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知識型員工職場轉型的四個挑戰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u=2085405672,922033396&fm=21&gp=0.jpg

          來源|華章管理

           

          一、知識型員工為什么需要轉型

           

          (一)社會發展的要求

           

          1. 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看,人類歷史大體可以分為這樣幾個發展階段:獵漁采集社會、農業與手工業社會、工業與商業社會和知識與信息社會。不同社會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社會主導角色和不同的財富來源。

           

          農業社會:中國的地主和歐洲的貴族因為擁有土地而占據了社會主導地位,并擁有大量的社會財富。

           

          工業社會:資本家因為擁有資金,占據了社會主導地位。資本成為了財富來源的主導因素。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創新在社會發展中作用越來越重要,知識社會的概念運應而生。

           

          2. 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生產和知識經濟為主的社會,知識成為社會的關鍵資源,成為第一生產力。在這樣一個社會里,知識是個人首要的資源,總體上說也是整個經濟的資源。土地和資本這些經濟領域的傳統生產要素,并沒有消失,但已經屈居次要地位了。在這樣一個社會里,知識型員工將成為主要的勞動力。

           

          3. 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93年所寫的《后資本主義社會》中表示:“我們正進入一個知識社會,在這個社會當中,基本的經濟資源將不再是資本、自然資源或勞力,而將是知識;知識員工將成為其中的主角。”

           

          4. 知識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知識社會一方面要求學習行為的社會化和普遍化,包括學習型公民、學習型員工、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城市等;另一方面要求學習行為的持續性和長久性,個人要終身學習和教育,組織要不斷學習與變革,國家要始終保持競爭的動力和創新的活力。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對知識社會中的個人來說,學習是一個應對變革的畢生過程,人生真正的核心力量是不斷獲得知識的能力,最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

           

          (二)知識型員工在價值方面的特點決定的

           

          在價值觀、價值創造方面,知識型員工具有以下特點:

           

          對價值的認知度高。

          工作過程是創造性的高價值勞動。

          價值的實現與其個人努力程度、工作本身和組織高度關聯。

          創造的價值難以評估。

          知識型員工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緊密聯系的。

           

          總之,知識型員工需要轉型,同時,在轉型過程中需要應對四個方面的挑戰,分別是學習方面、交往方面、工作方面和成長方面。


          二、學習方面的挑戰:從知識學習到智慧學習

           

          曾經我們將掌握知識的多少當成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主要評價標準。知識社會、信息社會的到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必須有相應的轉變。知識通過精神化、內向化并加以運用自如成為了一種智慧。

           

          (一)克服學習的現實困境

           

          網絡時代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人們通過搜索引擎,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查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任何基礎知識,相當于每個人都擁有全球共享的圖書館和數據庫。這種快速得到的海量信息足以使當代的普通知識分子比古代的博學者占有更多的知識。當然,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好處就有問題。

           

          1. 信息社會對我們的學習帶來的困境之一是信息的“淹沒效應”。我們每天都淹沒在大量的信息中。信息過剩導致的“淹沒效應”使真正獲得有效信息依然很困難,但這種困境與以前絕對信息匱乏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2. 困境之二是知識的效度降低。以前上大學所學的知識可以用10年、20年,現在如果不堅持學習,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會老化。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識的效度不斷降低。

           

          3. 困境之三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 以前,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現在更重要的是以智能手機、手提電腦為代表的機器的干擾,以至于上課之前,老師必須提醒學生關掉手機。微信、微博、短信、郵件可以隨時隨地中斷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我們的時間被分割的越來越零碎,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

           

          4. 困境之四是角色的模糊化。網絡時代很多以前固定的角色越來越模糊了,兩個或幾個相對角色的轉化越來越快,有的甚至在一次活動多次發生變化。老師再也不是什么問題都能解答的專家了,經常需要向學生請教;寫作再也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隨身攜帶手機,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記者,發布消息。老師——學生、讀者——作者這些角色的模糊化、互換性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很多影響。

           

          (二)了解智慧學習的特征

          智慧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環境敏感性;

          思想引領性;

