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懂人性才能運營好社群(年銷售額400萬的背后)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3年前

          在鄰客商學院來到上海交大徐匯校區的時候,非常高興和大家聊下社群話題。作為一個本職大學團委的干部,我是怎么利用業余時間做社群的?我想站在實戰派的角度,不講太多理論,和大家分享社群運營實戰經驗和認知。我的判斷也許都是錯的,但都來自于一線運營體會。

          所有做網絡營銷的人都會發現:從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社群,一波一波在跑,停不下來。或許社群概念只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了。

          為什么說“風口還是變局?”1998年,我開始接觸互聯網。當時在廣東讀研,老板交給我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我們的商品怎么賣到國外去?”我們用什么手段做營銷呢?發垃圾郵件,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垃圾郵件。一直到今天,每當我郵箱收到一封垃圾郵件,我都會多看一眼:它太棒了,居然能夠繞過所有的檢查機制,還能到我郵箱。從中能夠得到很多很多關于如何做好文案的技巧。

          2002年我開始做論壇,然后到了2004、05年開始知道博客,2007、08年我開始做SEO(搜索引擎優化),到了2009、10年開始做微博,2013年跑到了微信。現在我發現社群比較火,我已經開始做社群了。今天分享嘉賓大熊老師說“下一個風口是網紅”,所有做網絡營銷的人都會發現:一波一波地在跑。我內心的判斷:社群概念還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99%的社群都會死,誰能成為1%,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我從來不認為社群是一個解決方案。

          所有做網絡營銷的人,最大的悲劇就是你剛剛以為你站在了風口,然后全世界的人都告訴你它不對了,不是它了。記得三年前,很多人期望微博可以改變世界,然后是微信,現在又變成了社群。到底社群概念是怎么來的?

          用戶對你的好奇關注很難保持三個月。于是紛紛導到微信群,然而,你只是擁有那些人而已,卻很難使用,這就是社群嗎?沒有參與感的社群都是耍流氓。

          2013年8月18號,出現了“微信公眾賬號”,所有人在想:要不要抓住這個風口?基本稍微腦袋瓜靈光一點的就提前開通了微信公眾帳號。2014年,所有講新媒體營銷的,都在告訴你如何通過微信公眾號有效精準地找到你的潛在用戶。

          之后,微信公眾號的粉絲越來越多,但是打開率在下降。有的人訂閱了一兩百個公眾號,但是它們的狀態都是小紅點。之打開一下,是因為強迫癥發作,要把所有小紅點刷掉,根本沒有看。

          告訴各位一個真實數據,當我的粉絲超過20萬時,微信文章閱讀數量大概是8000。今天應該破46萬,文章打開率增加到1萬到1.2萬之間。我的粉絲增加多少?整整26萬。我的閱讀量打開高嗎?打開率嚴重下滑,所以我提出了“三個月的粉絲周期”概念:一個新粉關注你的微信號,他的好奇心很難保持三個月。

          在大學里面,三個月已經足以完成三次戀愛到分手了,你能比愛情更有保鮮期嗎?很多做微信公眾號的朋友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盲目的狂妄自大,以為有很多人喜歡你,以為這份愛就是永遠。這跟當年談戀愛犯的第一次錯誤是一樣的。我很早就沒有這樣的幻覺,因為我已經被人耍過一次:博客上當年那些哭著喊著要看我寫一輩子的人都不見了。一做微信,我就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只會愛我三到六個月,已經很不錯了,根本問題是如何在三到六個月之內,把錢賺回來。我這個人超現實的。有些人的想法是長粉,先破五萬,再破十萬、五十萬、一百萬,如果有一千萬粉絲,就是電視臺了。

          但是為了提高打開率,很多人開始建群了。一個群只能加500個,微信掃碼只能加100個人,后面的400個人要手工拉,手工拉的好處就是讓微信粉絲成為運營者的微信好友。首先干這件事情的是鬼腳七,很早就放他的個人微信號。我一直都沒有開放,你們體驗過一天有200個人加你的痛苦嗎?晚上點手機點到手殘,這個工作量超級大的。

