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2年前

          用戶標簽、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用戶細分……很多做用戶分析的同學,會被這幾個概念繞暈。今天系統講解一下。一圖以敝之,這幾個東西關系如下: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用戶標簽是基礎

          用數據描述一個用戶,有標簽和指標兩種方式

          指標:連續型數據,比如過往3個月消費

          標簽:分類型數據,比如用戶性別、居住地

          有了豐富的指標和標簽,才能對用戶進行描述。

          之所以單獨強調用戶標簽,是因為大量未經分類整理的指標很難用,對業務直接意義不大。標簽可以做得很復雜,可以附加業務含義。這些帶了業務含義的標簽,甚至可以直接組合出業務落地方案,因此非常好用。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用戶畫像是底座

          大量的用戶指標與標簽,形成了用戶畫像。用戶畫像是一個統稱,通常一講用戶畫像,大家都知道是在說用戶的指標與標簽問題。用戶畫像是數據服務業務的底座,有了用戶畫像才可以進一步地工作。

          用戶分群是方法

          用戶分群是用戶畫像運用的方法,即不把用戶視為一個整體,而是從用戶特征、行為等方面找差異,劃分為不同群體。比如按性別、年齡、城市、消費多少、活躍程度進行劃分,分為不同群體。

          分群以后,能便于業務更好地識別不同類型的用戶,做精細化運營動作。簡單的用戶分群,可以直接拿用戶標簽(特別是物理特征)做分類,復雜的分群,則可以用更多數據。用戶分層就是一種典型的復雜分群。

          用戶分層是一種特殊的分群

          如果把分群的標準,定為用戶價值的高低,這種分群就是用戶分層。用戶分層不只是簡單的分群,而是要區分出價值的高中低,從而更進一步地進行服務。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注意:“價值”本身,可以有很多種定義

          1、活躍價值:用戶在平臺登錄次數多,活躍時間長

          2、轉介紹價值:用戶會轉介紹很多次,帶來很多新用戶

          3、歷史消費價值:用戶歷史上累計消費很多錢

          4、未來消費價值:用戶未來會消費很多錢

          因此討論分層前,首先要搞清楚分層的標準,該用何指標定義。

          定義指標以后,就可以著手進行層次劃分了。很多同學會糾結到底分界線定在哪里合適。定分界線的原則是:

          1、分層后,各層級有明顯區分度(10%或更多)

          2、分界限本身簡單清晰,容易辨識

          3、分層后,每個群體的規模足夠大,有價值做

          只要符合這三個標準的,都是好分層。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另一個分層的注意事項是:要區分歷史行為和未來行為。很多同學做分層,就只知道拿歷史消費,歷史活躍數據。這樣是有風險的,因為歷史消費高不見得意味著未來消費高,特別是這種歷史消費高峰是在促銷期,或者買耐用品買出來的。這時候用戶是很少有未來消費需求的。拿歷史消費記錄排個序,就說:這是我的高價值用戶 or 這是我的優質用戶,很可能在未來被打臉。

          所以歷史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關系需要驗證一下,如果不直接掛鉤,可以試著從用戶特征等方面進行區分。

          明著分/暗著分

          注意,用戶分層有明分和暗分兩種,明分,即向用戶公開分群規則,比如1年內消費滿1萬成為金卡,金卡用戶可以享受3888入會大禮包和9折購物優惠。

          暗分,即內部設定好標準,比如A類用戶促銷敏感度低,B類用戶促銷敏感度高,之后在抽獎的時候,不給A類用戶中獎,只給B類用戶中獎。明分和暗分,在業務上、數據上,會產生明顯的效果差異,所以在實操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

          明著分,能直接拉動用戶消費,促使用戶升級。只要給的獎勵夠吸引,你可以看到一個普通用戶一夜之間變成VVVIP。因此如果要公布分群規則,最好直接把這種分群當成促銷活動。考核額外給到的資源、新拉動的消費數量,評估分群效果。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注意,這么做也是有限制的。

          1、分群規則不能復雜,否則用戶看不懂,一切白搭。

          2、分群獎勵門檻要高,否則躺著進來的人太多,成本會爆炸

          3、分群獎勵要夠給力,否則沒人為三瓜倆棗掏腰包

          4、身份認證要做好,否則幾個用戶湊一張金卡薅羊毛也是常事

          5、獎勵重疊要控制,避免金卡優惠和其他優惠重疊太多,成本失控

          暗著分,其實就是大數據殺熟,暗搓搓地搞價格歧視。暗著分在控制成本、拉動運營指標上比明著分更有效果。

          比如運營部門發現最近轉化率降了,如果直接搞大促銷,有相當大一部分成本是被原本就會消費的用戶薅走的,那么可以通過復雜的內部規則(或者干脆訓練購買預測模型),找到更大概率不會自然消費的用戶,只針對他們投。這樣暗箱操作,可以讓成本更少,指標提升效果更明顯。

          用戶畫像、用戶分群、用戶分層,到底有啥區別|接地氣學堂

          不過這樣做也有前提條件:

          1、有封閉信息,直接推送給用戶個人的APP/小程序

          2、用戶的活躍度得高,得有能力接收到信息

          3、下單時間有限制,避免用戶多平臺比價/更換賬號比價

          而且,一般暗搓搓地給優惠,沒法直接丟3888大禮包,也不方便直接收用戶1萬元。意味著這種暗搓搓做法不太適合做消費量,更適合打轉化率,讓用戶小花幾筆錢,先下兩單。

          但是這樣也有問題,就是轉化低用戶活,躍率很有可能也不高,如果用戶不活躍,是收不到推送信息的,后邊的分層推送也就沒機會了。所以還是需要有一些大規模的宣傳/促銷做支持,先解決活躍問題再說。

          那用戶分層和推薦系統又是啥關系?

          看到這里,肯定有同學會聯想:那推薦系統和用戶分層又有啥區別?不都是推個東西給用戶嗎?

          雖然都是推個東西,但是解決的業務問題不一樣:

          推薦系統解決的是降低用戶搜索難度,不用搜海量商品的問題。

          用戶分層解決的是拉動用戶消費,提升用戶活躍的問題。

          很多公司的SKU就一二百款,產品線就5、6個,即使搞推薦系統,搞來搞去也就那幾款。而電商/短視頻平臺的SKU動輒以億為單位,所以必須得搞推薦,不然咋展示呀。而即使只有1個SKU,用戶也有高中低消費的區別,也能結合用戶畫像,找到誰是我的高端消費者。所以用戶分群和分層應用范圍比推薦系統大很多,只要是個公司都可以用。

          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

          來源|接地氣學堂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