——


          1. 我混過社區,玩過QQ群,泡過聊天室,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泡在網上。且我在漫長的泡網經歷中漸漸磨練出來一項技能——任意丟給我一個陌生的線上環境,無論是QQ群、論壇、還是聊天室、網游公會,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在2天內讓自己成為這個環境中存在感很強的一個主要角色,甚至是中心人物。所以,我擁有還不錯的網感和線上存在感。這兩點,在后來看起來,是一個優秀運營身上必不可少的特質。


          2. 我自己管過一個500人規模,基于興趣的QQ群,并通過自己的組織讓那個群持續活躍了2年之久,且大家在其中都玩兒得很開心。以至于,后來這個群里的人來到北京,都指名道姓的說要來見一下老黃。所以,我也擁有在線上比較強的組織號召能力,且已經可以把一個線上組織維系打理得比較好。最重要的是,我本身也很享受那種在線上帶著一群人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的感覺。


          3. 我愛寫作。中間雖然經歷過一些斷斷續續,但我一直都還保留著寫作的習慣,這讓我對內容還算敏感,且有時偶爾也能寫出來點兒富有打動力的東西。雖然當時并不覺得這是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但事后看起來,對于“內容”的敏感和執著,其實貫穿了我的運營生涯始終。


          所以,雖然看起來在2008年以前我確實不具備任何實際的互聯網工作經驗,但我卻并不是全無積累,且我也真的很享受我在互聯網世界中的那種存在感。


          倒推過來,如果現在你也是一個想要轉行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新人,不妨可以先問問自己:你到底喜歡它多少,又有過哪些相關的積累和儲備?


          以及,你可能需要回答清楚,你到底是因為互聯網的什么而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工作?是因為聽別人說這個行當掙得多?還是因為真的喜歡甚至熱愛互聯網世界里的某些東西?在這個問題下,我認為你最好能給自己一個清晰答案。


          插句題外話,從我自身的經歷和接觸過的朋友們來看,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我身邊大多數最后在互聯網行業里混得還算不錯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那種對于互聯網有著某些與生俱來的熱愛的人,且他們在線上世界里,往往都可以輕易找到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二、我的第一份互聯網工作

          (2008-2011)


          2008年后,我正式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成為了一名運營。


          在轉行之前的3年,我的工作是在一家儀器行業的日企做銷售,客戶主要是科研機構、高校實驗室、環保局等等各類單位。


          在這3年銷售經驗中,我又讓自己磨練出了一項新技能:我開始能夠在面對一個陌生客戶時,通過我的所言所行獲取到對方的信任,俗稱“搞定人”。(但我不屬于那種路子很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銷售。)

          而我進入互聯網的契機,恰恰與這項技能有直接關系。


          我供職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叫做About.com的網站,這家公司雖然在國內名不見經傳,但在當時,它還一度是美國國內訪問量排名前15的網站。其業務模式是發現并邀請各類生活領域的達人(例如,收集玩具的,喜好美食的,熱愛到處旅行的,等等)來撰寫專欄,并支付報酬+與之分成。


          當時,它的中文站點——阿邦網剛剛成立時間不長,正好是需要批量拓展這些專欄作家們的時候。


          因為我能夠“搞定人”的能力,加上還不錯的線上存在感以及對互聯網世界還算熟悉(這是我后來進去以后才知道的),我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一名運營——負責拓展各類專欄作家并做好這群人的管理和用戶關系維系。


          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如果你想要轉行或入行成為一名運營,你至少需要擁有一項可以帶來具體產出的技能——無論是活動執行、文案撰寫還是“搞定人”。如果你還只是一名新人,幾乎沒有人會因為你說你多么熱愛互聯網,或者是對于“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等等你自己其實都還一知半解的概念夸夸其談就會要你。


          在進入這家公司后,有一段時間,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各種打電話、各種線上(包括QQ群、論壇、博客、微博等)找人勾搭聊天,然后就一通介紹忽悠,告訴他們我是哪個網站的,是做什么的,想要找他們來寫專欄,能提供給他們什么回報等等,直到最后可以跟他們把合同簽回來。