          我現在也變了,左手一個手機,右手一個手機。原來我想裝逼格,靠內容吸引你,但是后來不行,學員必須加好友。加了好友以后,把你拉到微信群里面,有什么好處呢?當我發一篇微信文章之后,訂閱號有一次展示,朋友圈有一次展示,微信群有一次展示,提高文章曝光率。為什么很在意文章的閱讀量?沒有閱讀量,你還有商業價值嗎?你根本沒有一點商業價值。如果你是做新媒體的,你告訴別人,我的粉絲量100萬,看一下閱讀量800,誰會投錢?所以必須想方設法提高閱讀量。把文章發到群里,是提高閱讀量的一個好手段。

          怎么樣把粉絲變成群呢?現在最流行的方法就是請大咖來分享,而且是免費的。我今年受邀做了41場線上分享,不包括我在線下的講座。有的社群號稱1000個群,500個人一個群,覆蓋50萬人。憑借這個概念,我至少知道三個社群已經拿到了風險投資,有的融資額還相當驚人。但是這些群馬上進入到一個很痛苦的問題:到底做點什么,讓用戶成為我產品的用戶,讓我能掙更多的錢?實際上,很多群現在已經死掉了,已經沒有活躍度了。你只是擁有那么多人而已。

          為了激活群,現在流行萬人群分享。在群分享里面最討厭的事情是什么?拉了機器人的。很多做社群的人為了顯示自己很有能量,把社群聯合起來,每個群拉入機器人小助手,讓分享者的語音同步擴散到100個群、200個群、300個群,我最多試過是1500個群。1500個群機器人小助手可以做到什么效果呢?

          為了保證群分享的質量,又不觸犯規定,每個嘉賓必須一口氣講到50秒以上,大概只能講120條,一口氣發50-60條語音,每條語音都50-60秒,你受得了嗎?

          我做群分享,我會和主辦方講:“我可不可以只講半個小時,然后我留下時間和大家做交流和互動?”你們到群里面愿意和牛人做連接,本質上是想聽他在那里嘮叨30分鐘的那種60秒嗎?你們是想和他做交流。

          現在很多社群是在做機器人,我的判斷是機器人小助手是社群的毒藥。我今天講的這句話可能會得罪很多開發的人,他們會強烈地抨擊我。但我認為所有的機器人小助手都是不值得投資的,因為這來自簡單的判斷:每個人都希望有面對面的、一對一的交流,找一個機器人同時跟一萬個人交流,你覺得我在尊重你?那根本就是一個謊言。我認為這里面關鍵是沒有參與感。

          機器人背后的目的,無非是讓品牌更快地得到曝光,觀點更快地得到傳播,微信號更多地長粉,但我什么都沒有給你,就是留下了語音。真正起到作用的,我反而覺得有一個號做得不錯:筆記俠,我的普通話這么爛,他們居然把我的話整理成文章,文章排版好,分享出去。我覺得這些人,包括今天畫思維導圖的,他們是非常偉大的:他們把我的觀點很好地變成了可視化的東西,這才是有價值的工作。他們能幫助很多人節約大量的時間,很多人發現我不需要聽嘉賓的語音分享了,完全可以等分享后把文章拿過來看一下。

          我們之所以做網絡、做社群、做微信訂閱號,都希望和訂閱者之間建立的互動平臺。微信公眾號最大的問題是,它只能讓運營者和訂閱者之間建立起一對一的互動。能不能讓訂閱者之間建立互動?最近騰訊做了一點點工作:原創號可以加評論,其他人可以在評論上點贊。為什么騰訊不把評論稍微放開一點,讓我們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踩,你們覺得這個活躍度會不會提高?會。但你們知道后面會發生什么嗎?踩沙發、頂沙發,然后在沙發里面放廣告。在博客時代,這個事情沒有玩過嗎?原創號最新有一個玩法是贊賞,你在你公司里面找五個人,每個人做一個頭像,文章一發五個人就按順序贊賞,出現的字可能就是你的廣告語。我自己也曾經試過,在國內原創賬號上,“和秋葉一起學ppt”,六個小伙伴六個圖標,每個賬號點一塊錢的贊賞,我就可以免費打廣告,多便宜啊。中國人的智慧全部都用在這些角落里了。