          方法系統性;

          自我進化性;

           

          如果說,知識是食材,知識學習追求“吃得多”,那么,智慧就是美食,智慧學習追求“吃的好、消化的了”。

           

          (三)掌握智慧學習的基本方法

          我們一直強調知識的學習,知識積累僅僅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智慧的增加才是質變。對于知識型員工來說,智慧是會學習、善學習。增加智慧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讀書、聽講、寫作、思考等等。針對知識型員工個體能夠控制和掌握的時間來說,這里我著重強調:閱讀、寫作、思考。

           

          因為時間關系,重點介紹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1. 會閱讀、善閱讀

          閱讀關鍵在于做到以下三點:

           

          (1)確定主題。圍繞主題學習,效果會更明顯。確定主題是為了聚焦。通過聚焦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特別是在遇到誘惑、遭受挫折的時候,能夠不為所動、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2)樂讀百家。“蜂采百花釀蜜甜,人讀群書明真理”,沒有廣泛閱讀、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就很難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因此,我們需要在自愿、快樂的基礎上博采眾長。

           

          (3)精讀經典。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解決閱讀的深度問題。經典著作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經久性,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一個寶庫,屬于我們每一個人。在當前這個快餐式出版物盛行、各種觀點相互纏繞交織、熱點不斷涌現的時期,如果沒有經典作為標桿、準繩,我們很容易被流行的浮躁所迷惑,被面前的浮云遮擋雙眼,被雜亂的噪音堵塞雙耳,從而造成知識零碎化,思維平面化,洞察表面化。

           

          2. 會寫作、善寫作

          (1)按初心寫感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一個人初始、本真的心志。寫感受,最好的方法是按初心寫,怎么想的就怎么寫,既是真實的記錄,又簡單易行,不必考慮文體,不必考慮修飾。

           

          (2)以讀者角度寫報告。報告、總結和文件多數是給大忙人看的,上到董事長、總經理,下到部門經理、主管。這些人的日常的工作很多,需要處理的事很多,需要會見的人很多,需要看的資料可能也很多。除非是很關注某件事,否則他們是沒有時間仔細地、認真地、一字不拉地看你絞盡腦汁撰寫的長篇大論的。因此,報告、總結和文件必須緊湊、容易被理解、全面又不失積極。

           

          (3)言簡意賅寫微博。網絡時代,我們增添了一項新的寫作任務:發微博或微信。寫微博和微信與寫傳統的文章、報告、體會不一樣,如果你想通過微博和微信擴大影響,樹立品牌,就必須做到需要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吸引人的眼球,抓住人的心理。


          三、交往方面的挑戰:從人情交往到人文交往

           

          人際交往必修課,懂得人情世故往往是我們在交往中學習的第一課。知識型員工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加關注人際交往中的精神層面的人文感受,通過在認識、理解人文交往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人文精神與品質,追求精神享受與內心安寧,實現人際交往從“人情”到“人文”。

           

          (一)擺脫人情交往的煩惱

          我們中國人崇尚禮尚往來,平時大家都很忙,每逢節日往往是親朋好友之間見面、聚會等各種方式交往的集中期。但純粹為了人情的交往是累心的,唯有符合內心需要的交往才是愉悅的。

           

          1. 人情交往的功利性很強。交往的次數與的職位的高低和崗位重要性密切相關。職位高、崗位重要,大家就會主動、經常聯絡。一旦你退休或崗位不再重要,別人就不再找你。因此,別因為常常被請而沾沾自喜。別人請你吃飯更多的不是因為你的人品、你的價值,而是你身在重要的崗位。

           

          2. 人情交往不一定能起到聯絡感情的作用。與經常交往的人交往是消遣,與不常交往的人交往才可能是聯絡。幾個人經常吃飯,不管大家之間是什么關系,也不管是否有主題,這種聚會僅僅是一種消遣方式,起不到溝通、聯絡感情的作用。因為多次交往后,各自的角色就固化了,很難有大的改變。

           

