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做自媒體?你必須知道這11個真相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2年前

          不要盲目去做自媒體!

          切記切記,自媒體不等于做公眾號。

          不要盲目地開始!

          除非,你只是打算做得玩玩。

          就算是特別擅長某個領域,想做自媒體賺錢,也未必是要持續寫文章。

          的確,在這個全民皆可表達觀點的時代,人人都可以開始寫寫東西,誰都可以嘗試做自媒體,并不需要一定有極強的專業能力。

          如果你只是玩玩,那全憑自個兒心意。但如果你想堅持做好它,那這其中有一些你喜歡或不喜歡的關鍵點(真相),就有必要知道。

          01 你的自媒體大業從定位開始

          現在每一天,都有太多人想要或已經開始做自媒體,但大多都是一時興起,稀里糊涂地寫寫寫。

          每天不知道說些什么,又沒人看。在艱難中繼續,在繼續后放棄。

          一個人,要持續做自媒體,想要收益。

          你第一步,就是理清自己的定位,

          沒有清晰定位就像射出去沒有準心的子彈。

          簡單點,就是要想清楚4個問題:

          1) 我是誰?

          2) 我的目標目標人群是誰?

          3) 我能為他們提供什么垂直內容?

          4) 這些內容對他們有什么獨特價值?

          定位是必須有的,至少你應該有個大概方向。為什么很多人做自媒體稀里糊涂的,就是因為沒有定位,不知道內容方向,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比如:

          你是誰?

          創業者、大學生、廣告人、健康顧問、寶媽,還是音樂愛好者?

          你擅長什么領域的內容?

          商業經濟、廣告文案、情感心理、職場社交、還是時尚美妝、財務管理、個人理財,還是寫作經驗?

          你將要做什么方向的內容?

          新聞資訊、情感慰藉、干貨經驗,還是技能知識、勵志故事?

          你的內容對讀者有什么獨特價值?

          幫助成長、獲得最新資訊,還是提供情感的共鳴、緩解焦慮?

          想清楚這些,是開始的第一步。

          一艘船不能轉動方向盤去迎接每一次新浪潮,而是必須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果你想成為一切,最終只會什么都不是。

          那接下來就可以馬上開始做內容了嗎?

          不是,你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媒體模式。

          02 找到適合的個人自媒體模式

          做自媒體一定是要寫文章嗎?肯定不是!

          做自媒體一定要做公眾號嗎?當然也未必!

          現在的自媒體平臺非常多,隨便舉例就有十幾二十個,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屬性,想去做自媒體想開始賺到錢,就得去找到合適的平臺。

          有的人可能壓根就不適合做公眾號!可能更適合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可能更適合抖音的短視頻,也能是適合知乎的問答......

          核心問題是你的個人自媒體模式是什么?

          我給大家列個思路框架,好好去思考一下。

          自媒體內容形式:圖文、短視頻、音頻、問答、直播、條漫、vlog等。

          自媒體主流平臺:公眾號、抖音、今日頭條、快手、百家號、喜馬拉雅、網易號、企鵝號、知乎、小紅書、Bilibili、微信視頻號、簡書等。

          自媒體變現方式:廣告、帶貨、打造個人品牌、知識付費、社群付費、做IP產品、投稿賺稿費、咨詢服務、直播、原創優質內容獎勵、平臺活動獲獎收益、流量收益、粉絲贊賞等。

          這三者自由組合,你可以得出幾十種做自媒體的模式和方向。

          而不是只有一個方向:做個人公眾號,寫圖文,接廣告。當然,這個方向也可能就是適合你。

          最重要的,是找到匹配自己的個人自媒體模式。

          03 有關前「錢」途

          大家都關心做自媒體有沒有前「錢」途,這無可厚非。

          賺錢,非常必要。

          你可以看到,雖然自媒體的興起已經這么多年了,但還是在高速發展,它依舊還很 “新”,有更多的機會和機遇,前途也有很多可能性,甚至常常是有價無市。

          靠它賺到錢的非常之多,不要動不動說紅利紅利,什么融資上市,動輒幾個億的論調,這與99%的人都無關。

          我們就說身邊一些做自媒體的,很多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聲譽、或人脈、或金錢、或成長、或見識。這都是活生生最好的例子。

