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用戶運營最常見的模式,快來看看吧,寫的很細致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u=3991982816,1575543800&fm=21&gp=0.jpg

          來源 運營狗工作日記

          作者 韓敘


          作為一名運營,你肯定做過這樣的事:邀請活躍用戶進群,方便以后高效的控制和觸達用戶。再針對這部分用戶策劃活動、賦予特權、收集反饋以及情感運營,期望以此拉動產品的活躍度,或者貢獻更多更好的內容。


          我把這樣的運營模式稱為:集中運營。


          一.概念


          集中運營,本質是打造一個有權益、有規則的用戶組織,有明確的目標和精神訴求,賦予了用戶使命感。運營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一套東西建立起來,并讓用戶有明確的感知,讓這個用戶組織的力量釋放在產品身上,從而提升產品核心指標。
           

          需要說明的是,集中運營可不是讓用戶在群里集合。如果你這么認為,說明沒有認識到這件事的本質。群只是用戶溝通的平臺,是做好集中運營的手段,并非核心環節。運營人員不應該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群里,而是站在更高的視角去關注用戶組織的成長。
           

          集中運營有以下特點:
           

          • 用戶量級小,通常在200人以內,官方掌握每位用戶的信息,并保持基本的溝通

          • 用戶組織有明確的準入和淘汰標準,有清晰的權責,用戶屬性基本一致

          • 品牌化的用戶組織,包含獨有的名稱、定位、標識,以及在產品上的展現區域

          • 適用高質或專業用戶,如核心用戶或PGC模式。用戶個體的貢獻價值大,可以以一當十
             

          從概念和特點可以看出,集中運營是操作成本很低的運營方式,可以快速落地并初見成效。但因為覆蓋用戶的量級小,所以帶來的收益有限。這個優缺點都很鮮明的運營模式,適用于產品冷啟動、用戶運營的初始階段,或PGC模式。
           

          二.執行
           

          集中運營的做法,類似于傳統用戶運營的套路,大概都分為引入、留存和活躍這幾步。與此不同的是,集中運營不僅關注用戶個體,更重要的是運營一個用戶組織。所以,下面說到的運營策略,是針對用戶組織而言的。
           

          做好集中運營共分四步,分別是:建立組織、引入用戶、組織管理和用戶活躍,以下是詳細講述。
           

          第一步:建立組織
           

          用戶組織是指,圍繞某個興趣主題或用戶屬性聚集起來的用戶群體,具備完整的組織信息,如組織名稱、slogan、組織架構、規章制度、用戶列表、主頁和訪問入口等。這一步是集中運營的起點,影響著后續走向是否健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建立用戶組織時,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要保證用戶組織的產出與產品收益一致。比如百度百科的產品收益是詞條編寫數量,所以建立了「蝌蚪團」(下圖),利用專屬身份和編寫特權來吸引和激勵用戶,更及時的產出量級更大和更優質的詞條,與產品收益是一致的。再比如百度知道希望用戶協助維護內容秩序,組織核心用戶成立了「芝麻將」這個組織(下圖),職責是轉移分類、推薦或加密回答等內容管理的工作,與產品的收益也是一致的。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其次,需要準確傳遞用戶組織的定位。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需要讓用戶明確感知這個組織的人群屬性是什么,是否與自己匹配。如果是,給用戶一個戳中痛點的理由,吸引其主動加入;如果不是,讓用戶覺得這事與己無關,客觀上也能起到篩選目標用戶的作用。
           

          微博最初推出加V認證時,只有業內大佬或者名人才能獲得,門檻非常高。所以當時如果能加V,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好像步入了名人大佬所在的群體。之后,加V認證已經泛濫成災,變成門檻很低的身份標識。
           

          從下圖可看出,基本上有100個粉絲就可以申請了,這不再是名人大佬的象征,而只是一個實名的標志。這就和上線之初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用戶組織的定位從名人變為實名,導致用戶對這個組織的認知也有變化。
            

