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三個問題,看「得到」的冰山一角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宋WADE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善小倩

           

          我是一名「得到」的忠實粉絲,你或許和我一樣也在使用「得到」,在使用過程中,你是否想過:

          「得到」想過它是怎么提供省時間的知識服務?

          「得到」的專欄,停更后的專欄上布滿灰塵而無人問津?

          「得到」專欄上面的文章,為什么只有“筆記”功能而刪除了“標注”功能?

          如果你沒有想過,不妨和我一起想想這些有趣的問題;如果你有想過,不妨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一起討論一下屬于我們的終身學習大學該如何構建。

          1.  從“面”看「得到」:它怎么提供省時間的知識服務?


          「得到」的核心價值是省時間的知識服務。

          一方面,「得到」抓住了信息豐裕背景下時間的稀缺性,為用戶省時間就是為用戶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得到」完全融入了時間碎片化的場景中,逐漸成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戶通過「得到」獲得省時間,高質量的知識服務,逐漸形成一種依賴,這種依賴,這種獨特的用戶群體是「得到」產品的獨特之處。

          「得到」提供的是省時間的知識服務,這種服務分為兩步,分別是精選內容和精簡內容。「得到」將涉及商業、科技、經濟金融、個人管理等領域的優秀知識,以用戶視角下最為自己省時間的方式呈現,主要包括下面三部分:

          資訊:「得到」中的李翔知識內參節目為用戶收集全球知識精華和最新動態,將其精簡為每部分約兩分鐘,羅輯思維節目則為用戶展現一位大家的深度思考,每部分約十分鐘。

          學者:訂閱專欄、大師課、精品課,用碎片化的時間講授體系化的知識,整個模塊的學習時長覆蓋周、月、年,每部分精簡到十分鐘。而劉潤老師的五分鐘商學院甚至精簡到了每天五分鐘,解決一個商業問題。

          內容:聽書,電子書。沉淀從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并將其精簡到每部分約二十分鐘。

          「得到」在提供省時間的服務上也在不斷嘗試,不斷創新。

          回溯「得到」產品的發展和更新:

          2015年11月18日,「得到」發布了1.0版本,在此后的半年中,「得到」重點更新和優化的重點是電子書和知識音頻,并不斷完善產品的基礎功能,如登錄流程,電子書可讀性,搜索功能等。

          2016年6月2日,「得到」推出了2.0版本,在此后的一年中,「得到」圍繞新推出的付費專欄,「得到」構建了一整套互動學習體系,包括學習小組,知識紅包,筆記留言,知識卡片等功能,讓專欄不僅僅是每天一篇文章,更是一個互動和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推出了小課題,羅輯思維和李翔知識內參。

          2017年8月30日,在「得到」3.0版本中,「得到」推出了重磅的聽書VIP和大師課。

          「得到」在不斷探索用戶對不同知識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從電子書、知識音頻,到付費年度訂閱專欄,再到小課題、大師課,是針對不同類型知識的不同學習方式,努力為用戶構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省時間的知識服務。

          同時,「得到」推出的聽書VIP服務,在服務期內可以免費借閱所有書籍,這項服務和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服務一樣具有重要戰略價值,使音頻書所具備的價值不再是線性增長,而呈指數級增長。

          2.  從“線”看「得到」:訂閱專欄停更后能否發揮“余熱”

          「得到」目前的訂閱專欄已有32個,其中停止更新的專欄有14個,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停止更新的專欄數會不斷累加,停更后不僅專欄的訂閱人數會急劇降低,專欄內容的出現頻次也會急劇下降,也就是說這些優秀的專欄會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其實很多停更專欄本身并無時效性,如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伯凡老師的伯凡日知錄等,那么這些優秀的停更專欄能否像已經更新完的聽書一樣,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首先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我認為原因有三:

          從產品屬性來看,停更專欄失去了專欄更新時能提供的服務屬性。訂閱專欄本身是一年期,內容量大,專欄更新時提供的是知識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老師的課程計劃,引導和互動,同學間互動等功能,但停更后提供的價值更多是一款產品,而且這款產品在「得到」平臺閱讀,在其他任何平臺閱讀,甚至是在存儲的百度網盤中閱讀,對用戶來說差異都很小,因此訂閱人數會減少。

          從學習效果來看,停更專欄學習效果大概率會低于在專欄更新時學習。從我們上學的經驗可以看出,當有老師引領,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學習,這種模式會讓你產生依賴,更容易形成習慣。但是專欄停更后已有的365期內容撲面而來,學習完全依靠自律,同步溝通和討論的小組幾乎沒有,學習效果大概率會有所下降,因此訂閱人數會減少。

