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邊緣人”在改變世界?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1.webp.jpg

          來源丨創象



          被低估的“邊緣力量”

          幾年前,我和朋友特雷弗來到誕生蘋果的那間簡陋車庫時,我真的無法想象: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一個車庫里,要付出怎樣的艱辛,才能獲得創業的成功。我想,“他們當時肯定都被凍僵了!”

          在硅谷,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在車庫誕生。喬布斯的蘋果甚至已經成為一個傳奇,被人們津津樂道。但現在,即便是蘋果公司的公關人員也認為,這種工作方式并不是主流路徑,甚至過于邊緣化。

          在大多數人看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也都是邊緣人物:他們雖然很聰明,但學習成績并不好,先后輟學不說,還做過為電話系統安裝“藍盒子”這種既不賺錢又不合法的蠢事。

          但這些“大多數人”也無法預知,正是這樣在當時看起來不怎么樣的邊緣人,恰恰在改變著世界,而最終讓他們啞口無言,甚至嘖嘖稱贊。

          當然,現在的硅谷,在一個車庫里誕生一家公司已經成為一個傳統,至少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1976年,當時的世界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1976 年,所有人包括創業者自己,都看不起在車庫里創辦的公司。喬布斯自己也是如此:在有了一些資金后,喬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一間辦公室,因為他想讓蘋果公司看上去像一個真正的公司。

          很多創業者和喬布斯的心態一樣,他們已經有了一家真正公司該有的東西,比如設計不錯且性能優良的產品,你會覺得,他們本應更加自信才對,事實卻不是這樣。我見過很多創業者,他們創造了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但卻為“我沒有漂亮的商務名片、我的辦公場地看上去很low”這類的瑣事而焦慮。而這個過程,很多創業者也都經歷過。

          而這正是我想去探討的:偉大的新事物往往來源于“邊緣力量”,而發現他們的人,卻往往低估了這種力量。我想要探討的是,為什么偉大想法都來自于邊緣?它們具體是些什么樣的想法?我們能不能做些什么來鼓勵這樣的想法,如何幫助他們,才能推進這種力量?

          內部人”做事的弊端

          好的想法往往來源于“邊緣人”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邊緣人相對于那些“內部人”來說,他們往往更為機警,更為敏銳,更為靈活。

          如果政府想找一個作家去寫一本官方版的“偉大的美國小說”,你覺得會找誰來寫?首先,大多數最優秀作家都會被排除,因為他們派系劃分鮮明,容易觸犯到其他派系。而在剩下的那些人當中,聰明的人,會選擇拒絕,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接受。

          然后,政府會挑選一個正處于創作巔峰的人,就是已經有些名氣,有成功作品的人,然后交代給他無數關于政府的禁忌,條條框框,又要盡可能正面積極,繼而給你搬來許多可供參考的文獻等等。這個悲催的作家,將會坐在桌前背負著巨大壓力,進行中規中矩、任務般地寫作。而這樣被創作出來的小說,你會看嗎,誰會看,必須為美國政府買單的人當然會去看,這是任務。然而這樣的創作往往不會成功。

          這個小小思維試驗說明了“內部人”做事情的弊端:首先,選了一個錯誤的人;其次,過泛的范圍;再次,無力承擔風險,還得看起來嚴肅正經,有過重的期望值負擔,受既定利益力量影響;還有,面對一群沒有辨別能力的讀者。

          而最可怕的是,這類工作更可能成為一種責任,而不是樂趣。所以這就是內部人和邊緣人的差別。內部人眼里它是責任,是任務,邊緣人把它當成樂趣,去創造。

          如何區分內部人和邊緣人?

          如果這樣來看,這世界不外乎兩種人,一種是內部人,一種是邊緣人,那么怎么區分這兩種人,我覺得有必要做一個測試。但是問題來了,大多數挑選“精英”的方法,都面臨一個難題:是以他們所在領域的“出色度”為標準,還是以他們完成測驗的出色度為標準?

          所以,首先,我們用什么方法測試最可靠?如果選拔精英的方式腐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么多數真正的人才,都將成為大多數人眼中的“邊緣人”。

          比如在藝術領域,有關藝術家的一個形象標準是:普遍而且貧窮。但如果你用這種方式去解讀,非常有可能誤判一個天才。因為普通而貧窮,不能代表所有可能成為偉大藝術家的人物形象。正如不是所有的白馬都是王子一樣。

          在這里,最諷刺的是,測試竟然演變為“反測試”,因為,這恰恰是在一群不符合要求的人當中,來挑選出合乎要求的人。比如,能在一般大公司中晉升,你往往需要懂一些政治等一些和業務沒什么關系的事情,而真正有想法的人,卻很少有時間花在這些不太相關的事情上面。

          就像比爾·蓋茨,他能把這么大一家公司經營好,但你很難想象,他會有時間和精力在通用電氣領域里去鉆研一點點。恐怕,即使是在微軟內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也許你會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官僚結構的公司都是那樣的,整體上看也沒什么問題。但是你沒有意識到,世界本不是這樣運轉的,官僚結構不代表世界上的一切。

          這就是大公司經常被剛剛成立的小公司打得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而大公司員工,更無法意識到,他們所工作的環境,恰好就是一個巨大的、正運轉中的、有著錯誤標準的測試。事實上,這些人就是內部人。