          就這部分內容而言,聽起來我干的事與銷售并沒有什么太大區別。


          但,真正有區別的地方在于:現在我可能不僅僅要考慮要把合同簽下來,我還需要考慮后續如何去管理這群達人們,并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持續穩定的生產出優質內容來。比如要與他們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比如要樹立一些標桿榜樣級的達人并邀請他們來給其他達人分享,再比如積極拓展各種可以給達人的福利(比如上電視節目)并反過來要求他們必須達到XX條件才能得到福利……等等。


          所以,雖然當時我也還一直被“運營是什么”,“運營是不是就是打雜”這樣的問題所困擾,但潛意識里,我似乎已經有了一點點感覺:如果銷售、推廣這樣的職能更加關注的是單點上的產出,那么“運營”似乎更加關注的可能不是單點,而是有關于一系列單點的串聯和組合。


          另外一點很深的感受則是:在一個新的行業內獲得一項扎實的新技能,很可能需要你滿足兩個條件——


          1. 你此前已經擁有了某項具體相關的技能,且對之還算熟悉。


          2. 你需要把自己置身于需要用到該項新技能的真實實踐環境中,去大量進行實踐練習,唯有這個過程才能讓你把此前那項“相關的技能”轉化成為一項全新的新技能。


          好比,我此前擁有的相關技能是銷售,但正是因為我有一個新的實踐環境可以去大量實踐和練習,我才慢慢扎實的掌握了“核心用戶的拓展和運營”這項新的技能。


          也好比,我此前雖然喜歡內容,對內容還算有點感覺,也經常自己能寫點兒還不錯的文章,但當真的要開始把這項技能應用到互聯網公司內的具體工作場景下,比如為新上線的產品去寫些文案,或者去寫一些運營規則、用戶指導這類的東西,感受和側重點也會是非常不一樣的。也正是在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加以練習后,我才慢慢讓“文案”、“運營文檔撰寫與制定”這些事情成為了我身上的一些新技能。


          所以,新進入到一個行業后,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盡快建立起來幾項自己在這個行業內的核心技能。它們可以成為你在這個行業中成長和發展的基石,甚至是將來你在行業內的安身立命之本。


          對我運營生涯的頭2年來說,這個基石當時就是“核心用戶的拓展、運營和維系”。有了它,才有了我此后運營生涯里的各種可能。


          另外,我運營生涯的一個小轉折點,出現在大約是在2009年底的時候,當時我作為項目負責人整體負責了一場大規模線下活動(參與人數數百人)從策劃到落地的全過程。


          這是我運營生涯里,第一次獨立負責一個涉及到N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復雜項目的推動和落地。并且,它最大的挑戰在于:我需要調動超過跨越5個部門的數十個人跟我一起來做好整個活動的從籌備到落地的全過程,而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在這個活動之外其實都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且很多人的職級Title都比我要高。


          最終,歷時一個多月,活動很成功。


          在這次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我得到了幾個關鍵收獲——


          1. 我收獲了極強的自信心,也找到了那種強烈的“你一定要對產出負責”的感覺。這兩者后來都始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伴隨著我成長,從這個項目起,我開始有了這樣的信心:只要我認可且接到手里的事,不管面對的人是明星大腕還是級別高我好幾個臺階的老大,老子都一定能想方設法搞出來點不錯的產出。


          2. 除了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我對于如何組織和調動好一個團隊面向一個相同的目標去共同努力有了更加實際的體驗和感受。換句話講,“團隊的組織和管理”以及“復雜項目的推進和管理”成為了我的兩項新技能。


          3. 在整個項目的推進中,我得以接觸到很多此前我的本職工作中接觸不到的工作內容和信息。比如說,我要跟PR部門一起去討論面向媒體的傳播策略,這個過程中我就得以對于PR的具體工作有了更多具體的了解,這其實成為了我的另一種學習成長助推力。

           

          上述幾點中的第3點,又尤為重要。


          此后我回想起來的感覺是:對于一個運營從業者而言,我認為,當你已經有了一兩項足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之后,為了去帶動自己成長,最好的辦法很可能就是去參與或負責一些復雜項目的推進落地。恰恰是在這些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你可以慢慢接觸了解到諸多有價值的信息,并慢慢能夠幫助你找到那種“連點成線”的感覺。


