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更關注稀缺資源后,注意力如何吸引?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墨饕

          【來源】互聯運營觀察

          【編輯】善小倩

           

          你的收藏夾里,有多少曾經打算一閱卻最終忽略掉的信息?

          你的購物車里,有多少過去關注一時卻又被淡忘掉的商品?

          你的日程表里,有多少原本想要實現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

          注意力,在經濟的繁榮里逐漸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

          在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4萬家,現有市場主體更不計其數。

          無論是坐擁線下,還是憑借網絡;無論是立足傳統,還是站在風口,都必然面臨著搶奪注意力的殘酷競爭。

          從某些角度來看,注意力資源就是用戶資源。

          有用戶注意力流動的地方,就是有錢流動的區域。不少人每天忙碌于拉新、留存、促活這些圍繞注意力的工作,為數據指標想盡辦法。

          然而,就像很多人不能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樣,多數人也沒有去思考到底注意力是什么。

          這將是為你開啟新一輪業績增長的鑰匙。

          一、了解注意力的真相

          1.有限的空間

          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有無窮的潛力,只是不夠努力。

          的確,從宏觀來看,每個人可以用于學習、用于奮斗的注意力是非常龐大的。

          現階段,在科學家的計算中,人一生中可以處理的信息是1850億bit,總量非常可觀。

          然而,這卻是按照極限的算法來計算的——沒有人可以每時每刻都充分使用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做到科學家所設定的上限。

          人每秒最多可以處理126 bit的信息。我們能夠理解他人說的話,需要每秒處理40 bit的信息,如果極限運作的話,我們可以同時理解3個人所說的話。

          然而實際中,你是否有嘗試過:在現場同一時間,理解三個不同的人所說的話?

          人的本能會逃避這樣的極限運作,而在用戶的本能里,也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每一個接觸的產品上。

          2.逃避的本能

          (1).空間有限

          正是因為注意力存在著上限,所以人們不得不去減少注意力的投入。

          你可以去嘗試,去一個人多嘈雜的地方,靜靜的坐在一邊,聽著旁邊無數人在說話,看自己能夠同時理解幾個人表述出的全部含義。你會發現,無關乎于你的狀態,注意力的天花板就是那么低,上限非常容易被觸及。

          用戶的注意力上限也是如此,同一段時間內,其可以關注的產品總量是有限的。

          無論是手機里沒怎么用過的APP,或是收藏夾里很少關注到的商品,都是在注意力的空間中被剔除的失敗者,更不要提那些未曾進入手機、進入收藏夾的產品。

          (2).節省資源

          注意力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所以人的本能會將它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你不去關注路人的話語,卻在乎朋友的閑聊;你不去注意其他城市的天氣,卻會了解自己城市的氣象。

          正是因為這些關注點,會對你的生活產生更多的影響,所以更為重要,引發更多注意力投入。

          就像廣告人常說的廣告視覺三要素(廣告3B原則),只要廣告中含有美女、嬰兒、野獸,就會獲得更多的關注。

          這是因為這三個要素都關乎人類最基礎的需求:生存、繁衍。這是最原始的本能需求,自然讓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資源投入其中。

          所以就有了急支糖漿這難以理解,卻又能引起人們注意的廣告:獵豹追著美女跑,想要急支糖漿。

          通過野獸和美女刺激人的本能需求,讓人們潛意識的將更多注意力資源投入廣告。

          (3).逃避壓力

          注意力的高強度應用會給人帶來很大的負荷。很多人在面對繁重的工作時會手忙腳亂,有的人面對幾件突如其來的事情會手足無措。

          這就像是你給電腦同時布置了太多的指令,出現了宕機的情況,而人恰恰也會“宕機”。

          這種高壓力的感受會讓人感到不適,所以大多數人在閑暇時間,都會選擇一些較為輕松的活動,來讓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低強度運作的狀態。

          比如看電視、看書、發呆、聊天等熟悉的事情,不需要處理太多的信息。

          即便錯過了一些信息,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可以讓注意力的運作保持在一個低強度的舒適狀態。