          640.webp (8).jpg


          最后,為用戶組織塑造愿景,賦予成員使命感。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級。通過為用戶組織塑造一個遠大且有意義的愿景,吸引用戶參與,并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追求。
           

          代表性案例就是維基百科,它的愿景是成為「任何人都能參與的全人類最完整的百科全書」,因此所有貢獻用戶都在為這個目標奮斗。另外,游戲中也經常使用這個方法,比如玩家是有超能力的英雄,需要完成幾個任務,就可以拯救世界。這就是為玩家賦予了「拯救世界」的使命感,成為其消耗時間去完成任務內在動力。
           
           

          第二步:引入用戶
           

          做用戶運營的人都干過拉人的活兒,這件事很重要,因為產品的生命周期就是用戶「來→玩→走」的循環。雖然用戶會自然增長,但真正有價值的用戶仍需定向引入。
           

          引入的渠道分為站內和站外兩部分。站內為挖掘已有用戶資源,引導轉化至用戶組織,形式以招募為主;站外為尋找和邀請外部的目標用戶,形式以1v1邀請為主。這里重點說站外引入,因為通常情況下站外的增量用戶價值更大。
           

          站外引入在用戶類產品的運營工作中隨處可見,如美麗說的時尚潮人、知乎各領域的牛人、滴滴出行的司機、百度百科的權威編輯者、keep的健身達人、微博的名人、貓眼電影的影評人等等。雖然這些案例的所在行業和產品形態是不同的,但在「引入用戶」這件事上,可以總結出很多相通的地方。
           

          ①確定目標用戶
           

          先知道要去找什么樣的用戶,這是根據產品定位以及所處階段來確定的。比如,美麗說初期定位是時尚導購,那么就應引入有貢獻優質內容能力的、有時尚鑒賞能力以及有影響力的潮人;再比如,知乎初期是從互聯網領域切入的,所以先搞定李開復這樣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后續再覆蓋其他領域。這兩個例子,都是根據產品定位制定運營策略,引入用戶的類型就是運營策略其中的一部分。
           

          為了團隊內部達成明確的共識,以及高效的落地執行,案例中的「美麗說潮人」和「知乎意見領袖」最好有具體的、可量化的定義,即滿足什么樣條件的人群,才是符合要求的。比如說,微博粉絲大于5W的女孩、平均每條轉發量大于100、職業是設計師/模特/淘寶賣家等。
           

          有了這樣具體的定義,可以最大程度的確保團隊執行的效果,不會因為理解的偏差而引入非目標用戶,影響項目的進展。當然,選擇目標人群時,肯定有運營人員主觀的判斷,畢竟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給出具體標準。更重要的是,一個專業的人對于其所在領域的理解,遠遠比數據靠譜。
           

          所以,明確目標人群類型時,采用「先客后主」的方式,即先由客觀標準限定大致方向,再由運營人員主觀判斷具體細節。
           

          ②找到目標用戶的聚集區
           

          在確定引入的目標人群之后,接下來就要去找到他們。最高效的辦法是找到目標人群的聚集區,也就是所在平臺,如微博、知乎、豆瓣等,再根據具體條件列出目標用戶名單,為后續的撒網引入做準備。
           

          通常目標用戶會集中在某一個或幾個平臺,而且會浮在水面上。比如微博就可以通過「找人」,篩選出某個領域的所有加V用戶,這當然是最好的情況。但同時也會遇到難題,這些浮在水面上的用戶每天都會接收到很多邀請,對此可能已經疲倦厭煩,就會增加引入的難度,成功率也會更低。
           

          對此的應對策略是,花費更多時間去研究用戶人群,去挖掘同樣具備實力,只是還沒「火」起來的用戶,與平臺共同成長,達成雙贏。聽起來好像星探一樣,去找到一個好苗子,然后拉到自己平臺上并且捧紅她。想要做好這點,要求運營人員必須對目標人群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具備什么特點的人是最合適的獵物,更多依賴主觀判斷能力。
           
