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直播,熱?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80A.tmp.jpg

          來源|張記雜貨鋪

          作者|張亮


          今天亮哥出來扯淡,扯一扯最近據說很火的「直播」。


          題圖來自Pixabay.com,攝影師是Unspalsh


          上周一晚上和黃舒駿吃飯的時候,聊到了這個話題,其實那天晚上還聊了很多話題,分答啦、直播啦、教育啦,之類……


          所以,然后就突然發現,哎?我自己的雜貨鋪子里居然沒有就這個話題扯過淡,好吧,那就扯一扯。



          內容類型的發展路徑


          和過去的無數次裝逼(誤)一樣,這次還是先不直接進入主題,而是繞個圈子。


          我之前在各種內訓、大課甚至一些在線分享的場合里都說過這么一個觀點:


          所謂「內容」,其實歸根結底是「信息」。


          內容社區內流動的是「信息」,電商網站上幫助大多數人決策的是「信息」,搜索引擎上,人們找的是「信息」,呈現出來的結果,也是已經被引擎收錄的「信息」。


          在有互聯網之前,內容或信息的類型迭代是這樣的:


          最先出現的是:


          「面對面說話」——語音,這種方式基本上傳播靠嘴,能傳多遠,要看傳播渠道——人對于該內容或者該信息的興趣與認同度。


          造紙術出現并廣泛應用后,內容的傳輸就多了一個選擇:「寫信」。人們可以寫信來進行交流,這個時候,傳播靠驛站,靠飛鴿,傳播范圍大大增加,但傳播仍然是在認識的人之間。不會寫字的怎么辦?可以畫圖。


          印刷術出現并廣泛應用后,第一次將內容從熟人傳播變成了人人可獲取——「紙質媒介」出現了。


          等到膠片時代,又可以拍照和錄像。


          所以你看,內容的形態,來來回回就是這些:


          文字、圖片、音視頻


          而互聯網幾乎把剛才所說的歷程重新走了一遍。


          開始是文字當道,然后是圖片流行,再來是音視頻發達,接下來,搞不好就是虛擬現實。


          但虛擬現實不解決內容類型的問題,只解決內容渠道的問題。


          當然,有無互聯網,其實差別僅在于是語音和文字的先后順序而已。


          如果不是因為最近直播有點火,我會認為,語音接下來會進入快速發展期。現在,說不清。



          直播其實不新鮮


          如果你和亮哥差不多大,甚至比亮哥年長,你應該經歷過一個時代,叫做「電視大學」。


          早在1978年,鄧小平親自倡導并批準創辦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次年,全國就有了29家(含中央電大)省級電視大學。


          在近40年前,遠程教學就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為國家培養從中專到本科的各種人才,這些大學的學生能夠獲得國家認可的學歷資質。


          所以,在亮哥的記憶中,有一些長輩就是坐在電視機前來學習的。


          當然,這和直播依然有距離,很明顯是錄播,只不過當時沒有回放(只有少數家庭有進口的日本錄像機,可以錄像),所以,其效果其實說實話,和直播沒啥兩樣,錯過了節目時間就沒得看,只有等重播和下期開課。


          我相信如今的讀者,對于VIPABC應該不陌生,在2004年,其母公司TutorGroup就在臺灣推出了在線學習平臺,其特點就是,人與人在線英語學習。


          當時,沒人說直播學習,因為「直播」確實很low,「在線」聽起來比較高端。


          當然,無論怎么說,其實做的事兒都一樣。


          到今天,看來開始火起來的直播,其實在10幾年前,就已經存在。


          只是,由于帶寬和人本身的限制,沒有做到像現在這樣,一夜之間似乎花開遍地。



          再無聊都會有人看?!


          大概2、3周前出差,坐鄰座的同事說他老婆在拍家中小公子睡覺的直播,居然還有10幾個人看。


          他問我:「你說為什么這種無聊直播都還有這么多人看呢?」


          我說:「因為其實看的人也很無聊。」


          后來,我才發現,我有時候也還是很傻很天真的。


          因為,無聊的人確實有,但是更多的人卻是虛擬用戶。


          孔慶勛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不管什么樣的直播都有人看的秘密,其實并不是有一堆無聊人在盯著直播列表不停的刷,隨便看到啥就點進去,而是有很多機器人在勤懇的做事兒,不辜負程序員對它的設計。


          但無論怎樣,是虛假繁榮也罷,是真的有大批無聊人也罷,我們都無法忽略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或許才是困擾「直播」的真正問題。



