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廣的三個大坑,你也深陷其中?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孫金龍

          【來源】金龍聊運營

          【編輯】善小布

          我們運營常栽跟頭,但在推廣上栽的跟頭尤其多,尤其狠。每次栽跟頭,都可能造成真金白銀的浪費,市場窗口的錯失,團隊士氣的萎靡。

          而在推廣上栽跟頭的原因,往往是下面三個:

          • 入手太晚

          • 選錯方向

          • 低估難度

          下面,我們將逐一分析。

           

          一、入手太晚

          什么時候做推廣?

          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產品上線后。畢竟沒有產品,推廣什么?

          在這我舉個自己的例子,因為這方面我吃過大虧。

          15年,我所在的公司準備開發一款奪寶產品。由于市場上奪寶產品已經很多,需求算是得到了充分驗證,公司又有一些推廣資源,大家都覺得做起來問題不大。

          產品上線后,我們才發現CAC遠超預期,LTV卻比預想的低很多,好像一個無底洞,怎么做都是虧,最后只能放棄。

          所以什么時候做推廣呢?在產品構思的階段,就要開始推廣了。

          這個階段推廣的目的,是驗證。通過最快速的方式驗證產品方案,驗證CAC,驗證LTV,驗證用戶留存率和推薦意愿。驗證的維度越多,時間越早,彎路走的就越少,資源浪費也越少。

          比如,我們當時完全可以申請一個其他奪寶產品推廣渠道的身份,用自身資源導一波量,估一下CAC和LTV的水平。

          那些辛辛苦苦做上線,卻一推就死的產品,往往都跳過了驗證階段。這就是所謂的入手太晚。

           

          二、選錯方向

          推廣在大方向上分為三類:渠道、內容、邀請

          渠道,指通過購買流量獲取曝光和新增;

          內容,指在UGC平臺投放軟文;

          邀請,指通過老用戶分享獲取新用戶。

          渠道我們在三大渠道定律 | 打通運營工作的任督二脈已經聊的足夠透徹,邀請已經成為每個App的必備功能,內容推廣也有著大量攻略。

          但關鍵在于,你要選擇哪個方向主攻?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從完全陌生到體驗產品,用戶發生了哪些變化?

          如果你有過向身邊好友推薦產品的精力,你會發現他們拒絕的核心原因往往只有兩個:聽不懂,不敢用

          這兩個原因,其實對應著兩大門檻,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

          從完全陌生到體驗產品,用戶跨越了這兩大門檻。

          將兩個門檻按維度模型分組,產品被分為四類。而這四類產品對應的推廣方式,則全然不同。

          1)低信任×高認知=內容推廣

          摩拜單車、得到這類產品,開創了全新品類,屬于典型的低信任門檻,高認知門檻。

          對于這類產品,內容是最好的獲客方式。通過內容,將產品的模式、功能和愿景解釋清楚。

          摩拜作為業內首家共享單車,普通用戶看到也往往不知道怎么玩。因此摩拜做了大規模的品牌宣傳,講產品、講價值、講情懷。讓大家理解共享單車這款產品。

          與摩拜類似,得到App開知識付費先河。盡管有著龐大的羅友做基礎,羅振宇仍然通過視頻、公開演講、行業峰會、事件營銷等方式,反復教育用戶心智。

          2)高信任×低認知=分享推廣

          借貸寶、美團、京東金融等金融產品和付費產品,屬于典型的高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

          這類產品最佳的獲客方式是分享。低認知門檻意味著分享門檻低,用戶不用磨破嘴皮子解釋產品是怎么回事。而好友背書則解決了高信任門檻的問題。

          借貸寶很早就認識到,用戶很難通過大規模的曝光,就信任一款理財產品。因此它采用三級分銷制度,以用戶拉用戶的方式,快速擴大體量。14年,全國各地都是借貸寶的推廣團隊,注冊綁卡送玩偶、送臺燈、甚至直接送鈔票。通過這種方式,借貸寶迅速完成了用戶量級的原始積累。

          3)低信任×低門檻=渠道推廣

          網易新聞、今日頭條、墨跡天氣等工具類產品,及大多數的免費產品,則是低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這意味著他們只需要做大量的曝光,就能獲得用戶。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地鐵里經常做廣告的產品,通常都屬于此類。

          4)高信任×高認知=展會地推

          如果你發現 To C 產品在這個象限,那應該是做早了,較大可能成為先烈。

          這個領域多是一些 To B 產品,一般通過展會、地推等方式拓展用戶。

          5)產品的門檻是可變的

          產品所處的象限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運營手段的升級,產品功能的改變,產品的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也在不斷變化。

          比如原來D區域的京東金融和美團。

          京東金融等理財產品,通過一種方式巧妙的解決了信任問題——向用戶贈送體驗金。用戶不必自己投錢,通過體驗金就能直觀感受到投資收益,且收益可提現。通過這種方式,京東將自己遷移到了C象限,可以通過渠道進行大規模投放。

          美團在初期,發現大量注冊用戶沒有購買行為后,同樣采取了體驗券策略,推出了1分錢吃麥當勞巨無霸等活動。成功遷移到C象限。

          順手解答一個困惑,為什么這兩年個人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值錢?