          3.節省的方式

          注意力既有限又寶貴,人們自然不會把注意力用在很多沒有意義的地方。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們會在很多事上用潛意識代替主觀意識去運作,從而減少對注意力的占用。

          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剛剛學會開車的新手,在初次開車時會非常緊張,全神貫注進行開車,無法抽神和身邊的人說話;但對于一個開車時間比較長的司機,卻可以一邊開車,一邊抽煙,一邊打電話。

          這就是人為了降低開車時的注意力負荷,而將這件工作交由潛意識來運作。

          在心理學上,潛意識會對信息進行三種處理,分別是刪減、扭曲、歸納。

          (1).刪減

          現在放松一下,重新審視一下你的視角。

          剛剛在你的視網膜上所呈現的,不只有手機、電腦的屏幕,還有手機、電腦旁邊的事物。無論是你的同事、桌上的多肉植物、乃至墻壁天花板,都與你現在閱讀的文字一同出現在你的眼中。

          但是,你在讀文章的同時是否有仔細觀察過他們?

          這些信息與文章同時存在,只不過你的潛意識對信息進行了刪減,所以沒有過多占用注意力。

          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注意力卻無法同時關注如此多的信息量。

          就像我們開篇曾說的,在嘈雜的環境中,你無法同時去理解所有人說的話。在你的注意力真正投射到某一事物上之前,你的潛意識會根據曾經的經驗、事物的價值、生理需求等因素進行篩選,將對你更有價值或你主觀想要了解的信息提供給你的主觀意識,從而投入注意力。

          用戶也是如此,每天將要面對大量的廣告,無論軟硬,無論使用什么形式展現,無論線上還是實體,用戶所能接觸到的推廣信息遠遠超過了用戶注意力的理解上限。

          所以用戶會通過潛意識先一步進行篩選,刪減掉其中大部分無價值信息,將注意力放在其想要關注或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上。

          (2).扭曲

          篩選后的信息需要解讀才能知道其含義,就像電話的工作原理,刪減環節相當于剔除掉打給其他人的電話。

          而扭曲環節,就是把電話線傳來的電信號轉化為你能理解的語言。如果沒有轉化為熟悉的語言,而是直接去理解電信號,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人們理解其他信息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將信息進行解讀,理解起來將非常困難,耗費大量的注意力。

          為了減少注意力的使用,人們會在已知信息的基礎上去理解新的信息,從而將新信息轉化為已知信息,更簡單的去理解。

          就像我們從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是兩個蘋果中學會了1+1=2,又在1+1=2的基礎上理解了2+2=4一樣。

          用戶在理解信息時同樣需要扭曲。比如,你告訴用戶燈泡可以使用70萬個小時,不如告訴用戶燈泡可以陪伴他一生。后者的信息更便于用戶用熟悉的概念去解讀。

          這也是為什么專業用語難以理解,而貼近用戶的文案卻很容易被接受。

          (3).歸納

          經過刪減扭曲后的信息,依然會耗費一定的注意力,真正讓注意力的節省到達一個極致的本能就是潛意識的歸納。

          歸納是將多次重復處理過的信息進行一個一般化的推斷,設定出較為固定的應對模式,從而使潛意識代替主觀意識去應對該事,降低注意力的占用。

          就像我們前文提到的開車,新手司機需要調動全部注意力去開車,手該如何轉動方向盤、角該用多大力度踩油門和剎車等,都需要傾注注意力去操控。

          在多次的重復后,潛意識會對其很多環節進行歸納,使開車這項技能變成了條件反射的工作,即使不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手腳也可以嫻熟的做出開車的應有動作。

          歸納為人節省了注意力的使用,卻也會帶來一些缺陷。比如很多時候,員工完成了工作,卻沒有注意到工作中的錯誤,還被領導批評做事不用心。

          其實這個不用心,就是沒有傾注注意力,而是用潛意識的機械反應完成了一部分工作的環節。

          有的人在鎖了車門、房門后卻不記得自己是否有鎖,會返回去查看,這也是因為潛意識的固定模式代替注意力完成了鎖門這一動作,雖然降低了注意力的消耗,卻也讓人沒有印象。

          用戶在很多時候也會養成類似的習慣,將關閉頁面廣告、瀏覽商品信息等動作,借助潛意識的固定模式來完成。這樣,即使你的產品信息曾多次出現在用戶視野中,甚至與用戶產生了互動,用戶卻依然沒有注意到你的產品。

