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三年時間殺入電商第一梯隊,憑什么?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3年前

          過去三年,有兩家奇葩電商公司,都是通過社交模式交易規模跨過百億,迅速擠入電商第一陣營,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拼多多;一個就是湖畔大學四期學員肖尚略創辦的云集。

          電商老大哥當當發展了將近20年,銷售規模百億,賣身海航也不過10億美元。云集起步晚,跑得快,憑什么?

          本文看點

          1. 1.2億美金融資,資本看好云集什么?
          2. 云集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它解決了哪個群體的哪些“痛點”?
          3. 云集為什么能夠發展如此迅猛?未來它將改變什么?
          4. 云集帶給我們的啟發。

           

          4月23日,云集宣布完成1.2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圈內朋友傳聞估值超過20億美元,由鼎暉投資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等繼續跟投。

          過去三年,有兩家奇葩電商公司,通過社交模式交易規模跨過百億,迅速擠入電商第一陣營,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拼多多;一個就是湖畔大學四期學員肖尚略創辦的云集。

          雖然都是社交電商,但云集模式和拼多多有著天然的不一樣。具體到品類也有很大不同,拼多多都是10元左右的低價商品,工廠尾貨,客單價二三十,現在四五十;而云集客單價一直都在150左右,銷售額也大多都是有品質保證的知名品牌。一個是做“消費降級”的窮人生意,一個是做消費升級生意。

          東哥認識肖尚略8年了,是一個非常低調務實的人。作為8年前參加派代年會的眾多金冠店之一,至今依然還是淘寶該細分領域最大的玩家,也只有肖尚略的小也香水。肖尚略屬于典型的專注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創業者。

           

          1.2億美金,云集打算怎么花?

          云集創始人兼CEO肖尚略表示,融資將用于進一步整合上游供應鏈,完善AI大數據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各區域物流倉儲能力,賦能更多社交電商領域中的小微創業群體,以期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Okay,先來說說,資本為什么愿意掏這個錢?

           

          ?1.2億美元融資,20億+美元估值

          資本“相中”云集哪兒了?

          云集CFO陳晨說:“因為云集模式本身很健康,不燒錢,所以資本在投資云集的時候,主要關注兩個點——一是云集的高速增長持續性;二是云集的邊界在哪里?”

          一是現狀,二是未來。

          現狀之“快”:20億+美元估值,云集才3歲

          雖然云集沒有公布估值情況,找圈內朋友聊過,應該是在20億+美元的估值往上,可以說無論是交易規模,還是估值水平云集已經躋身于電商第一梯隊了。

          企業名稱

          成立時間

          市值/估值

          阿里

          2003.5

          市值4504.84億美元

          蘇寧易購

          2009.8

          市值1215.89億元

          京東

          2004.1

          市值526.87億美元

          拼多多

          2015.9

          估值150億美元

          唯品會

          2008.8

          市值101.44億美元

          美麗說

          2009.11

          估值40億美元

          云集

          2015.5

          傳估值20億+美元

          當當

          1999.11

          作價10億美元(75億RMB)

          每日優鮮

          2014.12

          估值10億美元

          聚美優品

          2010.9

          市值3.82億美元

          (電商市值/估值概覽)

           

          雖然云集剛出道不久,實際上,三年里,它一直都是電商圈內的“明星”,經常被業內人提起被議論,但又帶著一絲神秘色彩——大都是道聽途說來的,因為云集基本保持低調、默不作聲,三年,云集活下來了,并且活得越來越好。

          先來看現狀,當下云集的發展態勢——

          自2015年5月上線以來,云集連續兩年爆發式增長,目前云集上有店主300多萬,VIP用戶數已近3000萬。日銷售額最高超過2.78億元;2017年全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速400%,累計納稅超過1.5億元。

          400%的增速,可以說是相當不可思議。要知道云集所處的零售大環境——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每年以10%到12%速度增長,其中電商新零售占比今年會到20%左右。與之相對,傳統零售的占比卻在不斷下降,傳統電商增速也在進一步下滑,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速從2015年的36.5%下降至2017年的19%左右。那么問題來了:

          云集“逆勢”400%的增速是怎么做到的?

