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頓半、泡泡瑪特等7個經典案例,拆解內容營銷的5大趨勢!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2年前

          最近在梳理內容營銷的課題,很快就會上線和大家見面。今天先從一篇推文著手和大家聊聊:為什么說所有To c都是內容賽道,內容是通貨,連接分類,貫穿時間?

          因為在消品牌端,好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跟消費者在建立信任關系,一種讓消費者萌生出“我選擇相信你的產品和故事”的關系。

          那么如何做好內容營銷,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內容要永遠比產品前置

          內容營銷要前置,因為內容本身是產品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些年我和很多品牌負責人聊天時發現,他們的營銷方式很多都是,商品中心把產品研發出來之后,品牌部門再去挖掘和提煉產品的賣點。

          但是有時候品牌部門并不知道產品的賣點,去問產品經理,他們也不知道或是說得很含糊。

          這實際上就是研發和品牌脫節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就要思考產品的痛點和場景,把未來的營銷話術確立起來,也就是“從產品研發即注入營銷”,讓商品自帶內容營銷。

          比如很多新消費品牌在這塊空就深諳這一點,像空刻意面,把將產品外包裝做得不像一個食品,而是“像一個化妝品”——口紅的外包裝。

          它給到我們的啟發就是,品牌在產品研發階段就要考慮讓包裝更能夠服務于產品,除了要在貨架上,頁面上被人一眼相中,還需要承擔品牌傳播的功能,也就是將產品、包裝設計為可以內容化的“物料”。

          所以內容營銷永遠在產品研發前面,而不是在后面。你在產品端的內容運營能力,將直接決定產品的銷量。如果你把一個產品都生產完了,才去想你的賣點,你的內容傳播,你的場景使用,黃花菜都涼了。

          要逐漸形成內容IP

          如果產品內容化思維是內容營銷的必要條件,那么形成內容IP就是品牌要持續構建的輿論場。

          輿論場就是品牌在內容傳播上的勢能、厚度、影響力!要專注于某一個內容領域,在這個領域不斷精耕。

          所以你要把傳播內容打造成一個IP,跟用戶進行持續溝通,幫助企業不斷積累品牌資產。

          而在打造內容IP的過程中,擁有高內容水準、高輿論口碑、高用戶黏性的優勢,才更有機會成為爆款內容和超級IP,我認為有三點是需要重點關注深耕的:創意性、事件化、可持續。

          分享兩個案例。

          一個是百事可樂《把樂帶回家》。

          從2012年述說小家團圓的首部《把樂帶回家》微電影開始,百事可樂就從“人”、“家”、“樂”三者關系出發,用10年時間打造“把樂帶回家”內容IP。

          這個系列微電影有三個顯見的共性:

          ①大量當紅流量明星作為主人公;

          ②每年聚焦一個創意,講述與春節有關的“合家歡”、“溫馨”故事;

          ③片中有大量的百事系列產品出鏡。

          這三個看似簡單的特色,經過每一年富有創意的內核形態,不斷重復與觸達,形成了極有品牌印記和記憶度的春節營銷事件。在這個過程中,“祝你百事可樂”,這雖然聽上去像是一句口號,但十年“把樂帶回家”確確實實把百事變成了14億中國人過年儀式感中重要的一環。

          第二個是三頓半的返航計劃。

          目前這個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6季,每年兩季,每期都有個別出心裁的主題,用戶可以通過專屬小程序進行預約,在指定的開放日,前往各城市中設置的返航點,以空罐兌換主題物資,回收的空罐也將再利用制成生活周邊產品。

          返航計劃表面看起來是個主打環保的空罐回收計劃,但其實是將產品過度包裝的潛在公關危機變成品牌的超級符號。

          再通過內容的持續性浸染,返航計劃已內化為用戶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用戶又反向對品牌產生了長期關注的動力,進一步催化了大量UGC內容,宣揚品牌文化同時傳遞充滿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的品牌形象。

