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小白應該掌握的海報裂變方法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2年前

          一張優質的裂變海報,可以讓你的宣傳效果擴大 100 倍。

           

          不過也有一些海報,不僅能夠立刻掃碼進去,還能讓你心甘情愿的轉發。比如有一張海報的主題是:“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有書僅通過這張裂變海報,一年就漲了 1000 萬粉絲,可見這張海報的吸粉能力有多強。

           

           

           

          同樣,還有很多號通過裂變海報快速漲粉,比如十點讀書會,一年漲粉 100 萬。新世相一張裂變海報,僅 3 個半小時就吸引 9 W 人入群。

           

          為了找到這些“爆款”裂變海報背后的共同規律,我看了不下幾百張裂變海報,再加上我們過去的實操經驗(微課),我總結出了一條可復制的公式:

           

          成功裂變海報=目標人群+痛點+包裝+可信度+緊迫感+暢銷

          甭管你叫它“裂變”,還是“用戶拉新”,還是“增長”。本質跟流程都是一樣的:

          而目前市面上的裂變活動那么多,真正引爆朋友圈,實現刷屏效果的真的沒幾個。對于普通用戶來說,裂變的成功與否就是隨機的,就像碰運氣一樣,而對于專業的活動運營來說,它一定是有方法、有技巧、有跡可循的事情。

           

          裂變海報的基本面

          裂變海報設計的基本面,不在裂變誘餌,不在裂變方案,也不在線框圖,而在于我們對行業、產品、業務、用戶/客戶和渠道的了解。這也是運營和增長崗位有別于設計崗位的地方之一。

           

          海報如何結構化呢?利用定位思維去架構,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用戶定位、產品定位和傳播定位,接著界定這三者的內容和邊界,看看它們是如何演變的。

          用戶定位用戶定位對應到用戶圈層、用戶畫像和用戶洞察。用戶定位的最表層是用戶圈層,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個不太嚴謹的類比,所謂圈層,就是人以群分。

          定位用戶圈層就是選擇我們的目標人群,選擇的標準可以是泛興趣、職業、行業和地區等標簽,我們的目標越明確,標簽的顆粒度就會越細,標簽的顆粒度越細,就越容易引爆。

          用戶定位的第二個層級是用戶畫像,包含了用戶的年齡區間(或者各年齡區間用戶數及占比)、性別、終端分布、地域、職業、興趣和活躍時間段。用戶的這些特征,是相對“靜態”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它們很容易被獲取,并且相對固定,很容易找到規律和共性。

          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決定了產品形態、服務模式,也決定了產品對用戶的價值所在——它能夠幫用戶解決什么問題,滿足客戶什么需求。因此,產品定位包含了產品形態、產品價值和服務模式這三個層次。

          產品價值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即它能幫助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最后,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產品價值,都會歸結于服務,產品本身是一種服務,服務自身也是服務。但我們還要考慮:它是ToB的還是ToC的,抑或是ToG的,這些功能或者服務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最適合,是按月、按季度還是按年收費,用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如何保證用戶的續費。

          傳播定位傳播定位是為了解決裂變的推廣問題,包含渠道研究、推廣策略和觸發設計。不同平臺的屬性不一樣,同一平臺的不同細分渠道的屬性也不一樣,因此傳播的方式、輕重點需要隨之調整,這就是渠道研究,針對每個大渠道、小渠道的屬性、規則、用戶、基礎數據等等,做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且結合后續推廣數據的反饋,持續的來篩選渠道,以及優化渠道的選擇標準。接著,根據不同渠道的屬性,制定相應的推廣策略:

          想要覆蓋哪些人群?選擇什么類型的推廣素材?在什么時間推廣?推廣效果如何評估?

          對于大多數廣告投放和裂變推廣而言,通常到這一步,工作就結束了。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可以大大提升傳播效果的點——觸發設計。

          觸發設計分為內部觸發設計和外部觸發設計,內部觸發設計通常著手于人的情感和需求,比如好奇心、渴望、焦慮。由于內部觸發設計和用戶情緒緊密相關,因此還需要知道人類情緒的某些共同特征,而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學會區分高喚醒情緒和低喚醒情緒。

          敬畏、消遣、興奮、幽默屬于高喚醒情緒,焦慮、氣憤也屬于高喚醒情緒。高喚醒情緒更容易讓人分享。悲傷屬于低喚醒情緒,低喚醒情緒會抑制人們分享的欲望。

           

