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體”到“頭條體”,今日頭條終于有“代言人”了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5年前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氛圍。

           

          提起微信公眾號,你可能會想起嬉笑怒罵的三表、和菜頭,或者成功減肥30斤的咪蒙;提起微博,你可能會想起早幾年的公知,想起“支持八個明星并發出軌”的梗;提起抖音,你可能會想起舞蹈小姐姐@代古拉K 的最美微笑,想起創意技術流@黑臉V 的狂拽酷炫。

           

          提起今日頭條,你想到了什么?這是今日頭條當下要回答的問題。

           

          01

           

          我,就是頭條

           

          頭條號@耳科趙醫生,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耳科醫生。一開始,他只是同期錄制鼻內鏡、耳內鏡操作視頻,以便事后回放和總結得失。2016年他無意間傳了一段視頻放到頭條上,意外地播放量還不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頭條號@我是郭杰瑞 原本是一名美國猶太人,可比中國人還能吃辣。正因如此,他經常去的地方是四川成都,無論試吃什么他的口頭禪都是“這個不辣”。今年下半年,他還獲得了金秒獎“最具潛力創作者”稱號。

           

          頭條號@林海音 是一位白瘦的女生,身上貼著“復旦首席小提琴手”、“哥倫比亞大學高材生”、“張曼玉、姚晨、王力宏時尚攝影師”等華麗的標簽。到了30歲,她成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公開征集素人模特,為他(她)們拍大片。

           

          這些性格鮮明的達人,就像公眾號上的大V、微博上的明星和抖音上的紅人,填充了今日頭條的內容生態。這兩天,陸續有網友曬北京東單地鐵站的照片,出街海報上都是今日頭條不同領域的創作者。

           

           

          據了解,這次海報主題為:我,就是頭條。不同背景的創作者活躍在頭條,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成為“頭條”。

           

          以上述人物為例,@耳科趙醫生 每天只發“掏耳朵”視頻,兩年間竟“挖”出170萬粉絲;@我是郭杰瑞 舉著刀叉牛肉,想嘗遍天下的美食,是為“我嘗頭條”;@林海音 作為人像攝影師,不拍視頻也很少寫字,卻在頭條“咔”出1000多個精彩瞬間”。

           

          上周五,頭條號官方賬號預告了這組海報,讓用戶來猜測八位“代言人”的身份。如今,“代言人”們已集體亮相北京東單地鐵站,宣告自己“在頭條”。

           

          圍繞這次出街海報,今日頭條還策劃了“創作者定制海報H5”。更多創作者和頭條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輸入賬號和動詞,生成“我X頭條”的定制海報。除了第一批出街“代言人”們,很多其它創作者也在參與互動,結合自己內容或身份特點,花式生成“頭條體”。

           

           

          這個“X”不止是單純的“寫”或“說”,而是和創作者身份和故事相契合的定制動詞,比如“挖”、“嘗”、“咔”、“戳”等。這其實側面反映出,人人時代里不是只有媒體可以創作,只要你有性格和表達欲,都可以和內容創作發生關聯,成為自己的“頭條”。

           

          02

           

          頭條背后的“人”

           

          兩年前,今日頭條也是通過一組魔性的大字報海報,迅速出現在全國幾億用戶的視線中。

           

          當時,針對不同的地區和用戶特性,今日頭條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地鐵站、公車站、飛機場、住宅區、商業樓等精準投放廣告牌,對大眾進行一大波視覺轟炸。“今天體”火遍營銷圈,美團、餓了么、知乎等公司紛紛推出大字報版海報。

           

           

          這類海報能刷屏,很關鍵的一點是,都非常簡單直接。今日頭條遵循“less is more”的原則,只用幾個大字展現一個意思:你在任何場景,都可以刷頭條。這次的“頭條體”也是一樣,花式呈現創作者在頭條做什么,絕口不提頭條號的扶持政策,面向所有人傳達一個理念:頭條號上的創作者長這樣,這也是我期望的模樣。

           

          除了“簡單直接”,兩次文案也顯現出,今日頭條的品牌策略正在發生變化。第一次的“場景式文案”強化跟用戶關系,占領心智;這次的“頭條體”,則強化“創作者與頭條的關系”,4個字的“頭條體”,像釘子一樣再次扎進用戶心智。而8張個性化、藝術化的海報視覺,就像釘住文案的錘子。

           

          告訴大家,今日頭條不止用于刷資訊,背后還有鮮活的達人。

           

           

          首先,符合去年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提出的“智能社交”戰略,即在“智能推薦”中加入社交元素,從注重閱讀數到重視粉絲社區,一年內實現“千人百萬粉”計劃。本次出街海報的作者,就有個共同點,或是有幾百萬粉絲的大V,或是有極強人格屬性的IP。

           

          相比微信或微博,很多人對今日頭條的印象只有流量。因此增加創作者和粉絲、平臺的聯系,通過社交構建持久關系成為重中之重。通過強調關注按鈕等舉措,今日頭條上已經誕生了一批原生創作者紅人,他們不只有流量,還擁有粉絲。

           

           

          其次,今日頭條第一波“代言人”,并沒有篩選流量巨頭和明星,而是選擇了普通創作者。這說明,今日頭條已經度過了強調流量的階段,現在它更強化作者的粉絲運營和品牌打造。此前微頭條、悟空問答等頻道,也引入了很多明星大咖,但外部引入而非本土成長的大V,無法完全代表今日頭條的普通創作者。

           

          去年知乎七周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則品牌TVC。也是拋棄流量巨頭,邀請@chenqin 等五位優秀回答者當主演,讓用戶來代表用戶,向外傳遞1.2億用戶的形象。今日頭條此次傳播,還配合了海報定制H5,從線下到線上整合營銷。加入UGC的環節,讓所有創作者參與進來,一定程度上穿透了圈層。

           

          時隔兩年推出“頭條體”出街海報,今日頭條在打什么算盤?

           

          其實本周末(11月17~18日),2018年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就要舉行了。現場將搭建一座冬日森林,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會在現場設展區。據說今日頭條會交出去年“千人百萬粉”的答卷,還會宣布今年新的內容創作扶持政策,值得期待。

           

          ———— / END / ————

          編輯:善小藝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于APP推廣和運營干貨分享,添加小藝微信(ID:gpxms008)

          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