          3. 人情交往結束后常常會后悔。與聚會中的興高采烈不同,酒后一覺醒來,后悔涌上心頭。后悔喝多了身體不舒服,影響工作和學習;后悔說錯了話,得罪了人;后悔做了不該做的事,對自己或他人有負面影響;后悔參加了不該參加的聚會。

           

          (二)了解人文交往的特征

          人文交往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人格獨立性;

          溝通有效性;

          需求現實性;

          自身完善性。

           

          (三)掌握人文交往的基本方法

          無人可游離于人情之外,不是不能接受人情,而是要有選擇地接受,有取有舍。要做到人文交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從認知角色、尋求平衡、提升境界、清理凈化等方面著手。時間關系,僅介紹認知角色和清理凈化兩個方面。

           

          1. 認知角色

          莎士比亞曾說:“人生如舞臺”。每一個人都在舞臺之上尋找自我的角色,演繹不同的人生。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朋友。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會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與”如何。“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認知角色關鍵是做到三個知道:知道你是誰,知道你想要什么,知道你憑什么。

           

          (1)知道你是誰。有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取舍。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知道自己是誰”,一旦到了具體的事情上卻恰恰是“不知道自己是誰”。這樣的人往往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自以為了不起,處處想表現自己,什么話也敢說,什么事也敢做,什么人也敢頂,這必然會引發他人的反感和反擊,連正常的交流都做不到,就何況人文交往了。

           

          (2)知道你想什么,實質上是目標與選擇的問題。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資源是有限的,欲望的無限性和資源的稀缺性是一對永遠存在的矛盾。

           

          (3)知道憑什么,實質上是要想清楚你有什么資源,從而集中優勢兵力,聚焦去打“攻堅戰”問題。我們受能力、時間、智慧等多方面的限制,沒有足夠的能力、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超群的智慧,讓我們無法維護好所有的人際關系。

           

          我們需要經常地靜下來,問問自己憑什么,什么是可以依恃的資本。

           

          初入社會,你憑什么贏得他人的信任?

           

          做不好乏味的基礎工作,你憑什么擔當重任?

           

          不具備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你憑什么贏得同事尊重?等等。

           

          2. 清理凈化

          像我們的房間一樣,人際關系也需要定期整理、清理、凈化。多數情況下,我們對人際關系采用的是“加法”,認識的人越來越多,關系密切的、稱得上朋友的人越來越多,需要聯絡的人越來越多。看看我們手機中的通訊錄就能更加體會到這一點。人際關系也需要“減法”,在反思基礎上的清理就是最好辦法。

           

          清理凈化的關鍵是做好兩點:限定和刪除。

           

          (1)限定。限定有兩層含義,一是將人際關系限定在一定空間和時間上,比如將大多數同事限定在工作范圍內,將客戶、供應商、中介機構等工作關系限定在“公事”范圍內,即使是子女、父母、配偶等親密關系,也要適當劃出邊界,尊重他們的權利、留出私人空間;二是限定親密關系、朋友關系的人數。

           

          生活中典型的人際界線不清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很多父母越殂代庖,逼迫、干涉子女的戀愛和婚姻,卻換來子女的不敢回家,甚至草率行事,帶來終身的痛苦和遺憾。而子女一邊用行動宣告“戀愛婚姻是我自己的事”,一邊把找工作、買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在這種糾纏不清中,父母無奈、痛苦,子女也無奈、痛苦。

           

          工作中典型的人際界線不清是上司與下屬的關系。相對于下屬,上司是成功者、有經驗、先行者,因而或多或少會產生英雄情結。特別是有些年長的上司對下屬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不僅關注下屬的工作情況,還過分關心下屬的個人生活,甚至干涉下屬的個人生活,將下屬當成自子女。而有的下屬一邊反感、逃避上司的過度關心,一邊用溜須拍馬等私人方式討好上司,以期成為“領導身邊的人”、得到上司的重點照顧。在這種模糊中,上司不滿意、下屬也不滿意。

           

          人際關系的層次也需要限定。

           

          限定還包含控制親密關系之外的人際關系的頻度,聯絡方式等。

           

