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觀點:花錢買知識?呵呵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1.jpg

          來源|張記雜貨鋪

          作者|張亮

           

          今天來聊聊分答、值乎之類的東西。


          題圖來自于Pixabay.com,攝影師是NikolayF。



          看起來很美


          從早期的略曉開始,到最近的值乎、分答甚至知乎Live。


          付費問答一路走來,看起來總是很美麗:


          知識可以變現,只要碰到識貨認價的人。


          但你細琢磨,其實這里面是有問題的,因為識貨且認價是很難的。


          首先,提問者必然是不知道某一個問題,并且急需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會愿意支付一定的費用;


          其次,費用無法衡量價值。對于未知問題的答案,其水準判斷,通常提問者是不明確的——如果明確,他就不需要興沖沖的付費提問,而給出的價格,通常也是失準的。


          知識無疑是有其價值的,但是了目前在我看來,并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著判定其價值,不管是值乎還是分答,亦或是在行,知乎Live,都不能解決知識的定價問題。


          遺憾的是,值乎在愚人節之后已經沒什么人玩,哪怕知乎的公眾號上有入口,在行搞來搞去也沒有搞出大新聞,好吧。



          免費與付費


          免費,一直是困擾在中文互聯網社區揮之不去的因素。很多人認為,互聯網精神是八個字:開放、平等、協作、分享,所以,互聯網上的一切信息是應該「免費」的,這個邏輯我其實一直沒搞懂,「開放、平等、協作、分享」這八個字加三個頓號,哪里提到了信息應當是「免費」這件事情。于是我只有將此歸咎于近年來所謂的「互聯網思維」——雖然所謂互聯網思維,從我看來是個十足的炒作與騙局。


          知乎在早期,是沒有利益的,提問者與回答者都無法從中獲得好處,當然,后來事情有變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社區的地方就有營銷,營銷需求浮現后,出現了付費提問、付費回答,甚至付費點贊。然并卵,提問與回答并沒有因為付費與否,而出現不同的權重,決定權重的通常是熱度和回答者回答的優秀程度。


          于是,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問:「知乎如何盈利?」


          很久以前,我的回答是:知乎團隊自己也沒想好。


          現在看來,知乎團隊依然是沒想好。


          但是,有其他團隊幫他們想了,于是,2011年時,出現了「略曉」,去年來了「在行」,現在有了「分答」和愚人節的「值乎」以及即將推出的「知乎Live」。


          所有的人都在探索一個方向:知識是否可以變現?


          坦白說,可以的。


          以我為例,企業內訓,我的收費是按小時計,一小時8000,差旅和住宿另算。你覺得價格高嗎?不低的,但是邀請內訓的企業并不少,原因很簡單:


          需求強烈


          而高價格的另一個因素是:我真的不覺得我的時間、經驗和勞動是不值錢的。


          你要知道,每一場內訓,都是基于企業的需求去做定制的,基本不存在一個PPT走遍天下的局面,當然,PPT還是小事兒,紙面上的東西,可以差不多,但從嘴里說出來的可能很不同。


          在接受內訓的case之前,我需要對企業的現狀有了解,對企業的訴求整理清楚,需要知道來的都是什么人,希望做的是哪一塊業務,可能需要匹配什么樣的能力和資源。


          更重要的,不是你有錢我就接你的單子,有些是我覺得力不能及的,那么pass,有些是我覺得可能說了沒用的,也pass。


          我接受的都是我覺得或許可以對別人有所幫助,對得起內訓費的場合。


          這種高端定制,你覺得應該便宜嗎?


          當然不應該。


          高價格也可以阻擋一些只是希望我作為吉祥物去露個臉幫忙拉一下流量和關注的企業。


          我明確的表示過,我不喜歡線上的微課,理由有三:


          1、不能與受眾面對面,沒有實時互動,一個人啰嗦很傻逼。最后人家聽沒聽懂,聽懂多少,都是問題。

          2、時間太短,很多東西都沒法展開,于是都只能在小點上去折騰,折騰來折騰去,讓我很沒有興趣。

          3、我并不想成網紅,也不想混臉熟。我相信好的東西自己會傳播,所以我不需要利用各種平臺去推廣我的書,我希望是讀者的評判讓它成為暢銷書甚至經典讀物。


          是的,我很清高。


          但是,你想過沒有,能夠輸出認知盈余的人,往往最缺的是時間,而不是金錢。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免費時,我可以憑心情,憑提問者的態度是否誠懇選擇是否回答問題,可一旦明碼標價,你覺得我一個問題應該多少錢?