           

          ③篩選目標用戶
           

          在確定目標用戶聚集的平臺之后,這一步需要把他們找出來。具體在執行過程中,可以摸索一些規律和技巧,常用的方法是從搜索、榜單和熱門推薦里去找。下圖是微博搜索「醫生」,并且篩選出個人認證之后的結果;知乎的某個話題也有最佳回答者列表。
           

          640.webp (9).jpg

          像這樣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在執行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效率最高的。比如,豆瓣里影評/書評里排序在Top3的、在微博搜索關鍵詞之后再選出粉絲最多的、知乎熱門問題的回答中票數最多的,這些都是很具體的篩選方法。
           

          ④規劃引入方式
           

          在知道目標用戶在哪、是誰之后,就要確定搞定他們的辦法了。需要先考慮清楚以下兩個問題:
           

          用戶為什么加入你的平臺,理由是什么

          用戶更容易接受什么樣的溝通方式
           

          用戶加入的理由。最本質的理由就是產品價值,對用戶是有明顯收益且有差異化的,這樣才能吸引用戶參與。比如,微博對于名人的價值是提升個人影響力,滴滴出行對于消費者的價值是實惠便捷。在引入用戶之前,運營人員需要對此非常清晰。
           

          用戶更容易接受什么樣的溝通方式。正如上文所說,浮在水面上的頭部用戶,每天都會收到各種私信邀請,早已麻木,甚至會忽略這類信息。所以文案怎么寫,就決定了邀請成功率。通過分析下面3個具體案例,總結出寫文案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640.webp (10).jpg

          沒錯,上圖就是一條邀請入駐的私信,讓人不免心疼這位運營同學。文案寫的像小廣告,只是用官方語言去介紹產品,卻只字未提被邀請人有什么收益。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有人想加入呢,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因為沒有留下任何后續操作指引。


          640.webp (11).jpg

          當你閱讀上圖這條私信時,會不會有點抓狂的感覺。因為太長了,而且結尾還有3個url,這些都極大的降低了閱讀體驗。除此之外,私信中花了太多文字去描述項目的模式,這些并不是被邀請人最關注的,應該簡單略過。
           

          以上這一簡一繁的兩個案例,歸根到底是沒有站在被邀請人的角度看問題,導致閱讀體驗差,轉化率肯定會很低。
           
           640.webp (12).jpg

          上圖的文案相對前兩個來說好了很多。開頭直接說明來意,并且做了項目介紹,最后也留了聯系方式,內容相對完整。但還是不夠口語化,被邀請人的收益不明顯,而且還是略長。
           

          根據這三個案例,可以總結出撰寫邀請文案的注意事項:
           

          首先,保證易讀性。對于被邀請人來說,這個私信是在預期之外的,只是試探性的看一眼,不會認真的逐字逐句閱讀。所以,文字太多的、太官方的、專業詞匯太多的、語言晦澀的文案都是不合格的。最理想的狀態,就像朋友之間說話一樣,自然又不失尊重。至少這樣能保證易讀性,給人感覺更舒服。
           

          其次,突出對方收益。引入目標用戶,就是邀請別人做事,這就要給對方一個理由,否則跟你素不相識的人為什么要幫你。直接和清晰的告知對方收益,是達成雙贏的最短路徑。這才是文案中最應該突出的部分,也是最應該濃墨重彩的內容,而不是項目背景和模式,這和人家有什么關系呢?
           