          (2)刪除。刪除有徹底刪除和暫時刪除。微信中“拉黑”應該是暫時刪除。以個人的理解,除非是必須盡義務的親密關系,朋友、熟人中有兩種人必須刪除。一種是經常傳播“負能量”、影響我們的信心、勇氣、斗志的人,這種人打擊我們的積極性,讓我們沮喪。另一種是教唆者的角色,鼓勵、唆使我們學抽煙、酗酒、過度玩游戲、過度玩麻將牌等不良嗜好,甚至是用拉攏、勾引、利誘、“圍獵”等手段讓我們走向犯罪的道路。這種人是典型的“損友”。

           

          四、工作方面的挑戰:從專業化到職業化

           

          知識型員工是分專業的,只有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邁過的職業的“門檻”。專業化并不必然導致職業化,職業化建設勢在必行。

           

          (一)克服專業化中的問題

           

          1. 專業選擇的盲目性。很多人在其上大學前都有選擇專業的“糾結”經歷。選擇專業,這一人生中的重要抉擇往往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個人的無知、家長的想當然等因素而“誤入歧途”,從而對我們的大學生活、職業生涯帶來負面影響。很多人到了需要選擇專業的時候,仍然對專業知之甚少;在短短的幾天內倉促應對,往往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機性。

           

          2. 專業學習的不確定性。有很多因素造成了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完成培養目標、達到了規定的畢業要求:教學內容上的強調科學課程輕視人文課程;辦學的開放度不高,不了解社會需求;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不足、應付考試、對一些見效慢的課程不重視等等。

           

          3. 就業與所學專業的不相關性。有的人追求眼前的工資待遇,找到了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有的人在無奈、失望中進入社會,失去了職業理想,得過且過;有的人很快就發現,求職中的碰壁還不是最壞的,手里這張大學畢業證并不頂事,其他人有比你更出彩的資歷和經驗,領導器重的是態度好、能完成任務的人;有的人開始動搖,懷疑自己是否學對了專業、是否找對了工作,接著就是離職、再求職,甚至有的人不停地循環著這樣的經歷。

           

          (二)了解職業化的特征

          素養交互性;

          形象得體性;

          技能專業性;

          行為規范性;

          目標卓越性。

           

          (三)掌握職業化的方法

          知識型員工職業建設的重點是:強化職業認知,承擔職業責任,提升職業能力,融入職業團隊等。由于時間關系,僅介紹強化職業認知,承擔職業責任兩個方面。

           

          1. 強化職業認知

           

          對職業的認知包括很多方面,我認為重要的有:職業的特點、職業素養、職業生涯階段和關鍵期、崗位與職業理想的匹配程度等。

           

          (1)職業的特點。每類職業的工作性質、技能水平、職業屬性、價值性、延續性等不盡相同,都有其獨特的特點。

           

          (2)職業素養常常是核心價值觀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員工的發展速度和潛力。一個知識型員工能否迅速成長,關鍵在職業素養。職業素養作為員工日常表現隱性的部分,改造的可能性小,員工的層次越高,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越大。

           

          (3)職業生涯。分為職業準備期、職業進入期、職業適應期、職業穩定期和職業退出期。

           

          (4)職業關鍵期。第一個職業關鍵期是初入職場的第一年;第二個職業關鍵期是入職場后3~5年;第三個職業關鍵期是你升了職、有了直接下屬。每一次崗位的變化都是一個關鍵期,如何適應新崗位的要求是主要任務;一旦沒有在短時間內適應,就有造成職業風險。職業高原期和職業倦怠期是另一類職業關鍵期。最后一個職業關鍵期是退休前的1~2年。

           

          (5)崗位與職業理想的匹配程度。“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滿意的工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適合的工作是滿意的前提,不適合的工作及時待遇很好但時間長了滿意度也不會高,滿意的工作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工作;“適合”是基礎的,“滿意”是更一層樓的。

           

          2. 承擔職業責任

           