          如果你是一個邊緣人,打敗內部人的最佳時機就是,在由腐化測試選拔出無能精英的那些領域做出點成績來。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陷阱,如果這個測驗本身是腐化的,你再怎么杰出,你的成功也不會被認可,至少你這輩子都不會。你有可能會打敗某些內部人,但實際上在更大的范圍里,比如世界范圍,特別是更為公正的領域內,你會因此丟失機會,沒有任何成就感。

          聚焦被精英忽略的層面

          精英人士的本領往往成為他們的軟肋,因為人一旦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往往就會要想動用一切時間去做那件事。精英人士的專注當然很有價值,但是他越專注于專業本身,卻越容易忽略這一領域之外的世界,在其他領域,精英變得一無所知。

          要想勝過精英人士的邊緣人,這個時候你有兩條路可以選:其中一個,便是讓自己什么事都做一些。既然你選擇一條狹窄的路,就意味你的收益可能會很少,但你可以廣撒網,從不同領域的相似處獲取利益。你可以橫向競爭,也可縱向競爭,好比出書,不僅寫寫文章,而且還要給書畫上插圖。

          第二種,找到他們可能忽視的點,特別是那些新事物。如果目前你不擅長做些什么,不如考慮做一些新的、別人沒做過的事。盡管做這些,暫時不會有什么成績,但是你要知道,這件事目前沒人比你更擅長,你一旦做成了,你就是這個領域的老大。比如雕刻,是把圖片化的東西實體化。但是在杜勒嘗試雕刻前,沒有人把雕刻當回事,更別說藝術。

          那些所謂的內部人員,除了比較喜歡做些固定的工作之外,還有一個既定興趣,就是通常他們也希望能保持原有工作模式。

          大多數公司也是如此。許多成功企業的唯一弱點,就在于他們不會想要去打破它現有狀態,他們習慣了現有的狀態并且安于現狀。許多創新,其實只是用一個更廉價的選擇,來代替目前選擇。而許多公司卻永遠不想嘗試的原因在于,他們只看到了短期內可能會被犧牲掉的利益。

          所以,作為一個邊緣人,你應該努力去找那些內行人覺得不行、冷門的東西,而不是去做那些別人已經做得很好的東西,或者去模仿他們方式,試圖做得比他們更好。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新方法,并不是那些內部人覺得完全沒戲的方法,而是那些內部人因為覺得它們還不夠完善,因而被忽略的方法。

          嘗試做點什么吧

          如果我不得不將邊緣化力量濃縮為一句話,那么它會是:嘗試做出點什么吧。這個短語,理清了我在此文中留下的許多線頭。

          嘗試做點什么,意味著自己決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執行老板命令。這同時也暗示了:其結果可能并不是很好。

          通常一個作品,都是在材料不充足的情況下,將就著、匆忙地做出來的。也許,做出的東西有點用,但卻沒有好到讓人愿意把自己名字貼在產品標簽上。而那些一群人一起試著搞出來的東西,通常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或甚至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但你,卻能找到另外一條路線:嘗試。我認為,人們應當想著嘗試。這意味著:就算你失敗了,你也不會受到什么懲罰。你的動力,源自于好奇心而非責任感。所以,你將不再受到拖延癥的影響;你不會去逃避這樣的工作,而且,在你做這樣的工作時,你也會感到快樂。

          工作越需要想象力,就意味著想象力越重要,因為大多數人心情好的時候會有更多點子。如果我能回到20歲重新來過,有件事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那就是,嘗試著做出點什么。

          就像許多20出頭的年輕人一樣,我曾花大把時間為我該做什么感到焦慮,但其實上,我應該少花點時間去猶豫和顧慮,應該多做一些有真正有意義的事。比如50年前的人可能會覺得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出一部影片,但現在,你甚至一個人就可以批量生產很多影片,只要做出樣子來,放到網上賣就可以了。

          正確的路

          如果你真的想去干點大事,那么,你就該著眼于邊緣中的邊緣區域:那些僅僅剛被精英人士占領的區域。在那,你會找到很有油水、但卻還沒人做好的事。也許,就是因為做這些事太冒險,或者大部分精英都不會在每個很小的點,好好研究一番。

          一直到幾年前,寫文章還一直都是精英人士的游戲,某個專業領域的作家才能發表他們領域的文章。而現在,體制完全推翻了當時那一套。還有許多領域的內容,目前還沒人嘗試去寫,雖然比較難,但這就是機會。

          不要只盯著那些精英人士的盤子,在那些成熟的領域里,基本都被瓜分完畢,好的內容,主題都已經被寫爛了。


          這是我最后一條建議:教你確定自己是否走上了一條正確道路的技巧。當人們覺得你不行,或者認為你做的事情不對的時候,你應該知道,你已經走上一條正確的路。如果人們對你一直抱有這種態度,這就意味著,你非常有可能,做了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沒有虛度光陰。最好的就是,當人們對你說“你這樣做不太好”的時候,你記住,作為批評,這只是一句空話,他內心深處其實是在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罷了。


          我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在一家銀行,開了三個窗口,三個窗口都排滿了人,當第四個窗口打開的時候,是誰最先站過去?很顯然是那些排在隊伍最后面的人。因為他們足夠機警,總是在觀察周圍的環境。他們不在前排,沒有那么多誘惑,沒有那么多束縛,他們就站在邊緣,隨時可以靈活改變。所以創新總是發生在邊緣。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僅作分享學習之用,姑婆那些事兒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姑婆那些事兒—小秘書(微信號:gpxms001)協商解決,謝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