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冬運營手記 | 讓“連接者”發現你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002hyqxUgy6Qnoc5F9M5a&690.jpg

          來源|劉瑋冬運營手記


          前言

          應大量讀者的請求,本號現將之前不涉及到公司機密的文章系數放出,所有文章放出后,我新撰寫的文章將恢復更新。

           


          前一陣看到知乎上的一個話題很火。

          產品經理和產品運營在未來發展到底哪個會更有前途?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完全不成立。因為產品經理和產品運營(我統一歸到運營里)這兩個職位雖然屬于不同的方向,但卻呈現著極其緊密的依賴關系。問這個問題就好比在問“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到底誰最重要?”“警察和醫生未來到底誰是最牛X?”


          無聊。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本因還是源于互聯網行業狹隘的極度崇拜


          極度產品(技術)崇拜,極度運營崇拜。


          對于任何一個方面的極度崇拜而忽視另一方面的互聯網公司最終都會化作煙云。


          重技術輕運營的公司到最后因為推廣不力,沒有用戶,沒有盈利,只能做起了外包。


          重運營輕技術的公司更苦,運營們都替產品背了大大的黑鍋。


          所以到頭來,借用一句電影的名字來總結這一段。


          技術,產品,運營。一個都不能少。



          我喜歡做運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相比技術人員需要知識的積累,產品經理需要邏輯和思維的極其嚴謹,運營更容易讓人自由地發揮身上的眾多特質。


          想象,冒險,溝通,耐心,堅韌,巧妙。


          而以上特質又恰恰無法用標準衡量,再加上千人千面,所以運營的最后會因為每個人個性和特質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時,優秀的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這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盡管現在的技術已經如此發達,但人依然是運營工作,是互聯網,甚至是所有行業前進中最大的不確定性,但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所以做這行越久,我反而越來越堅信運營的不可替代性。


          這點在我做資源的拓展中時深有體會。



          我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社交狂。所以無論去任何陌生的地方,父母從不擔心我在那兒會很孤單,交不到朋友。他們更加擔心的還是怕結交到不三不四的“朋友”。不過我不抽煙不酗酒不泡吧,這點理由到最后也無法成立。可是盡管如此,剛到上海那一陣我還是陷入一種極其傷感的孤獨。


          不是因為找不到朋友,而是因為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想踢足球。


          是的,我還是一個重度足球愛好者。


          在老家,想踢場足球簡直太容易,市中心就有一個開放的體育場,周末總會有人自發地組織在那踢球。你要是想踢,只需和他們打個招呼,就可以參與進來。哪怕你和他們其實并不認識。


          當然東北人的豪放性格也在這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不過我背井離鄉,難以發揮出來。


          首先我找不到足球場,我上網搜過一些小球場,也去看過一些。相比老家,上海的很多小球場很漂亮,草坪,噴水,以及還帶著鐵絲圍欄。


          就那一層鐵絲圍欄隔斷了我和他們的距離。


          不僅是空間上的,更多的還是心理上的。


          剛來上海的我畢竟沒有在老家那么從容,當看到眾多的小球場的那層鐵絲圍欄,我頓時打消了去和他們打招呼的念頭。


          請各位暫且理解一下那個四線小城青年一腳踏進國際化大都市之后的惶恐。


          球癮憋的難受,只能看球賽解悶,沒想到越看越想上場踢兩腳。后來給我逼得實在不行,不知怎么的腦海中突然蹦出了QQ群這個東西,病急亂投醫的我一邊看著球一邊趕緊打開QQ群,搜索“上海足球”四個關鍵字。


          結果一下子蹦出來好多群。


          我加了幾個進去一看,頓時有種找到了組織的感覺,里面各種約球,約場地,約比賽的信息比比皆是。我迅速回應了其中一條信息,定好時間地點,然后合上了電腦。


          后面的故事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終于有人帶我玩了。


          我心中一陣感慨。


          同時又仿佛覺得自己好像打開了另一扇社交之門。



          為什么要說這件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我之前也是混過很多QQ群,陌陌群,微信群等等。但其實當時的我并沒有好好重視這些社群存在的價值,而僅僅是把它當做了生活的消遣。

           

          而通過此事,“群”思維仿佛一下就在我的腦中扎根。


          原來任何的階層,職位,工作,團體,都會有自己的社群,哪怕你根本平常不會注意的那些群體;其次就是社群中的信息流轉是最快最高效的,往往可以讓你短時間內快速收獲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而更加重要的是,各種“群”讓你的資源和目標拓展一下變得高效,讓你由找某個人的點對點變成了點對面。當然,盡管遴選或許會耗費稍許時間,但與其收獲的驚喜相比,這點浪費完全是值得的。