          (1)理解責任。與責任有關的詞語有很多。如:責任感,責任心,負責任,責任力,責任人,問責制,等等。針對某項工作任務或者一件事情來說,我的體會是:責任貫穿于一項任務的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勇挑重擔、敢于面對困難和任務是責任感;事中,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工作過程負責,對工作目標負責,負責就是負責任;事后,工作好與壞由人按標準評判,好的要接受褒揚或獎勵,不好的要接受批評或懲罰,好、壞都要承擔責任,要擔當。事前、事中、事后都有態度問題、有認知問題,也就是責任心的問題。責任貫穿于一項任務的全過程,其如圖所示意圖。因此,責任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包含責任心、責任感、責任力和責任人,責任決定行動。

           

          (2)知識型員工工作中的責任心首先是敬業。愛崗敬業是社會大力提倡的職業道德行為準則,是每個從業者應當遵守的共同職業道德。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用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工作。

           

          (3)知識型員工的責任感首先源于獨立人格的培養。知識型員工人格的獨立或依賴,反映在工作責任上有著極大的差異。缺乏獨立人格者在事前一般缺乏足夠的勇氣,責任感不強。

           

          (4)知識型員工的負責任首先是對工作本身負責。有兩種不同的責任系統:對人負責和對事負責。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在總結說:“對事負責制與對人負責制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擴張體系,一個是收斂體系。執行流程的人,是對事情負責,這就是對事負責制。事事請示,就是對人負責制,它是收斂的。

           

          (5)自律和正直是知識型員工職業責任的試金石。知識型員工常常以專業的身份出現,往往容易滋生自大、自滿、目中無人、剛愎自用等想法。而嚴格要求自己,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要聽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五、成長方面的挑戰:從謀生到價值

           

          生存是任何社會的第一法則。多數人的謀生充滿了艱辛,意味著流汗、付出、忍受、疲勞、無奈;會謀生才能養家糊口,會謀生才能勝任社會賦予的各種角色,擔當起各種責任。知識型員工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占用了相對多的資源,不能僅僅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方式,而應該把工作當成一種創造價值的生活方式。

           

          (一)正確對待謀生過程中的壓力

          壓力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

           

          一是生活本身的壓力,薪水太低、心儀的對象不好找、孩子沒有人照顧、買不起房子等。

           

          二是是工作中的壓力,如工作量大、工作難度大、經常加班、上司要求高、人際關系緊張等。

           

          三是個體心理因素造成的壓力,如急于求成、患得患失、攀比,剛剛工作,就想掙到大錢,急于實現財務自由;看到身邊的人發了財、生了職,心理不平衡,急于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四是“二手”壓力,也就是環境、身邊的人的傳遞給你的壓力,如媒體的渲染、同事的抱怨、父母的催婚等。當然,這些壓力源有時是相互轉化的。

           

          對于生活和工作中的現實壓力,我們需要客觀面對、認真應對。克服心理因素造成的壓力,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于“二手”壓力,要降低其感染程度,更不能任其自由發展轉變為心理壓力。

           

          (二)全面客觀認識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實際是社會對一個人的公認程度或者信任度。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簡單概括:一是對其所在組織及社會的貢獻的大小,可以用社會貢獻度來衡量;二是個人及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快樂程度,可以用個人幸福度來衡量。人生價值具有以下特性:

           

          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性;

          主動創造性與真實體驗性;

          社會實踐性與追尋意義性。

           

          (三)掌握價值整合的方法

          知識型員工價值整合需要通過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現實的目標、有效管理時間管理、及時調整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有效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充分發揮潛力,提高素質,承擔責任,實現自我,創造價值等方面著手。

           

          僅介紹時間管理和養成良好習慣兩個方面。

           

          1. 有效管理時間

          管理好時間是知識型員工價值整合的基礎

           

          (1)掌握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

          方便性原則。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工具,都應該堅持把方便性作為第一原則,只有做到了方便,才能快捷、熟練、高效。如果采用的工具、方法過于復雜,或自己不熟練,只能浪費時間,得不償失。

           

          80/20原則。“80/20法則”用在時間管理上,就是:20%的工作時間會帶來所有效益的80%。也就是說,處理最重要事務的20%的時間,將會帶來80%的成效;而如果將工作花費在瑣碎的多數問題上,就算花了80%的時間,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