          這個時候如果放開評論平臺,有可能就變成營銷者的平臺,而不是真正做分享。當然,微信做得比較好一點的,是把放評論內容的權力交給了運營者,這是非常棒的一種設計。

          通過公眾號或社群做網上購買,所有的購買游戲規則是沖動消費、一見鐘情式的。他沖動的前三次,沒有讓他為你花錢,對不起,你很難再有機會了。

          目前的社群運營有兩種思維,第一個是把規模做大,50個群、500個群、1000個群。有的社群號稱在全國有三百個城市都建立了分舵,感覺力量好強大;第二個是先做產品,通過產品慢慢找到喜歡產品的人,然后把他們攏在一起,慢慢地形成氛圍,圈子再擴大,不斷地去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個人覺得兩條路都有可能成功,我個人傾向于先做產品再圈地的道路。

          先做第一條路,最大的風險在哪里?它要求你社群的能量非常高,大家對你的愛可以保持得比較長久。有一個微信號,2014年開始做,大概在三個月的時間,就運營到每篇文章的閱讀量達到兩到三萬,那時候我的粉絲數量是它的五倍,而我的閱讀量只有一萬。現在那個號的閱讀量只有兩三千,我的可能是一萬三,但是我還活得很好。為什么呢?我一開始就在賣產品。那個號在閱讀量開始下滑的時候推出了他的產品、服務,來得及嗎?你們一定要明白,網上游戲規則是什么時候他會購買?網上購買是沖動消費,如果你價格不貴的話,大概在100到300之間,他所有的購買游戲規則是沖動消費。他沖動的前三次沒有讓他為你花錢,對不起,你很難再有機會了。

          網上營銷是一見鐘情式的,不是日久生情式的,日久了,就不愛了——這才是真相。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會覺得我為你付出這么多,然后?然后你活該!誰叫你沒有產品來吸引我。社群的生命周期往往是三個月,三個月以內我把有可能吸引到的人變成客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我走的路。很多人對社群的理解是錯的。

          1、同好

          首先你要有同好:共同的愛好。昨天一個人在微信里,一上來就給我打了88塊紅包,然后提了一個問題:“我做男性婚戀微信公眾號,建了好多男性朋友群,要想保持活躍度,能干嗎?”我想都不想:“還能干嘛,分享軟妹子的微信號啊!”他來了一句:“我們除了妹子啥都有。”我說:“你一個搞男性婚戀征友的,你沒有妹子,你把這些人拉在一起干嗎?”他說:“你能不能講一點其它的干貨,讓這些男性朋友留下來?”你們說可能嗎?這些單身狗,你不找來妹子,你就是耍流氓的。我說:“你全國各地找真正愿意交友的妹子,讓她們參加小游戲,每天晚上刷一個妹子,誰答對妹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拿到妹子的微信號,這樣high不high?”

          上課前一個志愿者問我:“我們聚集了一批小伙伴,我們想在一起共同成長。”共同成長叫愛好嗎?誰都想共同成長的,這種愛好太空了,所以它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共同的連接點。有人問:“你的社群在干嘛?”我的社群很簡單,我教你學office,非常具體。我教你學office,半年你學會了。有人說學會了,不跟我一起混了,沒關系,你想跟我學一輩子,我還受不了。

          因此,第一要找到共同的愛好,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清楚,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有的社群叫來嘉賓分享,大家除了為了嘉賓而在一個群,還有更多共同的連接嗎?沒有。這些群未來的結局,要么淪為放廣告的天堂,要么就慢慢死掉,不會再有更多的回報,明白了嗎?

          我的閱讀量也在下滑,我在網上建過微信群嗎?我好歹也有46萬粉。我為什么不建群?很多微信群最后的命運都是死掉,很多做得好的微信運營者,也是不建的。因為他們知道建社群,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我這個人對于免費是有警惕的,我認為免費得到的一般都是低質服務,收費才能得到好的服務。如果一群人沒有共同的愛好,就不會買同樣的服務或者產品,沒有買同樣的服務和產品,在話題里面就聊不起來,聊不起來就沒有所謂的從眾效應。