          外部觸發設計需要借助外界信號的提醒。短信、微信的模版消息、公眾號的各類回復語、微信群內的艾特提醒、APP的PUSH推送等已經為我們提供好了工具,我們只需要先梳理出用戶體驗流程,然后,在關鍵節點上不違和地給用戶一個提醒。外部觸發設計是個系統性的工程,處在每個流程節點上的用戶的提醒方式、提醒次數、提醒時間、提醒文案會有不同,并且有非常多的細節。

          小結

          用戶定位包含了用戶圈層、用戶畫像和用戶洞察產品定位包含了產品形態、產品價值和服務模式傳播定位包含了渠道研究、推廣策略和觸發設計

          裂變海報設計原則

          在談論方法前,我認為有必要先明確裂變海報的設計原則。原則本身是一種價值導向,是我們面臨兩難選擇時的決策依據。

          也正是因為原則本身是一種價值導向,所以它不是固定不變的,更沒有統一的規范。每個公司,乃至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完全一樣,而下面我分享的設計原則,也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僅供大家參考。

          原則一. 以業務為導向裂變海報的設計要以業務為導向,運營和設計師需要從業務角度,考慮如何提高海報的點擊率,并且引導用戶立即行動。原則二. 用戶認知大于事實

          原則三. 考慮用戶使用場景設計裂變海報需要考慮用戶使用場景。用戶是在什么樣的場景下看到海報的?他可能會采取哪些操作?原則四. 喚起感受,采取行動在海報設計成型之前,我們就要思考:如何在海報觸達用戶的時候,讓他減少思考,喚起他的感受?如果我們準確擊中了用戶的需求、痛點、欲望,喚起了他感受,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只要再添加點緊迫感,促使他立即行動。

          海報文案的4個套路

          如果你經常觀察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海報,一定會發現它們有一定的規律,雖然在文字表達上會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妨礙總結。這是因為,文案的背后是對人心理的洞察,只要掌握了對應的心理,在文字上稍加訓練,就可以寫出擊中人心的文案。而能讓用戶看到海報就愿意行動的心理,主要有四種,這四種分別對應著四個類型的文案,分別是:痛點型、權威型、獲得型、速成型。

           

          (1) 痛點型

           

          所謂痛點型,就是用一個恐懼性描述來指出用戶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用戶痛點。

          這是因為痛點是用戶的深層且真實的需求,有需求就意味著缺乏感,而這種感覺,有時候用戶是感覺不到的,需要指出來,并且能讓其感受到,而恐懼性描述就可以讓用戶產生壓力,即恐懼心理,從而愿意行動。當你指出了痛點并讓用戶感受到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了?顯然不行,還需要給出一個解決方案,這會給用戶一種安慰,進一步的就是信任、行動,甚至是付費。所以痛點型文案的公式是:恐懼性的問題描述+解決方案。比如有書的“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看到會心里咯噔一下,因為身邊人都在學習都在進步都在讀書,就他因為某些原因在原地踏步,自然就會焦慮、恐懼,而看到“立即加入共度計劃”,可能就會毫不猶豫掃碼。下面就是痛點型文案的例子,可以仔細品味其中的“恐懼心理”。

           

           

          對于痛點型文案,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場景化,也就是能讓用戶瞬間感受到、發生在當前的問題,二是恐懼感不能太強或太弱,要適中,三是解決方案要靠譜,盡量和痛點直接相關。如果這三點把握不好,你的文案就會讓用戶遠離而不再有所動作,這就得不償失了,畢竟讓用戶行動才是文案的目的。

           

          (2) 權威型

           

          所謂權威型,就是利用知名的品牌、企業、組織,或有名的大咖為噱頭吸引用戶,并促使其降低決策成本,增加信任感。增加信任后引出要分享的內容,這個內容可以是痛點,也可以是熱點,甚至是一般性的東西,都可以讓用戶愿意行動。所以權威型文案的公式是:知名品牌或吸睛頭銜+分享內容。比如十點讀書,其里面的課程就有很多使用權威型文案套路。像“哈佛學霸的超實用學習法”、“北大媽媽給孩子的詩詞課”,都是利用哈佛、北大等名校為噱頭,家長看到這些名校,內心自然會減少一些疑慮,加上“學習法”、“詩詞課”這些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孩子的需求,重視教育的家長很容易快速決策。

           