          以我為例,我最早掌握的運營核心技能是“核心用戶的拓展和運營”,且除此以外關于互聯網仍然還是一無所知,但正是在此后幾年內獨立負責幾個復雜型項目的過程中,我慢慢接觸并知曉了推廣怎么做、如何與其他品牌和公司去洽談商務合作、事件傳播如何設計和落地、產品架構是什么、研發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如何從內容出發做好品牌的PR……等等一系列事情。


          人人都知道,一個優秀的運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種信息、技能是非常多且瑣碎的,但若沒有這些參與和負責獨立項目的機會讓你去與你那些更加專業的同事、伙伴們一起討論和碰撞,你幾乎找不到任何機會可以讓自己一點點把這些東西全部吃透。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一個擁有了自己一技之長的運營,但卻不知道如何更好成長,我想我能給到你最好的建議就是:盡一切可能在公司內部去為自己爭取或創造這種“可以去獨立負責一些項目的機會”。


          此外,這一次獨自負責項目的經驗,也讓我對那句話有了更為強烈的認同感——運營,往往就是通過做好一系列事情,營造出來了一個最終大家喜笑顏開,光芒耀眼的成果。


          從2008年一直到2011年前后的3年時間里,就是依靠著這些事,我從一個剛剛入行,對未來還一片迷茫的運營,慢慢成為了一個有自己一技之長、執行力和推動力還算出色,并開始慢慢能夠接觸到更多運營工作分支的運營。



          三、我的運營生涯轉折

          (2012-至今)


          如前面提到的,到了2012年,我差不多已經是一個執行力還比較出色,自己可以獨立Hold住一小攤事的運營了。起碼到了這個時候,去到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把核心用戶運營的事兒丟給我,我覺得我差不多都是能Hold住的。但這時的我的狀態,充其量也就是一家公司內還不錯的一顆螺絲釘而已,比起一個啥也不懂的小白,可能好得有限。


          就在這種背景下,2012年,我迎來了自己運營生涯中的一個更大的關鍵轉折點——在這一年,我第一次全情投入的參與了一次創業。


          以此為契機,我為自己開啟了一段長達4年,一直延續至今的飛速成長。不夸張的講,我這幾年內的成長和變化,可以算得上是幾何遞增和爆炸式的。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這幾年里,每隔一段時間見我,他都會覺得我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同的變化,那感覺,像是我在速度飛快的自生長著。比如說——

           

           

          在2012年年初,我可能還只是一個執行層的運營。

          2012年年底,我已經可以獨自帶著團隊完成一些看起來很牛逼的運營項目和事件。

          到了2013年年底,朋友們再跟我聊天時,發現我所關注的東西已經漸漸開始不再是“執行”和“手段”,而開始更多是“策略”、“行業動態&格局”還有“戰術”。

          再往后,2014年底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把“產品”和“運營”看作是一件事來對待了,聊起來各種產品架構產品機制產品方案的時候,已經毫無障礙,并且也開始能夠搞定一些更牛逼的項目和產出,比如一個項目搞定幾十萬用戶,諸如此類。


          于是,朋友們總會好奇:到底我身上發生了些什么?

          我想我可以從3方面給出些回答。


           

          1. 關于環境對我的牽引


          我想要分享的第一點,也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

          “一個人的進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環境牽引的,你在合適的時候被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或事件中去,自然會獲得巨大的提升和進步。”


          這個邏輯就像跑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處在一群長期訓練的跑步愛好者中間跟著他們跑,所獲得的成績和結果多半會是迥然相異的。假如你身處一個競爭激烈的大部隊中,而身邊又比比皆是各種能力強悍的高手,你自然會更容易受到他們影響和驅動,從而得到更好的成績。


          對我而言,從2012-2016年的這4年時間里,正是如此。客觀講,這四年時間里我的飛速成長,與其說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NB,那些可以不斷驅動和激勵著我持續變化和成長的環境無疑更加具有決定性意義。


          例如,2012年第一次創業做第九課堂時,因為身處一個壓力巨大、資源稀缺、還經常各種沒人愿意搭理你的環境,反而激發出了我自己內在的很多潛力,比如,我們當時就曾經純粹因為不敢花錢,也沒有資源,被逼著不得不去絞盡腦汁地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錢還能去做出一些不錯的成果出來,最后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錢的創意和策劃在早期搞來了近萬用戶。