          同步與異步,完整與碎片


          直播,是一個同步行為。


          它要求:


          1、主播有足夠多的時間

          2、主播的關注者的時間又可以與主播同步


          同時,直播還是一個非常考驗內容與受眾匹配度的產品。


          因為本質上,直播就是個內容產品。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之所以直播能火,其實還是人們對于視頻內容的需求變得愈加強烈與個性化,而同時獨特視頻內容的供應稀缺才導致的。


          只是,現在直播呈現出來的是受眾與內容供應者的互動價值。


          原先,你在電視也好、優酷土豆也好、YouTube也好,最多,你只能和一起看視頻的人互動——評論、彈幕。


          現在,你可以直接和你喜歡的主播進行實時交流了,雖然主播看不到你,不知道你是穿著還是光著,是帥哥還是美女,是在路上,還是在家里,但沒關系啊,滿足了粉絲對內容供應者看似平等的互動,這其實是解決了一個強需求的。


          但是,畢竟,直播是個同步行為。


          而對于非專職且時間無法自由控制的內容供應者,直播的代價著實太大。


          一段完整的時間,其實是非常奢侈的。


          很多人之前找亮哥做線上直播,亮哥都是盡量推掉,為啥?


          1、我很缺乏單獨的專用的時間

          2、即便有這樣的時間,你讓我免費奉獻,我也沒有興趣

          3、如果有這樣的時間,我寧可選擇線下分享,好歹我還能看到對面的觀眾的表情,可以隨時互動和根據反饋調整。


          之前亮哥去錄網易云課堂的課,現在想來,估計第二季要重錄,因為實在太別扭,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所以,你發現,亮哥更愿意去把值乎3.0放到公眾號上,畢竟,那是異步的。


          所謂同步,是主播在線的同時,觀眾也要在線,主播與觀眾是實時的同步,你錯過了歐洲杯決賽上半場就是錯過了,除非等重播,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那錯過的時間發生了什么。


          所謂異步,是不需要完整的大塊時間,只需要零碎的幾分鐘就好。


          其實同步和異步的要求差異,可以從大家身邊最常用的應用去做分析,思考下面的問題:


          你用微信語音,是留言多,還是開音頻電話的多?


          當然,你可以列出一系列的理由,可是你發現,這就是一個同步異步的問題,當然,也還有流量問題。


          同步,需要完整時間,異步,只需碎片時間。


          如果咱們能弄清楚為什么文字的時代,微博可以火,我們大概就能弄明白,碎片與異步,對于一個內容產品來說意味著什么。


          為啥分答做的也就那樣?


          因為占用人們的完整時間,并且在同步外還有異步——你總要了解對方的需求,并做一些簡單準備吧?


          可是耗費的時間精力的收益卻不高。


          那內容供應者的留存靠啥呢?


          情懷么?


          所以,我真的不太看好直播,我覺得這把火也有點虛。



          回歸本質


          所以,類似的產品如果想要成功,在我看來,應當要回歸內容為王的本質。


          知乎之所以在2013年開放注冊時能夠爆發,是因為之前的3年,積累了足夠多的優質內容,形成了足夠大的勢能。


          但很多人只看到了知乎的爆發,卻不知道背后它如何用3年時間想盡一切辦法去讓能夠貢獻內容的用戶進入、留存、活躍。


          早期,黃繼新一封一封的發郵件邀請,譬如:這個問題我覺得只有大神你才能回答的了。


          自己請不來的就找李開復去拉。


          刷臉刷的來人,這些人成為了早期誘惑其他人進入的標桿。


          后來者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又會積極的發言。


          同時,再和活躍的優質內容提供者構建情感聯結。


          而也沒有人在意,知乎的成功具備偶然性,誰也沒料到2010年切入互聯網創業話題,1年后,互聯網創業熱潮就席卷而來。


          所以,在同一時間其他一樣去做問答社區的產品,要么切入點沒趕上趟,要么運營沒做得如此深入,要么就是直接利誘,統統死掉。


          內容產品永遠內容為王,而內容為王有個大前提——能夠提供優質內容的人愿意沉淀在平臺上并持續活躍。


          所以,歸根究底,依然是人的運營。


          做內容產品,是否知道如何引導、引誘,無法留存用戶,其實是最大的變數。


          我可以這么說,未來的直播平臺的死活,取決于內容提供的深度、多樣性和個性化,以及基于人的深度運營。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