          所以,如果你的產品包含權威屬性,就可以利用該文案套路,不過前提是權威屬性要真實而非偽造,課程有價值而非水貨,不然很容易就失去口碑。

           

          (3) 獲得型

           

          獲得型是目前應用較多的文案套路,因為它利用的是人的獲得心理,而人一般有獲得感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心理,和財富。像增高、減肥等就是身體上的獲得感,而心情放松、擺脫焦慮等就是心理獲得,至于財富獲得就和錢相關了,畢竟這是對人性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很多理財廣告文案就是打的財富獲得這一點。那么,只知道獲得心理就夠了嗎?還得需要能產生獲得心理的產品,因為只有你的產品才能告訴用戶他能獲得什么。所以獲得型文案公式是:產品名+身體獲得或心理獲得或財富獲得。在我們運用這個公式時,財富獲得一定是首選,但不能總使用,因為很容易讓用戶覺得夸張,而心理獲得多數時候可以避免這一點。下面幾個十點讀書的課程文案,就是典型的獲得型套路,比如房子擴容、把握關系主動權、孩子成為學霸,利用的就是心理獲得,這些很容易讓用戶的心理和精神得到安慰和滿足。

           

           

          (4) 速成型

           

          所謂速成型文案,就是利用求快心理,讓用戶知道用了某個產品可以快速見效,降低其決策成本,可以迅速行動或購買。為什么用戶會有求快心理?這是因為人的天性之一是懶,懶意味著有效率方面的需求,畢竟時間寶貴,能保證速成的產品必然會被優先選擇。那么什么才叫做速成呢?即可以花費少量的時間和精力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所以,速成型文案公式是:耗費時間少或學習任務少+呈現效果。速成型文案是最常見的套路,多用于教育培訓或知識付費領域,因為學習是最需要花時間的,也是最希望快速見效的,畢竟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普遍焦慮,都希望自己的時間快速變成錢。像十點讀書這種有名的知識付費玩家,其課程多數是速成型的,比如下面這些文案,可見該套路已經大行其道,不再新鮮。

           

          以上就是四個常見的文案套路,利用這些套路并根據產品確定主文案,基本就搞定一張海報50%的工作,而剩下的50%,就要靠海報設計的六要素。

          裂變海報六要素

          做信息結構化處理,最重要的原則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金字塔原理》總結的MECE原則。

          相互獨立是指子模塊和子模塊之間不存在交叉關系,完全窮盡說的是該有的子模塊都要列舉出來,避免遺漏。基于上述原則,加上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我總結的裂變海報六要素是:主標題、副標題、內容大綱、用戶引導、信任背書和轉化入口。

          要素一. 主標題主標題是一張裂變海報的最大賣點,用戶感不感興趣,愿不愿意參與,很大程度上由主標題決定。而主標題的成功關鍵,在于引起用戶注意,喚起用戶感受。所以要從用戶入手,親其所親,愛其所愛,痛其所痛。親其所親:基于用戶需求這類標題的達成路徑短,發現并滿足用戶需求即可。例如:“5節課掌握PM核心技能”是基于用戶對產品技能學習的需求,“5月共讀計劃”是基于用戶讀書的需求。愛其所愛:基于用戶欲望人有非常多的欲望,占有欲、控制欲、求知欲……而在裂變活動中,最常用的兩種是占有欲和求知欲。痛其所痛:基于用戶痛點基于用戶痛點的主標題最容易引起用戶注意,所以往往也是最有效的。首先,運營要挖掘用戶痛點;接著,聚焦于痛點的細節,放大它;最后,提供你的解決方案。例如:寶寶睡覺的問題是困擾新手爸爸媽媽的一道難題,多少爸爸媽媽想睡而不得睡,多少爸爸媽媽要從酣睡中爬起來安撫孩子、換尿不濕、沖奶粉,甚至有的還要陪玩。用戶痛點:寶寶睡覺問題影響爸爸媽媽睡覺放大細節:你有多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解決方案:寶寶安睡訓練課要素二. 副標題副標題和主標題對應,是主標題的說明或補充。所以在內容上,副標題會使主標題表達更準確、更具體。另外,在設計上,副標題的存在,會使主副標題的設計更具有層次感。要素三. 內容大綱如果海報上堆積太多內容,不僅會影響排版設計,還會使內容顯得無序、雜亂,沒有邏輯,勢必會影響用戶閱讀和理解效率,從而影響海報轉化率。避免內容堆積過多的一個方法,就是提煉內容大綱。內容提煉本質上是信息的重新整合,當面對一大堆內容是,首先對其分類,然后按照類別提煉關鍵詞或關鍵短語,最后用關鍵詞加關鍵詞說明的形式展現大綱內容。要素四. 用戶引導用戶引導的目的是促進用戶快速決策,最好立即行動。常用的用戶引導策略有以下幾種:

          1)對比策略199元的英語學習產品貴嗎?如果只有199元這一個價格錨點,那么用戶的評判標準可能會千差萬別,學生黨覺得貴,職場白領會考慮它的性價比,貴族用戶對價格不敏感。怎樣讓它看起來“便宜”,利于用戶決策購買呢?其中一個策略是對比——在實際價格旁邊,設置一個更高的”虛擬價格”,比如399元,以此來對比出199元的劃算。同樣的道理,原價99元(虛擬價格)的課程,實際價格設置為0元,則對比效應更強。慣用套路:原價399元,限時優惠價199元原價99元,限時0元2)附加價值很多人會以為,附加價值越多,用戶越容易購買,實際上附加價值是把雙刃劍。

          在裂變海報設計中,通常的附加價值為虛擬的資料包、筆記、第三方工具會員、優惠券等等。慣用套路:前500人贈送2000張裂變海報報名即贈史上最全字體集合3)稀缺感越稀缺的東西,人們越想得到它。因此在用戶引導文案中可加入一小段簡單的文案,營銷稀缺感,比如“免費名額僅剩95人”、“限量500份”、“限時免費,X月X日前有效”等等。慣用套路:免費名額僅剩95人限量500份限時免費,X月X日前有效4)從眾心理每個人都不愿意承認自己從眾,但每個人都下意識地遵從大多數人的行為,因為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經驗告訴我們,從眾是安全的,標新立異才是危險的。慣用套路:XX人已免費領取/購買我是XX,邀你一起來學習5)限時策略限時策略是制造緊迫感的方式之一,因應用比較廣泛,所以單獨拿出來講。活動海報上限制一個時間點,超過這個時間則無法參與,從而給用戶制造緊迫感,促使用戶立即行動。慣用套路:X月X日前有效距離活動結束僅剩XX小時6)定時/定量漲價策略定時或定量漲價策略是指當觸發到某一個時間點,或者某一成交量的時候,價格就上漲多少錢。2018年4月刷屏的新世相營銷課,就運用了這一策略——每萬人購買漲5元。

          慣用套路:每XX人購買漲XX元每隔XX小時漲XX元,XX元封頂要素五. 信任背書

          從用戶體驗的流程入手,用戶剛看到海報的時候,首選需要關注到海報,繼而被海報吸引,產生點擊了解詳情的沖動。在這一的過程中,用戶觀察著、感受著、思考著,但用戶是否會進行下一步動作,取決于觀察中收集到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否擊中用戶的需求/痛點/欲望?有沒有信任成本?前者我們前文已經介紹過了,剩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產生信任感?

          要素六. 轉化入口對于海報來說,轉化入口無外乎兩種:二維碼和圖片鏈接。多數情況下,我們會采用二維碼。而只有少數在可帶外鏈的圖文中,才用得上圖片鏈接,用戶點擊一下海報任意區域,即可跳轉到下一步驟。圖片鏈接應用最多的是微信公眾號圖文,在該場景下,圖片鏈接比識別二維碼節省一個步驟,有利于點擊轉化。

          海報設計的6大核心點

          提煉得最全面的當屬《影響力》里的六要素:互惠、承諾、從眾、權威、喜好和稀缺。

          (1) 喜好

          該要素最典型的應用是稟賦效應和損失規避,前者是說某個東西要失去時,會相比其他更有價值,而后者則是失去某樣東西時的痛苦要大于得到時的快樂。而利用這兩個應用,可以告訴用戶不行動會失去什么,或者行動后會額外得到什么(如額外贈送精品資料),從而促進購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世相營銷課,其“每萬人購買漲價5元”就讓用戶產生了“不報名就失去便宜購課的機會”的心理,大大促進其銷量。

           

           

          (2) 權威

          該要素的原理是用戶容易對知名度高的事物有較強的信任感,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海報上會強化老師的肖像、頭銜、介紹,以體現其專業性,也會突出名校、名企,甚至是某些大咖的推薦,來降低用戶決策。比如,教育行業就常用“清北名師”、“清北天團”、“世界冠軍”等詞匯吸引用戶快速決策,是該要素使用得比較頻繁的行業。