          2、結構

          有了共同的愛好是不是夠了呢?你還必須要一個結構,簡單理解就是群規。在群里面,要么是金字塔型的,有一個人高高在上,做精神領袖,然后各位做他各個小群的分群主;要么是環形結構,群里很多靈魂人物,經常給你一些有深度的東西,但是在環形結構里面,大家的專業要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別人可能用得著的東西。

          一個糟糕的群就是:群里面有5個人很厲害,來了495個仰慕他的人,最後的結果是什么?不對稱,495人把這5個人騷擾到不行。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加我,我不加。他說“我想找你答疑”。你找我答疑,你到哪里找我不可以,非要到我私人號里面來問,你還把我當人嗎?你根本就是把我當一個答疑機器,你利用完了就走,而且這個答疑還是免費的,我一說收費,他馬上說“這個世界不是講樂于助人的嘛。”那你去找那個樂于幫助人的人,我不做。為什么?如果我的時間可以用來賺錢,我一定去賺錢,賺了錢可以實現我的很多夢想,這是比較合理的。

          很多事情,沒有資源根本就辦不到,而資源都是要拿錢換的。所以我們要努力賺錢,然后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不能把這個時間浪費在一對一的答疑上,因為成本太高。你們有沒有觀察過企業家?所有的企業家建了一個馬會、商會、俱樂部,要想加入頂級俱樂部的話,光拿錢是不夠的,你得有一定的實力,有實力的人建一個圈子。

          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圈子,要么這個圈子有一個人在金字塔尖,高高在上;要么大家各有各的能量,可以互補。這就是社群的結構,所有社群的準入是非常有條件的。

          3、輸出

          我建了兩個群,一個是我的學員群,我的學員群很簡單,一定要買我的課才可以進來,不買我的課不可以進來。我的課也不貴,129元,面向大學生的價位,但是不給錢不讓進。一個人為了群,花一點點錢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是好事情。花了錢才珍惜,他服從你的管理。我從來不實行無條件開放。第外二個群是誰都可以來,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得有才華。有的小伙伴會畫思維導圖,有的小伙伴手繪,有的小伙伴會自拍,在群里面,所有有才華的人都可以用才華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智能交換。

          如此,我建立了一個小的結構,這個結構里面每個人都有才。我們有群規:保證不能超過69個人,超過69個人就踢、換,很殘酷的,要保證新陳代謝。你不能拉進來后,所有人都在里面“呵呵呵”,我們不是搞一團和氣,你得給大家有一個有質量的輸出。一個社群之所以做下來,是一幫人在一起,不斷地創造對自己和別人有價值的東西。你可以寫高質量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你可以出一些有價值的課程,你可以在一起寫一本書,你也可以在線下策劃一個講座、搞一個活動,統統都是輸出,但是很多社群自己的人員沒辦法做輸出。很多做分享的社群,永遠把外面的人拉進來做分享,然后把這些東西整理成文章,自己的成員有沒有參與感?沒有。

          我是搞在線教育的,我讓我所有的學員都干嘛?交作業。做教育的良心就是讓學員交作業,你改作業。當我的學員交作業的話,他至少可以交一份有質量的作業,他至少參與到社群里邊了。有的學員交了作業,你看了之后,你都覺得“算了,這個老師沒法當了。”這就是高質量的輸出,那么我就可以轉發、獎勵、打賞,這時候他開心不開心?他非常開心。

          4、運營

          想要有輸出,你要想辦法做運營。按說,聽完分享,看了好書,拿出筆記,過分嗎?不過分,這是學習里面的基本要求。但是有幾個人做得到?你要想讓別人做到,得有人做管理,有人下任務,有人發通知,有人做監督,有人要示范。示范的誘導效應是很強的。很多人交作業都有一個心理:我做得好丑,如果交出來好丟臉。如果發現別人做得不好看,也交了作業,還得到了鼓勵,慢慢看到別人的成長,他會受到激勵。

          如果找不到運營的人才,社群規模就不能做大。我的活躍群現在就5個。有的人說為什么不搞大一點?我搞得夠大了,我把學員裝到QQ群里面來,一個群可以裝2000人,五個群容量是1萬人。1萬人管理起來已經很吃力了。