          再比如,在我們真的需要考慮賺錢并為此而發愁的時候,我也不得不為之往返奔忙使出渾身解數,最后也還就真的找到了一條略顯曲折的道路創造了幾十萬的收入。而所有的這一切,放在做9課之前,我從沒想過我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我有一個兄弟,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一個人要想快速成長,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承受壓力,二是背負風險,并能夠試著在高風險或大壓力的情況下去試著解決問題產出成果,除此之外無他。”


          說點題外的,坦白說,對我而言,第九課堂那段經歷是極度苦逼,也是留下了很多遺憾的。但它也同時是我自身發生蛻變的一個核心轉折點,因為了這一段經歷,我才會有之后的很多可能性。為此我發自內心的感謝它。


          圍繞著上面提到的這個邏輯,我把我在這幾年里的一些主要履歷與重大成長分享給你,它也許可以讓你看到我更加清晰的成長軌跡——


           

          • 2012年 - 2013年底,我擔任第九課堂COO


          在此期間,因為身在一個創業團隊啥都得管,我開始接觸并了解了推廣營銷,并開始能夠以每用戶不到2毛錢的成本來完成一些推廣項目。


          因為在第九課堂與我的合伙人,文案大神小馬宋共事,受其熏陶和影響,我的文案和寫作水平又提升了一個臺階,基本已經接近現在的水準。


          我在第九課堂完整經歷了一個產品的從0到1,我們完全從0起步,把這個網站做到了5W付費用戶,年銷售額400多萬,這個經歷是異常寶貴的。


          我在第九課堂第一次自己牽頭推動了一個商業項目的落地,最終單這一個項目就為公司帶來了幾十萬的收入。


          因為創業,也因為背上了一個COO的Title,我不得不開始跳出“執行”的層面,被迫要開始去考慮更多戰略戰術的問題,甚至行業、產業和商業層面的問題——雖然當時我確實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


          又因為我在9課做出來的一些產出,以及我COO的Title,我也開始在小圈子里有了點兒名氣,同時也開始能夠結識到更多各行各業的高手們。通過與他們交流和廝混,我的思維、眼界等各方面都提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 2014年,我在新浪微米任COO助理


          在此期間,我進入到了一個大公司的體系內,開始能夠去感受一家大公司內部的決策流程和工作機制,與普通中小公司之間會有何差異。


          因為我的角色,需要參與到大量公司中高層的會議當中,我開始了解到,一些成熟的大公司高管和職業經理人都是如何工作和如何決策的。


          又因為我要協助我的老板同時管理產品、運營和UED三個團隊,我開始對于產品本身,對于產品與運營間的關系,包括對于在同時存在N多條產品線時,運營團隊到底該如何開展工作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受。


          同時,我也經歷了一些重大項目的落地,體會了一下在一家不缺資源不缺流量的大公司內部,依靠一些項目和資源的對接迅速能夠搞定幾十萬用戶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 2014年下半年 - 2015年初,多個創業團隊


          此間我以顧問的身份先后參與了幾款產品的運營體系建設和規劃,其中有做社交的,有做工具的,也有做在線學習系統的。由此,我對于不同產品的運營側重點和運營體系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當我發現一些自己之前熟悉和屢試不爽的方法套用到另一款產品上居然難以奏效的時候。


           

          • 2015年初,發起三節課,同時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周伯通招聘負責運營


          從2015年初起,我開始通過三節課定期對外講授運營方面的課程,講課成為了我對于自己不斷進行梳理總結的最好方法。從那時到現在,我每個月至少會講2次課,借由與更多人的交流以及三節課同學們的反饋,整個課程內容一直在不斷迭代和調整,這個過程對我成為了一個不斷思考和完善自身方法論的過程。


          同時,在周伯通招聘大半年的工作時間內,因為必須要與競爭對手正面交鋒,我先后負責了多個活動的執行落地,它們每一個在線上都獲得了少則幾十萬多則近千萬的傳播曝光。這些活動中,幾乎都一個都需要去搞定一些高勢能的資源并通過線上的傳播進行引爆(例如要拉到某行業大佬參與站臺等等),借由負責這些活動的經歷,我對于如何能夠做出來一些“空手套白狼”式的運營案例也有了更實際的感受。


