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對自己下狠手,生活就會對你下狠手:這是今年我見過最狠的自我激勵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生活對我下手了》用搞笑的表演方式演繹生活的酸甜百態(tài)

           

           

           

          作者:維小維   編輯: 善小蓉

           首發(fā)公眾號:維小維生素(Weixiaowei6)

           

           

           

          傅園慧獨特的減壓方式:滿身抓痕

           

          前段時間,傅園慧自虐的方式登上了熱搜。參加杭州短池世錦賽女子50米仰泳決賽的她,兩條手臂布滿抓痕,實在是令人觸目驚心。

           

          她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兇猛的激勵方式,希望自己上戰(zhàn)場之前能夠保持清醒,所以必須要讓自己疼一下。

           

          最終,她雖然沒得到金牌,但已經(jīng)是近兩年最好的表現(xiàn)了,有遺憾也有滿意。

           

           

          說實話,看完這張照片,我沒有驚訝,也沒有心疼,只有4個字:感同身受。因為她讓我想起來讀初中時的自己。

           

          忘記是受了什么刺激,我開始用圓規(guī)扎自己的手。

           

          英語單詞想不起來?扎一下;

          數(shù)學應用題解不出來?扎一下;

          古詩詞不能全部默寫出來?扎一下。

          下午犯困的時候扎一下,

          上課跑神的時候也扎一下

          ......

           

          就這樣,沒過多久,我的手就千瘡百孔,像被蚊子叮過之后密密麻麻的紅點。

           

          本來成績倒數(shù)的我,憑借著這種變態(tài)的自虐方式,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甚至差點沒考上大學。因為我再也沒舍得對自己“下狠手”,用“兇猛的激勵方式”刺激自己。

           

          說實話,我不鼓勵大家都像傅園慧這樣自虐,也并不鼓勵都要以扎痛自己為代價,去換取成功。

           

          然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方式,無論是疼痛,是恐懼,還是焦慮,去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

           

          這種自我認知就是:知道自己遠遠可以做得更好,但現(xiàn)在做得依然不夠好。

           

          我想到曾經(jīng)看過的一部職場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

           

          安迪誤打誤撞進了時尚雜志社工作,這與她熱愛的記者事業(yè)相差甚遠。于是她不在乎身邊人的吐槽,看起來很認真工作的她,其實內心都是在應付和拒絕。

           

          當上司米蘭達對她的工作不滿意時,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好友傾訴和抱怨。

           

          好友奈杰爾對安迪說,

           

          “如果覺得累,辭職好了。

           

          我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一個很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

           

          你以為你在努力工作,其實不過是在抱怨。

           

          你以為這只是一本普通的雜志,其實這是希望的燈塔。

           

          如此多的人在為這個事業(yè)拼命,你卻對它毫不關心,反而抱怨你的老板為什么不親吻你的額頭,再給你的作用批一顆五角星。”

           

          于是,她開始逼自己時尚穿搭,逼自己接受工作強度大的工作,因為她堅信自己絕對不會像前兩任助理一樣馬上辭職,她一定可以堅持到最后。

           

          后來的她,簡直是“虐待”自己。

           

          她想方設法聯(lián)系能起飛的飛機,利用各種人脈拿到《哈利波特》最新的手稿,甚至可以在一個晚上記住兩大本到訪嘉賓的面容和人物事跡。

           

          因為她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劉墉也曾經(jīng)分享過一段類似的經(jīng)歷。

           

          作為作家,他經(jīng)歷了所有作家都要面臨的一種狀況:被報社逼,被出版社逼。

           

          他的一篇篇優(yōu)秀的作品,不是被勤奮逼出來的,其實是被報社出版社的編輯逼出來的。

           

          只有站在危機感的世界里,人才會有產(chǎn)出,有結果,有成績。

           

          所以,最后他感嘆:

          “逼字,是長了腿的一口田。

          一口田旁邊有神的保佑,就是“福”;

          一口田加個屋頂,表示有房有車,就是“富”。

          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所以,其實我們應該特別感恩那些曾經(jīng)責備、逼迫甚至“虐待”過自己的人,無論這個人是你自己,你父母還是你上司。

           

          人總是特別容易對自己“手下留情”,是他們,讓我們超越了“適可而止”。

           

           

           

          獵豹移動CEO傅盛指出,人的認知狀態(tài)分成四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已知道。