          要讓這1萬人參加我的分享,我做得到嗎?我做不到。怎么解決的?我把2000個人放到一個群里面,只要有50個人參加分享,他們就會聊天。一個群往往是當大家活的時候,就會把其他的人帶進來。這樣的話,2000人的群最多帶動三四百個人,還有1500個人到哪里去了?有1000人已經把你屏蔽了。

          為了不讓這些人屏蔽,你就只能在一段區間里,通過好的運營讓他們參與。我們QQ群里面有個特別好的地方,我們平時不讓你說話,一句話都不讓你說,一進來就不讓你說話。只有每周五晚兩個小時讓你說話,參加分享,到點就關掉。2000人的群,一年的流失率大概只有50人,為什么不會走呢?因為對所有的人,我們都承諾,你可以小窗向老師詢問答疑。大家知道QQ群的好處嗎?不需要關注就可以提問了。在這種情況下,運營比較簡單,你有問題就向我提問,他為了將來有一天會向我提問,他愿意留下來。更重要的是,他買了我的產品,他認為是我的消費者,他想要隨時隨地找到我。產品讓我們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強。

          5、復制

          我能不能運營到8個群?意味著什么呢?我現在一年可以做400萬銷售額,如果我運營到8個群的話,意味著我可以做1000萬銷售額,企業生存力大大拓展。我現在沒有辦法找到像我和我小伙伴一樣的人管理群。你們知道管群的最大痛苦在哪里?我們做課程開發,都找單身狗,做課程開發很專注。但是找社群運營人員,會優先選擇那一些當媽的人,她們才會接受生活就是瑣碎重復的事情構成的,才能每次都帶著好態度回答各種同樣的問題。

          經常有學員問我:“Office2013在哪里下載?”我每年要答1000多次,還是我做了防火墻的情況下。原來我是蠻溫柔的人,誰找我問問題我都答。現在誰找我問問題,我都不答,我是被逼的,我在思考我要把社群的能力復制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幫忙回答。我現在怎么復制的呢?我做自媒體矩陣。

          你們有沒有發現做自媒體矩陣是個非常簡單的概念。我們現在已經有25個小伙伴開通了微信,當然我要找有才華的小伙伴。你們知道這些微信里面,最讓我得意的地方在哪兒?已經有9個微信號拿到了原創。拿到原創非常重要,因為之后你就可以贊賞。讓一個人堅持寫微信最重要的力量,一開始是閱讀量和漲粉數量,很快就是贊賞。哪怕你的閱讀量不高,但是你寫了好文章,我們會互相贊賞,我們之間的愛就會延續下去,就更加容易堅持。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小伙伴的微信打開,一個個看一遍,誰寫得好,馬上打十塊錢,讓小伙伴形成氛圍,小額紅包是讓這個團隊變得更有凝聚力的方法。但是記住了,紅包永遠打給自己人,不要打給那些網友。他憑什么拿你的紅包?他沒有對你付出任何行動之前,他不配拿任何紅包。

          因此,我自己的內部管理文化有一句話:“真愛就打錢。”現在很多90后都很喜歡我。就是因為喜歡這句話,我甚至最多打過一萬塊錢。沒有問題啊,我今天把這話放這兒:你要是能寫出10萬+的文章,2萬塊給你。你搞定了我都搞不定的事兒,說明你值這個價。我不停打紅包,鼓勵小伙伴堅持做原創,然后努力幫他們漲粉,我現在好歹46萬的粉了,但是我要選跟我氣味相投的人,有些搞網絡營銷的人找我幫忙,我不做,不是你不好,而是我的方向不是這里。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做出貢獻,卻沒有拿到合理的回報。

          我說:你們每天在網上寫出好東西,這會有品牌效應嗎?什么叫品牌?有人愿意為你這個品牌花錢,那才叫品牌,如果沒有人愿意為你花錢,什么都不是。在中國建立品牌最有效、最快的方式是寫一本好書,或者某個電視把你曝了。上電視太難了,但是寫本書還是比較容易的地方。你要想辦法把你做的東西出一本書,讓大家來買。在產品里面,買書已經是最便宜的。一旦一個人為你花一次過錢,他就可能為你花第二次錢、第三次錢。因此,營銷里面沒有那么多新理論,老用戶往往可以帶給你更大的回報。

