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技巧,幫你提升50%工作效率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古爾浪洼

          【來源】古爾浪洼的職場江湖

          【編輯】善小倩

          1

          建立個人工作

          標準化的必要性

           

          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是在一家公司的電鍍車間里。那時候,國內制造業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還比較低,上下件操作的時候,基本都是手工。

           

          我每天從早上 7:40 進車間,中間除了吃飯,晚上 8 點以后才能離開車間。如果遇上趕貨,還得加班,所以晚上十點是常事。

           

          甚至有些時候,會上連班,所謂的連班就是從前一天晚上一直上到第二天早上,在車間的時間超過 24 小時。

           

          在如此長時間的操作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停地動手。我記得,工作間隙,有同事問我:你現在最想干什么?

           

          我的回答是:給我個凳子坐幾分鐘

           

          那時候我們是站著作業的,我覺得如果在工作的間隙,能給我個凳子坐上幾分鐘,可真是莫大的幸福啊。

           

          雖然工作量如此大,其實真正的工作內容并不復雜,就是不斷把零件拿上去,取下來,拿上去的時候,擰緊 64 個螺絲,要取下來的時候,松開 64 個螺絲。坦白而言,做為一個操作工人而言,這種工作其實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在復雜的操作中,總結出了一些作業文件和上司及同事沒有教過的技巧,將單手作業改成了雙手同時作業,這使得我的操作效率比別人提高了 50% 還有多。

           

          這樣,每次操作的時候,我竟然真的能比同伴快 1 分半完成。這也就是意味著我可以比他們多 1 分半鐘休息。

           

          后來,我慢慢成長起來,去做我之前非常羨慕的管理崗位的工作。直到那時候,我才理解,原來我的工作效率之所以提高那么多,是因為我將之前的操作內容標準化和體系化了。

           

          比如,在擰螺絲這件事情上,以前上司教我,16 個產品,在擰的時候,左手要扶著產品用右手擰,每個產品要松動或者旋緊 4 個螺絲。

           

          后來我發現,這種做法其實是挺浪費的時間和效率的,于是規范了擰螺絲的動作,變雙手同時擰兩排產品右邊兩個螺絲,待右邊松開后,改為右手拿產品,左手擰螺絲,將產品從上到下依次拿下,這樣我的兩只手同時作業,沒有任何浪費動作這樣,我還實現了雙手的同步化作業,所以效率就高了一倍。后來,我的這個方法被規范為這個崗位上的標準工作方法。

           

          這種對自己的工作標準化、體系化盡量減少浪費的經驗,后來,也被我帶到了我的管理工作中。

           

          可能很多人有個誤會,以為只有在一線的操作人員,如制造業的工人、物流公司的派送員等等操作類型的工作,需要將作業過程標準化和體系化。

           

          但其實不然,據我的觀察,商務人士和管理人員在具體工作中,70% 以上的工作,其實也還是屬于操作類的工作,比如準備資料,錄入或調取數據,寫郵件等等,這些幾乎都不算是思考類工作。他們真正的思考類工作時間,還占不到整體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里面的 30%。

           

          從這樣的角度講,做為商務人士和管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分類,并標準、體系化,或者如我上面所述的,在作業的過程中實現同步化,其是大有必要的。

           

          2

          建立個人工作

          體系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怎樣對個人的工作體系化呢?

           

          簡單而言,就是說,我們要把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分散在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工作中的同類型工作,進行重新提煉和綜合,成為具有共性的模塊

           

          這樣以來,我們可以減少工作過程中,為各種割裂的時間和事情的思考時間,以及做類似事情的重復時間,從而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效率,提高工作的質量。

           

          具體怎樣分類呢?很簡單,將我們日常中各種要做的事情統統羅列出來,然后依據其特點,分類。一般可分為兩類:

           

          1、操作類:

           

          所謂操作類,是指那些不用動腦子就可以處理的工作,如:資料歸類、登記賬本、錄入數據、準備會議、整理書桌、尋找工具等等類型的工作。

           

          2、思考類:

           

          所謂思考類,是指需要懂腦子才能完成的工作,如:寫業務計劃、設計項目解決方案、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做問題分析等等。

           

          類型分完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一線的工人一樣,將操作類的工作標準化和模塊化,在工作的過程中盡量追求同步化

           

          這樣,我們的操作類工作效率就會被大幅度提高。下面,我們就以郵件為例,來示范。

           

          郵件是商務人士和管理人員每天一定會做的工作內容之一。無論是上下級的信息傳達,與客戶的溝通,與同事的協調,郵件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溝通手段。但也恰恰是閱讀郵件,回復郵件,非常浪費時間。

           

          怎樣才能從繁瑣的閱讀、撰寫、回復郵件中脫開身,有時間去做思考的事情呢?很簡單,我們將郵件的處理規則和過程做如下調整,標準化。

           

          1、立即回信。

           

          我們花在郵件上的時間,一般有三塊,看信時間,思考怎么回復的時間,寫回信花費的時間。

           

