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潛規則:刷量成常態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楊海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說:這世界是二八開的。不管是在傳播領域還是在別的領域,專業的永遠是少數。而不靠水軍刷量的公司則是更加極少數,不信你出來,讓我膜拜一下好了。
最近跟一個做新媒體營銷的姑娘聊天,她說起了對新媒體營銷的困惑。
她在當初成立公司就定了一條基本原則,那就是不雇水軍刷量。因為這個,她甚至把某家國際500強公司已付的幾個月月費原封不動退了回去,因為她覺得自己無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而客戶就覺得這個乙方好奇葩。
后來她問我,你覺得新媒體營銷有用嗎?
這個話題,值得好好去說說。因為沒很多時間仔細整理本文的邏輯,我就用拋觀點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完成這一篇,想到哪說到哪,排名不分先后。
1、傳統媒體依然有效,只是份額在下降。當然傳統媒體中也是冷熱不均,廣播受益于汽車普及反倒有所提升,紙媒銷量則是大幅下落,電視則要看播出時間段和節目,不能一概而論。而像四大門戶之類的媒體,現在也是日薄西山,可以看做傳統媒體了。
下圖是2014年四大媒體的廣告投放增長情況
但是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強勁的生命力,不會很快就倒下。電視廣告依然是各大廣告主投放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營銷的主要渠道。
2、網絡廣告以垂直搜索廣告份額最大,因為這種廣告可感知可測量結果。但各行業的付費點擊價格相差非常大,投資回報率也相差巨大。據說一對一家教的單次點擊要600元以上,但是根據我跟培訓類廣告主的了解,像教育行業,網絡的集客成本要高于線下成本。家居行業的集客成本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非常高,但是電商的投放則要好于傳統媒體(雖然很難有精準的比較方式)。
3、新媒體營銷,說實話,到目前為止我依然覺得是營銷中的小菜,只能成為營銷的配角(我指的是大多數企業,不排除有些企業只做新媒體營銷)。不過越大的企業,新媒體營銷的占比會越小,越是新創的企業,新媒體營銷的性價比反倒是越高。
這個很容易理解,比如網紅“偉大的安妮”創業做的APP,通過一篇《對不起我只想過百分之一的生活》就可以獲得比日常翻翻數十倍的下載量。但對于大的APP,比如美圖秀秀來說,增加100萬下載量是沒有質的變化的。
比如我之前寫過《三年,從月薪8K到資產千萬,他是我一個同事》那篇文章,閱讀量97萬,其實是暴風影音的一個招人廣告。對于暴風影音,這90多萬閱讀量可能就是在火車屁股上推了一把而已,可是如果這篇文章是一個創業公司的,那就能迅速建立起知名度。
有個有趣的問題是,通常被冠之互聯網品牌的企業,前期營銷基本是靠新媒體。所以大家覺得西少爺就是互聯網餐飲,海底撈就是傳統餐飲。
4、我們算一個帳。保守的估計,全國做新媒體營銷的公司有5000家,一個公司平均服務10個客戶,一個客戶一年平均做5個傳播活動,每個活動傳播平均發5篇文章,那么在新媒體中就會產生25萬個傳播活動,125萬篇文章。可是我們一年下來,能夠記住的新媒體營銷案例有幾個?我估計不會超過10個。今年我跟羅輯思維合作的甲方閉嘴活動,也許是2015年能被各位記住的活動之一(當然你也可以嘲笑我說,已經被人吐槽出翔,不管什么態度,您喜歡就好)。
偏偏新媒體有個特點,就是你能看到閱讀量、點擊量、評論量、轉發量,甲方最后一定會看這個活動的效果,而活動效果往往是通過閱讀量來展示的。那么,我們做的新媒體營銷究竟做給了誰看?其實答案很明顯,95%的閱讀量都被水軍接管了。
所以新媒體營銷中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除了乙方為了完成閱讀量的任務主動刷量之外,就是甲方的市場經理常常要求乙方再給他們這個活動“刷得好看點”,因為他要給老板匯報活動成果。
