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Facebook工程師覃超丨Facebook增長秘訣和實操方法論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40.webp.jpg

          來源丨我這一輩子



          上周末,我去參加了一場由Xtecher、DeepShare、北大孵化器共同主辦的《關于用戶增長,你不知道的事》沙龍活動,聽完下來感觸很深,一方面過去在騰訊微博和騰訊微視的實踐案例不斷涌現,和分享嘉賓所講的東西不謀而合;另一方面在騰訊的其他產品線,內部的OA上也有大量的增長案例,之前沒有好好整理,現在突然醒悟,決定繼續深挖一些內部案例來充實這套增長體系。

           

          從Xtecher那邊拿到當天演講整理稿的授權,分享給大家,先從Facebook前工程師FreeS技術合伙人、知乎大V覃超的分享開始:


           22.webp.jpg


          今天我分享的是在Facebook做的關于Growth Hacking的相關經驗,為什么要學習Facebook的Growth Hacking技術?

           

          當我進入公司的是,一開始做的是Facebook Phone的項目。囊括了硬件,OS,SDK以及App,后來項目進展不順利,被砍掉了。

           

          創業的時候,大家對公司會比較悲觀一點。比如很多人會問我,在Facebook有沒有感覺會比較悲觀,其實我在公司四年,只有半年多覺得挺好的,其他時候覺得公司要不行了的感覺,市值也在跌,很多大的項目也失敗了,谷歌也出了很多好的產品。所以在創業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懂得堅持。

           

          為什么要學習Facebook的Growth Hacking技術?

           

          當時進公司時,Facebook的月活(Monthly Active User)是5.5億,離開公司達到16億多,現在將近17億的月活。日活(Daily Active User)從2.5億達到9.5億,移動端用戶則從20%增長到85%。月活、日活,在移動端的增長都是很迅猛的,那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最近四五年用戶增長曲線會發現,類似一條平整的直線往上走。但從一個月,或一個星期來看用戶增長曲線,你會發現陡動的很厲害。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每個星期都有一個團隊進行很多調整,看數據如何變化,找到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果做的好,就把好的經驗保留下來。

           

          Facebook的Hack文化十分濃厚,這個文化就是:馬上上手、快速搞定、持續迭代。

           

          在Facebook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是提了一個想法后,很多人一起來討論,過了兩個星期后沒有任何進展。這在公司是絕對忌諱的,一旦有了想法,就去把原型做出來,測試一下效果,然后一個月開發出1.0版本,推給用戶測試反應。這樣的特點是非傳統,技術驅動,數據為王。

           

          老板Zuck非常專注,他會把重點放在增長上面,在公司內部一直強調用戶增長,鼓勵大家用不同的想法去完成用戶增長。

           

          回到Growth hacking技術本身,我想強調的是它與傳統增長的區別。美國很多企業經常用的是打廣告,買渠道,做各種營銷,花費很多錢。


           33.webp.jpg


          這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產品的用戶使用圖,圖上表示用戶會經過一層一層的漏斗篩選下來。用戶一開始被你獲取到,就是拉新。拉新后有多少人被激活,有多少人留在你的產品上,這部分的人就可以產生價值,再后來用戶覺得好,就會分享出去。這就是典型的AARRR模型。

           

          它和傳統做營銷真正的區別是:

           

          傳統市場就是花很多的錢,讓用戶知道了這個品牌,把用戶拉來使用你的產品,但最后沒有很好的數據來追蹤有多少用戶開始付費,有多少的留存率及多少人在分享。這方面傳統企業因為市場和技術沒有任何聯系,所以它很難做到。而Growth hacking本質上是一個技術團隊、運營團隊、產品團隊一起合作的結果,所以它可以滲透到每一個細節,去得到相關數據。

           

          Facebook的Growth hacking最大的特點是由Zack親自主導,這一點也是我想強調的,一個公司要想建立Growth hacking,你的CTO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他本身就是Growth hacking的推動者。

           

          經常會有人問我如何組建自己的Growth的團隊,我個人覺得第一是CEO要了解Growth hacking,要支持。第二是要有產品、技術、運營的支持。最忌諱的是你成立了growth部門,但有很多干預,這樣很難推進起來。第三如果是初創公司,那你整個公司就是一個Growth。

           

          下面分享關于Growth Hack技術在Facebook運用的4個步驟:

           

          1、從原始數據上制作數據面板

           

          關注日活,月活,停留時長,用戶留存等數據

           

          而針對用戶粘性,在Facebook會關注一個指標:L6/7,指的是7天內連續登錄6天的比例是多少,它能感應用戶的翻轉率,比如你的日活今天是5萬,明天也是5萬,你是看不出來區別的,這個指標就是記錄單個用戶在平臺上的忠實度

           

          其他針對專門的會有不同的指標,比如通過測量Like和comments來調整,還有根據核心業務指標來調整

           

          2、分析研究數據面板

           

          了解產品核心業務

           

          監控+警報

           

          學會利用數據反向推動產品的功能迭代

           

          那如何做到由數據反向推動產品的功能迭代?其本質是從錯綜復雜的數據中找出規律。有以下5個步驟:

           

          分組

          比較

          找出差異

          假設

          論證

           

          例如,Facebook的“people you may know”這個功能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個功能就是現在的“你可能感興趣的人”,最開始是由LinkedIn推出來的,當時Facebook推出這個功能后,用戶數超過MySpace,是Facebook最有效的一個增長功能之一。

           

