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沒有夢想?PS背后又犧牲了多少媒體人的夢想?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鄒瞳

          ?來源:饅頭商學院

          編輯:善小倩

           

          《騰訊沒有夢想》刷爆了上周末的朋友圈。

           

          文末有用戶留言稱:“比起《騰訊傳》(吳曉波著)的洋洋灑灑,這一萬字更要犀利,更接近本質”

           

          到了5月6日周日晚上,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

           

          一位網名自稱Zen的人,在自己的公眾號Gloves2Zen,發送了推文《騰訊的夢想其實是我PS出來的》(文章已經刪除)再次引爆了朋友圈。

           

          該用戶用一種恐怖組織為此次炸彈襲擊負責的態度,自稱Pony回復的截圖是PS的。

           

          | 圖片來自于新榜,非PS

           

          比起這則聲明,最讓人犯尷尬癌的是,各路媒體、自媒體都被這位的截圖騙了,在截圖基礎上進行了“新聞創作”,甚至是騰訊新聞居然也引用了這個圖片來作為報道依據。

           

          |圖片來自于公眾號刪前推文Gloves2Zen

           

          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A lie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馬克吐溫的話讓人如芒在背。

           

          我無意再通過文章挑起口水,亦或是針對誰。

           

          我想表達的核心觀點非常簡單樸素:今天朋友圈上之所有謠言的瘋傳,核心原因是在于機制而非個人。

           

          自媒體時代,事實核實機制(Fact-CheckingSystem)的缺席,再進一步說,整個中國的媒體,從傳統媒體時代起幾乎都沒有嚴格的事實核實機制,才是謠言四起的主要兇手之一。

           

           

           事實審核機制平時成本高不見效 

          但是關鍵時刻絕對是C位般的存在

           

          很多讀者可能是一臉黑人問號。事實核實機制究竟是什么玩意?誰應該做這件事?到底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紐約客》的特稿記者歐逸文回答堪稱教科書。2011年時,這哥們曾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活動上,針對新聞采寫規范給中國讀者和同行們,做了分享。

                

          | 圖片來自于roycecarlton.com

           

          這里引用豆瓣的一篇標題為《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的采寫規范》的內容。(文末參考資料會給出具體的引用來源)

                

          “另外一個《紐約客》做得特別好的,也是特別獨特的地方,就是信息核實制度(Fact-Checking System)。

           

          除了編輯部、新聞部之外,有一個非常獨立的部門做事實核實。它就像一個獨立于整個編輯團隊之外的審計員一樣,對每一篇文章和文章中的每個字進行核實,有二十到三十個全職人員進行工作。

           

          我做了《紐約客》駐京記者之后,那邊增設了兩個事實核查員。他們都會講普通話,有一個還會講廣東話。因為之后的很多材料是中文的,有的是粵語的。他們會在核實之后的字上劃一條線,表明事實核查員對這篇文章所有文字的準確度和可靠度負責。 ”

           

          ——歐逸文

           

          歐逸文同時提到,有了這么一個機制之后,可能和寫文章沒有太大關系。但是,你會意識到有這么一群人在為你服(ding)務(zhe),你在寫東西的時候會變得特別仔細和小心。

           

          他還提到,有時候為了寫一個大公司的深度稿,事實核實部門,會提交一個971個問題的核實清單。

           

          你說,有著971個問題的文章會是只懂得博眼球、博流量的東西嗎?

           

          你說,與其高薪養廉,不如默許記者去問企業要車馬費的中國媒體機構,有這個可能白白養一個20、30人的事實核實機構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國內媒體,都沒有事實核實的機制。在我曾經就職的第一財經周刊、以及我所知的財新,稿件的資深編輯們充當了事實核實的角色。

           

          要問效果如何?你可以想象的。由于編輯本身就有大量文章編撰的工作要做,精力撕扯,其效率和專門的20、30人真的無法同日而語。

           

          簡單總結,這件事情費力不討好。但是在關鍵時刻,有事實核實過的文章,有一種普通人在危機時刻突然獲得超能力的感覺。

                        

           

           事實審核機制的缺席 

          對我們的傷害有多大?