          書有錢賺嗎?賣書沒有錢賺的,賣10萬本都不可能讓你改變命運的。但是你有了10萬本書之后,你就可以賣課程了,我說的是在線課程。我發現有才華的小伙伴,就拉在一起做課程。最近我拉著小伙伴做微課,才9.9元。你在網上分享一個東西,有人給你打錢,帶來的成就感遠遠超過文章閱讀量的增加。

          如果你寫文章,每次閱讀量都一萬、五萬甚至十萬,然后什么回報都沒有,你會深深地懷疑這個世界:它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義?為什么我每天寫很好的文章,討好你們,然后我還一分錢掙不到?一旦你進入這個階段,你才知道做網絡最痛苦的地方是:流量根本不能變現。你曾幻想一篇文章閱讀達到10萬+,就能帶來很多后期回報,那是謊言。前提是你要設計好,你有什么產品能夠把流量收過來?這才叫有運營的思維。微博時代的紅人在哪里?微信時代的紅人馬上就不行了,現在是網紅的時代。你覺得網紅可以紅三年嗎?除非做有自己品牌的產品。

          我是70后,很多人找我做培訓,但是我老了,體能跟不上了,我現在想懷二胎了,我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二胎這個偉大工程。我就培養80后,一個培訓師在業內形成品牌,最佳的年齡是28歲,90后也很快將占領這個市場。我今年培訓了四位講師,很多課就交給他們上。培訓來錢快,一天可以講好幾萬,相對來講產值比較高。

          小伙伴跟我在一起,有稿費,有課程分成,有培訓費,而所有這些都跟我們品牌有關。一個小伙伴能力強了,翅膀硬了,為什么不自立門戶,而是一直跟我干?我做的事情很簡單,幫你打品牌,然后加入我的書做作者、分稿費、分在線課程費用,然后做培訓師。

          成功人士不在高校做幾場講座,那還叫成功人士嗎?我們今年一共在線下做了100場分享,我自己做了80場,小伙伴們做了20場。這些講座我不要錢,成就感都來自于免費分享,幸福來自于手上有錢。如果你有了一些錢,就做一些事情回報社會,你會找到更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很多人做社群最大的問題是,他的輸出沒有系列化、沒有結構化、沒有品牌化,沒有這“三化”,那你社群的分享,在網上很容易變成過眼云煙。你自己要想辦法把它變成可持續留下來的產品。到目前為止最好的,要么出書,要么出在線課程,要么線下能賣的培訓課。你們沒有發現嗎?所有的自媒體基本上都走這條路。吳曉波老師是不是?大熊老師是不是?我是不是?鬼腳七是不是?我有媒體、有書、有課、有講座、有培訓。你看,我們今年出了一門課《和秋葉一起學Word》,書馬上出來了,它是一個循環。

          我們這些已經做到一定規模的人,在思考什么呢?很多做社群的人,沒到這個水平和階段,他不一定能進入到這個思考的層面,他可能沒有到這個階段。

          如何提高社群的生存質量?建立節點之間的鏈接度、活躍度和勢能差,讓社群活躍起來。

          社群要生存下來,得解決質量的問題。

          如果兩個人之間關系比較緊密,真相是:你跟他在生活中是交叉連接的。因此,我并沒有建大群,我要求核心群里的每個小伙伴互相關注,要互相關注彼此的空間、微博,知道彼此的電話、郵箱。你要知道,為什么你的空間和朋友圈很活躍呢?是因為你有位好朋友在下面黑了你,然后被另外一個好友看見了,他就忍不住也來踩一腳,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個氛圍high起來。

          首先,建立節點的鏈接度;

          你看到你的小朋友刷的都是秋葉大叔的文章、PPT、活動,那么有沒有影響力?很多運營者,到今天為止還在不斷地圈地,沒有把圈的這些人建立好交叉連接。六度空間理論說:世界上的兩個人,最多通過六次關系就可以連接,但是它沒有告訴你,這些人90%是通過一個人連接到的。你要努力成為這些人交叉連接的那個節點,每個人會記住你一輩子的。我們兩個人在一起維系感情維系最簡單的就是:把一個他很想認識的人介紹給他,他們之間碰出了火花,他們兩個人都會記住你。你可以用很小的成本管理一個很大的網。