          未來,這個增速能不能保持下去,能保持多久?

           

          ?400%的增速,平臺上的“買賣”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羅萊家紡:25個sku,12個小時賣斷貨,1200萬銷售額

          羅萊家紡副總裁王梁披露,通過云集平臺,羅萊家紡在4月19日的12小時內共計銷售超過1200多萬元人民幣的產品,之后“非常慚愧因為斷貨使得銷售未能持續”。王梁表示,其它電商渠道的類似超級品牌日需要準備好幾百個SKU,但4月19日羅萊家紡僅僅以25個SKU便通過云集拿下了過千萬的銷售額,這使得商家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嚴把質量關,給消費者帶去更多優惠,同時商家也能得到更大利潤空間。

           

          農產品:30秒賣出32萬枚德青源雞蛋

          3月5號,一款德青源的雞蛋,上線30秒鐘賣出32萬枚,一小時內128萬枚雞蛋售罄;

          3月12日,2分鐘售出一萬只德青源生態老母雞。

          4月19日,一塊多錢一個的包子,云集僅半天就銷售了近170萬個。”

          ……

          談到云集迅速崛起的核心,肖尚略認為——是通過產業鏈賦能和推廣流量的社會眾包,將店主生意成本無限趨降至最低。

           

          ?云集的商業模式——“S2B2C”

          這里,必須先說下云集的商業模式——“S2B2C”。

          “S2B2C”,這個概念是阿里曾鳴在2017年主推的一個概念,但真正把這個概念付諸于實踐的最佳案例,應該是云集。

          其中“S”指的是供應鏈端的架構,“小B”是云集上的店主,C是消費者用戶。之間的串聯方式是,S架構賦能給小B,再依托小B的社交能力和信任價值服務于C。

          在這個過程中,云集仍有“盈利空間”。傳統零售模式下,不算營銷費用,僅僅是渠道成本會占到商品售價的50%以上。通過社交零售價值鏈,云集可以將傳統渠道成本降低,假設整體是50%的毛利潤率,品牌/廠家拿15%,然后拿20%給到店主,云集自己拿15%(這其中大部分還會分給各環節服務方,云集只拿3%凈利潤),整個渠道成本只有35%。

          云集當下的重點是跑“量”,跑出規模,賺得是未來的規模效益。這樣看,云集的商業模式非常健康。

           

          基于云集商業模式中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做拆解分析:

          先來說店主,店主是云集的流量入口,是云集的“生命要塞”,是云集征戰市場的“兵”;

           

          1.店主小B

          云集目前擁有300多萬店主,短短3年,為300多萬人提供了兼職工作。

          投資方鼎暉投資合伙人應偉在完成了云集的盡調后覺得,云集的獨特價值在于“如果說前兩大電商平臺革了十萬條商業街的命,那云集恰恰是一種反向革命——那些在十萬條商業街失去機會和競爭力的普通導購員,通過云集這樣的平臺獲得了新的職業機會,云集模式讓他們感到耳目一新。

          其實,云集解放的,不僅僅是導購員群體。

          肖尚略表示,云集之所以能夠獲得快速穩健成長,這與云集的目標用戶群體和目標市場密切相關。云集的店主重點由三類群體構成:

           

          • 第一類是品牌通過電商全渠道直營漸成趨勢之后,失去價格和物流競爭優勢的中小分銷賣家。(比如淘寶平臺上的小賣家、微信生態里的微商群體)這個群體的特點是,生意成本非常高,因為不具備規模效益,效率低,就拿小賣家來說,一個團隊也就三四個人,運營能力和議價能力非常有限;后者的微商群體,比如2015年特別紅火的朋友圈面膜微商,面臨的痛點是——囤貨壓力和sku單一,所以壽命一般活不過半年。

           

          • 其次,是傳統商超商場數千萬名導購員。這個群體的特點是,有較強的導購能力,在某些領域具備較專業的能力,但是他們的痛點在于——傳統零售場景里的交易提點比較少。而云集能夠給他們帶來5-20%的利益分成,另外,傳統零售場景的貨架sku有限,云集品臺的5000個sku能夠給導購員更多的選擇。

