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用戶形成一種習慣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作者:萬象青年   編輯:善小蓉

           

          對個人來說,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其實是非常難的。從外部有意識的推動用戶形成一個新習慣,無疑平地推巨石;但是如果能夠從中找到一個點,順勢推下去就比較容易了。

           

          首先跑一下題,聊聊對個體來說,什么是自律,什么是習慣。

           

          勤奮、學習,都是反人性的一種行為內容。在輝哥奇談中談到,從舊觀念的依靠自律,到新觀念的依靠習慣的變更。

           

           

           

          自律到習慣,其實都是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固定行為路徑,自律是帶有自我管理的強迫自我的行為,而習慣,是自然而然下意識發生的行為。

           

          有人說形成一個習慣只需要堅持21天,那這個在21天里面的堅持,其實就是強行自律的一段過程。

           

          “讓自律形成習慣”,其實是一個行為階段到了下一個階段。

           

           

          01

           

          對我來說,[習慣的養成,是長時間 固定的 確定性的 不斷觸發 有效反饋 的重復]。

           

          這個是我自己總結出的幾個詞拼湊的一個句子。

           

          習慣,必定是長時間附著在日常中不經意會出現的一個行為。

           

          這個行為是有模式和規律可循的,只要在特定場景下進行觸發,就會產生。

           

          要強化這個場景下,這個行為能夠給到確定性且有效的反饋。

           

          自律,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場景下,用戶主動觸發的一個行為。

           

          這個行為模式是用戶強迫觸發的,而放開這一條件,用戶會想去做其他事情而不進行這個行為。

           

          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行為的出現,暫時還看不到效果。就是缺乏了確定性的有效反饋。

           

          學習一般都需要先進行自律,強迫自己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而不是打一局游戲刷一會微博,是因為自己覺得有這個需要,強迫自己改變想偷懶放松出去玩的行為模式。

           

          而且,之所以要靠自律,是因為學習的效果,看不到即時性的有效反饋。而出去玩或者打游戲刷微博的爽點,是即時性存在的,你在玩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不斷的確定性的有效反饋。

           

          我知道,我現在出去玩,天氣很好會開心,打一局游戲會開心,刷一會微博看沙雕會開心。而學習,我學了之后,并不能馬上獲得有效反饋。

           

           

          02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Join】這個產品,讓我在一段時間內形成了打開它的習慣。

           

          真的是下意識的習慣了,而不是自律,后面自己意識到的時候,覺得它特別厲害。

           

          它是在每天早上8點,晚上8點的時候,可以開放進行答題匹配。

           

          一開始的模式是每3個小時進行一次匹配,其實這個模式的時候,我也是有點被它圈住了。因為一打開,就有確定性的有效反饋——答題,你知道有多少個問題多少個好玩的人在等著你;而且早上八點晚上八點這個時間,剛好是我玩手機的空閑時段,在這個場景下觸發了我打開這個app;因為我知道在這個固定時間,它有確定性的有效反饋等著我。

           

          另外一種習慣的形成模式是恐懼的驅動,或希望的驅動。

           

          比如,考勤打卡:

           

          現在很多公司用考勤軟件進行考勤,基本上有兩種模式,Wi-Fi打卡和定位打卡。

           

          Wi-Fi打卡模式,在上班時會觸發用戶在電梯里打開app,到公司一連上Wi-Fi馬上觸發打卡功能;

           

          定位打卡也是一致的,在上班路上只要走入定位范圍,馬上打開app進行打卡。

           

          這個行為觸發,是怕漏打卡被扣罰形成的一種恐懼驅動。

           

          我之所以堅持寫作,是希望能夠通過寫作之后達成一些個人目標。

           

          這個是希望驅動的行為,目前還在處于自律階段,是因為得不到有效的確定性的反饋。之前能夠經常寫得出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平臺上獲得了有效反饋。

           

          在特定需求下,給予的的確定性有效反饋。不能脫離需求談場景,也沒辦法脫離場景談需求。

           

          這個確定性的有效反饋,再可以具體指什么內容呢,不管是根據哪種需求類型來分,我覺得這個點應該是落在了“效率”上。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產品,其實對用戶來說就是一個工具。這么多產品里面為何選擇了你,你能比其他類型的產品能夠給予用戶確定性的高效率有效反饋,就是一個大突破點。