          所以,站在我的角度,這個行業一定一定是有前「錢」途的。

          但具體到每一個人,你可以當我說的是放屁。

          因為,有沒有前「錢」途這事,你是問不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做自媒體到最后一定是賺大錢的,那要么他是大騙子,要么他把你當二傻子。

          04 你得聚焦在關鍵點上

          3000多萬新媒體人,以及無數想要開始做自媒體的人,大多考慮的可能是哪里有素材、漲粉小技巧、能在哪分發內容、有什么新媒體工具、什么時候可以有收益等基礎問題。

          這一點,你從知乎里相關問題的關注度和點贊量就能看出來。

          想要做好個人自媒體,這些東西肯定是需要了解。但是,這些絕大部分問題,你只要動手搜索一下都有不錯的答案和解決途徑。

          一個小建議給到大家:花2-3個小時去集中搜索這些必要問題,然后每個版塊選取你用得上的,放到一個日常清單里面去,以后看到新的再添加進去就行。

          不要花太多精力在上面,容易陷入無盡的表象層面。

          更多的時間要用在不斷思考自己的定位、粉絲人群的劃定及經營、內容的規劃、需求的挖掘、自己的提升上面。

          核心還是給別人帶來價值,

          從而放大自己的價值。

          把內容做好,有了拿得出手的內容,一切都有了底氣。

          想賺錢?沒問題!發廣告也沒問題!你的價值輸出做得怎么樣了?

          莊稼種好了,才有碩果累累的一天。

          我自己不是全職做個人自媒體的,只是業余時間給大家分享點自己專業板塊的干貨,算下來也有幾百萬字的原創了。

          05 提供高密度新知

          傅盛有一本書叫《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的差別。一切競爭可能都還是認知的競爭。

          做自媒體也一樣,

          創造新的認知即在創造價值。

          這就需要我們能為讀者提供新知。

          所謂新知,不要受限,你可以理解為讀者身上沒有的信息。包括新知識、新概念、最新資訊、新觀點、新方法、新故事、新視角、新穎的情緒表達等等。

          自媒體不是自嗨式的流水日記,你輸出的內容如果是所有人都知道,沒有半點新奇的東西,那別人大可不必花時間去看,你也沒必要費精力去做。

          如果要做,你就必須得考慮:

          讀者能從你的內容中得到什么超出他認知的信息,你能夠為他提供什么新知?你的觀點能讓讀者產生 “哇”、“原來是這樣啊”、“說得好”、“漲見識了”、“太棒了”的感覺嗎?

          輸出內容就是這樣,我們要不斷去調起讀者興趣,通過提供一個一個新知,持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直到看完你的內容。

          欲要賣米飯,先制造饑餓感。

          提供新知,就是饑餓的源頭。

          而且,想要讓讀者在你這有收獲感,光有新知還不夠,還要保持高密度的新知。

          首先,你的內容中針對目標讀者要有足夠多的有效信息量,

          保證這個內容輸出的總價值。

          然后,整個內容要有足夠的新知密度,保證讀者能看得通暢爽快,不斷給讀者帶來閱讀 “獎勵”,

          也就是用最精煉的語言去直接表達觀點。

          老練的自媒體一定是講究表達精準,不拖拉,一擊即中,不需要的內容堅決不要。

          讓讀者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不是說把內容直接刪掉幾段,要的是精簡,不是精減。要的是精煉,不是單純的短而已。前者考驗的是你提煉和精準表達能力,而后者考驗的是你湊字數的能力。

          內容很長,但每一句都張力十足,看完意猶未盡還想繼續看更多,那它很 “短”。如果內容看起來很短,但根本看不下去,看完沒任何感覺,那它還是很 “長”。

          精簡,是留下必要的,去掉不需要的;

          精減:是強調必須減少數量。

          06 生而為人,說點人話吧

          做自媒體別過于高冷,用語不能太文縐縐,你不能讓大多數人直接就望而止步。

          不管是什么形式內容,其實就是在找對的人說對的話,像和讀者面對面的在溝通交流。

          那就說人話,不要說鬼話,不要說神諭!

