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資本寒冬陰陽怪調論,談O2O正確的補貼姿勢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本文作者:連佳星,原湖南電臺新聞頻道主播,先后就職于珍愛網、小米,后創業兩年,現任藥給力市場部總監。從主持人到互聯網市場管理;從社交流量到醫藥O2O推廣;有趣的角色成長和轉變,成功的完成了一系列的品牌項目。Wechat:343547535。


          有一天,有一個求職者來面試,我問了他為什么離開上家公司,他告訴我是因為資本寒冬。


          我問你們公司倒閉了么?他說沒呢,不過現在也沒有拿到融資。


          似乎資本寒冬是現在O2O行業里流行的話題,上至公司老總下至普通員工,都喜歡把資本寒冬的前因后果都剖析一番。。最近聽到了很多資本寒冬的陰陽怪調,今天我也想聊一聊我對這些觀點的看法。


          圖片1.png

          怪調一:你為什么離職?因為資本寒冬呀!


          感受到互聯網資本寒冬來了么?我似乎感受到了:


          我問來面試的求職者你為什么離開上家公司,很多都告訴我說是因為資本寒冬;


          朋友圈每天充斥著大量的某某公司倒了,是因為資本寒冬;


          某某巨頭合并了,是因為資本寒冬抱團取暖。


          好像整個互聯網圈子已經失去了秩序,每個人的精神世界已經坍塌,就像《后天》中的極寒天氣——可以凍裂今天中國互聯網這艘鋼鐵巨輪。


          互聯網資本寒冬真的的來了么?這種陰陽怪調的理論不知何時已經占據了各個媒體的各大版面,媒體、分析師推波助瀾,資本就這么被“寒冬“了。


          有些行業里的人因為換了個工作,就將離職的原因歸咎于資本寒冬這種可笑的原因,且還趁機利用一些自媒體連番炒冷飯。


          整個O2O的信息流現在有著變了味的怪調,所有人把帽子都扣給了—資本寒冬,盲目補貼。


          這種不過腦袋的結論我認為上到媒體,下到投資人,再到普通接受信息的人,把這些原因掛在嘴上的我認為是不負責任。


          上到一級市場的股市,再到二級市場的資本,資本的寒冬每年都冷,這是每一年的規律,只是今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熱,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和明顯而已。


          VC——可能他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聰明,很多時候他們也是跟著媒體、分析師走的。可能現在的狀況唯一的原因,大家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極少有一個人獨立的思維,真正靠數據做決定。


          前腳總理剛去創業大街喝完咖啡,所有人朋友圈都高喊全民創業,后腳就朋友圈就變成了資本寒冬溫暖過冬等陰陽怪論,這種現象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怪調二:O2O行業,比的就是誰補貼力度大!


          在全民創業這條道上很多產品沒有走下去,是因為你的產品不夠優秀,是因為需求出現了問題,而不要把根本原因歸結為“補貼”;很多人紛紛前后腳馬不停蹄的換工作,是因為你不夠優秀,是你的能力出現了問題,而不要把原因歸結為資本寒冬;很多VC投資的項目沒有得到回報,是因為你缺乏理智的判斷,是你對項目把控的不夠徹底.....


          難道資本寒冬下,你就不需要繼續研究用戶需求,在市場中推廣產品了么?難道因為資本寒冬,在工作這條路上你就可以不去思考自己的問題,不做一個優秀進取向上的職業人了嗎?難道因為資本寒冬,VC就不需要繼續投看好的項目了嗎?


          行業遇到的困難,我個人分析比如媒體啊、行業分析人士等部分人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中國“墻倒眾人推”,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作為一個從事O2O行業的晚輩,在我身邊依然有很多優秀的O2O產品和團隊,他們無論是在資本熱的時候,還是冷的時候,依然能在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自己獨立的成長,依然還想在Q4的成績單上用最后的干勁兒博出眾彩。移動產品在上半年激烈的競爭中,現在依然有很多做的好的產品,這才是能力!


          而那些已經倒下的產品,我們先不去談論他的好和壞,但是從失敗的角度看:產品、團隊、資本、運營等諸多復雜綜合因素,沒有堅持下來肯定是有做的不好的原因。我記得曾經有人說“創業即修行”,什么是修行,修行是先要學會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在最后失敗的時候將原因扣給外部因素。


          前段時間一個某上門產品面對流言蜚語,他們的一個負責人跟我說,希望我轉發他們的一篇聲明。我當時給對方的回復是創業不易,面對流言蜚語,保持清醒,冷暖自知!即便失敗了,也要華麗麗的轉身,因為這些失敗的經驗才是彌足珍貴的,因為這都是一個團隊在成長的過程中,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經驗,是其他的人不具備的,冷暖自知!當下一個路口再遇見機會的時候,這都是寶貴的財富。我覺得這是一個創業者該具備的心理素質。而非失敗后將原因歸結為資本寒冬,給行業扣冒子,非常可笑。


          怪調三:O2O行業只會靠補貼,花錢買用戶


          既然談到補貼,那作為一個正在O2O行業深耕的市場人,我們談談干貨,談談我認為正確的“補貼姿勢”!還有一點我想談,很多人現在把補貼認為就是在花錢買用戶,我不認同這個觀點,且我認為拉新補貼必須要做,而且線下線上都要做!試問大家,換個角度來想:難道你在別的渠道上投廣告,買流量等支出費用,就不是花錢買用戶么?其實質疑這一點的人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一個真正懂移動流量的人,應該現在坐下來冷靜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的補貼!接下來是干貨時間,大家可以探討。


          一:先說規模,大的產品如團購類型的產品是按照GMV銷售額來衡量產品的規模,而作為創業公司核心我認為在初中期階段看的應該是拉新能力和城市覆蓋能力。城市覆蓋能力我們不多講,單從規模上來分析,規模做大中從用戶數據上來看有幾個指標,1是拉新2是留舊3是拉活。但是我們重點來看階段性衡量指標日單量的衡量標準,應該分為無優惠訂單+待優惠訂單。無優惠訂單不用多說,是我們持續日益保持的增長目標,而待優惠的訂單我們把它拆分來看,一個是針對老用戶的重復性補貼,第二個新用戶增長的補貼。但是這兩個值如何做的健康,這才是大家仔細思考。


          二:再來說補貼:新用戶補貼的目的是用來快速發展,擴大規模,這種補貼我認為在一個產品合理的拉新成本下,是要持續做的,而注意的是核心將補貼拉新的渠道做好統計,注意觀察渠道的優勝劣汰值;而老用戶的補貼是用來持續的刺激老用戶,擊垮競爭對手,舉例來說現在外賣產品持續發紅包就是在搶占市場,而如何在擴大規模中還能搶占市場,這也是大家思考的問題。



          寫在最后的話:

          最后我想說,作為一個互聯網創業中的年輕人,正確的姿勢應該是保持自己獨立的客觀判斷力,能在萬千浮躁的環境中沉淀下來,不要人云亦云。而行業中產品優勝劣汰,讓大家冷靜下來思考真正的商業模式,秩序重建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且是好現象,如果現在有人因此離開,屬于正常散場。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 類類有話說 App推廣 運營經驗 線下推廣 活動推薦 微信營銷 姑婆專題 姑婆圈 ASO 校園推廣 地推 ASO100 渠道刷量 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