5、不管是多牛逼的自媒體,我個人的感覺是,單從曝光量來看,微信微博性價比都非常的差。比如你找一個特牛逼的賬號發一篇文章,連創作帶發布可能要5萬左右,那最后的真實的閱讀量假設是5萬,我覺得已經挺高了。那這個廣告的CPM是1000元,而我們看看優酷的CPM價格
而這只是廣告刊例,一般賣出去應該在4折以下,再加上給客戶的回扣(自媒體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基本沒回扣),一線城市的CPM也就是50元左右的水平。全國平均的話還不到30塊。
當然廣告聯盟的CPM就更低了,據說只有幾塊錢,即使是按CPC算,廣告聯盟的千人點擊成本也只有100塊左右,所以自媒體廣告的成本那跟搶錢沒什么區別。
當然你可能說不能這么算賬,但即使是你說你人群精準抑或階層高端,我覺得也不值得。我有一個做自媒體的朋友,她曾經在自己的公號上(粉絲幾十萬量級)幫一個朋友做過一個廣告,賣水果,結果賣出兩單,你們感受一下吧。
然后,對于那些水軍刷出來的活動效果,我也就更加無法衡量了。但是我們都假裝我們的活動做得很好,交口稱贊。不知道你們真是不知道被水軍忽悠了,還是假裝的,我就看著,不說了。
6、太多的企業對新媒體營銷有著非常僵化的理解,一個主流的認知就是要做一個官方微信賬號。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官方微信的。君不見大部分官方微信發的文章,點擊量只有可憐的幾十個上百個,而且自己員工和員工家屬刷出來的居多。
企業為什么要做一個公眾賬號?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就是你要問一個問題,這公號關我鳥事?我憑什么關注你?其實對一個官方微信來說,大多數人是沒有什么關注欲望的。那些被主動關注的官方微信,要么是內容做的很好,要么是能夠提供具體的服務。比如南航的微信值機,招行的無卡取款,海底撈的等位游戲大戰,順豐的快遞查詢,這都為消費者提供了價值。
所以,當你想做一個微信時候,先想想我為訂閱者提供了什么價值?否則,他們即使關注了微信,也只會在你抽獎做活動的時候出現。
7、新媒體營銷到目前為止,整體還不靠譜。而且所有的技巧其實跟傳統媒體時代沒有區別,只是渠道和展示方式的不同而已。如果說真要通過新媒體做傳播,你就用廣點通試試,但我也不知道效果,至少你可以根據點擊量來衡量一下效果。其他所有形式,最好去搶紅利期,比如第一個微信朋友圈廣告,600萬就超值,因為會引起大量熱議。
靠活動、H5等等去推動的傳播,腦洞要大,如果不夠大還不如不做,也比勞民傷財做沒意義的事情強。
8、真正好用的新媒體營銷,反倒跟我們傳統認為的傳播無關。比如當你產品設計足夠牛,或者有一個小情懷能打動消費者,就會在購買后產生曬單帶來二次傳播。消費者使用的很好,也會在朋友圈幫你傳播,所以與其玩命去想傳播點,不如在產品上下功夫。因為現在這樣的環境下,顧客就是你的傳播渠道,不用太可惜。
9、新媒體這件事情的偶然性太高,而且閱讀量之類無法預計,活動是否會爆也沒人能拍胸脯,即使像我這樣自己做了兩年公號的人,也不知道那篇文章會爆,我只是可以判斷大概的閱讀數量級。所以我只好多寫,總會有一篇突然10萬+了。
指望一個視頻、一篇文章、一個活動就刷屏,我覺得各位還是洗洗睡了吧,世界上沒有那么便宜的事,否則我們就都來做新媒體得了。
10、新媒體給甲方的機會其實大于乙方(廣告公司),因為甲方完全可以通過產品設計、傳播分享功能設計、活動運營來獲得用戶的自主轉發和傳播,甚至可能會出現足跡、how-old.net那樣量級的傳播。
在智能手機和微信時代,用戶傳播一個商品信息的成本極低,所以你只要抓住用戶一個心理,就能獲得大量的免費曝光。比如人性化的小功能設計、逼格滿滿的包裝、有情懷的一行文字、新奇的玩法、極佳的使用體驗等等,都可能成為用戶分享傳播的素材。
11、如果算上新媒體營銷的不確定性,其實我反倒覺得傳統的一些公司提供的服務更實在,比如一個專門做BTL物料的公司,他們的設計至少是有形產品,心里買著還比較踏實。你要讓我買一個新媒體傳播的服務,說實話就像在一群人妖里挑媳婦,心里沒底。
12、新媒體又有個特點,就是通常創新的形式才會獲得關注和轉發,但是這個形式一旦被用第二次,即使創意和執行更加牛逼,效果卻會大大降低。比如前一陣子用打電話形式做的H5,第一個刷屏,接下來就沒有新鮮感了,立刻不跟你玩了。比如斯巴達勇士送餐這個點子,第一次會轟動,第二次就會被罵二逼。