          我認為這是一個自媒體人的必修技能。你輸出的內容就是在幫讀者更輕松地理解寫你的想法。

          內容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詞藻,不用各種秀文學功底,也完全沒必要刻意弄一些晦澀難懂的概念。

          你很牛,但是你的讀者可能不愿搭理你。

          你驚嘆于自己的各種豪華的說辭,嗨到爆。但高雅的文字和精致的詞藻很有可能會喧賓奪主,把本應該放在內容上的注意力攫走了。

          結果本末倒置。

          我們不是賣關子,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內容和讀者來一次交流。

          直截了當表達,通俗易懂暢談。夠了。

          07 也要學會合理裝逼

          陽春白雪的東西大家不怎么愛看,特別高深的論調大伙也看不下去。如果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大家喜歡的,往往是那些:

          不超出他的認知太多,

          踮起腳尖恰好夠得著的內容。

          這就需要創作者能 “合理裝逼”。

          意思是,你做的內容、表達的觀點首先要有一定高度。但是,逼格不能太高,保持略高于目標讀者認知和知識量即可。

          這樣,讀者才能獲得持續的滿足感、驚喜感以及身份認同。

          逼格太低,沒什么新東西,讀者沒興趣,不看。

          逼格太高,get不到,理解不了,好像不是給我做的,也不看。

          這就是為什么總說干自媒體,還一定要學會了解讀者,和讀者做朋友、甚至讓讀者參與到創作。

          就算你懂得很多,也別動不動在讀者面前過分 “炫耀”。因為你有你的定位,找到自我表達和讀者之間的交集才是一個自媒體該做的,而不是掉入 “知識的詛咒”。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得不斷進步,且至少要快過你的大部分讀者。

          因為讀者他在不斷成長,當你內容比他高一點點的時候他會留下來。而當他成長到你不能在他面前 “裝逼” 時,當然就會離去。

          你想要一直領跑,就要提供比他們高一點的內容。高出認知,高一點點,你才能裝逼成功,獲得認同。

          原則只有一個:裝逼別太過,帶感最重要。

          08 請不斷豐富積累,別停

          做自媒體是一個持續輸出的過程,你得隨時做好心理準備:腦子馬上就會空蕩蕩。

          所以它必須是一個倒逼堅持輸入的過程,也即不斷去豐富自己的積累。

          你腦子里有源源不斷的大量積累,

          這就是最硬核的優勢。

          輸出內容不是空想,也不是無中生有,什么都不出來,大概率是腦子空。

          如果你只是一個一般的普通人,工作生活也和大家沒什么不一樣,那你憑什么能做出超出大家的內容呢?唯有做到比常人有更多的積累輸入。

          你得花時間啊!就算你是做娛樂綜藝類內容,那你也要長期去看哪些綜藝最受歡迎,哪些明星話題性最高,哪些梗說起來讀者最喜歡,哪些內容可以關聯起來......

          你的經歷、生活中的事、遇見的人、洞察到的現象、聽到的趣聞、旅行過的地方、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聽過的歌、參加過的演唱會,包括你看過的綜藝、別人的精彩文章......等等都可以是你腦子的積累。

          多做筆記、多整理素材庫,多用便簽......可以邊看邊感受,看完后去回味,看書寫讀書筆記、看電影寫短評、看綜藝記錄印象深刻的片段,讀文章備注自己的觀點,

          這些都是非常棒的習慣。

          像TED、BBC、全球史上最佳電影TOP 100、《奇葩說》、《吐槽大會》、《向往的生活》、《圓桌派》等等,我覺得都挺不錯。還有像知乎、豆瓣、今日頭條、B站、微博、抖音、虎撲,還有果殼網、澎湃、譯學館、煎蛋網、好奇心日報、好奇心日報、雪球、AcFun等等,

          也都是不錯的信息輸入平臺。

          可積累的素材非常多,老賊不想給大家設限。因為對于做自媒體,積累各種有用的無用的東西,增長見識,擴展閱讀,都大有裨益。

          不能停止學習和積累,這可能是做自媒體最苦逼,卻又最幸運的事了。

          09 別矯情了,該模仿就模仿

          很多人開始做自媒體搞內容創作,有個矯情的毛病,就是不愛看別人的作品,天大地大我最大,整天圍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轉。

