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年輕人是怎么玩“社交產品”的?95后的大叔已哭暈在廁所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在所有的產品類型中,社交產品是最需要研究“人”的東西。

           

          不同年齡層的人有著自己獨有的社交產品,比如年輕人用“一罐”、用“soul”;成年人用“陌陌”、用“脈脈”、老年人用“糖豆”等。

           

          如果產品有性格的話,大概是這樣的:

           

          • 年輕人的社交產品講的是小情小愛,帶著羞澀和懵懂,要“好玩”;

          • 中年人的社交產品講求效率和目的,拓展人脈上“脈脈”,解決生理需求上“陌陌”;

          • 老年人的社交產品以休閑娛樂為主,能切入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糖豆”。

           

          不同年齡層有著自己特有的社交方式,你想知道00后的年輕人怎么玩“社交產品”么?

           

           

           

          一、95后與00后的交叉地帶:QQ空間
           

           

           

          今年三月,QQ空間推出“空間潮”潮流文化發展項目。潮物社區被放在了個性化板塊下,它在3月2日潮物商城上線時,先推了一場“潮物震撼上線”的活動,諸如Off-White x Nike AJ1,Yeezy,Clot Nike AF1等爆款單品被聚集在一起,并以原價進行搶購。

           

          活動一推出就受到了超過百萬潮人的關注和預約。

           

           

          QQ空間里的潮人新勢力有多龐大?數據統計有1037955位潮人參與了活動預約,等待著參與到潮物上線的活動中。

           

          超百萬人群什么概念?10個鳥巢足球場加起來都不夠他們坐。

           

          參與到潮物社區這次搶購活動的用戶中,95后和00后用戶占了至少六成,果然年輕就是潮的資本。

           

          QQ空間這強大的用戶號召力我是服氣的,作為一個老牌的社交社區,它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壯士暮年”,反而在95與00后的用戶群體中展現了完美的共融特征。

           

          這也正是我們“姑婆那些事兒”布局QQ空間推廣業務的原因之一。之前我們也寫過一篇《半年新增過百萬,激活成本不到2塊,我是如何通過qq空間大號推廣實現的》的文章,專門給大家介紹了如何利用QQ空間進行大號推廣的方法。

           

           

          用戶給到的反饋讓我們十分受用,效果也很顯著。

           

          截止目前QQ空間大概有1500個左右活躍更新的空間大號,覆蓋6000萬左右的QQ用戶,這些用戶以13-22年齡段的學生群體為主,整體男女比例大概是4:6,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就目前來說,00后95后的審美水平和消費能力,肉眼可見的正在逐年提升,他們生活、成長環境更優渥,對互聯網更敏銳,消費理念更是有獨到見解。

           

          在未來他們仍舊是消費的主力,所以,越來越多針對00后的社交產品涌現出來,希望能搶先一步圈住這些未來的“金主爸爸”。

           

           

          二、其他社交產品的解析
           
           

           

           

          1. 實名社交產品偏工具,匿名的陌生人社交偏“裝扮更好的自己”

           

          社交產品按照是否需要填寫真實材料,可分為實名產品及匿名產品;按照社交關系的類別,可以分為熟人社交產品和陌生人社交產品。

           

          實名不等于是熟人社交,比如脈脈要求實名,但是陌生人社交。在“微信”一統天下的的時代,實名社交可想象空間太小了,“陌生人社交”產品競爭也日趨激烈。

           

          實名社交產品基本上作為“溝通工具”出現,比如“微信”、“脈脈”、“子彈短信”,因為實名 確實會限制“自我呈現”。而匿名社交更自由,想象空間比較大,帶著或者“找男女朋友”或是“尋找souler”的美好理想——“裝扮更好的自己”。

           

          2. 推薦幾個00后的陌生人匿名社交產品

           

          其中最喜歡的還是“一罐”,真的是想要拯救你的孤獨,卻無論從產品邏輯還是UI設計等角度,都會讓你陷入無盡的“孤獨”中。

           

          如下產品,會在第二部分作為案例出現:

           

           

           

          三、00后社交產品的幾大特征
           

           

           

          1. 性別關系中的三個“越來越XX”

           

          “ 兩性 ”是構成社交產品的基本單位,基本上什么社交產品都會涉及到“兩性”,這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元,也是社交產品的構成的基本單元。

           

          在00后的社交產品中,“性別”關系呈現出如下幾個“越來越XX”的特征:

           

          (1)越來越嚴格的性別設置

           

          在多數00后陌生人社交產品中,在初期設置個人資料中“性別”這一選項的一旦設定后即不可更改。

           

          比如“一罐”、“戀愛圈”、soul等。

           