          第二,通過活動提高活躍度;

          今年開始做了嘗試,明年會在所有課程推出這個活動,學員把作業交到朋友圈,集齊32個贊,我送一本書給他。這個成本很高,但我堅決要求寄書,收快遞是二次連接行為。當你收到一份快遞,給你帶來的感動,超過京東、當當的20元免費購書券。而且,我花時間為你寄快遞,你花時間為我取快遞,我們兩個之間的感情是兩個維度的,而且會發微博和朋友圈,這有四個維度。

          因此,在社群運營里面,你們要設計高維度的活動。很多人僅僅找了一個嘉賓來分享,分享完了,接下來的維度怎么增加?沒法增加了,因為你已經把群建立起來了。這些人之間還有連接嗎?沒有。群能量并沒有真正地上升。我不斷告訴大家,你可以做作業、做分享,你做完分享,是不是很多人愿意跟你加好友?這是不是又增加群交叉連接的維度?

          我今年發展了25000個學員,一個學員差不多為我們花200塊,我就跟我小伙伴算,明年要搞定1000萬銷售額,我們就要達到五萬個人。問題是,我能搞定個五萬個人的群嗎?

          騰訊規定:一個超級會員只能建4個2000人的群。我要安排4個人,一個人養8000到10000個人。這對于我來說,都是巨大的運營成本。這四個員工,如果態度不好、溝通不到位、負能量,我們社群運營就變成負能量了。我們自己有個小群,里面沒有節操,每天各種負能量,要發泄到我這里來發泄。

          我選擇犧牲活躍度,我不會每周五都做分享,每周多了。我想明年改成每個班湊足一定人,比方說500人、1000人,我只做六次。在分享質量比較高的情況下,群成員一般能堅持六期不錯了,大部分人三期就OK了,所以我給他六次。六次里面他參兩次,他感覺很好,就已經認為值回票價了。前提是我只收100塊,我的課送福利:送2次分享。我已經讓我的小伙伴打磨這六次分享,要達到一定質量,對得起學員的付出,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做作業、做互動,形成交叉連接,這樣就夠了。

          你一定要理解人性,人性是:告訴他,你只能買6個,然后給他8個,他就很開心。你告訴他,可以拿100個,然后你給了高質量的50個,他會罵你騙子。一旦明白這一點,你就可以更好地設計你的分享。

          第三,形成不同的勢能;

          一個群里,如果只有我優秀,如果我天天當教主,我不累嗎?我已經40歲了。那好,我什么時候可以放下?我發現優秀的小伙伴,讓這些人成為不同圈子有能量的人。如果在社群里面有不同的才華小伙伴,把他丟進去,就會形成不同勢能。

          我主要面對的學員多數為大三、大四和職場初入者,只要有參加職場三四年水平的人,就有足夠的落差去教育后面的人。很多人相信網絡是平等的、去中心化的,我今天告訴各位,我從來不相信這句話。我相信的是,有實力你就說話,沒實力你就一邊涼快去。我要跟你連接,那是因為你在某個方面的才華,我沒有,我愿意用你,我愿意花錢買你的服務,很正常啊,對不對?

          在這一方面,我們用很多方式做強化連接:

          A、“群毆PPT”欄目;

          我讓學員每周在微博上交作業,每人我都點評,每條私信、評論,我都回復,所以這兩年我的眼睛每年增加100度。有人問我,你為什么搞這么累,為什么不找個助手?助手的回復跟我的質量能一樣嗎?我不是姚晨,我也不是楊冪,我只是一個屌絲,我要用屌絲的方式生活,千萬不要一口氣就跟大佬比,還沒有到那個檔次。

          B、讓學員加我微信;

          只要是我學員,就可以讓你加。但是有個要求,不要一對一,一對一真的太累了,我互動不起,在朋友圈里面互動。

          C、每門課出一本書;

          每個學員買了課,就想買教材,這是所有人的慣性,那我就把教材寫好。

          這樣,每個人跟我的連接至少五個維度:群、微信、微博、書、課程,還不包括線下的講座。我今年在線下講了80個講座,刷臉是很重要的。

          如何讓用戶不會離社群而去?繼續打磨產品、打造亞文化、品牌化、線下化,總之:人性化。

          我把我的群維度不斷地增加,增加到后面,我還是沒有安全感。因為我擔心三個月之后,他們還會離我而走。怎么辦?