          而這個問題,也是困擾所有能夠輸出認知的人的問題。



          知識還是網紅?


          開頭的時候,我說了這一句:


          知識可以變現,只要碰到識貨認價的人。


          識貨認價,這件事情真的很難。


          所以,你會發現,知乎這樣以內容為核心的社區,在行這樣以所謂分享經驗的產品,實際上在解決「知識干貨」的認定上,使用的手段都一樣:



          打造出有背書的人,就可以背書其經驗與知識的可靠性,這個邏輯如果你能理解,那么你就能很快理解這個標題的意思。


          任何產品,只要有互動的可能,就存在社交因素,只要有社交因素,你就會發現,很多人并沒有打算「正確」的使用產品,窺探他人的欲望從來存在,人人都無法避免。


          說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些讀者想加我的微信,經常會說這么一番話:


          亮哥,我能加你微信嗎?放心,我不打擾你,我就看看你朋友圈就好。


          我很尷尬,因為我的朋友圈,基本不會去扯職業、專業的東西,只會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兒,作為曬娃狂人表示,當我們家小公舉露面的時候,獲得的贊和評論始終是最多的。


          所以,你看,即便抱著「學習」的心態,最后也未必能實現「學習」的愿望。


          而每到這種時候,我就會理解,為什么名人們會有一大堆的小號由助理維護了,雖然我不是名人,也已經感覺到了壓力。


          另外,本人現在并無助理,所以,大家不要再在后臺和微信問我:「你是本人嗎?」之類,好尷尬的,說是本人的時候,我覺得我真的太不成功人士了,所以拜托滿足一下我的虛榮心吧,哈哈。

           

          知識界也有網紅,也正因為有網紅,提問者才模模糊糊的知道,可能有些問題,問「他」是靠譜的,但在往深處,可能就無法判斷了。


          在此,也可以舉另一個例子:運營 | 討論積分的維度


          這篇文章,很多人看過,很多人看不懂,很多人似懂非懂,有些人懂了。


          所以你看,當我試圖討論一些更加專業和深入的問題的時候,即便我已經最大限度嘗試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也依然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因此我一直都說,每天看文章的讀者都是真愛——前提是堅持看完了,哈哈哈。



          興趣與明碼標價


          覺得問題問得好,覺得提問有意思,去回答一下,這是一種。


          給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標個價,給得起錢就聊,給不起就不聊,這是另一種。


          在興趣這樣的精神激勵下去分享和給自己標價的物質激勵去分享,帶來的自我反饋是不同的,而很重要的一點是:既然我要給自己標個價,你覺得多少錢合適?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沒有玩一下在行,我承認我收到過在行的邀請,但是:


          1、需要填一大堆資料,很煩

          2、建議時價只有300-500,我覺得我應該加個0


          你看,平日的我,是很簡單的,有問題,來找我,我懂并且有時間,我就幫你解答,甚至可以專門寫文章幫你分析。


          但是,一旦提到錢,我就會衡量整件事情的性價比。


          我覺得這是人性。


          前幾天看朋友圈里很熱鬧,我就去玩了一下「分答」,標價沒好意思多,畢竟只能扯淡1分鐘,27塊錢,還真有人來付錢問,然后,其實我是失望的。原因如下:


          1、由于是友情問,一些盆友,很明顯沒走心,問題問得不夠有水平——1分鐘的時間,你覺得問到多大顆粒度是OK的呢?

          2、回答體驗不好,1分鐘,H5,很多問題根本說不清。


          對于這樣的產品,我覺得如果真的要想不花冤枉錢的獲得幫助,可能需要:


          1、提問者非常細節的提問框定范圍

          2、產品允許追問與多段回答,1分鐘太短,最好允許圖片或文字補充


          But,這樣一來,還不如知乎App上增加語音回答問題功能呢……


          再回到一個核心問題,高人給你的認知,你要花多少時間,費多少精力才能真正做到內化呢?


          畢竟,「聽過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就是我想扯的,扯完拉倒。


          覺得能幫到人,就分享


          姑婆那些事兒ios快速審核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