           

          事實審核機制缺席的殺傷有多大?讓我想推薦部美劇給你——《TheNewsroom》。

           

          該劇的女主Mackenzie是一個有著新聞理想的資深媒體人。但在什么都以收視率、閱讀量來評判的今天,她更像一個異類。

           

          |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更糟的是,美國很多媒體也開始忽視事實核實,一味追求速度。

           

          在這部劇的第一季第四集中,Mackenzie和男主Will因為沒有核實清楚亞利桑那州女議員頭部中槍是否死亡的消息,所以遲遲未發布報道。

           

          電視臺的高管聽到這個消息,沖到演播室,破口大罵Will團隊,要求立即報道已經死亡的“新聞”。

           

           

          這個時候,Will團隊的前制片人Don這么說:

           

           

          Will頂住來自營收部門的壓力。最終沒有播報女議員的死訊。事后證明女議員通過手術成功地活了下來。Will激動地評價Don為真正的新聞人。

           

           

          每次看到這里,都讓我熱淚盈眶。

           

          我曾經是一個媒體人,也運營過百萬的公眾號。我自己也曾非常非常非常在意文章的閱讀量,文章能不能爆。但是這些真的新聞人愿意為他們的理想,做一個對這個世界有利的利他主義精英。

                

          當你在信息糞便里游泳的時候,總有人會想要拉你一把。

                

          當你為了一杯奶茶、一個游戲、一個短視頻平臺沉迷時,總有人想告訴你,你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應該被Tittytainment所摧毀。(編者注:Tittytainment,奶頭樂理論,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占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這個世界不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精于撥弄你情緒的爆款文,最不缺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但這個世界目前最欠缺的,是事實核實機制以及背后的新聞專業主義

           

           

           美國有事實核實系統,然后呢?

           

          那么,美國媒體有事實核實系統,為什么Facebook還有那么多假新聞,假到影響了美國選舉?

           

          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信息分發規則,早就被重新分配了。

           

          現在是算法決定你看什么的世界,不是媒體人的價值觀和操守決定你看什么了。張一鳴曾經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技術沒有價值觀”。

           

          一些國內外公司機構確實意識到了這件事。

           

          根據騰訊旗下自媒體全媒派的報道,杜克記者實驗室(Duke Reporters’Lab)在2016年,發布了一份事實核實的“全景式地圖”(http://reporterslab.org/fact-checking/),標記了全球120個正在活躍的核查網站,并進行分類整理,附有網站鏈接和簡介供用戶使用。

           

          圖片來自劇公眾號“全媒派”

           

          可能大家都沒注意,因為入口有點深。在國內,微信也有所作為。前不久在看一看這個功能里,上線了熱點話題功能。

           

          Google去年上線了”事實核查”功能。Facebook去年開始就已經對有爭議的新聞進行標記,并邀請專業新聞機構來幫忙判定。

           

          它會把一個熱點的正反兩方觀點都收錄其中,收錄的文章也并非一味的爆款文。而且其中不乏內容比較優質,但由于不懂新媒體方法論導致沒有閱讀量的好文章和媒體。

           

          但在我看來,這些努力只是觸及了皮毛。無論國內國外,這都是一個需要政府、平臺和專業新聞機構坐下來,非常認真地討論和設計的事情。這不是一個簡單推出功能的事情,而是涉及到頂層邏輯設計的事情,就好像在設計一個制度。

           

          大環境就是這樣。我們只能先從自己做起,Keep住自己的獨立思考。

           

          這里有幾條簡單可操作的建議:

           

          1、看文章不能只看一方的觀點,要兩方觀點結合起來看

           

          2、遇到能夠核實的情況,務必親自核實。微博的截圖是否真的存這個微博。Pony這個屬于特殊情況,我們需要來自騰訊公關部的判斷。

           

          3、多看書多思考,書指的是一整本的那種書。

           

          最后,用昨天另外一個熱點來結束這篇文章。校長讀白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認為質疑并不能創造價值。

           

          質疑屬于我們教育所缺失的倡導獨立思考的那一部分。它是你看待和探索這個世界的重要方式。

           

          請努力地質疑一切。

           

          — end —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