           

           

          (3) 從眾

          即社會認同原理,該要素通過塑造多人購買的氛圍,引導用戶迅速行動,常見的用法如頭像處展示利他心理的邀請話術,或展示“已有xxx人參加”等字眼。比如下圖的“已超16萬人正在學新媒體”,給用戶的感覺就是“已經有這么多人學習,肯定是好課,我也報名”,只要用戶產生這種心理,付費就是自然的事情。

           

           

          (4) 承諾

          該要素本質是利用求快心理和獲得心理,對用戶行動后的效果進行承諾,即告訴用戶付出行動后可收獲期望的結果,典型應用就是在打卡活動的主文案和課程大綱使用速成型文案。比如圈外近期做的閱讀訓練營,主標題的“14天帶你讀透《原則》”、課程大綱列出的各種名詞和效果描述,都是利用的承諾要素,告訴用戶堅持14天就可以獲得什么,滿足內心期待,促使用戶行動。

           

           

          (5) 互惠

          該要素的底層邏輯是給予用戶好處,滿足其占便宜心理,面對這樣的“恩惠”,用戶就會用購買進行“回報”,而利用該要素的常見用法是免費、特價、團購等。比如海風的21閱讀挑戰計劃,利用價格錨點(原價100元)迫使用戶關注免費字樣,而用戶因為互惠心理會掃碼參與活動,從而完成初步獲客。

           

           

          (6) 稀缺

          該要素的目的是產生緊迫感,因為只有稀有的事物才更有價值,用戶才更愿意盡快決策。至于該要素的用法,最常見的是限時和限額,比如僅限xx天,限量xx名、前xxx名免費等,另外也有使用獨家或首發,突出專屬感。喜好:稟賦效應,損失規避權威:專業性,名校名企,大咖推薦從眾:利他心理,社會認同承諾:求快心理,獲得心理,行動效果互惠:價格錨點,占便宜心理稀缺:緊迫感,專屬感

          裂變海報的生命周期

          由于裂變活動本身大多數是短期的,所以裂變海報的生命周期近似等同于活動周期。如果活動時間長,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比如,在某個渠道投放的某一張裂變海報,等這個渠道的新訪客量趨于零的時候,這個渠道的這次投放就到收官了。此時,如果繼續要在該渠道投放同一內容,就需要更換素材。

          通常來說,投放后3天內的訪客量會占到總訪客量的80%以上,投放后7天的訪客量占總訪客量則高達98%。這也和微信公眾號圖文閱讀量數據變化曲線基本吻合。

          裂變海報設計流程

          1)撰寫文案:撰寫海報的文案內容。2)繪制線框圖:繪制簡單的線框圖(類似于產品原型圖),并注明需要設計的海報的尺寸、數量和其他要求,例圖配色和調性等。這里一定要向設計師說明,線框圖里的結構排版僅供參考,只有文案內容是固定的,剩余的任何東西設計師都可以自由設計。因為有時候,設計師會給你驚喜。3)收集素材:收集設計師需要的素材,例如人物照片、聯合推薦人物的頭像、用戶頭像、參考海報。4)交付設計:將上述材料打包交給設計師設計。5)修改:改改改,改到挑不出毛病為止。

          高轉化裂變海報的 3 個步驟。

           

          1)在寫海報主題時,可以從三個點下手:

           

          第一要能直接呈現結果,使用“可量化”的詞匯,讓用戶直觀感知到學習這門課程(購買產品、參加活動)會有收獲;

           

          第二是抓住用戶的“速成”心理,通過時間短、目標分解等手段,讓用戶能輕松速成。

           

          第三是主題會一定程度限制目標人群,所以在選擇主題時要適當擴展受眾范圍。

           

          2)海報內容的包裝包括活動(產品)的包裝和嘉賓的包裝,在活動內容上打磨出“高效感、稀缺感、權威性、低門檻”,包裝嘉賓時選取一個用戶覺得厲害的嘉賓 Title ,并且加以成功案例佐證。

           

          3)要想讓用戶快速下單,可以利用“過期作廢”、“先到先得”、以及價格隨著時間、數量變化這三個點,制造緊迫感。還可以利用從眾心理,讓用戶因為其他人已經購買,而產生下單欲望。

          來源:知乎(蜂鳥營銷)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