          當時我們發現一部分用戶很活躍,一部分很不活躍。我們就把這些用戶分組進行比較,找出特征,得出兩個群體間平均好友數和個人信息完整程度的差別。于是做出其中一個假設:好友越多則用戶越活躍。然后就開發測試這個功能給1%的用戶使用。一個月后,我們觀察這些用戶,這個假設得到印證,開通了這個推薦功能的用戶活躍度確實提高了,于是就對所有用戶開發了這個功能。即使在今天,Faceobook改版了很多次后,它的 “people you may know”依然存在。

           

          還有一個就是個人信息的完善程度,Facebook當年就做了這樣一個小工具,國內的很多社交網絡也做了,比如脈脈,你的個人信息越完整活躍度越高,用戶活躍度也會提高。

           

          數據反向推導非常重要,只是很多公司不重視,舉個例子,比如知乎。

           

          知乎也使用過這樣的方法,知乎一開始是模仿Quoar,而Quoar是Facebook系的。知乎做了一件事情,它調查了知乎上非常活躍的用戶,與不活躍的一群用戶,于是就去做比較。他們發現,兩者之間回答問題的個數有差別,經過分析,最后得到一個假設,回答3個或3個以上的用戶一般會留下來,于是整個運營人員不再拉新用戶,而是偽裝成用戶不斷拉其他用戶回答問題,這樣就慢慢地提高了留存率。

           

          而針對不同產品,都存在特定的數值以提高留存率。如Facebook上加了10個好友,Twitter上關注30個人,Slack上發了2000個消息后能夠把用戶轉為付費用戶。針對不同產品,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特定的數字,使用戶穩定下來。

           

          3、增長漏斗

           

          拉新:從渠道、廣告、活動、地推等各方面

           

          觀察提升留存:好產品、監控、召回機制

           

          催生用戶再分享:在產品詳情頁都有分享按鈕

           

          分享這個功能很簡單,現在到一個產品的詳情頁,右上角都會有一個向外的按鈕,很容易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等,Growth Hacking雖然很火,但用戶留存的本質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是內因,而Growth Hacking是外因,外因需要內因起作用,所以在你做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明白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么,這點滿足后,Growth Hacking才會有意義。

           

          4、灰度發布及A/B測試

           

          計劃:根據新功能制定改版計劃

           

          預期:數據會如何變化

           

          設置多版本:逐步開放給用戶

           

          清除:清除老的版本

           

          這個本質很簡單,一個功能開發出來后,并不是給所有用戶直接使用,在Facebook是一開始在員工內部使用,然后再發布出去,給1%的用戶,5%的用戶使用。看這一部分用戶數據是怎樣變化的,至少不能變差,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再一步一步開放給用戶。上面這幾點比較理論,我給大家簡單說下,Facebook開發一個功能時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計劃,計劃數據會怎么變,然后給出一個預期,逐漸開放給100%用戶,最后才做代碼的嵌入。

           

          講一個Facebook首頁改版的例子,這是在Facebook內部一個很失敗的例子,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當年是怎么用數據驅動來做這個事情。


           44.webp.jpg


          這是09年的首頁版本,當時Facebook里的一個小組想了很多辦法想改進首頁,比如Pinterest出來的時候,想試試瀑布流怎么樣。好幾個版本都試過了,最后決定的這個版本,是大圖片,扁平化的風格,左邊的導航欄用圖標來表示,整個開發做了半年左右,做出來后,大家覺得很漂亮,員工試用過后也沒有什么問題,就開發給了2%的用戶,但出現問題了。


           55.webp.jpg


          (當時改進的新版本)

           

          用戶在線時長開始往下掉,活躍度也往下掉,在線時長掉了后廣告也受到了影響。回去檢查時發現,他們在一開始員工數據采集的時候有Bug,埋點的時候出了問題,修改后發現,原來一開始統計的時候數據就已經下降了。這個小組的成員開始認為,可能用戶對于新版本的使用習慣需要時間來適應,同時這一期調查的用戶樣本太小,可能是這批用戶不喜歡。于是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他們做了大量的優化,但用戶活躍度還是再跌,新版本開通了12%的用戶,結果跌了18%,這個情況大概持續了三個月,數據還是不好,高層就沒有通過這個版本,恢復到了之前的版本。

           

          回過來看之前的版本,有點像hao123的版本,或者80年代的版本。再看新版本,就好看很多。那問題出在哪呢,我們后面就做了分析。為什么這個版本數據不好?我們找了一批用戶來試用,用戶點了兩三分鐘后就離開頁面了,我們就問為什么你們在線時長這么短,用戶就說,都挺好的,也很漂亮,但信息很快就看完了,而老版本,有很多信息的入口,就可以看很久。

           

          所以這一切都要采集數據,然后分析數據,根據你的戰略需求去選擇。而這個小組的Leader沒有做好功課去研究,項目初期沒有做好數據采集,或者用數據去驗證,導致了這么大一個team白白浪費了6個月。

           

          最后總結四點。對于中國公司,使用Growth hacking要注意:

           

          (1)學會用數據驅動說話

           

          (2)防止獨裁造成,領導要支持

           

          (3)緩解服務器壓力

           

          (4)重大Bug的最后一道防線,可以關掉服務器

           

          總之,Growth hacking是加成不是基石,是1到n的變化,而不是0到1的變化。用心聽用戶的需求,但不要照著用戶需求去做,抽出用戶本質的需求去做產品。最后,想強調一點,如果是初創公司,Growth hacking這四個步驟不一定全部適用你,先有一批種子用戶后,再轉到Growth hacking更好。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謝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