          所以后來在上海慢慢站穩腳跟后,我開始尋找各種機會去加一些QQ群,微信群。比如那時我主要做微信運營的工作,所以我就加了很多新媒體群;混豆瓣,又加了很多豆瓣群,再到后來,我成了APP運營,手上的運營群又多了很多。


          雖然現在每個月的流量都是5個G,6個G的燒,但這其中帶給我的價值,完完全全超出我的意料。尤其是通過一系列奇遇讓我更加深刻總結出一個道理:


          要努力地讓人脈“連接者”發現你。



          早前我手上加了幾個新媒體群,由此認識了這個圈子里的很多大牛。每天上班,趁著休息,我也會沒事在群里和大家一起吹吹水,交流交流運營知識,也加了其中幾個頗為投緣的朋友。不過后來我去了新公司負責母嬰項目,便很少在群里說話了,這幾個群也就漸漸被我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因為我們渠道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急需大量以媽媽用戶為群體的微信群進行定點投放。各位應該能想到,單身的我怎么可能去找到大量的媽媽類微信群呢?心急如焚的我去貼吧,去論壇,到處去找這些微信群,但都一無所獲。不得已,我在朋友圈里發了條求助,大意就是“誰有此類資源,可否幫忙引薦一下?有重謝。”


          沒想到,朋友圈發出不久,之前在新媒體群聊過的一位朋友主動找到了我,問了一下詳細的情況,然后很快地為我引薦了一位做微商的媽媽。這位朋友的面子也是非常好使,把我引薦過后,那位媽媽也是很仗義,表示這事包在她的身上,爽快的讓我甚至產生了一些懷疑。


          那X姐姐,請問您有多少個微信群啊?我忐忑不安的問。


          不多不多,40多個吧,全是媽媽,個個400人以上…..


          當時的我已經幸福的暈過去了。


          后來我藉此也是發現了一個很隱秘的媽媽群體,原來有很多媽媽會趁著帶孩子的這段期間去做點小生意,而微商的便利性就非常適合她們。所以微商中的媽媽群體特別多。并且為了拓展自己的渠道,她們也會到處加各種群,如同一條條線一樣串起了一個又一個微信群。而她們的這種連接性,恰恰又是做社會化營銷所需要的,所以后來我也是加了很多微商媽媽,以保證在需要的時刻可以彌補我們在渠道方面的缺陷。


          這件事也是讓我第一次認識到了“連接者”的作用和他的的威力。



          剛接手渠道工作后,聽從了某位高手的建議,我將大部分的精力去做短時間能帶來產出的事情,同時也拿出小部分的精力去做一些短時間內不會出任何成績,但長遠來看卻又很重要的事情。


          這里面就包括:我需要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媒體資源庫。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希望這套媒體資源庫至少要能覆蓋國內一百家線上線下主要媒體,囊括各個領域,哪怕是和我工作暫時不相干的領域,什么汽車,財經,時尚等等也都要包括。第一階段目標是先與這些媒體的工作者建立聯系,無論是記者,編輯,商務,媒介,賣廣告的,拉贊助的等等等,只要他是目標媒體的人,那我就需要認識他。


          老規矩,有圈層的地方就有群,我加了好多媒體群,這個表很快就做了起來。但是做著做著我就發現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因為這個表不夠優質。


          我想要的36kr,品途,虎嗅,搜狐的人等等都找不到,這些主流媒體我都沒搞到,那做下去也沒太大意義。


          為此我跑到了經常混的一個運營群里大倒苦水,表示自己只是想認識一些媒體圈的朋友,咋就這么難。


          結果群里的一位朋友比較好心,看著我訴苦,加了我,默默的分享他的存貨。


          這些存貨包括:各大主流門戶網站的財經頻道,科技頻道的記者,主編,各種商業雜志,垂直媒體的聯系方式,其中甚至有很多我之前夢寐以求都想認識的大牛。


          后來得知,他之前從事過媒體行業很長一陣子了,對于這一行簡直是門清。同時他還向我分享了媒體行業的聯絡工具,以及與他們的溝通方式等等,也是讓我頗為受益。


          插個題外話,后來這件事被我的很多媒體朋友知道以后,紛紛找我這個外行去幫他們引薦別家媒體的朋友,也算是側面讓我再次了解到了這位“連接者”的力量是多么強大。



          接下來說個更神奇的。


          還是接手渠道后,當時真的有一種兩眼一摸黑,不知道做什么的感覺。但經過之前的各種錘煉,我總結了一套比較好用的快速入門方法:


          當你剛接觸一項從沒做過的工作時,首先一定要看大量的資料和文檔,二是一定要去混這項工作從業者的圈子,與他們交流,向他們提問,得到他們的指導,這樣你的入門會非常快。


          我首先看了很多應用市場的資料,然后加了一個應用市場的QQ群,在里面和一群CP以及渠道聊得不亦樂乎,各種拜大神,求指導。后來一位朋友貌似覺得我人還不錯,和我私下溝通了一陣,就把我拉進一個專門的渠道工作者QQ群,里面高手如云;而在這個渠道群聊了幾天之后,群里有一位朋友得知我是做母嬰行業的,又把我拉進了一個全是母嬰APP的QQ群,這是我之前怎么搜都搜不到的圈子,但卻沒想到來得如此驚喜!在這個APP群里我和眾多的CP們開始聊合作,聊換量,而這其中又有一位群友得知我是在上海,又把我拉進一個上海本地資源互換的微信群,眾多上海優質的互聯網企業的渠道和商務都在這個群里!我甚至還在這個群里發現了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事,和他一打招呼,發現他居然就坐在我身后!當我站起身和他笑著握手時,內心卻在無限感嘆這個世界的不可思議。


          兜兜轉轉入了3個群,從QQ一直轉到微信,橫跨應用市場,渠道,垂直APP,BD四個圈子,最終與同事匯合。


          沒有“連接者”,世界就很大;有“連接者”,世界就很小。



          現在,在我所能掌控的領域,所接觸到的資源已經足夠,基本已經無須再需要連接者的幫助。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你讓我認識再多的人,混再多的圈子,我無法深入,沒有維系,沒有活躍,同樣也是一種浪費。不過某些“連接者”把帶我進一些好玩的圈子,我亦不會拒絕。比如機緣巧合,有位朋友把我帶進了一個中國家裝圈的微信群,每天看著群里一群家裝行業的大佬各種聊行業,聊互聯網,也是蠻有趣味;還有一位朋友把我拉進了一個全是詩人的微信群里潛水,每天看著聊天記錄出一身雞皮疙瘩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


          其實到現在你會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也成為了一個“連接者”,我的朋友通過我,也可以很方便的對接到他想找的人。甚至我開始利用自身的便利性來為合作伙伴提供各種福利引薦,這也成為我維系和他們之間關系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比如我會嘗試著幫我的合作商們牽線搭橋,有時候往往只要一個人找對了,合作往往就會促成。所以又回到了文章開頭那番所講:


          人,永遠是前進最關鍵的動因。



          或許會有朋友覺得我幸運,或者是人品好,才會能得到這種小幸運的垂青。是的,我也承認,被“連接者”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一件小概率事件,也不得不承認的確有幸運的成分在。但如果沒有我平時不斷的去拓展自己的社群資源;不斷的去在社群中怒刷存在感;不斷的去在朋友圈里通過各種手段去維系自己的個人形象,證明自己的人生態度;不斷的去向每個幫助我的人真誠的致一聲感謝;不斷的去證明自己對知識始終有著一顆充滿無限饑渴與好奇的心。沒有以上種種這些,我相信這種小幸運是永遠不會降臨在我身上的。


          資源的開拓在于平時的積累和維系,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親愛的朋友,我不僅希望你們的運營能從產品中真正走出來,我甚至希望你個人,你個人所代表的人生態度,精神,奮進,也能從你的生活中蕩滌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只有這樣,不僅會有“連接者”垂青于你,我相信也會有更多的幸運,在等待著你。


          因為并不是越努力,就越幸運。正如同再優秀的產品也需要推廣,再好的內容也需要傳播,努力的你,也需要去尋找工作甚至人生中的“連接者”。


          你的“連接者。”在哪里呢?


          【作者信息】劉瑋冬(微信公眾號:劉瑋冬運營手記,個人微信:382033730),姑婆那些事兒專欄作家,專注于互聯網運營領域的研究和總結,多篇文章已在各大平臺發表,在APP推廣,社區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社會化營銷方面有其深刻的思考和獨到見解。


          姑婆那些事兒ios快速審核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