          • 2015年底,我們全職投入三節課,開啟又一段創業經歷


          相比起之前在9課時單憑一腔熱情就投入創業中的茫然狀態,這次創業是一次目標方向都更加明確,我們幾位合伙人也都更加成熟的一次創業。這一次,我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如何更加清晰的操盤和規劃一款新產品的成長;二則是關于如何從0開始組建和管理一個優秀的團隊。

          不夸張的講,三節課現在的團隊氛圍是我職業生涯迄今為止經歷過的最好的團隊,所有人都既優秀,又有熱情,大家平常都非常忙碌,也時常加班,但大家也都很樂在其中,我們往往覺得,我們的工作狀態其實很多時候都更像是“找點兒真正有意思的事來玩兒”的狀態。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也為能夠參與創建這樣一個團隊而驕傲。

           

           

          2. 關于與“高手”們的相識相交


          我想要分享的第二點,是關于與“高手”們的關系。

           

          我在這幾年內的另一個重要成長助推力,就是我結識了一大群各領域內的高手們。俗話說:與聰明的人在一起能讓你變得更聰明。在我身上,這個感受也是很明顯的。這幾年來,我一直在不斷向身邊的各類高手們學習,從思考邏輯到決策方式,從具體手段到行業格局,從商業策略到工作習慣。不得不說,我身邊這些各行各業的高手們給予我的幫助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然而,通過結識高手和向高手學習能讓自己獲得巨大成長,這貌似是一個人人皆知,也差不多人人都想去做的事。它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才能讓自己認識高手”,以及“如何才能讓高手樂于接受自己的討教,愿意跟自己交流”。


          這里請記住——

          1. 高手的時間都是稀缺的,請盡量讓對方與你之間的相處也變得有價值。

          2. 一個好的交談,往往是兩個頭腦在同時思考和交換信息的過程。在一次好的交談中,圍繞著讓問題得到解決,兩個大腦所付出的努力應該是無限趨近于對等的。


          關于第2點,我隨意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個運營高手,這時候有人向你提出了兩個問題——

          A: 運營應該怎么做?

          B: 我們是一個面向大學生游戲愛好者的社區,目前已經有10萬用戶,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活躍度,我們想做一個用戶激勵體系,現在這個激勵體系我們已經考慮了ABC三方面,不知道在這個基礎上是否還有遺漏?


          請思考,作為一個時間緊張的高手,上面兩個問題,你會更喜歡回答哪一個?

          我猜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高手們總是喜歡跟那些有能力為他們提供某些價值的人在一起玩耍,且也總是更喜歡一種“價值交換”式的交談,而不是“單一價值給予式”的交談。


          想要結識高手,就先試著把你與高手們之間的交流互動變成是一種“價值交換”式的。


          譬如,我與前新東方副總裁陳向東,與果殼網CEO姬十三,與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與《從0開始做運營》的作者張亮等人的相識相交,基本都是源自于我關于在線教育、運營和學習有了一些思考后,主動把一些我的思考分享給他們,并尋求一些具體問題上的探討,由此才有了后續很多碰撞交流,甚至大家成為朋友的機會。


           

          3. 關于給自己搭建一個良性的成長循環


          我還可以分享的一點則是:就個人的成長方面,除了依賴環境驅動,我也總是會試著找到空間,把各種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試著串聯在一起,為自己構建起一個良性循環。

           

          例如:

          • 我會把我自己放入到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比如選擇投身創業),這個環境本身會帶給我很多待解決的問題;

          • 當我面臨那些我自己存有疑惑和不確定的問題時,我會千方百計找到一些有相關經驗的高手去進行交流討教;

          • 當我在討教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或新的啟發時,我會把它們記錄下來,并盡可能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語言;

          • 我最終會把得到的啟發付諸實踐,通過實踐進行檢驗,并持續去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

          • 當實踐有所成就和產出時,我往往會把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和收獲寫出來,這些寫出來的文章我會分享給很多朋友們,同時也會分享給那些我討教過的高手們。一方面,寫作過程中我往往也會得到很多新的啟發,最終可以讓我把很多東西融會貫通;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中也往往會讓我認識更多的高手,以及會與那些之前我討教過的高手間建立起更深入的關系;

          • 當我的實踐進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些產出之后,此時新的問題往往又會出現,把我帶入一個新的循環中。

           

          你最終會發現,當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構建起這樣的循環時,“成長”對你而言,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再自然不過,無需刻意為之的事。

