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大熱的一年,為什么你買了很多課卻什么都沒學到?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毫無疑問,知識付費型產品滿足的是網民在課外/工作之余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或增加知識儲備,或解決實際問題。

           

          近一年來,小闌也和身邊的運營人一樣,經常買課學,付費聽。

          互聯網行業是個不斷出現新變化、新挑戰的行業,相信很多運營小伙伴和我一樣,不得不通過一些知識付費型產品充電提升。然而學習效果究竟如何呢?

           

          一、知識付費行業的興起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隨著移動支付技術和付費觀念的普及,知識付費行業在近幾年越發受人矚目。

          一端是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生產者涌入知識付費領域,通過視/音頻直播,錄播,課程,問答,社群等產品形式觸達用戶,另一端對于消費者而言,信息過載時代,有價值的信息是值得被認真對待的。

          但當我的課程支出逐漸變成了一項固定消費,攢下沒聽的課都越來越多,就不禁問自己:我真的學到有用的東西了么?是否只是沖動消費?

          小闌跟周圍的小伙伴們一交流,發現有這樣疑惑的人不在少數。

           

          二、付了錢不等于學得進

           

          從聽課者來說,我認為“學不到”“學不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難以結合實際,無法實操。

          就拿“幾堂課教你0基礎漲粉10萬”“N分鐘解讀爆款/網紅的成長模式”一類的速成課來說,他們通過“別人家”的案例/經驗,總結出一套工作流程、方法論,是否就能照搬到你的行業?你的領域?顯然垂直細分的各行業有自己的市場環境,涉及到的工作流程和資源也都不同。從聽課到套用自身都有“排異”反應,何況實操后,再來反觀理論有沒有被檢驗成功,又是很久后的事了。

           

          不得不說,有些課是起到了幫你了解觀點、拓展知識面的作用。比如得到上薛兆豐教授的“經濟學講義”,一直是熱銷的課程。

          理解了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后,有多少人憑借一套專欄課就令生活發生極大的改變,或者影響到了自己經濟行為?這恐怕就很難說,也很難量化。

           

          2、碎片化知識難以形成體系,臨時效果大于長期效果

          應試教育時,我們接觸數學,從最簡單的0~9數字學起,逐漸開始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一直到大學的線代、微積分。學科知識的豐富是從基礎、框架開始逐層搭建的。

           

          而現在呢,上班族多半是利用的是課余/下班后的碎片化時間。專注力和精力呢,也大不如前。可能我們在吃飯、搭車,做家務時就把付過費的內容順便聽了。知識的攝入也不連貫。今天記一個概念,明天學一個公式,遇上周末停課了,下周學習時,可能已忘掉上周的進度。

           

          3、被動學習效果不佳,“過目就忘”

          哈佛大學有個著名的學習吸收率金字塔。他闡釋了這樣一種概念,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是要大于被動學習的。什么是主動學習?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只有當你能將知識復述、探討,經過實操(作業/考試等)的考驗,甚至都能教會別人的時候,你對知識的熟練度才更有保障。而我們當下買課,在線聽音頻,看PPT基本都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有時隔天后,復述一遍都難,其效果可想而知。

          4、市面課程魚龍混雜,質量不一。

          知識付費入場的作者和內容增多,就免不了有人濫竽充數,以次充好,還有知識付費型產品都繞不開的盜版問題。有些人扒幾篇別家的PPT,自己添加些普適性的行業話術,也能做出一門“精品”課來。也不乏錄播別人的正規付費課后低價兜售的,或者用當免費的誘餌吸引用戶入群,完事后再打出自家廣告。

           

          小闌認為,其實想達到更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結果,恐怕不是單薄的幾節課、幾套PPT能解決,還需要我們自身提高學習能力+課程(等知識付費產品)完善好服務、實操、體系化制作這些環節。

          對于加強課程學習效果,我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選擇不要盲目,先調研。了解自己所處的階段,是0基礎還是已有初級了解?是想學理論,還是希望能掌握實操?對照課程介紹,咨詢客服甚至行業資深人士,再作出理智的消費決定。

          2、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不要稀里糊涂的就開始一門課的學習,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帶著問題去聽課,更能捕捉對你有價值的內容。

          3、主動學習。參與討論&提問,及時總結,完成作業。檢驗自己的掌握情況。

          4、提高鑒別能力,定期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一方面要提高篩選課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聽課后也要做好分類,不要為重復、低質的內容付費。

           

          我相信未來專業化、精品化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對需求不同的用戶做出不同層次的匹配。有閑暇之余收聽的零散小課,也有專業度更高的優質課程。

           

          ———— / END / ————

          編輯:善小闌

          作者:善小闌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于APP推廣和運營干貨分享。

          添加小闌微信(ID:gpxms018)了解更多姑婆運營課程,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