          從專欄被推廣的次數來看,「得到」很少推廣停更后的專欄。人天生具有喜新厭舊的特質,因此「得到」對于已有專欄,甚至是停更的專欄降低推廣力度理所當然,加之多數用戶會在獲得訊息的前幾天或幾周內做出購買行為,停更后推廣減少,因此訂閱人數會減少。

          從服務和產品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正在更新的專欄為用戶提供的是知識服務,而停更專欄則更像提供了一款產品。

          如何讓這款產品轉化為服務,或者轉化為更容易讓用戶接受的產品,我想到兩個解決方案和您討論。

          方案一:構建基于”得到”專欄的知識協同網絡,不同專欄之間可以進行互相引用。

          如果正在更新的專欄內容涉及已有專欄文章內容,在文章末尾附上該專欄文章鏈接,用戶可以通過點擊鏈接進行延伸閱讀(試讀版本)。用戶閱讀鏈接原文后,如果認為鏈接不錯,可以支付0.1元閱讀全文,也可以支付20元的年費來免費閱讀自己訂閱專欄的所有延伸閱讀鏈接,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多個專欄之間的聯系。

          方案優勢:

          從產品角度來看,這樣可以讓已有的專欄知識沉淀,專欄之間形成相互連接的網絡,不僅為用戶展現一個清晰,并且還在不斷清晰的知識地圖,同時也宣傳有效利用了多個已有專欄,而未來這種網絡和聯系將成為”得到”區別于其他知識平臺的巨大優勢,形成多元思維模型。

          從用戶角度來看,讓用戶對于同一個概念能接收到不同的解釋角度,真切感受到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

          方案關鍵點:

          構建知識協同網絡的構建過程如何能不過多增加成本,也不影響用戶體驗,同時又能精準推薦,我思考到了三種解決方案,并傾向于第三種方案:

          1. 內部員工篩選文章并進行維護。因此,需要梳理出所有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詞,對它們進行比對和匹配。這種方案準確性依賴于經驗判斷,同時維護量較大,因此實現難度較大。

          2.建立一個活動機制,例如“測測你的知識地圖”,鼓勵用戶在評論區寫出能聯想到的自己看過的其他專欄老師的文章,然后內部員工進行人工審核,并在文章中維護相關鏈接,同時注明由“XXX”用戶提供。這種方式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同時促進用戶在多套知識體系之間建立聯系,促進用戶對不同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3.建立數據智能分析系統,通過對文章主要內容和關鍵詞的語義分析,建立相關性分析模型,以此來梳理和判斷文章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形成智能分析系統。由用戶提交相關聯文章,智能分析系統進行審核,并由人工復核進行校準,后期通過用戶評論反饋來校準智能分析系統,讓知識之間產生化學反應。(這個過程類似于用戶搜索校準搜索引擎的過程)。這種模式長遠來看可以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同時生成基于知識的智能分析系統。

           

           

          方案二:用戶可以擁有已停更專欄的閱讀權,例如30元每月,一個月內可以閱讀所有已停更專欄的內容,過期后需重新續費購買。

          這種方式類似于每天聽本書,用戶從購買一本書變成購買一天的會員,對所有人提供全量的服務,但是根據到期日來進行區分。每天聽本書將一本本書存入圖書館,訂閱專欄則將一個個優秀的專欄存入專欄庫,成為未來搜索和學習的基礎。

          (PS:方案一和方案二有作為用戶的你愿意為之付費的嗎?)


          3.  從“點”看「得到」:為什么文章取消了“標注”功能?


          都說喬布斯在“教育”用戶,我認為「得到」其實也在“教育”用戶,在某種程度上“教育”那些終身學習者。如果說喬布斯的“教育”是在讓用戶回歸本心,那么“得到”的“教育”則是在幫助更多的人走上通往“終身學習者”的道路。

          「得到」在開始的版本中,專欄文章內容可以選擇標注或者筆記,但現有版本中只有筆記這一個入口,同時加上提示語“研究表明,哪怕每次只輸入一個符號,也能大幅提高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從原來的記筆記和不記筆記的選擇,變成了現在多寫和少寫的選擇,這種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開始讓它的目標用戶標記時進行思考,而這種思考是終身學習者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方式。


          僅僅是這一點的改變,至少已經讓我開始慢慢改變著自己的閱讀方式,也慢慢改變著自己的閱讀習慣。

          寫在最后


          三個維度,三個問題,看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在我們的大腦不斷尋求高度刺激感的時候,在我們開始開始不斷機械性的刷朋友圈,刷今日頭條,刷直播的時候,「得到」的出現替代了我原有的刷刷刷,讓長半衰期的事情替代原有短半衰期的事情,給我帶來那種確定性的爽。

          同時也讓我發現,身邊真的有這樣一群人,和我一樣的人,在「得到」下慢慢走在一起,走向通往終身學習的道路,一起建設一所終身大學。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