          最后,為后續留機會。我們探討怎么寫好邀請文案,目的是讓用戶看到文案之后聯系我們,加微信或者填寫申請表單,這就是轉化的第一步。為了達成這個轉化,在文案末尾可以預埋一個對方可能感興趣的點,如果想了解詳細信息,就必須主動聯系或者點擊鏈接。當然,核心信息要簡潔直接的給出,不能遮掩,如果影響理解,用戶會放棄閱讀,反而弄巧成拙。最后務必要留下聯系方式,或者給出方便用戶進行下一步操作的路徑,不要期望用戶會做主動搜索等復雜的操作。
           

          ⑤保證引入后的留存
           

          完成引入用戶的環節之后,憑借一定的成功率,會使一部分用戶轉化為產品的用戶,所以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讓產品的用戶留存下來。流失嚴重的產品是不健康的,引入再多的用戶也沒有意義,就像漏水的池子一樣,永遠也填不滿。在集中運營這個模式里,通過對已有用戶的管理和激勵達成留存,下文會詳細講述。
           
           

          第三步:組織管理
           

          與管理一個公司類似,管理用戶組織需要賞罰分明的制度、合理的架構以及清晰的分工,這三點可以保證用戶組織的長期正常運轉,并且持續規模化。
           

          a.制度。包括組織定義、管理架構、工作內容和目標、成員的權利和義務等,是用戶組織存在和運轉的根本,也是日常行為規范。因為用戶不會耐心的閱讀文字描述,所以制度一般只強調權利和義務,并且權利以可視化圖表表達,義務以活動的形式傳遞。下圖是百度經驗「回享計劃」的相關制度。
           

          640.webp (13).jpg

          b.架構。為了讓用戶組織可以承載更大的用戶量級,所以設立金字塔式管理架構。因為1個運營人員能管理和服務的用戶數是有天花板的,比如最多50人,那么如果希望組建一個200人的用戶組織,就需要4個運營人員,這樣的人力成本過高,一般的團隊也不會投入這么多。


          所以就要發揮用戶的作用,讓他們作為中層來參與管理,搭建起團隊架構,變為1個運營人員管理20個高階用戶,這20個高階用戶再各管理50個普通用戶,最終下來這1個運營人員管理的總數就是20*50=1000人。下圖就是組織架構的其中一種形式。
           

          640.webp (14).jpg

          c.分工。在用戶組織的日常管理中,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力去落地。在運營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調動用戶的力量,通過分工使其參與到細化管理中,即節省人力,也能保證執行效果。
           

          比如,引入用戶進入組織之后,需要有觀察和培訓的階段,至少分三步:預溝通→試用期→正式成員。這里每一步都需要有核心用戶參與管理,暫且叫他們管理員。


          詳細流程如下:將引入的用戶加入到溝通群中,由管理員為新人講述用戶組織的情況,并答疑。再一對一與新人溝通,算做面試。通過后進入試用期,明確告知新人試用期的要求和時間節點,通過試用期就算正式加入用戶組織。
           

          成為正式成員后,新人才可進入正式用戶QQ群/微信群。這個用戶群就是用戶組織的重要溝通平臺,只有官方人員和正式成員才能加入,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成型的方法。比如,要找到幾位活躍的、有熱情的用戶協助官方管理,1人負責制度答疑、驗證信息、修改群名片,1-2人負責活躍氛圍和策劃活動,還要考慮到他們需要時間互補,有時還需要排班換班,所以人數一般是3-5個。
           

          管理可不只是管群,還需要有人負責監控數據。用戶在組織要求的周期內,是否達到了貢獻量、活躍度的要求,是否有作弊、搗亂或發廣告的行為。根據這些情況,要及時做到警告、封禁、清理等工作。
           
           

          第四步:用戶活躍
           

          這里說的用戶活躍,只是針對集中運營的用戶,通過運營手段促成持續活躍,也就等同于留存。具體的運營手段,主要通過制度和線上活動這兩個方式。
           

          a.制度,是指用戶組織的制度,也就是用戶為了持續留在組織內享受權益,需要為產品做的貢獻,比如UGC或消費。
           

          但是制度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而且限定操作的周期長,從而導致這件事變得很無趣,用戶的活躍頻度也比較低。比如,制度要求用戶每月需獲100積分,那么就可能導致用戶只在每月最后幾天突擊做任務,其他時間并不活躍。原本希望是有更多日活或周活用戶,但其實只能帶來月活用戶。
           

          b.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就是策劃線上活動,作為制度的補充。活動由運營發起,起止時間靈活,玩法形式有趣,這樣能縮短用戶活躍的周期,也能大幅提升用戶貢獻的效果。