          可見這屆用戶不缺內容創作的內驅力,就看品牌是否給人家搭舞臺和“遞話筒”。

          很多品牌每年都會策劃很多場營銷活動,但是做的很多碎片式營銷卻輕、軟、無序、無指向性,白花花的錢花出去了,到頭來消費者根本記不住。

          內容營銷的成功,就是成為IP。當你持續去打造內容IP的時候,最后它會變成一個有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品牌符號,你就不需要再給它繼續投入了,而是它可以反哺品牌,聚攏粉絲,形成品牌資產的。

          讓普通人影響普通人

          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很多品牌在發動內容營銷戰役時,真實、有個性,不完美的普通人開始走到聚光燈下。

          普通人不再是由一個個人口統計學背后冰冷的縮影。他們有著情感豐富的內心世界,她們是散落在生活中的我你他。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營銷上更注重讓普通人影響普通人,從而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我最近很喜歡看時尚博主黎貝卡做的一個專欄,叫《100個中國女孩的家》。

          這100個女孩,是100個窗口。她們的居住空間在鏡頭下,在字里行間呈現著,不同風格、不同身份的女性都在表達著她們的態度主張,每一個物件,每一段故事都是豐富生活的濃縮。

          這讓我聯想到了新一代內衣品牌Neiwai 內外這些年以女性群像的視角,以【NO BODY IS NOBODY 】為主線,讓每一位平凡的女性都能夠自信地去展現自己的身體之美。

          來自Neiwai內外的官方解讀:「我們盡可能真實地去還原她們的故事、她們的想法,而不是把她們當成一個品牌想要發聲的工具。」

          因此,普通受眾從一系列“不那么完美、不那么性感”的鏡頭中,找到由衷的邊界感和舒適感。

          來到消費者層面,品牌與這種精神的結合,會在用戶的大腦中發生變化,觸動到內心的靈魂深處的那根弦,再反彈回到品牌,讓用戶自發傳播。

          重度圈層化、區隔化

          介紹一個【 1%法則】: 

          互聯網上1000個人,

          只有10個人會創造內容,

          另外100個人會互動,

          剩下890個人瀏覽。 

          這個法則最先是從Youtube上統計數據分析出來的,一些其它網絡數據也在慢慢證明這一點。比如維基百科中50%的內容是由0.7%的用戶提供的,而超過70%的文章是1.8%的用戶分享的。 

          而內容打造,聚集用戶,要想清楚你要在哪個群體聚集勢能。

          人以類聚,只吸引特定圈層的人,不要想著所有人都喜歡你。

          要通過想象力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去輸出對小眾群體的認同感內容,從而收獲他們對品牌的認同感。

          建立用戶思維,摒棄粉絲思維

          1個信任流量抵得上1000個普通流量。

          流量思維已經是舊玩法了,現在的新玩法是“超級用戶思維”。

          我對“超級用戶思維”的理解是,不追求所謂的流量,而是沉住氣用心打磨內容,通過良好的口碑產生杠桿效應,從而贏得更多的用戶。

          縱觀新式茶飲,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從經營產品開始向經營用戶轉變,從營銷主義升級到價值主義,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

          最典型的是顧客群體的精耕細作,比如通過小程序、會員系統將顧客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鮮活的個體”,并根據他們的需求,持續通過內容發生交互,篩選出“信任流量”,即品牌的“自來水”。

          茶顏悅色的公眾號、微博,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輸出內容,最重要的是與顧客保持互動,吸取建議,也就是基于顧客需求定位,及時與顧客溝通,再根據顧客的要求不斷更新、調整產品與營銷方式,保證了品牌的發展活力

          品牌傳播過程中,一個信任流量抵得上1000個普通流量,一個細分行業,你能獲取10萬個信任流量,就能擁有傳統意義上1億個粉絲的勢能,足以打透一個行業。

          對企業而言,內容已經成為產品、服務之外的“第三種溝通要素”。正是看到了內容營銷的重要性,以此為起點,接下來我將通過課程、視頻、案例、觀點等多元形式,持續和大家探討「內容營銷的下一個十年」,歡迎大家加入進來一起交流。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作者:新媒體木蘭姐發布,其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姑婆 對觀點贊同或支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