          一件事,當它成為某種自然,而又同時可以持續創造增益,便是一種神奇。而如果這種神奇是由你來創造的,你會感到很爽。


          這里又可以說點題外話了——這件事跟運營的邏輯其實也是相通的。


          我們之前就說過了,所謂運營,就是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把很多瑣碎零散的環節和事件組合關聯起來,最終令之成為一個良性生態,可以持續運轉的過程。

          當生態循環尚未成型,你需要傾盡一切努力去逐個擊破生態中的各個關鍵點,并試著連接它們。而當生態建成,你只需要維持住這個生態的平衡,并享受其中。


          有時候說運營好玩,也正在于此。


          而一個優秀的運營,最應該做好的,就是對于“自己”的運營。這背后,很大的一個核心要訣就是:你要不斷的找到一些屬于自己的牢固堅實的踏板,一點一點往更高的地方去走。



          四、總結


          以我來說,如果要回顧一下我在這8年職業生涯中的成長和蛻變,背后的關鍵邏輯可能是這樣的——

          • 當你還不足以立足一個行業或領域,你應該先找到支點讓自己可以立足下來。

          • 當你已經可以實現了初步立足,你應該想方設法讓自己在某一件事上能夠超過80%的人,這樣這件事將會成為你將來行走江湖的安身立命之本。

          • 當你已經可以穩穩立足于一個領域或一個崗位上,你需要通過主動參與各類項目或是把自己投入到一個更加具有挑戰的環境中,讓環境來帶動你的成長,也讓自己可以慢慢看清“運營”的全貌,知曉其各個環節的操作邏輯。

          • 當你對所負責的領域已經比較熟悉,開始可以獨立對運營指標負責,成為了一個高級運營經理或是運營總監之后,你可能會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橫向去了解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運營邏輯;二則是縱向往深了走,比如還是在同一個行業或領域內,去負責用戶體量更大,業務線和更加復雜的產品——這兩條路上,我選的是一。

          • 如果上面這些你已經都經歷過了,則你更加需要提升的,可能已經是一些脫離了一線執行的東西了,比如對于行業和商業的理解,比如你的團隊管理能力等等,這些東西,一方面可能需要你有相應環境可以去實踐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為自己去創造機會去接觸到更多的高手們,與之交流討教。

          • 再剩下的,則全看機緣和運氣。


          上面,差不多就是我這8年職業生涯的主要經歷和我自身的一些思考。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會經歷的事情很多,會對自己產生影響的事情也很多,我已經盡力試著把那些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事情呈現給你了,它們或許瑣碎啰嗦,但應該還算誠懇。


          我也相信,一個過來人的經歷,就好像一面鏡子,你對照著這些經歷來審視自己,或許更容易看清很多東西。


          假如你是一個運營,在你職業生涯的前幾年,沒有人告訴你方向在哪里,只能自己干大量瑣碎執行工作,不知道該怎么去學習和成長的時候,運營對你來說,可能是苦逼煩悶的。

          然而,如果你作為一名運營,已經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開始可以慢慢解除到運營的方方面面,從漸漸把它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時候,運營又會成為一件神奇有趣的事。


          文章最后,我有一句常掛在嘴邊,足以成為我其中一個信仰的話,在此想要分享給你——


          什么曾經拯救過你,

          你最好就試著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圍繞著這個邏輯,正是因為我曾經經歷過一個運營小白和新人在職業生涯初期曾經面臨過的所有無助和迷茫,曾經也因為完全搞不懂什么是運營以及運營到底該怎么做而感到焦慮,也曾經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未來在哪里,我才會有動力,在自己走出了這一系列困境后把這一路上所有的經歷與思考寫下來,分享出來,講給更多從事運營的朋友們聽。


          其實,無論是創辦“三節課”,還是決定要寫《運營之光》這本書,多少也都與這個邏輯有關。


          我想講的,差不多就是這些了。希望,啰嗦了這么多,多少還是可以讓你對于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和方向有所思考。也希望有更多運營從業者們可以跳出“苦逼煩悶”的怪圈,發現運營的有趣之處,讓自己成為一名性感、牛逼的運營。


          收尾再來個廣告:我的新書《運營之光》預計將在9月正式出版面世,敬請期待。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