          還以上述每月需獲100積分為例,運營可以每月再新增一個PK活動,為期一周,按照榜單排序發放小禮品。這樣的活動可以短平快的激勵用戶,把原本每月活躍一次的用戶,縮短為每天活躍并至少持續一周,最終提升了產品的活躍用戶量。
           

          除了上述兩個措施,運營人員還可以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更多激勵方式。比如,對人或內容進行優先展現,可提升用戶的榮譽感,帶來的互動量也是用戶激勵的最重要因素。再比如,情感運營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集中運營的這批用戶,能直接與官方溝通甚至做朋友,就相當于特權,會激勵他們一直持續做下去。
           
           

          三.問題
           

          有一位運營朋友在集中運營的執行過程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用戶群超過150人之后,氛圍和情感的維系狀況就開始變差,活躍和沉默的用戶兩級分化嚴重。久而久之,群里人數越多,活躍用戶的占比就越小,這個群就會失去作為溝通平臺的價值。
           

          這個問題很具代表性,大多數核心用戶群或社群運營的朋友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有以下三個原因:
           

          ①150個用戶最難管理
           

          幾十個人的用戶群,可以滿足每個成員的需求,與個體建立情感連接,再捏合成一個群體。幾百人的用戶群,通過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對應的管理規則,類似管理國家的概念。
           

          但150個用戶是介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所以這兩種運營模式都不適用,也沒有折中的辦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的難度是最大的。這里的「150人」,是一個概數,不是一個精確的臨界值。
           

          ②人數越多差異越大
           

          群里人數少,關注的話題點足夠聚焦,文化和氛圍也容易保持。當群里人數越來越多,興趣和關注點就開始分散,導致無法聚焦的交流。活躍和沉默的用戶也開始兩極化,少數人保持高活躍度,大部分屏蔽了群消息。
           

          在興趣點分散和活躍度兩極分化之后,就為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甚至可以說這個群已經「死」掉了。對待這樣的狀況,沒有可選的折中方案,運營者幾乎無計可施,只能提前預防或者換個名字卷土重來。
           

          ③親密度不會擴大
           

          在用戶群里,個體之間的情感連接非常重要。結識更多朋友,與更多同好交流,這是群存在的意義。但矛盾的是,每個人的社交范圍有限,親密度不會因人群的擴大而擴大。
           

          比如,你和六個人一起吃飯時,可以保證所有人在聊同一個話題,并且你和其他人都可以保持溝通。但如果你和六十個人一起吃飯,就會自動形成多個小團體,不可能再出現所有人交流一個共同話題的情況。
           

          以上三點,是用戶群人數增速變慢和活躍度降低的原因。面對這個問題,可以嘗試用以下思路解決。
           

          發揮已有活躍用戶的主動性和資源優勢,由官方提供授權、宣傳推廣、物質獎勵和管理培訓等支持,鼓勵他們建立屬于自己的興趣小組。在這樣的模式下,用戶不再認為是給官方打工,而是為自己做事,轉變了之前官方和用戶的「君臣關系」,變成了平等的互助合作關系。這就從根本上調動用戶的積極性,使其自愿拿出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全身心的投入在興趣小組的運營。
           

          假設有50個這樣的興趣小組,每個小組招募20個成員,累計人數就有1000人,遠遠超過了官方運營的150人。另外,由于每個小組的人數規模不大,而且有專人在用心管理,所以活躍度也會比官方的用戶群更高。按照這個模式推算,可以把50個興趣小組擴充到100個或200個,累計下來的總人數就是很可觀的數字。
           

          上述運營模式,解決了用戶群人數增速慢和活躍度低的問題,成為集中運營的進階模式,在本文中就不展開說了。


          寫完了。


          姑婆那些事兒推廣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