          多少有點文人相輕的意思。給面子,這叫情懷;如果不給面子,只能叫固步自封,盲目自嗨。

          竊以為,模仿是任何一種形式創作的必經之路,模仿并不簡單,也不可恥。

          相反,真真正正用心地去模仿是值得鼓勵的,特別是真正鉆進去像素級模仿的。

          抄襲是簡單的,但像素級模仿,很牛!它需要你思考別人作品的每一個細節,模仿到精髓:他為什么這么做、我可以怎么做、怎么做可以更好。

          真別太傲嬌,做內容該模仿還得刻意模仿,有知己知彼,才會有百花齊放。

          市場從來不會是閉門造車,

          市場只認好的東西。

          是好東西好作品,我們就得學習,從來不由外至內改良自己內容的人,我覺得并不算真正在做自媒體。

          這就像寫文案:新手想寫經典文案,那就先從模仿一段經典文案開始吧。

          文案的模仿,是找大量/精準的參考。學習別人的文案策略、邏輯推進、文案形式,以及字句的表達,學習別人對于情感的運用和激活,學習別人如何去呈現出細節的畫面,學習別人如何去激發人對欲望的追求......

          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靈感,這是一種能力。

          沒見過世界,又如何說世界不美麗。

          做自媒體,也一樣。

          10 真誠點,端著給誰看

          我一直認為,做自媒體更多是一種源自內心的表達。它不在于你多么牛,也不在于你的內容有那么優美......

          打動別人的,是你字里行間的經驗之談以及真情實感、真實狀態的流露。用自己的態度,用自己經歷過的來表達,假不了,自然能獲得讀者的感同身受。

          每一次內容就是在用推心置腹,

          換來一次次與讀者的深入溝通。

          有人說,見字如面,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記得還是多年前,有個前輩跟我說:最佳的內容,就是講真實的故事,威力無窮。

          最好說自己的東西,帶有自己的經歷、認知以及思考,保持真實的一面。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同的,你裝腔作勢用別人的風格來表達,不僅顯得假,還與你個人的習慣格格不入。強行為之,沒有靈魂。

          鸚鵡學舌,卻不得人意。用自己的內容風格表達出來自己的真誠想法,這可能會是你最強大的武器。

          另外,也沒必要做起自媒體就端著。在這個媒體下沉,人人都可以分享觀點的時代,做自媒體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自嗨與傲嬌的事。

          端給誰看呢?

          現實的世界,你的讀者可能很多比你強得多,就是不愿張嘴,不愿意去花時間思考并整理觀點而已。

          別剛做出一點內容就開始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真的,別作。心存敬畏,保持謙卑,真誠的去溝通與進步,這條路長到你根本看不到盡頭。

          11 你最大的倚仗,就是用心

          這在個行業摸爬滾打這么多年,我自己做得一般,但確實見過很多做得特別好的人。

          有思想、有經歷、有個性、有能力、有熱愛等等。

          但最真真切切有一個感受是:你永遠干不過一個用心的人。

          對于極度用心的人,你會從看不上到追不上,從不屑到驚訝,再到佩服,甚至有點害怕。

          做自媒體這回事,真沒多少說擺在臺面上的心法捷徑。基本所有的方法和技巧想知道并不那么難,可以看書、可以請教前輩、可以去聽課...

          而真正決定輸贏的地方在于,知道了方法后,誰去做了,去做到了,去一次次總結了,并比別人投入更多心血。

          用心做事可能不會馬上給你帶來多大收獲,但一旦用心了,就會像有魔法一樣,總是不遺余力,努力爭取。而萬事悲觀,也不會直接讓你失敗,但你會做什么都很難盡力,容易放棄,壞的結果如你預料的出現。

          悲觀者往往正確,

          而用心者最終成功。

          所以,我到現在都還不認識哪怕一個天才,我只發現了一個一個用心的人。

          哪有什么天才自媒體,只不過是比常人在一件事上多花了幾倍,幾十倍的時間,而且還在繼續。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與你分享的一些要做自媒體的關鍵點。頓腹之言了。

          最后想說,一個人,要是真的想開始做自媒體了。

          那就真正排除萬難著手做吧,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不是十年前,它就是現在。

          如果開始了,請一定要初生牛犢不怕虎,你不必做任何人。你要有自己的原則,用心做真實熱愛的東西,踏踏實實做好輸出。沉下來,一步一腳印,用心分享的人運氣不會太差的。

          半佛仙人有一段話,真的很觸動我,轉贈于你:

          這一天,我等了17年。

          或許你會更長,或許你會更短。

          或許明天就是,或許永遠不會來。

          但沒辦法,世界就是這樣的。

          我不是教你放棄,我是教你不放棄。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