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KOL營銷秘訣,高手都在用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蔣小剛

          【來源】鳥哥筆記

          【編輯】善小倩

          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過:“在中國,KOL營銷正在逐漸取代電視和紙媒廣告等傳統營銷方式“。

          作為從事KOL營銷近5年的老炮兒,我把當下行業更迭的趨勢歸于兩個原因:

          一:年輕群體已晉升為消費市場主力軍,疲倦于傳統廣告的“地毯式轟炸”后,他們更愿意獨立或參考同伴的意見做出消費決策;

          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攫取了消費者的大量時間,在各垂直領域KOL對消費者的高頻觸達下,品牌傳播一日千里。

          KOL經濟的興起推動營銷內在邏輯的轉變,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

          在互聯網及社交化浪潮的沖擊下,傳統廣告語境下的4P理論逐漸式微,面對年輕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傳統廣告的“一網打盡”已不再現實,KOL營銷的“各個擊破”才更能精準鏈接品牌與目標消費者。

          直到今天,在各方資本搶灘登陸后,KOL營銷公司們正從野蠻生長逐漸邁入精細化運作。

          作為從業者之一,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在KOL營銷界摸索了近五年才總結出的這套KOL營銷的終極秘訣——“KOL營銷4S方法論”。

          消費場景(Scene)

          先來想象下這樣的場景:你去家居市場買東西,單件的家具堆成山放在一邊,你連挑選的欲望都沒有,可如果把沙發、靠枕、茶幾、杯盞裝飾成一間客廳,你身臨其境,就會覺得這幾件物品搭配起來竟然那么美觀,這時候購買的欲望就來了。

          同理,紅牛說“熬夜喝紅牛”,王老吉說“怕上火,喝王老吉”,都是通過搭建消費場景來喚醒消費者心理狀態或需求,從而觸發消費者的購買欲。

          而我為什么把搭建消費場景放在KOL營銷四部曲中的第一位?

          因為在KOL營銷這種新商業模式中,目前的行業通病就是僅僅把KOL視為營銷工具,生硬地把品牌信息與KOL結合,再灌輸給眾多粉絲們。

          要知道,KOL本身也是消費者之一,想要影響粉絲們的消費決策,就必須把KOL對產品的消費體驗真實地、專業地、具體地告訴粉絲,所以搭建出消費場景。

          一方面是為了告訴粉絲,KOL不是在打廣告,而是產品的真實消費者和體驗者。

          另一方面是用消費場景戳中消費痛點,從而再給出解決方案(產品)。

          這點在美妝領域極為適用,我們曾經做過一個面膜品牌案例,在極速補水改善膚質的產品賣點下,我們給KOL塑造了三個消費場景:

          • 上班族,早起來不及護膚

          • 見客戶前,迅速改善肌膚狀態

          • 通宵熬夜,十分鐘喚醒新肌

          三個場景基于對目標人群日常生活的三個洞察,將消費者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得到“情感共振”式的體驗,此刻購買欲望就已在消費者心中悄悄萌動了。

          -2-

          品牌符號(Symbol)

          搭建消費場景只是完成了“讓顧客走進來”,那么如何實現“讓顧客掏腰包”呢?這就需要給出購買理由并將其濃縮成一個口語化,易傳播的符號(Symbol)。

          以上述面膜品牌為例,它以極速補水為核心賣點,那么我們就會想:想要極速補水的消費者該如何找到這款面膜?在面對眾多補水面膜品牌時,如何讓消費者唯獨只選擇這一款?

          這時候符號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我給這款面膜塑造的符號是“急救(SOS)”,在消費者陷入想要快速改善皮膚缺水暗沉的消費場景中時,急救面膜作為解決方案,比單純的補水保濕更能快速地搶占消費者的心智,并且在符號與品牌深度捆綁后,消費者一想到急救面膜,便會持續地為該品牌下單。

          以“前男友”作為符號的品牌案例

          所以大家不難發現,符號的本質就是把某個眾所周知的概念與產品功能利益相結合,通過口語化的表達,讓消費者形成深刻的記憶點。

          現時代是個資訊過載的時代,作為KOL營銷最關鍵的一環,品牌符號的提煉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消費者的理解成本和選擇成本,讓品牌形成獨特的自我標簽,并助其在品牌汪洋中脫穎而出。

          -3-

          口碑傳播(Spread)

          消費場景(Scene)和品牌符號(Symbol)完成的是在KOL營銷中品牌資產從0-1的建立,而口碑傳播(Spread)則是實現品牌知名度從1-100的擴張。

          在互聯網浪潮的蕩滌下,社交網絡盤根錯節,品牌信息愈發透明,這一方面加速了營銷4P理論的式微,另一方面讓根植于社交平臺的KOL營銷擁有了先天優勢。

          目前KOL營銷已深度滲透進微博、微信、微淘、抖音、秒拍、一直播、小紅書等主流社交平臺,以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直接觸達中國7.72億網民。

          尤其在短視頻和直播爆發的這兩年,KOL營銷可謂水漲船高。

          2016年9月,肯德基在天貓上出售電子優惠券,并邀請4位《奇葩說》的辯手前來直播。

          每一位辯手將為一款KFC食品代言,相互PK擂臺,看最終誰會為自己的產品帶來最多銷量。4場直播中,不間斷地有紅包送出,可直抵現消費,這場成功的KOL營銷創造了1.5億的觀看量。

          然而KOL傳播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量,而在于口碑。一個真正對品牌有深入了解與熱愛并擁有足夠影響力的KOL往往能讓粉絲也愛上該品牌。

          一旦當一個品牌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高度忠誠的“粉絲后援團”,那么任何創意活動的推廣,都將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指數級增長。

          最醒目的案例便是2017年的現象級網綜《中國有嘻哈》,各嘻哈KOL們對潮牌supreme的追崇,在粉絲群體中引發了廣泛的口碑傳播和狂熱的購買欲,而supreme沒花一分錢就收獲了冠名商農夫山泉的廣告效益。

          -4-

          消費刺激(Stimulation)

          消費刺激(Stimulation)是KOL營銷4S方法論的最后一步。我的經驗是,并不是所有的流量大V都是帶貨能手,通過“KOL營銷4S方法論”,新生代KOL往往也能交出令人驚喜的成績單。

          我們今年3月做了一個case,一位粉絲體量為30萬的新生代KOL,在推廣某榨汁機品牌后,ROI接近1:9,成績不可謂不傲人。

          某KOL推廣后的后臺銷售數據

          綜上所述,在品牌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KOL營銷逐漸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但整個行業仍處于粗放型成長到精細化運作的過渡階段。希望通過分享個人從業KOL營銷以來的經驗與心得,能讓大家有所啟發,少走彎路,也歡迎一起交流探討,致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