          很多人易犯的錯誤是,看一下郵件,不立即回復,而是去忙其它的事情,等忙回來,回復的時候,又得看一遍。如果中間他再被別人打攪一下,還得重復理思路,浪費半天去接續思路,再看一遍。其實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讀完立即回復。

           

          因為一般在讀郵件的同時,我們就會思考。其實讀完,應該怎么思考也就同時成形了,之所以不立即回復,是養成的習慣不好。

           

          所以,在回信這件事上,你干脆將自己的作業方式規范為:立即回信。標準化,固定下來。效率自然就高了。

           

          2、零秒判斷。

           

          很多人在處理郵件中易犯的另外一個錯誤,是花了太多時間去思考。

           

          其實這個大無必要。郵件傳遞的初衷,就是為了快捷,快速通知或者告知一個人相關的信息。

           

          我們要做的,也應該是快捷地告訴或回應對方。

           

          從這個角度講,處理絕大部分的郵件不需要收集太多的資料,而是根據郵件所提供的信息和資料,可以快速判斷。

           

          如果實在是馬上處理不了,就立即回復,告知對方,自己已需要多長時間去準備資料或什么時候能答復對方。

           

          這樣的好處是,將信息現場做了判斷,對方和自己都知道下一步做什么,而不必再返回頭重復看郵件,浪費時間

           

          3、寫或回復郵件盡量短。

           

          是的,短,越短越好。既然商務和工作郵件是為了傳遞信息而存在的,那就做到一份郵件一眼看明白。要達到一眼看明白的效果,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短!

           

          如果是寫給別人的郵件,盡量不超過 20 行,也就是一眼從頭看到尾的長度。除非要解釋,或者追加,如果只是告知類,或者回應類的郵件,回復郵件一句就夠了。

           

          如果需要追加、告知或回應,遵循同樣的道理,不超過 20 行。這不僅有助于閱讀和處理郵件效率的提高,也能幫助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4、提供兩個以上選項。

           

          寫郵件給別人,或者回應郵件給別人,目的都是為了溝通。

           

          為了達到快速溝通,達成一致的效果,告知類的,將目的講清楚就行。如果是協商和征求答案類的,則最好提出方案。

           

          減少討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討論。

           

          比如,如果是協商開會,直接給出你認為自己和對方合適的兩到三個時間段,這樣,對方只要選一個就行了。如果是給對方建議或參考答案,也同樣給出兩到三個,這樣,你充分表達出了你的觀點,而對方也可以明確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

           

          在郵件中,盡量不要寫又長又臭的文章,也不要寫模棱兩可的回應和答案。這樣,既能減少對方思考的時間,又可以杜絕對方反復追問的機會,對誰都省時間。

           

          5、不過夜原則。

           

          不管是重要的含有重大方案資料傳遞的郵件,還是簡單的溝通郵件,原則上,都執行不過夜原則。

           

          長則可半頁,短則只要一兩個字:如閱、知道、明白之類。

           

          不管長短,你都應該盡量在下班之前回應完畢。這樣一來,對方和自己都不必再花額外的時間溝通。

           

          如果是遇到出差,或者自己有其它的事情忙耽誤,無法在下班之前回復,則至少要在當天晚上休息之前回應完畢。這樣,不管是自己,還是對方,都可以將未盡事宜,在第二天一上班的時候,列入新的工作日程。

           

          3

          用體系式思維構建和培養

          自己的良好工作習慣

           

          每個人的工作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不應該只是生吞活剝我上面這樣的方法,應該是基于自身的特點,自己工作的特點,用體系式的思維,去構建適合于自己的方法,從而培養出自己良好的工作習慣來。

           

          在這里,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經驗,梳理一下體系式思維的要點。

           

          1、不依賴能力與感性。

           

          人的能力越強,就越不擅長依賴體系。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力是有邊界的,邊界范圍內的工作,其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靠的其實不是我們錯誤以為的能力大小,而是效率和技巧的應用。

           

          同樣的時間或者資源限制下,效率越高,彰顯出來的能力就越大。從這個角度講,有效利用體系式思維,其實可以擴大自己的能力邊界。

           

          2、不依賴意志力。

           

          人的天性是懶惰的。誠如上面所說的,如果你不給自己限制寫郵件和回復郵件的行數,你就會自由發揮,不受限制,越寫越長,其實這是一種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同理,如果你不限制自己回復郵件的時間,你肯能會拖長回復郵件的時間,從而影響到別人和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所以,設置起碼底線,束縛住自己不良的習慣,盡量發揮出自己好的東西,有助于我們降低對意志力的依賴,減少心情和情緒對工作的影響。

           

          3、不依賴記憶力。

           

          記憶力是最靠不住的,因為我們會被打攪,打斷,被影響。盡量依靠可以幫助自己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如表單、表格、電腦工具、APP 軟件等

           

          這樣,我們的壓力就不會都積壓在記憶這跟弦上,讓它繃得過緊。這樣,我們可以去多做一點其它價值更大,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希望我總結的這個個人效率的解決方案,對您也一樣有價值,有用。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