          二、贏得注意力的契機

          想要獲得用戶的青睞,就不能被用戶潛意識的固定模式所阻隔。

          一方面,需要打破用戶的機械反應,讓用戶真正將注意力投入你的產品、廣告中;另一方面,需要順應用戶的注意力本能,根據用戶的場景狀態,選擇能調動恰當注意力強度的信息。

          1.搶占注意力

          (1).新奇的內容

          人對于新事物的向往,源于一種最原始的情緒:恐懼。遠古時期,在任何一個生存區域內,一種全新生物、災害的出現,都有可能對原始人的生存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逃避危險,為了消除對未知的恐懼,人類會努力了解新生事物,化未知為已知。

          這種對新事物的向往深植于本能中,新奇的內容在潛意識的刪減環節很有可能避開篩選,從而受到關注。

          想要破開機械反應的壁障,就需要使用機械反應處理不了的新內容。

          關于如何尋找新的思路,如何以新的內容打動用戶,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會在其他的文章中再詳細談到。

          (2).全新的方式

          不僅僅是新的內容,新的信息傳遞方式同樣會引起用戶的注意力。這就意味著沒有一種傳遞方式是固定有效的。

          在以前,因為視頻網站的讀秒廣告作用寥寥,人們發明了可以點擊跳過的讀秒廣告,希望與用戶產生一定的互動,引起注意力。

          誕生之初,用戶的注意力會被這種新的形式所喚醒,在觀察、了解如何跳過廣告的過程中,注意到投放的廣告內容。

          但在用戶逐漸熟悉了這種形式后,廣告投放的效力就開始減弱,大量的用戶只需要機械式的點擊跳過廣告按鈕,而不對廣告內容投入注意力。

          對于線下推廣來說,也存在一些地域性因素。

          一線城市競爭比較激烈,各種形式的推廣層出不窮,用戶也在頻繁的接觸中,降低了對新方式、新內容的敏感度;而在二三線城市,相對來說競爭不夠激烈,各類推廣形式也較為落后,搬運一些一線城市已經用過的方案,未嘗不能在二三線城市起到好的效果。

          (3).制造緊迫感

          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中有專門的一章來講述稀缺的作用,人對于稀缺有難以抗拒的追逐欲望。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當一個商品變得稀缺時,意味著用戶從中獲利的機會降低乃至消失,如果需要購買同類商品時,將會產生更高的機會成本。

          處于利益最大化的本能,用戶會更加關注稀缺的產品。

          雖然看起來很俗套,在文案界也被一些人視為惡俗。但類似于“開業五年僅此一次,錯過再無”、“趕緊看,馬上要被和諧刪除”這樣的信息卻往往能帶來很高的瀏覽量。

          (4).價值

          無需多說,價值始終是吸引關注的利器。

          今天早晨打開公眾號,一些名為“應屆畢業生為什么可以月入兩萬”、“拿到8K+的工資其實很簡單”的文章,也輕松的獲得了比同位置其他文章更多的閱讀量。

          每個人都有趨利的本能,因為帶來利益的信息,有可能給人的生存條件帶來巨大的改變。

          所以一旦出現利益相關的信息時,人的潛意識都會網開一面,將其提供給主觀意識進行審視,自然容易贏得更多的注意力。

          談論價值大小的同時,還有價值與用戶的相關程度。貼近用戶生活的信息,更容易引起用戶投入注意力。

          2.調控注意力

          (1).場景適應性

          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有不同的注意力使用情況,也適用于不同的商業目標。

          在用戶處于休閑狀態下:對自身的行為投入的注意力較少,對一些低成本的決策會給予更多的寬容,是促成低成本成交的好時機。

          比如,一些人經常提醒自己不要亂花錢,但在不經意間,卻又會在電商網站上購買不少沒太多用處的小物件,就是因為注意力投入較少,意識對決策的審核更寬松。

          此外,因為有大量的閑置注意力,所以也是接觸新產品的良好時間,一旦產生了興趣,有足夠的閑置注意力可以調動。

          在用戶注意力處于中等使用狀態時:通常會較為理性的對待問題。一是對行為會投入更多注意力,決策審視較為嚴格;二是對于復雜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富余注意力可以調動。

