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增粉6萬,星球研究所是如何做到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坐地日行千萬里,大概就是說的「星球研究所」的日常。

           

          這個被讀者稱作“公眾號里的BBC”的自媒體,平均10天更新一次文章,內容像一本國家地理雜志,只關心地理、歷史和宇宙。

           

          圖源/NASA  選片/星球研究所

           

          不僅每篇都是10w+,而且來要轉載的都是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這樣的超級大號。最多的一次,有700多個人先后申請轉載。

           

          《什么是成都?》

          《什么是河南?》

          《什么是中國?》

          ……

           

          這些介紹中城市、省份、國家的文章,或許也曾撩起過你家鄉自豪感,產生轉發的沖動。

           

           

          這篇刷爆朋友圈的《什么是成都?》,也為星球研究所帶來6萬粉絲新增。

           

          很多粉絲以為這是一個由地理愛好者業余運營的公眾號,實際上這個號背后是一支9人組成的團隊。

           

          所長是北大畢業的耿華軍,在出版行業有多年沉淀的他,一直在用出書的速度和要求制作公眾號文章。平均10天才做一次更新。

           

          這樣的內容生產方式,在爭搶注意力的微信平臺,讓星球研究所顯得有些佛系。

           

           

          星球研究所第一篇爆文:“登上珠峰你能看到什么?”星球研究所的答案是“你將看到一切,因為你面臨的是死亡”。攝影師/韓子君 選片/星球研究所

           

           佛系的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既不日更,在文章里也不會自降姿態和讀者套近乎,更不會為了傳播,用情緒和故事去拼湊內容。社群運營方面,只有一個小而精的“秘密組織”,都是地理控、或者是互動多及有想法的讀者朋友。

           

          星球研究所的歷史文章標題,一點也不新媒體。

           

          今日頭條出了名的需要夸張標題才能有傳播量,他們也不按照規則迎合,照搬過去,好幾條閱讀也會上萬。而在知乎專欄里,一些充滿挑釁的評論,他們也不會去爭辯,只是記下問題,不斷修正自己。

           

           為什么如此佛系?

           

          原因是,在星球研究所,如何生產出好內容才是王道,其他的事情并不那么重要。

           

          正如其公眾號介紹所說,“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于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星球研究所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取悅大眾而誕生

           

          所長耿華軍就是“狂熱”的地理控,從學生時代就喜歡閱讀各種地理知識,從未間斷。

           

          研究員中的風沉郁和朱亞琳,一個是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的碩士,另一個則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兩人都是專業出身。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專門負責圖片收集和處理的視覺團隊。

           

          星球研究所的書柜一角。圖片提供/星球研究員宥希

           

          團隊成員們不是極其熱愛地球,就是熱愛風光、攝影,對于美他們都有獨到的見解與追求。

           

          熱愛,是這個團隊團結的核心。“我們團隊有兩個處女座,一個摩羯座,還有一個天蝎座。”在研究員宥希看來,他們團隊的每個人做起事來,也都是天生的細節控。

           

          文章的配圖的來源,是1500多個攝影師心血內存,并且星球研究所還會從中以200:1的比例挑選圖片。

           

          攝影師/吳正杰 選片/星球研究所

           

          當然,投入最多的還是整個內容團隊的心血。星球研究所的頭條,基本需要團隊半數以上的人通力合作。在正式開寫之前,每個人都要進行背景閱讀。

           

          之前那篇刷屏300萬的《什么是成都?》,研究員朱亞琳就讀了涵蓋人文、地理、歷史多個維度的書,包括《成都通史》《巴蜀移民史》《成都街巷志》《四川人口史》……

           

          而宥希在參與制作《冰川如何塑造班夫》一文時,因為大量、密集的閱讀資料,以至于睡覺都夢見自己身臨從未去過的班夫冰川之中。這個94年的姑娘,只在星球研究所待過一年,地理文化知識就得到了迅速的擴充。

           

           

          當然他們也會追熱點,做“什么是……?”系列的時候,他們會對城市做調研,用百度指數搜城市熱度,在網上搜尋哪座城市正在因為熱點成為話題中心。

           

          然而,他們卻不會因為追熱點,而亂了節奏,產出不好的內容。去年九寨溝地震,很多自媒體都在第一時間,以各種角度蹭熱點。

           

          但對于這種強關聯度的話題,星球研究所卻隔了4天才發布,“我們當時是真的狠下心來,想要認真的把九寨溝是否會消失這個問題弄清楚,況且 ,這也是很多讀者關心的問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極致的態度產出了極致的內容,繼而收獲了一大幫忠實的讀者。

           

          “有一些粉絲特別讓人感動,白天在外面收到推送后,會先收藏,然后晚上回到家,洗手,開燈,靜靜地坐下來仔細閱讀,對他們來說,閱讀我們的文章已經成了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星球研究所粉絲留言,這樣的粉絲并不在少數。

           

          隨著公眾號影響力越來越大,星球研究所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在2017年初拿到了一筆300萬的融資。

           

          目前公眾號的收入主要以廣告為主,即便同樣是接廣告,星球研究所為了保持調性、不傷害讀者,只接風格近似的品牌,而廣告內容也會進行專門的定制,讓讀者看到的同樣是優質的內容。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星球研究所會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對待流量,保持佛系運營的態度。

           

          雖然星球研究所的模式難以復制,但它的存在卻給眾多新媒體人思考,流量需要快、驚、奇的資訊,而想要獲得真正忠實的粉絲,內容仍然是王道。

           

          攝影師/曾誠宇 選片/星球研究所

           

          - 完 -

          本文轉自公眾號「饅頭商學院」匯集來自騰訊、網易、阿里等公司大牛分享的產品、運營、營銷以及職場成長干貨。關注饅頭商學院,與100W互聯網人一起學習、成長。

          今日討論▼

          你是否正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在新媒體/自媒體爆發式增長的今天,如何做出具有差異化的高質量內容,似乎成了決定新媒體人能否做出一點成績的關鍵。

           

          “天天憋稿無人問,十萬加后天下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新媒體人可能由于行業限制、運氣等不可抗拒力,即使自己有著不錯的實力,也很難拿出能證明自身實力的作品。

           

          所以,如何快速獲取一個含金量十足的新媒體運營能力的證明呢?

           

          在此強烈推薦姑婆那些事歷時1年終于面世的《決戰用戶增長》,八大理論、六大案例,讓你快速實現用戶增長。致力于打造用戶增長全新理論,深度解析行業經典案例。

          內容包括:

          1、認識用戶

          2、用戶增長理論基礎

          3、用戶增長基本玩法

          4、用戶增長實踐手冊

          5、解讀增長黑客

          6、工具大全、學習課程大全

           

          決戰用戶增長

           

          八大理論+六大案例,掃碼一鍵獲取。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