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迎來生態升級?將從補貼作者,到為作者賺錢!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又是一年今日頭條生機大會。2015年開始,今年是第四屆。

           

          今日頭條企業色是紅色,這兩年大會卻喜歡綠色——因為孕育“生機”。去年大會上這個詞只出現在宣傳冊,今年干脆直接成了大會名稱。連主論壇旁的創作者市集,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冬日森林。

           

          11月17日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新任CEO陳林,剛上臺就說:“3年前,我們舉辦了第一屆頭條號創作者大會。那時今日頭條創作者的數量,還不到今天的1%。3年過去,種子已經生根發芽,長出了茂盛的森林。”

           

          從“種子”到“森林”,作為“守林人”的今日頭條,關鍵詞也從“補貼”變成“變現”、從“流量”變成“平臺”。

           

          頭條號四年,公眾號六年,可以說內容創作者,已經走過了春夏秋冬。接下來是什么時代?今天這個大會,可能釋放了一些信號。

           

           

          01

          今日頭條最新平臺戰略:

          粉絲生態、垂直化運營、完善變現工具

           

          2015年的“千人萬元”,2016年的“10億扶持短視頻”,2017年的“千人百萬粉”,連續 3年,每年今日頭條都會推出一項內容戰略。今年,這家公司卻不再強調“錢”,而是轉向“生態升級”。

           

          陳林提到三個現象: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在提升、更多優質垂類作者涌現,以及全球范圍內對平臺的標準提高。相對應的,今日頭條要推出三個“升級”:粉絲生態、垂直化運營、完善變現工具

           

          互聯網流量紅利減少,今年數據卻格外慘淡。智能手機和5G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繁榮,而9月IDC的數據卻顯示,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下滑6.3%。這是近九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下滑。

           

           

          QuestMobile秋季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規模增速同比降低超50%,9月總活躍用戶規模達11.2億,逼近飽和。這意味著,已經很難有新的流量增長,白發或低齡人口增長也將陷入停滯。

           

          好消息是,互聯網時長爭奪紅利還在。以騰訊為主的第一梯隊,和以頭條為主的第二大梯隊,加起來占據中國用戶上網總時長的70%。而在這場時間戰中,一個重要的維度是社區/社交。創作者有一條清晰的變現路徑,即通過內容聚攏流量,達到一定的粉絲黏性,就能促進交易讓創作者賺錢

           

          今年的粉絲生態戰略,將以“垂直化”為關鍵詞,推出“10萬創作者V計劃”,深度扶持出10萬個優質創作者。

           

           

          今日頭條小程序初次亮相。頭條小程序提供8個流量入口,包括文章詳情頁、微頭條、小視頻、搜索、賬號主頁、個人中心、錢包和信息流廣告位等。它同樣可以在今日頭條旗下多個平臺中運行,提升創作者內容的服務能力,增加變現。預計明年上半年開發給所有創作者和開發者。

           

           

          02

          百萬粉絲帳號數量超過800個

          下一步:深耕100多個垂直領域

           

          今日頭條去年提出“智能社交”戰略,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今天,頭條交上了成績單:

           

          超過800個帳號擁有了100萬以上的粉絲,較去年增長了9倍;

          超過2400個帳號粉絲數量達到50 萬 ,較去年增長6倍;

          超過1.5萬個帳號擁有超過10萬以上粉絲,較去年增長315%。

           

          今日頭條創作者平臺總經理張超表示,這些帳號月均閱讀量為500萬。

           

           

           

          一個共識是,內容領域不是零和博弈,永遠都有成千上萬個創作者,或多或少賺到錢。但是另一面,內容同樣屬于馬太效應非常強的領域。當大家開始強調粉絲黏性和社區時,網絡效應就變得越來越明顯,少數頭部優質內容,會占據大部分流量和時間。

           

          對此,今日頭條的答案還是“垂直化”。未來一年,今日頭條要在100個垂直領域內深耕,幫助更多垂類優質作者成長起來,幫助他們漲粉,提高影響力,贏得下半場競爭。

           

          張超認為,一方面,內容行業已經徹底告別草根時代。行業進入穩定期,只有垂直化、專業化的優質內容才能獲得長期的價值,在競爭中勝出;另一方面,智能+社交雙引擎驅動下,小眾垂直的內容更容易找到精準受眾,獲得可觀的流量和影響力。