          確實,如果我們嚴肅認真的來使用這些產品,那么這些“人口統計學”上的內容本身就無需更改。

           

           

          (2)越來越多元的性取向偏好

           

          在選擇感興趣的人的時候,不再默認“喜歡異性”這一性取向。你是女生也可以喜歡“女生”,甚至可以標記為“都喜歡”——體現了從多元化的“性取向”偏好,年輕人可能更包容。

           

           

          (3)“社交天平”越來越偏向女性

           

          社交中權利天平越來越傾向于女性,比如“戀愛圈”,只有女性可以發起私信聊天。

           

          2. 從看“臉”到看“靈魂”的花式“匹配”

           

          (1)通過“系統匹配”找三觀相同的souler

           

          最典型的就是“soul”了,你可以通過“靈魂匹配”也可以通過“語音匹配”。

           

          匹配的邏輯分為三種:

           

          • 第一是按照你填寫的個人資料如年齡、興趣愛好、星座等;

          • 第二個維度,如果是按照是否在線進行匹配,畢竟線上社交講求效率,能及時聯系到很重要;

          • 第三個維度是剛進入APP后做的測試,通過測試結果分析你的性格,從而進行匹配。

           

          總之,你在這個平臺暴露的個人信息越多,越容易匹配。

           

          不僅如此,soul還會告訴你你們的匹配度、匹配原因,從而找到共同點展開對話。

           

          再比如積目,同樣會強調”靈魂匹配”,匹配后,雙方以匿名的身份可在180s的時間內快速對話;這180s之內,如果有人退出,匹配失敗;如果聊滿180s,雙方覺得合拍,可互加好友進一步“溝通”。

           

           

           

          (2)通過“回答好友問題”找souler

           

          比如“一周CP”中的“三觀匹配”功能,需要你回答對方設定好的問題,如果回答答案和對方設置答案一致才可訪問對方主頁—關注—私聊——設置“問答”環節,來降低“不匹配”可能帶來的“沉沒成本”。

           

           

          (3)通過“廣場”中的“內容”找souler

           

          “廣場”也就是“朋友圈”是各個社交產品的“標配”,名字各異,積目叫“社區”、soul叫“廣場”、pop叫“派對”;

          本質上是在解決一對一溝通過于消耗精力且失敗成本過高,轉而進行一對多的“自我展現”。

           

          “廣場”功能的設計邏輯一般分為“關注”、“推薦”兩個模塊,通過“內容”連接人——畢竟天天找陌生人聊天持續性動力有限,我可能需要的只是隨便逛逛。

           

          如果某個人發表的內容我感興趣,可以通過回復、點贊等“輕互動”方式建立較弱連接,如果很“合拍”再通過“私聊”方式進行溝通。

           

          3. 連接了更多人,然后該如何“破冰”?

           

          (1)話題引導,提示你該聊什么

           

          陌生人社交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是否匹配”之外,另外一個是“該聊什么?”假設還是以“hi”、“你多大”、“你家是哪兒的”、“吃飯了么?”這些千篇一律的無聊的問題開場,對于00后來說根本不夠“好玩”。

           

          所以在產品設計中增加了“話題引導”。這個“話題”可能是你們共同的興趣點,能讓你們產生共鳴、快速熟絡起來。

           

          (2)以“升級”的方式監測你們“親密度”的變化

           

          soul在私聊過程中通過“升級”方式監測“親密度”的變化。

           

          在雙方對話過程中會出現愛心,一顆愛心滿了會變小,繼續聊天會出新的愛心,三個愛心可點亮一個字母,終極目標是湊夠“soulmate”這幾個字。

           

          在百度貼吧soul吧里有個問題“湊夠了這幾個字母就真的能成為情侶么?”

           

          這種親密度“升級機制”其一可以告知雙方“親密度”進展,其二作為一種激勵機制,我們都傾向于要填滿那顆心那幾個字母。

           

           

          (3)群聊吧,總有人會帶動節奏

           

          比如魚耳,有聊天室、有房間和管理,甚至有主持人,用戶可以選擇圍觀、上麥、發語音。比如Join的派對功能,用戶可以加入某個主題的群聊。

           

          群聊模仿了線下多人聚會的聊天場景,解決陪伴的需求,而且群聊的好處就是可以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總有人會帶著大家聊high。

           

          據說靈魂匹配產品的連麥平均時長有幾十分鐘。(配圖如上)

           

          4. 視頻和語音是新的社方式

           

          視頻和音頻越來越多的應用到了00的社交產品中,呈現出“多媒體”化的趨勢。

           

          比如TIKI及大眼主打視頻社交、HI及魚耳專門做語音社交、soul及uki融入了語音匹配功能,可以讓你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好友”。

           

          5. AR等新技術的初步試用

           

          典型的就是秀蛋app了,主打AR虛擬形象視頻聊天,基于人臉識別虛擬技術,生成AR大頭形象(可DIY),為陌生人視頻社交“降壓”。

           

          同時,AR大頭像可跟蹤人的表情、聊天界面可涂鴉等細節,讓這個產品不僅可以交友而且更加好玩。

           

          19年AR及VR技術更加趨于成熟,那么AR及VR社交會不會是新的發展方向?今年三月


           

           

          四、關于社交產品的我的迷思
           
           
           

           

          1. 線上社交“連接”人很重要,那“連接”之后呢?