           

          • 還有就是超過5400萬名的“寶媽”群體。這個群體的特點是,社交屬性非常強(經常聚集討論各種母嬰產品),這些人有很多很優秀,有很多在細分領域是專家,是小微,是達人,她們往往脫離職場,時間被嚴重碎片化,個人價值被弱化——也導致不少產后抑郁,云集給她們提供了發揮碎片化時間價值的“機會”,另外她們自己同時也是云集上的C角色,購買云集平臺產品能夠享受到更優惠的價格。這也是云集說的“自用省錢,分享賺錢。”

           

          以上三個群體的規模有多大?價值有多少?

          肖尚略預計上述目標群體有七八千萬人規模,目前云集300多萬店主,未來店主數量的增長還有很大空間。

          說到價值——這個群體其實也是中國家庭消費的龐大入口,雖然機會和財富越來越聚集到精英階層,但普通消費群體才是國內消費爆發力的基石。再一個,小B的流量價值更加高效、精準。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品牌商投廣告可能會選擇一個影響力在上百萬的媒體大號,但這些媒體大號畢竟是有限的,而且是有“門檻”的;而現在品牌商們多了一個選擇,是那些影響力只有300-3000人,但是數量上有幾百萬個的媒體小號(或者說“個人”),而且他們就固定影響這個圈子內與自己喜好相近的人。在流量上變得更加精準、高效。

          可以說未來的市場規模前景巨大。

          從邏輯上講,云集已經牢牢抓住了目標用戶的“痛點”,但更現實點說,能不能真正吸引到這群潛在“店主”,還是要看云集在供應端的能力。說白了——“我愿意成為你云集的銷售,前提是你云集得有好貨給我賣!并且你得有好的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輸出給到我,讓我減少我的運營成本。”

          這就勢必要提到云集的“S結構”,相當于云集的整個大后方、軍火庫——是所有小B們的彈藥補充地。

           

          2.“S結構”——怎么理解云集是云的集合?

          云集的“S結構”說白了就是一張大的服務網絡,由精選式采購和平臺化支持運轉,通過控制商品供應鏈、倉配物流、IT系統、內容、培訓、客服等資源,將其開放給店主,實現云端資源共享。

          在云集在北京第一次的媒體見面會上,肖尚略分享了共享經濟的特點,單車可以共享、充電寶、雨傘可以共享、技術可以共享,這些“有形”的硬件可以共享,那供應鏈資源、服務能力這些“無形”的資源可不可以被數字化以后共享出去?

          實際上,新零售下,很多傳統電商平臺也在共享自己這方面的資源,例如阿里京東也在做B2B業務,京東開放自己的供應鏈、物流資源、服務等給第三方,只不過他們的目標B用戶都是大B商家;再比如阿里、京東、蘇寧現在都在忙活著改造的社區小店,也是把供應鏈資源、系統、物流等資源共享輸出。思路上大家有相似性,但云集做得更極致——可以說是把經營門檻降得更低,完全解放了小B的“雙手”,釋放了小B的價值。具體如下:

           

          • 在供應鏈環節精選了5000sku,打造中央廚房式供應,通過集中采購保證低價;通過自有倉庫直接發貨;專業貨源和自有品牌(例如素野)。平臺在2017年先后與高露潔、歐萊雅、強生、LG、美迪惠爾、瑪麗黛佳、番茄派、伊利、安佳、圣牧、百草味、Swisse、飛利浦、九陽、水星家紡、科沃斯、寶娜斯、瑩特麗、珀萊雅、上美集團等數十家國內外一線品牌簽訂了戰略合作。對小B選品能力和議價能力的要求降低。

           

          • 在物流環節:目前云集在全國,包括北京、武漢、無錫、西安、嘉興、杭州和廣州等地建立了近30個與第三方合作的獨立倉庫,覆蓋范圍廣,同時聯手EMS、順豐和“三通一達”提供當日或隔日達速遞服務,有能力在短期內發動接近100個倉同時發貨,2017年雙12最高峰時,一天184萬單在當天全部發完。小B們無需自己囤貨,一鍵發貨,系統會就近的倉出貨。對小B運營成本降低。