13、楊海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說:這世界是二八開的。不管是在傳播領域還是在別的領域,專業的永遠是少數。而不靠水軍刷量的公司則是更加極少數,不信你出來,讓我膜拜一下好了。
說到水軍刷量,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些水軍刷量,是為了把一個很好的話題推上熱榜,這樣是錦上添花。比如我自己的公號,如果一篇文章在半個小時內閱讀量過萬,那我就會認為這個話題可能會火,我會使出大家常用的發群發紅包求轉發的無恥方式助推。但是如果半小時內閱讀量正常,那就直接放棄,不再做多余動作。
但是水軍刷量錦上添花的很少,大部分是為了拯救不好看的閱讀量。
14、比較悲劇的是,我們所謂的新媒體創意常常是自嗨。今年戛納廣告節的一個金獎作品,也是一個公益廣告,用了所謂的新媒體概念。
據說是這樣的:
廣告公司創造了一種特殊WIFI信號,當人們搜索WIFI信號時,看到的WIFI信號變成了許多失蹤兒童的求救信息。用戶點擊每個WIFI信號后,會打開一張失蹤兒童的信息,將這個信息發送至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后,就能連上無線網絡免費上網。不同的WIFI點會接收到不同的失蹤兒童信息。
但我個人覺得這是廣告人假想出來的一個廣告活動,估計只是做了一個demo,因為第一技術上實現難度太高,第二數據造假太夸張。參賽視頻里說被分享了3700多萬次,被數百家媒體爭相報道,而我身邊的朋友卻沒一個知道的。你知道3700萬轉發量是什么級別嗎?王菲離婚發的微博才被轉了100萬次。
當然,做飛機稿去戛納參賽是我們廣告人都知道的秘密,說出來也不丟人,反正那就是個飛機稿大賽。
但我沒有證據,如果有人知道我說錯了,那請你告訴我真相。
15、更加悲劇的是,新媒體的刷量已經成為一種嗑藥般的病態,根本停不下來了。曾經有幾次我都告訴幫我們執行的新媒體公司說你們別刷量,我們就想看看真實效果,但是他們照刷不誤。很多做出來的大號,因為營銷的需要,刷閱讀也成為常態,就像習慣了美圖秀秀的姑娘們,讓她發個不修圖的照片簡直就像是要她們去裸奔。
16、最后,可能會有人問,小馬宋在你這里投廣告難道性價比也不高嗎?是的,我覺得從價格和閱讀量對比來看,性價比確實不高。但是要高于很多趁甲方不懂借機搶錢的公號。萬一你遇上一篇刷屏級的文案,那就賺了,比如我給京東寫的那篇《當你的閨蜜胸大、有才、嫁得好》。
但這事誰也不能保證,所以每次有人來問我能不能在這里做廣告,那我告訴你原則:追求銷量的就別做了,沒啥用;小公司也別做了,浪費錢;大公司可以考慮,反正你們也不差那點錢;別拿滿篇形容詞的文章來這里做廣告,我讀起來都渾身起雞皮疙瘩。
17、作為一個有良心的公號主人,我經常勸那些來找我發軟文的廣告主,我說沒啥用,你別發了。他們就覺得我好奇葩,他說我們領導就是想找個KOL,表明我們的廣告被業內重視了,也是向大老板邀功的,不在乎有沒有效果。
以后抱這種目的的,請多準備點預算跟我談,因為你買的不僅是我這里的廣告位,還有名譽損失補償。
本文轉自 PR(ID:PublicRelationship)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本期編輯:姑婆那些事兒主編 鐵哥
大家都愛搜:互聯網資訊 類類有話說 App推廣 運營經驗 線下推廣 活動推薦 微信營銷 姑婆專題 姑婆圈 ASO 校園推廣 地推 ASO100 渠道刷量 校園運營團隊
姑婆那些事兒(www.3377on.com)是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臺,關注移動推廣(android,ios)運營,網站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兒)。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兒發布,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并附帶本文鏈接,違者必究。
次分享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