           

          最近看社交產品的時候有個感覺,現在社交產品大部分還停留在解決“連接”人的問題上,也就是“匹配”。

           

          難道線下社交困難的原因只是因為認識的人少么?可能更多在于“聊不起來”或者“不會聊天”。

           

          體驗某些社交產品的時候,直觀感受就是它一定做不起來,因為一對一對話場景中除了開頭說句“hi”,就“沒什么可說的”了;在一對多的場景中,比如廣場功能,呈現的內容很少,更新頻率也很低。

           

          “連接”是第一步,教“怎么聊”會不會更重要。

           

          比如匹配后給出溝通雙方“匹配”的點,假設是因為“愛看某類電影”那么就以這類電影為主題引導雙發聊天,可參考soul。

           

          如果是基于“地緣”匹配,就以“附近美食”為切入點引導雙方發起話題。如果對方突然不理你“,可以增加“專家指導”,告知你問題發生的點、教你如何進一步發展,或者可以在線求助其他好友獻計獻策。

           

          2. 中年人需要匿名社交產品么?

           

          當前市場中年輕人社交產品比較飽和,老年人社交產品有幾個,但中年人(30-50)的社交產品還很少,現有的中年人的社交產品基本上圍繞著“實用性”(包括職場社交、微信等)展開,沒有屬于自己的陌生匿名社交產品,難道中年人沒有情感宣泄需求么?就必須保持完美的成年人形象么?

           

          按理說他們才是上有老小有小,有車貸有房貸的壓力最大的那一群人啊。是不是可以做一下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產品,偏情感宣泄及心理治療類別的。類似于中年人的一罐,圈層和衍生功能不一樣。

           

          廣告語為:

           

          我知道,有的時候你很孤獨,也很軟弱。

          那些的美好話留給身邊人,把“講不出口”的說給我聽。

          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沒有人嘲笑你的軟弱和無能,你要面對的就只有你自己。

          幸有你來,不悔初見。

           

          在這里你可以勇敢地說出來:

           

          • “媽媽生病了,但我沒錢帶她去醫院”

          • “我真的老了,年輕人學東西太快,我追不上了”

          • “女兒要報補習班,但我沒有錢”

          • “要結婚了,但我買不起房”

          • “我離婚了,不知道生活該怎么繼續”

          • “單身基到45歲,可能一輩子就要自己過了”

          • “在出租屋里痛哭,我的人生是失敗的,可能一輩子都完不成少年時候的英雄夢”

           

          產品的功能模塊除了發布心情短語到廣場之外,增設每日一語、靜心養神兩個功能。如果具備條件,可以增加心理咨詢功能。

           

          萌生這個想法的出發點很簡單,最開始是想垂直到中年離婚女性群體,他們太脆弱太需要心理治療了。

           

          后來這樣人群太窄了,可以圍繞著“婚姻”為話題做個深度垂直類社區,畢竟沒有人敢說自己百分之百的懂得婚姻是什么,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對不對,好不好,其實自己也看不清(手動表達我的婚姻很幸福)。然而現實中我們又礙于各種心理因素,沒有辦法和身邊人分享你的婚姻故事。

           

          如果可以匿名的把自己的故事講給陌生人聽,再有陌生人的第三人視角來評價會不會客觀公正些?后來又覺得“婚姻”的話題還是太窄了,而且“困惑”發生頻率還是相對低。

           

          再后來就想圍繞著“婚姻”、“工作”“養老”、“育兒”來做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

           

          社交參與形式不要求很重,不要求你必須針對別人的觀點發表長篇大論,互動方式以發短心情,涉及評理類的可投票;涉及情感宣泄類的可以留言或點贊或踩的形式展開,支持匿名私聊。

           

          最后,如果對空間大號推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靈微信(ID:gpxms009),我們一起探討更多的推廣玩法。

          ———— / END / ————

          編輯:善小藝

          作者:根本停不下來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于APP推廣和運營干貨分享,添加小藝微信(ID:gpxms008)

          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本文已獲得原創轉載權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