           

          • 在營銷環節,云集提供內容共享——中央后臺高質量文案圖片輸出,及時更新產品知識介紹,商品一鍵分享至各社交平臺。小B營銷門檻降低。

           

          • IT系統環節:最簡化的開店步驟和簡便的CRM系統,便捷的數據分析工具和銷售工具。

           

          • 另外還有培訓、客服,就不再展開細說了。

           

          基于這樣的“S架構”,云集將產品和服務打包“賦能”給小B,降低小B的生意成本。以此吸引更多小B入駐。這也是云集所喊得“讓買賣更簡單。”既然銷售人員與供應鏈已經各就各位,該聊聊賣給誰的事情了。

           

          3.C端用戶

          云集對C端用戶的吸引力在于踩中了以下幾個點:

          • 產品:包括產品和服務體驗。精選sku,平臺上5000個sku,都是云集買手團隊和小B用戶口碑推薦的產物。可以幫助用戶節省購物時間,降低決策成本。云集的物流、倉儲以及客服也給用戶帶去了好的購物體驗。

           

          • 從增量——存量,從搜索式購物——訂閱式購物。用戶的購買習慣發生變化,以前是為了特定的需要,滿足功能性需求去買,現在是覺得好,可以提升生活品質才去買,所以云集的社交屬性基于人際交往的信任價值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未來對于很多的品牌來說,最大的營銷資源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廣告,而是每一個口碑的力量,分享的力量——前面在小B三大群體介紹中說過,她們不僅幫云集賣貨,自己也買來用。

          小B們用過一個好產品會自覺分享給身邊的人,這一點是發揮了社交的魅力。換句話說,在商業領域基于個體的信用資源如果能夠開展出來,讓它成為商業零售的連接要素,它極大的降低商業零售的成本,而且有機會讓效率變得更高。其實還包括促進整個行業“良幣驅逐劣幣”,就拿上面提到的羅萊家紡舉例:

          有個細節前面沒講——在活動之前,羅萊家紡曾經接待過30位云集店主,她們認真勘察了羅萊家紡的實驗室、備料倉庫,與工人攀談,甚至與云集買手逐件檢測待售商品,每種商品留樣本、驗庫存,并且不遺余力地將整個過程透明無障礙地發布在社交平臺上。把這樣一個小細節帶入到整個平臺的生意中,云集能拿到驚人的銷售額,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基于對以上三個重要構成的拆解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云集得以安身立命之本——發現上下游角色的“痛點”,并幫助解決。主要集中在幫助小B解決生意成本“痛點”,幫助育齡群體打發“碎片化時間”,為品牌提供一個更高效率的“渠道”,并拉近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云集帶來的啟示:

          1. 關注趨勢和變化:大趨勢下,其他行業的變化能否被參考借鑒、延伸、應用;肖尚略看到了“搜索信息——訂閱信息的過渡”,并思考這種變化能否作用在電商中?看到共享經濟引發的新思考,既然硬件可以被共享,供應鏈、物流、倉儲、服務等這些資源能不能數字化之后被共享出去?

          創始人需要具備行業洞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會舉一反三。只有這樣才能看清趨勢、抓住本質。

          2. 趨勢變化下會給哪些群體帶來哪些痛點,這些痛點能否被細化,你能夠解決其中的哪些細分痛點?

          3. 故事講得動聽,你“落地”的能力有沒有?有多少?——創始團隊的原始積累,團隊執行力、融資能力、業務博弈能力……這些都可能在落地環節中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

           

          說道云集對行業的影響,有三點:其一,云集開啟了對共享模式的新思考,還有哪些東西可以被共享?其二,云集作為社交電商鼻祖,為行業輸送了人才;其三,云集創新了新的商業模式,降低了做生意的門檻,起碼為社會每年5400萬新增育齡女性帶來新的價值選擇。

           

          關于云集,你怎么看?歡迎交流。

          來源:李成東的互聯網觀察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