          因為在所有渠道中,幾乎只有個人微信公眾號能解決高認知門檻、高信任門檻的問題。

           

          三、低估難度

          低估難度的問題,在內容推廣方向尤其嚴重。很多人以為隨便發發帖,用戶就嘩啦啦的來了,最后卻發現效果很差。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社區都有著自己的顯性和隱性的規則。而掌握這些規則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去試錯。

          在這我舉個自己嘗試運營知乎賬號的例子。

          這次嘗試前后花了大約3周時間,總共投入10小時左右。

          做內容推廣,最要緊的是弄清UGC產品的規則。我首先研究了下知乎的分發機制,知乎的信息流主要包含三類:

          1. 關注問題的新答案

          2. 關注用戶點贊、收藏的答案

          3. 關注領域贊數上升較快的新答案

          我的核心目標是為了獲取精準的曝光,量級越大越好計劃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小算盤撥拉的啪啪響。

          我很快選好了一個問題:高級運營和普通運營有哪些區別?

          我稱其為主問題。主問題的關注量為2.5w,且有較大的百度搜索權重。

          我把自己的文章貼了上去,然后把答案分享給自己的粉絲好友,挨個的拉贊。還厚著臉皮把黃有璨和白琦拉來點贊。

          之后我一口氣選了8個問題,逐個貼上公眾號的文章。每個答案下面放上其他問題的鏈接。

          到晚上我看了一下,主問題一共拿到了200個贊,其他問題0贊。

          一周之后,主問題的贊緩慢增長到了229個。其他問題的答案也拿到了10-50個贊。

          趨勢符合判斷,但增長速度比預想的要慢。

          于是我轉而尋求其他的可能性。引入維度模型,我將知乎文案按關注數和相關度分為四類。

          A類已經嘗試過。C類沒有價值,只剩下B、D兩類了。

          這時候很多人會去做B象限,哪個問題火我答哪個,不管是否和我的領域相關。

          熟悉渠道的都知道,不同渠道,越精準,CAC越低。

          所以千萬別去做B類。

          原因很簡單:

          我在運營里都拿不到高贊,在其他領域能拿到的概率有多大?

          即使拿到了,吸引來的粉絲并非運營er,對我的價值又有多大?

          看來只能試試D類了:潛力問題,及時占坑。

          邏輯倒也成立,找到有潛力的問題,在尚無專業答案的時候先占上坑,隨著問題曝光量級增大,大家一看,“呦,就你說的還比較專業,點個贊吧!”

          于是我找到運營類的新問題,按時間排序,一頁一頁的翻。花了大約5小時,陸陸續續回答了11個問題。

          一周后,這些問題里最多的拿到了14個贊,剩下的基本0贊或1贊。

          而且找問題和專門編輯答案,都很花費時間。

          最終我確定,當前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方式,就是把新文章粘到高票答案里。

          這是截止到今天的數據。比想象的慢,但勢頭還好。我每次只需要把自己的文章粘貼到知乎即可。

          通過這個例子,你應該已經發現,內容推廣的門檻其實很高。

          如果真的想通過內容推廣,你至少需要0.5-1個人力,2-3周的規則熟悉時間,選取一個UGC平臺深耕。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要想象一篇內容拿到幾百上千的注冊,其可能性僅略大于H5爆紅。

           

          四、總結

          以上三點是在推廣上栽跟頭的原因,對應的解決方式也有三個:

          1)在產品策劃期即開始推廣

          你要通過推廣驗證盡可能多的維度。由于這個階段產品尚未產生,你可以采取更靈活的方式解決,可以代推廣競品、可以做一個簡陋的Demo,可以通過運營方式手動支持。關鍵在于早,早才能少走彎路。

          2)分析產品特性,選擇推廣方向

          你要結合自身產品特性,判定認知門檻和信任門檻,選擇最合適的方向投入。

          渠道推廣,起量快,量大穩定。適合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類產品

          內容推廣,起量慢,量小穩定。適合低信任門檻,高認知門檻的產品

          分享量級,起量慢,量級取決于戶體量。適合高信任門檻、低認知門檻的產品

          通過運營手段和產品升級,產品可以降低某個門檻,完成象限的遷移。

          3)充分重視,給足資源

          如果做內容推廣,你要充分的估計難度,準備好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耐心。無論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豆瓣,操作的難度都不小,建議將精力集中在一個而非多個平臺。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