           

          排出優先順序原則。我們的工作可以按照兩個維度劃分:一個是工作的緊急程度,另一個是重要程度。對四種不同性質的工作采用不同的策略。

           

          (2)克服時間碎片化。

          設置“安靜時間段”;

          集中時間處理信息;

          批量處理事情;

          利用零碎的時間;

          瘦身朋友圈。

           

          (3)記錄、分析與改進

          記錄時間。需要問自己,時間去哪了?為什么總是那么忙亂?首先要記錄自己的時間。根據自己的情況將每天的時間分成若干段,可以1小時為一段,也可以2小時為一段。如果可能,還可以記錄對活動事項的計劃用時、實際用時以及超時原因。

           

          分析時間。一段時間后對記錄進行分析,時間的計劃性如何,是否經常超時,主要的時間用在什么類型的活動上了,用在重要但不緊急工作上時間占比,統計各類活動的頻次,等等。同時,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時間浪費:

           

          因沒有制訂計劃而導致時間浪費;

          因不好意思拒絕而導致時間浪費;

          因拖延而導致時間浪費;

          因不速之客的干擾而導致時間浪費;

          因電話、微信、短信、郵件等的干擾而導致時間浪費;等等。

           

          改進時間管理。減少電話干擾,減少不速之客,減少無效會議,提高計劃的有效性,有效授權,克服拖延。

           

          (4)把部分時間投資于未來。學習、總結、積累是典型的投資于未來方式。一些人借口忙,而忽略學習;一些人不善于利用業余時間,將大好的時間用于沒完沒了的應酬和玩麻將上,一些人看到別人悠哉樂哉,自己也無所事事,殊不知別人可能學習累了才玩,或者在玩中思考。

           

          2. 養成良好的習慣

          (1)習慣的形成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無意識狀態中形成的,主要是家庭成員、同學、同事等身邊人的潛移默化,二是有意識狀態中形成的,主要個體的努力或放縱。

           

          習慣的養成是有階段性的,在某一個時間段就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否則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比如,從小就應該養成文明禮貌、干凈整潔的習慣,小學時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職業初期就應該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等等。

           

          (2)知識型員工入職前就應該具備的習慣不能在工作后才去培養,否則,對個人的職業成長有很大影響。例如:職業準備期就要具備謙虛禮貌、衛生整潔、強身健體、熱情大方、尊重他人、學習思考、寬容感恩等習慣,不能隨心所欲、自以為是、夸夸其談、目中無人、不良嗜好。

           

          在職業初期就要養成有守時及時、服從執行、積極主動、遵守規則、承擔責任、要事第一、總結提煉、追求卓越等習慣,避免眼高手低、馬虎輕率、淺嘗則止、斤斤計較、消極被動、推脫借口、投機取巧、吹毛求疵、牢騷抱怨、消極頹廢等不良習慣。

           

          (3)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提高認識,制定目標和行動計劃,尋找身邊的榜樣,自律。

           

          總結

          以上我們討論了知識型員工如何應對學習、交往、工作和成長四個維度挑戰、積極轉型。

           

          在現實生活中,這四個方面的修煉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又統一于知識型員工在組織和社會中作用的發揮,以及其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盡管成長維度是單獨討論的,但其與其它三個維度有所區別,成長維度是包含在其它三個維度之中,成長是核心,學習、交往和工作等方面的進步都是實實在在的成長。概括起來是“一個核心三個側面”。

           

          學習、交往、工作和成長四者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彼此相互制約的。一個人的社會貢獻度和個人幸福度,取決于四者的共同作用。任何一個維度效用的不足,都直接地影響到知識型員工社會貢獻度和個人幸福度整體的水平;只有同時重視四個維度的作用,才能有比較高的社會貢獻度和個人幸福度。

           

          姑婆那些事兒ios快速審核服務 點擊 :http://www.3377on.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類類有話說App推廣運營經驗線下推廣活動推薦微信營銷姑婆專題姑婆圈ASO校園推廣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謝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