          第一,繼續把我的產品做好;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定義“讓人有尖叫感的產品”。我是做教育的,我的標準很簡單,如果你跟我學了,你愿意主動地交作業,這就是“有尖叫感的好產品”。

          我們重新開發Word課程之后,兩個月之內已經交了700多份作業。這個都讓我覺得很感動。我準備把excel課程重新做一遍。為什么?我們Excel課程是不叫座也不叫好。我的PPT課程沒問題,我的Word課程沒問題,我的Excel課程有問題。所以我現在全力以赴重新開發。好作業,他會主動地分享到朋友圈、微博,幫我做口碑營銷。

          很多人做社群營銷半年了還沒有東西賣,半年以后他不愛你了,你前面所有的積累都白廢。我的游戲規則是:花三個月積累你對我的愛,找到關鍵節點把它賣了。

          第二,搞亞文化;

          你們都是一個社群的人了,怎么證明你?現在我發現有個東西非常非常有效,叫“表情包”,所有的圈子一旦形成亞文化,會做成自己小圈子的表情包。我也在做表情包,給大家看看。

          這個社群里面有很多小伙伴開始有能量了,我們幫有能量的小伙伴全部出“表情包”。

          大家再都不用微信表情了,永遠用自己的表情。人都會優先用自己的表情。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用我們的表情,你覺得我還需要做廣告嗎?表情包的成本極低,低到只要你們愿意花一點時間。我們還專門開了一門課,教大家做表情包,都是免費的。你們有沒有觀察到很多的社群都玩做表情包?這是個趨勢。

          我認為,未來表情包設計師將是做新媒體營銷非常重要的崗位。一旦這個社群里面培養出牛人,就給他做表情包。

          第三,把網上運營的活動品牌化;

          我們一開始做網上活動:群毆PPT、拆書、三分鐘教程、一頁紙PPT……我們都會把它們做一個話題,長期品牌運營,而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活動。做新媒體營銷里面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每次都跟風,每次都出一個好點子,但沒有沉淀。如果一個品牌沒有持續化的沉淀,形成追隨效應。

          “群毆PPT”說起來不大,但是跟我們合作的包括360、騰訊、京東、蘇寧。他們把他們的PPT發給我們,讓我們發動全國的小伙伴改,是不是社交化營銷?我們根本就不談什么錢的,很便宜。多跟品牌合作能夠抬你的身價,哪怕收錢少。

          第四,做線下分享會。

          我為什么這么拼命地在高校做講座?網上獲取流量的成本已經高到說不定超過線下了。如果今天現場有300個人變成了我微信號的訂閱者,相當于我節約了1500塊錢,還不包括二次擴散效應。

          一旦你的社群形成交叉連接了,網友和網友經常交叉連接,那么他們的下一步是干嗎?見面。人跟人之間建立信任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網上聊天,是見面。我的小伙伴,每年至少全國性地見兩次面,所有吃喝玩費用,我們全包,每年至少拿出十萬,專門用于吃喝玩。這個成本很高。這些人見面以后,就會形成情感連接,這個情感連接會變得非常長。長時間的情感連接會使社群的力量變得更大。但是,我們必須要把網上品牌跟線下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品牌形成交叉的連接。

          當網上開始建立交叉連接,要想辦法讓大家一起參與線上活動,一旦活動有了影響力,就要讓這些人見面。我們“群毆PPT”在廣州有個分舵,我們會邀請參加活動的人見面、吃飯。人跟人吃過一次飯,感情的黏性會大大增強。這個世界上我們要學的根本不是網絡營銷,而是尊重人跟人之間社交方面真正的情感聯系。要研究的不是網絡,而是人性。

          最后一句話,要想維護人性,一定要有懂人性的人來運營,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運營,僅僅靠圈地做大粉絲量、文章閱讀量,你是不可能得到社群的。謝謝大家。

          來源——微信公眾號:筆記俠

          編輯:小君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