           

          95%的人都處在第一種人的狀態(tài)。他們有一個特點:自以為是。

           

          有些人,一直站在半山腰,并不知道山頂是什么風景。如果自我認知也是在山腰就算了,可怕的是他卻一直以為自己站在了巔峰。

           

           

          有這么一句話:“以大多數(shù)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輪不到拼天賦。”

           

          現(xiàn)代式競爭,不怕間歇性抽風式努力的人,最怕是持續(xù)性自虐式拼命的人。

           

          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努力真的渺小到不值一提。

           

          有一個考國際護士證的師姐跟我訴苦,自己就是忍不住,復習半個鐘,抖音2小時;

           

          本來報了個班想加強下英語的,結果以為網(wǎng)課可以慢慢來,結果慢到課程都過了期還沒有看完。

           

          在很多人的眼里,她已經(jīng)是個很努力的師姐了,因為在報名的那一刻已經(jīng)超越了大部分的同僚。

           

          然而,她說,自己的雄心,好像就止步在了報名的那一刻。

           

          想想也是挺悲哀的。

           

          每個人都說:“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 事實真的如此么?

           

          是與不是,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只有結果說了算。

           

           

          管理學教授陳春花說:

           

          “有人問我,一個人的潛力與結果到底是什么關系?我從來不敢直接回答是正相關。

           

          我能回答的就是:你決定你的結果。但我不能回答,你的潛力會不會讓你有結果。”

           

          潛力再高,如果自我認知不對,付出一些自以為是的僅僅自我感動的努力,那自然是毫無結果。

           

          我認為,任何事情的結果,的確才是所謂努力最好的解讀。

           

           

          我想起來華人第一打工皇帝陸奇,他是讓全世界大咖擠破頭都想得到的人才。

           

          他辭去雅虎執(zhí)行副總裁時,雅虎創(chuàng)始人楊致遠直接哭了;

          他辭去微軟執(zhí)行副總裁時,比爾·蓋茨直言:“你先休假一年兩年,我們等著你就是了。”

           

          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的他,在全校都出了名,因為他個子最小,但是上課背的書包最大。

           

          明明光論智商就碾壓無數(shù)人了,但看看他“永動機式”的時間表,我就知道,高智商的人還要自律的話,那該是多可怕。

           

          每天3點起床回復郵件。

          4點跑步,跑上5公里。

          5點至6點去辦公室上班。

          7點前,處理完所有郵件。

          8點前,做好當天工作計劃。

          22點下班,學習一個小時。

          23點上床休息。

           

          算下來,陸奇每天只睡4個小時。但是他每天如此,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享受早起、工作和學習。

           

          想想那個寧可遲到扣工資也要多睡會的自己,我默默地把財務自由的時間表推遲了幾年(雖然,本來也挺遠的)。

           

          一個真正有效努力的人,才值得擁有最自由的選擇。

           

          所以陸奇可以雅虎、微軟、百度任選,而我只能被每一個裁員的消息嚇得瑟瑟發(fā)抖。

           

          大家都知道,哆啦A夢有一個任意門,可以去心中所有的遠方。

           

          然而,你知道創(chuàng)作哆啦A夢的藤子·F·不二雄是怎樣工作的嗎?

           

          為了“有趣”兩個字,他畢其一生絞盡腦汁,每天畫到凌晨4點,為了一個鄉(xiāng)村取材孤身一人跑到偏遠山區(qū)去拍攝。

           

          所以現(xiàn)實的世界從沒有唾手可得的任意門。

           

          任意門前,都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力,發(fā)自肺腑的自我付出,以及冥思苦想的思考分析。

           

          前幾天我們寫了一篇推送《知乎熱答:2018年你最想撤回什么?》,很多人都后悔這一年沒有真正地盡力,只能落個被人挑挑揀揀的結局。

           

          真的是應了那一句:你不對自己下狠手,生活就會對你下狠手。

           

          沒關系吧,2019年再逼自己一把,一切還來得及。

           

          維小維,公眾號“維小維生素”(Weixiaowei6)。曾任四大、網(wǎng)易等知名企業(yè)管理層,10年CFO&高管,掌管過億資產(chǎn)。實戰(zhàn)派財商教練,有料的職場達人,用干貨和感悟給你一束光。轉載請到原作者公眾獲取授權。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fā)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