          此區間適合用戶對需要理性思考的高價值商品做出決策,同時對于部分產品來說,也是用戶創造內容的適當注意力區間。

          在用戶注意力處于高等使用狀態時:如高強度工作時,面對注意力焦點之外的問題,會較為偏激、沖動。

          此時,因為閑置注意力較少,用戶很難接觸、了解新的產品。同時,因為高度使用注意力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容易因緩和壓力而對消費行為較為寬容。

          當用戶注意力使用超越極限:會進入“宕機”的混亂狀態。

          這看似是一個難以進行商業行為的情景,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如果運用得當將會帶來極大效果的區間——因為人主觀意識混亂,所以很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或聽從其他人的指令。

          在催眠、傳銷洗腦、詐騙等活動中,都會用到這一情景。

          比如,詐騙犯通過冒充警察投遞法院傳票,讓受害者在驚嚇中過度調用注意力去思考問題,造成思維混亂、難以思考的狀態,從而更容易進行誘導、詐騙。

          在具體的商業活動中,在根據實際的商業目的、行業特點、用戶群體等因素,選擇適當場景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核心用戶在此場景下的注意力狀態,才能更好的完成既定目標,剔除低效、無效的行為。

          (2).注意力成本

          用戶在對一件事物投入注意力之前,潛意識會先對了解這件事物所需的注意力進行判斷,并選擇適當的注意力分配額度,這就是注意力成本的問題。

          比如,用戶在看到由大段文字組成的廣告時會覺得煩躁,就是因為通過閱讀大段文字去了解新產品——對很多人來說需要投入大量的注意力,而投入的注意力未必能為自己帶來價值收益,所以就放棄了為其投入注意力。

          即便廣告所推介的產品是用戶所感興趣的,用戶通常也會用“注意力節能”的狀態去閱讀,也就是粗略的看,因為用戶的潛意識覺得不值得為一份廣告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

          降低注意力成本,是讓用戶愿意為你投入注意力的重要環節:

          1).簡單直接,通俗易懂:在用戶已經有一定興趣的情況下,簡單直接、通俗易懂的信息將更利于轉化。

          一方面,因為簡單、易懂,降低了用戶理解、轉化所需要花費的注意力,從而降低了注意力成本消耗的預期,使用戶更愿意為其投入注意力;另一方面,當用戶投入同樣的注意力時,對簡單的信息會了解到更多,對復雜的信息則會了解較少。

          2).邏輯清晰,結構明確:大量堆砌的內容并不能讓你的產品表現的更有信心,那只是用戶投入注意力的障礙。

          對產品來說,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整體結構,都需要邏輯清晰才便于用戶進行接觸。為用戶提煉、整理內容,提前完成用戶需要投入大量注意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給用戶提供注意力成本更低的信息,用戶將更愿意為你投入注意力。

          員工可以在領導思維導圖的指導下按步驟完成工作,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板書中學到課堂的內容,讀者可以在目錄中了解書本的大致信息。

          如果同等的時間內,給他們完整的信息,他們必然難以理解,也會因此放棄投入注意力。

          3).張弛適度,有節奏感:用戶注意力的投入難以長時間保持同一狀態,即便用戶對產品有濃厚的興趣,也不會長時間保持高度注意力投入的狀態。需要給用戶適當空間對注意力的使用進行調節,有起有伏,才能將用戶的注意力調用的更長久。

          很多用戶,是時代的溺水者,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有效過濾信息,所以我們要為他們稀缺的注意力制訂更完善的吸引策略。

          然而,對于我們來說卻必須得分清什么信息值得投入注意力,應該將注意力傾注在哪些環節,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和前進速度。

          最后一句感嘆:朝鮮人是不幸的,卻也是幸福的。沒有太多的事去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可以專心去做一件事,專心去愛一個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