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用戶思維的咖啡師,不是一個好的運營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連長

          【來源】九零后的觀

          【編輯】善小倩

          筆者曾經有過2年的咖啡師的職業經歷,現在轉型做運營工作。

           

          近期在知乎上看到一篇關于咖啡裝逼指南的帖子,有些感觸,也順便回顧了下自己咖啡師的經歷。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看下這篇帖子《咖啡裝逼指南》,我也在下面進行了自己的評論。

           

          通過回顧,發現無論是作為咖啡師還是做運營,在面向顧客(用戶)的時候,都經歷了一系列相似的思維轉變,那么如果將咖啡比作是具體的產品,咖啡師相當于運營人,會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對比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咖啡是深受大家喜歡的一款飲品,當然絕大多數人喜歡咖啡源自于對咖啡館的設計風格的熱愛、對咖啡代表的浪漫情懷的共鳴,及可以隨時曬朋友圈,表明自己是一個有個性和有靈魂的人的最佳載體。

           

          而咖啡,如同茶和紅酒一樣,從物質層面講僅僅是一種飲品,而精神層面卻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涵義,可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呈現,可能是一個人格調的體現等等。

           

          喜歡咖啡的人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類:

           

          1. 能夠接受咖啡復雜的口感的人,如同能夠接受紅酒口感的人;

          2. 不能接受咖啡口感但喜歡咖啡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的人。

           

          顯然,在目前國內的咖啡市場,后者居多。

           

          所以作為一款產品,咖啡帶給用戶的感受已然超越了其作為一款飲品本身的存在,這可能是作為任何一款產品都在孜孜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除了產品功能解決了用戶的實質性需求之外,能夠成為用戶的靈魂寄托,給予用戶一些精神層面的慰藉。

           

          如:羅輯思維的用戶會主動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為自己貼上一個知識愛好者的標簽;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刷屏事件,用戶主動分享出去的動機在于表現自己的消費能力;我會在每次通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發布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證明自己是個喜歡思考和碼字的運營人,等等。

           

          當一款產品能夠觸達用戶的精神層面,那么產品本身的功能性價值將被削弱。這是從產品層面,或者我們可以像咖啡學習的地方。

           

          實際上我在做咖啡師的一段時間里,會對顧客充滿強烈的鄙視情緒。尤其在看到一些現象的時候簡直哭笑不得:比如點一杯美式要看拉花,比如double espresso加一杯冰水然后混在一起喝,比如叫囂著要一杯藍山的,比如指著咖啡生豆說這是白咖啡的等等。

           

          遇到這種情況,想必大多咖啡師的心理都是帶著強烈的鄙視情緒的。

           

          而隨著我接觸咖啡的時間日漸增長,對于咖啡在國內市場的情況了解的不斷加深,這一心理也發生了變化。

           

          作為咖啡師,對咖啡有著全面的了解是必然的,無論從事任何行業,從業者的專業度一定會高于普通用戶。

           

          體現在產品和運營上:我們可能對于自己的產品極為了解,而用戶則是小白。

           

          在我們面向小白推廣自己的產品的時候,主觀情緒很容易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行為,我們自認為產品哪里哪里好,卻忽略了用戶的感受;用戶不買單我們很掙扎,這可能就是不斷自嗨的現象及帶來的惡性循環。

           

          整理下我做咖啡師和做運營這兩段經歷中的思維轉變,可以歸納如下:

           

          • 做咖啡師:熱愛咖啡→從事咖啡行業→成為合格咖啡師→鄙視用戶→思維轉變→分析用戶選擇咖啡的理由,找到用戶的真實需求→成為一個普及咖啡知識的分享者→將咖啡融入到生活。

           

          • 做運營:熱愛運營→從事運營崗位→成為運營人→對產品極度自信,覺得運營是無所不能的存在→用戶不買單,一段時間不能帶來穩定增長及轉化→思考產品及運營的邊界及局限→客觀看待產品及運營,與用戶增加溝通獲取真實需求→優化迭代產品細節及運營方法。

           

          是的,雖然我現在不從事咖啡師的工作了,但咖啡的確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每天的中午午休的時候,叫著幾個同事,在辦公室做一杯手沖咖啡,與大家分享咖啡的樂趣,逐漸的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重新認識咖啡,繼而喜歡上了咖啡。

           

          而從事運營至今,已經沒了當初覺得運營無所不能的存在的認識,轉而開始客觀的去分析產品的不足,及運營在產品的不同階段和形態下的側重點和所能提供的價值。

           

          這些都是做咖啡師和做運營在面向顧客(用戶)的共通之處,其實是關于用戶思維的轉變。

           

          而在這一點上,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關于“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談話:

           

          在被問及“瞬間變成‘白癡級用戶’的速度的時候”,張小龍的答案是:喬布斯能在1秒之內讓自己變成“白癡”,馬化騰的速度大概是3秒,而他本人大概是5秒。

           

          我謹以自己作為咖啡師和運營人的雙重身份做出了上述的思考,或者在更廣泛的職業崗位中,都存在著類似的邏輯。

           

          如果你也是在基于一款產品做著面向用戶的工作,或者以上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