           

          這次生機大會,今日頭條也特地設置了美食、旅游、游戲、健身等垂類分論壇。大會前夕,官方曾放出一支時長1分鐘的宣傳片,其中介紹了今日頭條上每天部分垂類的閱讀量。比如育兒信息1.35億、汽車信息1.2億、國際信息1.1億等。這些垂類,將越來越多。

           

          張超表示,今日頭條將推出“創作者V計劃”,未來一年將扶持100多個垂直領域的10萬個優質創作者。

           

           

           

          03

          從補貼作者,到為作者賺錢

          未來一年:非流量分成收入20億

           

          說一千道一萬,內容怎么變現?這一次,今日頭條不想再強調“補貼”了,它想為作者提供更多變現的可能性。通俗點說,讓他們減少對平臺的依賴,自食其力。

           

           

          不同于多少億的金錢、流量扶持,今日頭條今年推出了一組“創作者服務包”,其中包括1對1服務、IP打造和多元化變現方式。

           

          最關鍵的變現部分,今日頭條給出了三個數字:2.6億、5000萬和500萬。它們分別對應內容電商、直播、內容付費三種模式。

           

          過去一年,頭條號作者通過電商累計收入2.6億。早在2016年底,今日頭條就推出了商品功能,允許作者在圖文、圖集和視頻中插入商品鏈接,用戶點擊購買商品后,作者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傭金。過去一年,作者累計獲得傭金分成達到 2 億。

           

          導購無法切入交易,其本質更偏向流量而非品牌。因此今年1月有了“頭條小店”,官方允許有商品供應能力的作者開通小店。截至目前,2437個作者開通了小店,累計交易總流水達到1.5億,預計為作者帶來收入 6000 萬元

           

          比如,三農達人“巧婦9妹”的頭條小店,通過拍攝視頻為自己家鄉的水果帶來超過800萬元的銷售額,其中粉絲訂單占比86%;軍事類賬號“軍武次位面”,小店主營軍迷喜歡的模型、服飾等,粉絲購買訂單占比達到83%。沒有內容和粉絲,沒有平臺技術的支撐,也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面向C端的收費,還有直播和內容付費。

           

          雖然千播大戰過后,市場對直播的熱情逐漸冷卻,但直播依舊是人格化IP的變現利器。截至目前,今日頭條累計給2萬名創作者開通了直播功能,他們獲得打賞5000萬元。 除了明星大V,平臺上一個特色是直播方言歌唱、樂器演奏等,他們的打賞中,粉絲占比超過70%——這剛好印證了上述的“垂直化”戰略,深耕垂類、吸引特定人群,總有機會。

           

          內容付費是今年的新業務,目前僅開通了4個月,作者累計收入500萬元。不過,今日頭條內部有一個“激進的目標”——他們希望未來一年,這部分的收入規模達到2億元。數據增長背后,底氣依舊來自垂直化和粉絲。張超稱,他們發現書法、小說、音樂、象棋等10多個小眾領域的專欄銷售出乎意料地很受歡迎。

           

          無一例外,這些品類的粉絲購買率都在50%上下。KK的“鐵桿粉絲理論”,這時候得到很好的詮釋。一個趨勢是,今年以來小眾、下沉的垂類知識付費市場正在形成。值得付費的內容,從來都不是精英人群的專屬,匹配和實用才是首位

           

          最后一個數字,20億——這是過去一年,頭部創作者通過今日頭條獲得的收入總額。除了上述的電商、直播和知識付費,還有以前的“補貼”,包括流量分成和創作獎勵。而今日頭條開這個大會,想告訴用戶的是:我們要提高作者的賺錢能力。

           

          今日頭條提了一個詞:非流量分成收入。現在的20億中,非流量分成收入大約 5 億。今日頭條希望未來一年,這一數字增長至 20億,提升3倍。那時候,才可以說平臺真正實現了“從補貼作者,到為作者賺錢”。

           

          ———— / END / ————

          編輯:善小藝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于APP推廣和運營干貨分享,添加小藝微信(ID:gpxms008)

          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