           

           

          03

           

          我們會把產品分為很多類:微信微博是社交產品,天貓淘寶嚴選是電商產品,又或者是B2B/B2C/C2C的一個平臺,但往往忘記了,這些產品類型對用戶來說,本質其實是一個工具。

           

          我其實也遇到了這種問題,直到看到了產品人的春晚——張小龍演講才醒悟。

           

          “微信一直堅持底線,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對用戶來說,我們不能說,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要獲得用戶的認可。

           

          最主要的是,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比如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沒有已發送狀態,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發完即走。你不用關心這一條消息有沒有發出去,有沒有發成功,對方有沒有收到,甚至不用考慮網絡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是一種信息資訊類的工具,那么應該是幫助用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面獲得最有用的信息”。

           

          ——摘自張小龍演講內容

           

          一個工具因具備的自我修養,應該是幫助用戶實現更高效率達成目標的用途。

           

          現在什么產品為了增加用戶粘性都想加入社交功能,但這個社交功能對用戶來說有沒有提升使用這個產品本身的效率呢?

           

          看看很多加了社交功能的產品走向就知道了——加了很多輔助功能和長尾服務,但是對用戶來說,這些功能是否有助于提高這個工具的效率呢?

           

           

          04

           

          核心服務要做好——這句聽起來很正確的廢話,那該如何落地呢?

           

          核心服務,就是幫助用戶在哪個方面提高了效率,好,就是這個效率是否足夠高效。

           

          社交產品這個工具,就是要提供給到用戶足夠高效的交友溝通平臺;企業協作軟件,就是要提供給到用戶足夠高效的內部溝通協作平臺。

           

          這個區別也導致了為何企業協作軟件內會有會話為已讀的標識,這個也是內部需要基于效率的溝通來進行協作,有必要出現這個已讀的標識,就類似于之前沒有這個功能的時候,會需要在一些會話內容中添加一句“收到請回復”,來確認傳達內容的效率。

           

          在前面提到了【Join】無意中培養我的打開習慣之后,這里也說說它是怎么失去我的。

           

          Join作為一個社交平臺,他的高效在于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三觀匹配”,雖然也還會有看臉以及基礎信息的成分在,但是加上這個三觀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陌生人認識度的社交效率。

           

          不過,回答問題通過之后,基本上就沒有然后了,僅僅是堆積了一堆通過的“好友”。高效匹配后的低效溝通,慢慢消耗掉我對這個平臺的好感度,比較回答問題的新奇度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現在也就漸漸沒上去了。

           

          但是我也一直沒刪除,這個平臺還有很多發展空間,我還蠻期待的,會偶爾想到就上去看一看。

           

          不過其實還蠻推薦Join這個平臺的,不同的人抱著不同的需求在上面能夠玩出不同的玩法。其實資料名片和提問提供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足夠多的話,可以提供到很多靈感。

           

          看到社區廣場,有的人說翻看大家的問題可以確定寫作選題,也有人回答了看了自己的公眾號之后的啟發,反饋仍存在的一些問題,Join也是可以成為獲得一些資源的路徑,比如根據對方的職業或專業來選擇性認識。

           

          其實大多數人在玩的時候是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只是出于好奇或是單一目的,幫助達到不同需求可以留住不同的人,想認識牛人的需求,接觸不同領域的探索、好奇的需求,男女朋友的需求都是需求。

           

          只要是通過這個工具渠道達成用戶的需求是高效的,并且能夠帶給用戶確定性的有效反饋的滿足感,這個平臺對用戶就有粘性,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那到這里的解析,習慣的養成,具體就是長時間 固定的 確定性的 不斷觸發 帶給用戶高效率的 有效反饋 的重復。

           

          回到自律與習慣,這兩者區別的根本原因,在于確定性的有效反饋嗎。

           

          我自己得出的這個答案,其實并不能確定。

           

           

          添加小蓉備注“設計”

          即可獲取Fotor懶設計30天VIP兌換碼

           

          ———— / END / ————

          作者:萬象青年歡樂多

          編輯:善小蓉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