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歷過的8個公眾號運營陷阱,新人必知!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最近有一些新的思考

          分享給大家

          — 1 —

          粉絲不是越多越好

           

          運營們通常希望粉絲越多越好,使用產品的用戶越多越好。

          對于大型平臺來講是這樣,比如到電商平臺買商品;比如辦電信的寬帶;比如上美團叫外賣。

          因為大家都有這個需求,能解決需求,只會擔心用戶不夠。

          但很難讓所有人都依賴一個公眾號,比如新聞可以分成生活、娛樂、農業、科技、教育等幾十種類型。

          一個專心搞養殖的人,同時關心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就很低。

          所以一個公眾號,只需要滿足小部分的人群就行,而且也只能解決小部分人的需求。

          這里面就涉及到供需關系,作為運營者只能提供到某個體量的內容給用戶,超出這個體量就不在運營者的掌控范圍內了。

          互聯網公司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通常是拆分公司、拆分項目、獨立運作等,比如域名地址不一樣;APP不一樣等。

          新媒體公司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就是孵化小號,運作矩陣了。

          粉絲不在多,活躍就好。

           

          — 2 —

          不要做劣質的漲粉

           

          WIFI漲粉、體重秤漲粉等價格現在低到一個粉絲一元錢。

          但是花了一萬元漲了一萬粉絲,而閱讀量卻沒怎么漲,那這一萬塊實際上就打水漂了。

          那么,是因為粉絲質量差嗎?

          并不是。

          粉絲是用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每個人都關注了很多公眾號,有的經常打開,有的很少打開。

          人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還是因為公眾號和粉絲供需不匹配。

          用戶質量差的立論是不成立的,只是因為產品基因導致你認為產品用戶質量差。

           

          — 3 —

          轉化率比閱讀量更重要

           

          ● 閱讀量高可以彌補轉化率低的不足

          ● 轉化率高可以彌補閱讀量低的不足

          閱讀量和轉化率缺一不可,但最終決定結果的是用戶買單數量,決定權屬于轉化率。

          — 4 —

          付費轉化率

           

          相同粉絲數量的帳號,公眾號的交易價格、廣告價格等秒殺了微博號、頭條號、抖音號,原因就取決于買單數量。

          微博發一條廣告,幾十萬人閱讀,但買單數量只有幾個,那就沒價值。

          公眾號一篇文章幾千人閱讀,但買單數量有幾十個,這事情就值得做。

           

          — 5 —

          撬動力

           

          可以撬動多少用戶來做一件事情

          比如10萬粉絲的公眾號,賣100元的商品,有1000人購買。

          可以撬動用戶來做一件多大的事情

          比如10萬粉絲的公眾號,賣1萬元的商品,有10個人購買。

          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運營方式不一樣,一種是2C,一種是2B。

          更值得思考的是,你覺得賺1000個人的錢更容易?還是賺10個人的錢更容易?

          不要想著把這兩種錢都掙了,多數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6 —

          你的產品都有哪些功效?

           

          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在一個領域里投入的錢是固定的

          每個市場,每年大家能消費多少錢,都能算出來,算出來的數字就是天花板。

          假設你是賣書的,小明每年會花1萬元買書。

          其中有5000元被當當網給賺掉了,那小明只剩下5000元可以給你賺了。

          如果你不盡快賺走這5000元,很快就會被別人賺掉。

          讓小明花更多的錢買書?怎么辦?

           

          — 7 —

          制造焦慮

           

          給用戶制造焦慮后,可以在用戶身上賺更多的錢

          本來小明花1萬元買書,能獲得價值1萬元的知識。

          但你告訴小明:

          ● 現在花1萬元買書,只能獲得價值5000元的知識

          ● 過去能解決1萬個問題,現在只能解決5000個問題

          ● 大家都花2萬元買書了,還只花1萬元,落后就要挨打

          一旦小明信服了這些說法,焦慮感出現,就會投入更多的錢買書了。

          房地產、保險財產、醫療健康等圍繞個人生活的行業,最喜歡制造焦慮,讓用戶提前為危機買單。

           

          — 8 —

          你的產品都有哪些功效?

           

          賣給用戶復購率高的商品

          一臺5000元的電腦至少可以用四年,通常大家不會每年都換電腦,只有到壽命結束的時候,才會換新電腦。

          但一部5000元的手機,撐死了用兩年,很多人每年換一部。

          手機比電腦的復購率就高多了,真是同價格不同命。所以過去幾年,科技公司一股腦兒在造手機。

          在這個角度思考,商品質量非常好并不是好事。如果商品需求用戶很少, 又長期不發布新品,那么接下來幾年都沒法賺錢了。

          你對這幾點怎么看?

          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觀點吧!

          ———— / END / ————

          編輯:善小藝

          作者:運營公舉小磊磊

           

          我們是姑婆那些事兒,專注于APP推廣和運營干貨分享,添加小藝微信(ID:gpxms008)

          與各界新媒體人一同成長。

           

          本文已獲得原創轉載權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來源:運營公舉小磊磊(ID:gongjulei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